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翰林是中國真正的天之驕子

202114phn001_01
《帝鑑圖說》彩繪插畫,描繪宋仁宗召見翰林學士張方平詢問政事的情景。(圖片提供:緣紫舞/FOTOE)
202114phn001_01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置,並由此形成一整套翰林選拔及職責制度。歷朝歷代,翰林學士一直是社會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也是文翰薈萃所在,集中了士人中的精英。在很長時間裏,翰林學士得以進入最高權力中心,參與機務,議政論事,對古代國家的政治、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翰林學士代皇帝立言,起草詔書,直接服務的對象是皇帝。由於詔書事關皇家顏面,朝野關注,皇帝在審閱詔書後,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翰林學士有封還詞頭的權力,即拒絕起草詔書。翰林與皇帝的互動關係,在起草詔書這一環節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翰林學士的職能,決定了其職業要求:保密意識強,才思敏捷,博學多識。翰林學士地位清貴,但經濟狀況普遍較差,清代甚至有「窮翰林」的說法。翰林學士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俸祿、潤筆費、皇帝賞賜,清代翰林還有一筆放差收入。

 

唐代學士院是在禁中起草詔令的機要部門。學士院的翰林學士,接近皇帝,地位尊貴,有非常令人稱道的政治作為。他們的政治作為表現在:反對宦官專權,擁護皇權;負責起草重要詔令;覺得皇帝的命令不合理時可拒絕起草詔書。

 

唐代設置有翰林待詔這一使職,擔任者以琴、棋、書、畫、僧、道、陰陽、天文、醫術、文詞等技藝服務於宮廷,也就是陪同皇帝娛樂。翰林待詔有很多種類,其中最為人矚目的是詞學待詔,唐代詩歌極盛,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均愛詩、寫詩,唐朝很多皇帝都有很好的文學才華和文學鑑賞力。詞學待詔是一批文學才華傑出的詩人,在翰林中地位甚高。

 

宋代翰林學士的主要任務是起草制誥。制誥文書是涉及國家重大事務的檔案,高度機密,因此起草制誥流程非常嚴謹。宋代翰林學士起草制誥,主要流程有宿直、接旨、鎖院草制、皇帝審閱、宣麻等。他們作為皇帝的機要秘書,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還兼任其他臨時性質工作,主要有擔任主考官、參加外交活動、編修書籍等。

 

元代翰林制度的一大特色是翰林國史院和蒙古翰林院的並置,蒙古翰林院的主要職能是翻譯潤色翰林國史院起草的詔書,以便皇帝和蒙古貴族閱讀。元代翰林國史院的職能,主要有三方面:纂修國史,典制誥,備顧問。

 

明初的翰林院基本繼承了元代的體制,在政治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永樂之後,內閣出現,取代了翰林院的地位。翰林院的政治地位雖有所下降,但內閣閣臣十有八九多出自翰林院,由此也引發了翰林院制度的變化,最突出的莫過於翰林官人選的資格:非進士出身不能進入翰林院,而且即使是進士,除一甲三名外也不能直接進入翰林。翰林院成為輸送內閣高級官員的平台,是儲才、養才之地。

 

清初翰林院常有廢置,直到康熙九年(1670年)以後,翰林院機構才固定下來,但南書房、軍機處相繼建立,翰林院的政治地位進一步衰落。隨着清朝滅亡(1911年),存續了千年的翰林院也終落幕。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7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