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宋代翰林原來可兼職?

202114phn016_01
曾任翰林學士的宋代文學家蘇軾(圖片提供:鄭立山/FOTOE)
202114phn016_01

宋代翰林學士作為皇帝的機要秘書,主要職責是給皇帝起草詔令,除了日常性質的工作之外,還要兼任其他臨時工作,主要有擔任主考官、參加外交活動、編修書籍等。這些工作雖然是臨時性質,但在國家的日常運作中,又佔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可見,宋代翰林學士地位確實尊崇,經過多方工作的歷練後,出任宰執是水到渠成之事。

 

擔任主考官

科舉考試是封建帝國的掄才大典,從皇帝到普通士人都極為重視。翰林學士身為皇帝的機要秘書,又在士林中威望極高,經常被委任為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主考官的權力貫穿於科舉考試的各個環節,諸如出題、閱卷、定名次,因此主考官必然是朝野關注的焦點人物。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翰林學士歐陽修擔任省試主考官,當時的士子中流行一種「太學體」文章,文風險怪艱澀,歐陽修利用自己身為主考官的權力,對於答卷文風險怪的考生,一律予以黜落,最終錄取的考生,答卷文風平易流暢。那些落榜的考生,忿忿不平,趁歐陽修外出的時候,攔住歐陽修鬧事。然而,科場的文風,在歐陽修的強力干預下,最終得以扭轉。

 

主考官的文章,也是士子學習和模仿的最佳參考資料。元祐三年(1088年),翰林學士蘇軾擔任省試主考官,試卷有一道題目是《光武何如高帝論》,閱卷官張耒給蘇軾送來一張答卷,並覺得這張答卷的文章是模仿蘇軾的《醉白堂記》。蘇軾看完之後很高興,就把這張答卷放在第一等。至試卷拆封後,才知道這位士子名為劉燾,後來他還中了進士。

 

翰林學士擔任各類考試的出題人,有時候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困擾。元祐元年(1086年)十二月,翰林學士蘇軾為學士院試館職出了一道策問,由於蘇軾曾經當眾嘲笑著名學者程頤,程頤的門生朱光庭就趁此機會上了一道奏摺,認為策問「語涉先帝,極為不恭」,要求朝廷給蘇軾定罪。高太后為了平息爭端,下詔蘇軾免罪。但蘇軾已深陷黨爭旋渦,不得已自請外放杭州任職。

 

參加外交活動

外交是國家政治的一項重要活動。出任外交使節的人選,既要能言善辯、博學多識,又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才能在外交活動中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翰林學士無疑是出任外交使節的優秀人選。宋代翰林學士出使外國,往往頗受優待。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王拱辰出使遼國,頗受禮遇,遼國君主表示,王拱辰是南朝少年狀元,進入翰林院已經十五年,所以厚待他。次年,翰林學士歐陽修出使遼國,遼國人以最高級別禮遇接待歐陽修,他們公開說,歐陽學士名重當世,應該接受特別禮遇。元祐四年(1089年),翰林學士蘇轍出使遼國,初到遼國首都燕京,遼國殿侍對蘇轍說:「您兄長的《眉山集》已在此地流傳多時,您為何不印行文集?」此後還有人在宴席上討論他父親蘇洵的文章,並有人到帳前向蘇轍請教茯苓如何食用,這應當是看過蘇轍《服茯苓賦》一文。可見,「三蘇」的文名早就盛傳遼國,此次出使也給蘇轍留下深刻印象。

202114phn017_01
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紀念館蘇轍《出使契丹》塑像(圖片提供:譚偉/FOTOE)
202114phn017_01

翰林學士不但充當外交使節,有時候也負責接待外國使節。翰林學士蘇軾在哲宗元祐年間奉命接待遼國使者。遼使素聞蘇軾大名,有意要為難他,便向他發問:「蘇翰林乃中原名士,今有一事求教,我大遼國,有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至今無人能對出下聯,請蘇學士屬對。」蘇軾略一思索,立即對出下聯:「四詩風雅頌」。原來《詩經》中的「雅」,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風雅頌合稱為「四詩」。遼國使節驚歎不已。

 

編修書籍

宋代是一個崇文的朝代,文化事業十分發達,統治者常常動員編撰書籍。翰林學士學識淵博,編修各類書籍的重任,自然由其承擔。宋太宗朝翰林學士李昉等人主持編撰《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宋真宗朝翰林學士楊億等人主持編撰《冊府元龜》。這四部著名大書是宋代文治的重要體現。宋仁宗朝翰林學士歐陽修編撰的《新唐書》,歷時十七年方才完工,文采煥然,史筆嚴謹,較《舊唐書》增色甚多。此外,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翰林學士王堯臣等人仿照《開元四部錄》著錄四館藏書,編成《崇文總目》六十卷,這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目錄學著作。

202114phn018_01
《太平廣記》(明刊本),中國國家博物館。(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4phn018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7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