速遞服務是現今社會生活必需。在歷史文化資訊方面,中國文化研究院亦為大家提供速遞服務。將具趣味、貼身的歷史文化訊息,以精簡方式快速送上,讓大家無時無刻都可獲得緊貼生活的歷史文化知識,成為一個鑑古知今,與時俱進的人。
推送日期: 11/1/2023
配合科目: #小學常識 #中學歷史
🎉年近歲晚,家家戶戶忙着大掃除,布置家居迎新歲。貼年畫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之一,究其起源雖沒有準確的文獻記載,但二千多年前的《禮記‧喪大記》則有相關記載,因此說明中國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年畫。🎨
🎉年畫工藝是一種民間藝術,反映民俗生活和觀念;年畫的題材通常是吉祥喜慶圖案為主,反映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國各地所產的年畫亦各有特色,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合稱四大年畫生產中心。「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內有「年畫」專題文章,讓大家感受年畫的魅力。
🎉另外,廣東省博物館由現時至3月29日舉行「年畫裏的中國」展覽,展出全國各地三百多件年畫及年畫印版,呈現出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通關後北上探親或旅遊的人士,不妨去體會一下「年畫裏的中國」。
🔶中國文化研究院▫️ 文史快趣送🔶
文章選粹:
推送日期: 15/12/2022
配合科目: #小學常識 #小學語文 #中學語文 #中學歷史
在現正舉行的 創科博覽2022 中,有一項明星展品隆重登場 —— 中國在月球上採集回來的土壤。✨
國家公開展覽的月球土壤有三款,分別命名為:
🌕明月照我還
🌕海上生明月
🌕中華樽
其中,「明月照我還」表示明月照着我回家,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句,含蓄地流露自己對故鄉、對家園的繾綣思念之情。
這次創科博覽中,特別揀選了「明月照我還」這款月球土壤展出,寓意 香港回歸25周年,回到祖國的懷抱。 可謂別具深意!
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全港矚目的「創科博覽2022」於12月12至22日,在灣仔會展舉行,大家可免費近距離欣賞國家近年科技成就的實物展出,不容錯過!
詳情可瀏覽:
https://www.ourhkfoundation.org.hk/innotechexpo2022
文章選粹:
推送日期: 1/12/2022
配合科目: #小學常識 #中學歷史
北宋蘇漢臣繪《賣漿圖》,反映宋朝百姓的生活面貌。
江蘇省建湖縣近日發現一處錢幣窖藏,出土約1.5噸古錢幣,當中除有少量是唐代開元通寶錢幣外,其餘主要是宋代錢幣。這已是國內多次發現宋代錢幣窖藏。為何宋代有這麼多錢幣遺留下來?宋人的經濟情況又是怎樣?👀
其實宋朝是歷代鑄幣最多的一個朝代,也是一個很有錢的王朝。🔝歷史學家發現,宋代普通一個在城市生活的市民,每天的收入大約是100文錢(約港幣60元),這算是歷朝以來的高收入水平。想知道宋代更多的生活面貌,中國文化研究院「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內有「璀璨的宋代文化」專題文章,可讓你對宋代有更多了解。🧐
文章選粹:
推送日期: 16/11/2022
配合科目: #小學中文 #中學中文 #中學歷史
《三國演義》靠不住?😱書中的情節非常精彩,引人入勝,但與真實的三國歷史有所偏差。🙅🏻劉、關、張「桃園結義」、貂蟬的美人計、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等情節都不是史實。🤦🏻♀️本院邀請史學家馮天樂博士,為大家撰「《三國演義》靠不住——三國眾生相」專題,一起認識真正的三國歷史。
22年來,中國文化研究院致力豐富「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迄今,網站 ➡ 共有325個專題 ➡ 3195篇文章。
文章選粹:
- 《三國演義》靠不住——三國眾生相 ⚔️
- 《三國演義》和正史的距離 📝
- 劉關張有否桃園結義? ❤️
- 有否曹操獻刀這回事? 🗡
- 貂蟬真的有其人? 🌺
- 關羽有否過五關斬六將? 🏇
- 華佗為何被殺? 🩸
- 曹操為何慘敗於赤壁? 🧨
- 劉備和孫夫人有愛嗎? 💔
- 魏延天生反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