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不正愛享樂——秦二世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個兒子,自幼深受秦始皇寵愛。始皇死後,胡亥勾結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發動沙丘政變;他偽造始皇遺詔,殺害長兄扶蘇,奪取帝位,是為秦二世。他在位三年,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最後被趙高逼死,秦朝也隨之滅亡。那麼,胡亥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他在位短短三年就葬送了秦朝的江山?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個兒子,自幼深受秦始皇寵愛。始皇死後,胡亥勾結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發動沙丘政變;他偽造始皇遺詔,殺害長兄扶蘇,奪取帝位,是為秦二世。他在位三年,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最後被趙高逼死,秦朝也隨之滅亡。那麼,胡亥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他在位短短三年就葬送了秦朝的江山?
東漢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是典型的倒霉皇帝。他九歲登基,但他沒有一天真正掌握實權。他即位時,董卓專權亂政,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爭鬥不休,獻帝成了他們爭來奪去的戰利品。他逃到雒陽(今洛陽)後,又落入曹操之手,成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最後被迫「禪位」給曹丕,還要奉獻自己兩個女兒給曹丕享樂。
1908年11月的一個寒冷冬夜,宮中突然派出一大隊太監來到醇親王府。在父親及乳母的陪同下,一個半睡半醒的孩子被抱進皇宮,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宣統皇帝溥儀,當年他還不到三歲。
中國歷朝末代的君主每每是被人責駡的,明思宗朱由檢可算是一個例外,連他的死敵李自成在《登極詔》也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明思宗不算太糟,他很孤立,身邊盡是因諂媚得到寵幸的人,蒙蔽國君;群臣都為自己的私利結黨,有公心效忠朝廷的絕少。)
自從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全國各地的抗元鬥爭,始終未曾止息。漢族的反抗使元室統治不得安寧,而元朝皇室又經常內訌,宮廷政變、后妃之禍、權臣專政迭起,令國家元氣大傷。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是元朝的亡國之君,他除了不理朝政,在史冊上留名的是一位極度荒淫的君主,其荒淫的程度,真的令人咋舌側目。
宋哲宗是短命的皇帝,他10歲當皇帝,25歲就死了。哲宗去世後由弟弟趙佶繼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宋徽宗。宋徽宗之所以著名,有兩個原因:一、他是歷代帝皇中,首屈一指的藝術家;二、他是宋朝著名的昏君。
南唐後主李煜堪稱詞壇聖手,一代文豪,但他又是一個沉迷聲色,生活奢華,治國無術,終死於非命的亡國之君。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江蘇徐州人。其祖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其父是南唐中主李璟,他則是南唐的第三位皇帝,世稱「李後主」。
唐昭宗李曄是唐朝第二十代皇帝,唐懿宗第七子,僖宗的同母弟弟,出生於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公元888年,僖宗病重,宦官楊復恭等人決定擁立李曄繼承大統,由僖宗下詔,立李曄為皇太弟。三月初六,僖宗晏駕,22歲的李曄登基,是為唐昭宗。他想削平藩鎮,復興大唐,可惜最終未能擺脫藩鎮及宦官弄權的問題,被弒殺而亡。
孫皓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末代君主,也是三國時期惡名昭彰的暴君。孫皓是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孫皓能登上王位,可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孫和本是太子,但因「二宮之爭」觸怒孫權,太子之位被罷黜,流放到長沙。吳景帝孫休繼位後,封孫皓為烏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