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贄(1527-1602年),原姓林,名載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龍湖叟,泉州晉江(今福建省晉江市)人。明嘉靖六年(1527年)農曆十月三十日(公曆11月23日),誕生於泉州城南一個被稱為「航海世家」的家庭。李贄一生可用「生於閩,長於海,丐食於衞,就學於燕,訪友於白下,質正於四方」來概括。
李贄自幼思想大膽敏銳,12歲時作《老農老圃論》,反對孔子把種田人看成「小人」。他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26歲中舉,授河南共城(今輝縣)教諭,歷官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萬曆五年(1577年),任雲南姚安知府。他雖然極不願意寄跡官場,但為了家人生計,仍不得不違心地奔走於仕宦之途。經歷二十多年宦海生涯的李贄,與昏官迂儒和假道學格格不入,時常發生衝突。
萬曆八年(1580年),54歲的李贄起厭宦遊,毅然棄官,並擺脫家事之累,過着獨居講學的生活。他先寄居湖北黃安,同大官僚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探討學問。耿定理死後,耿定向屢次來信指責李贄「超脫」,二人遂在思想、政治上的分歧發展為公開的激烈論戰。不久李贄移居黃安鄰縣湖北麻城縣龍湖的經摩庵,過着半僧半俗的「流寓」生活。後來乾脆把妻女送回泉州,自己在龍湖芝佛院落髮,同友人周友山等在青燈古佛下講學論道。地方官吏以「維護風化」為名,指使歹徒燒毁龍湖芝佛院,並下令搜捕李贄。李贄被逼避入河南商城,正值好友馬經綸被貶,李贄便寄寓北京通州馬家,繼續著述《續藏書》。
李贄公然以「異端」自居,大膽揭露傳統教條和假道學,認為「六經論孟」等儒家經典只是當時弟子隨筆記錄,並非「萬世之至論」,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明確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答鄧石原》),因而遭到保守勢力的迫害,他的著作被視為異端邪說,屢遭禁毁。萬曆三十年(1602年),李贄因都察院御史溫純和都察院給事中張問達劾奏,被明神宗朱翊鈞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下獄,最終在獄中自殺,時年76歲。
李贄是明代中晚期重要的思想家、文學家,著作有幾十部,最重要的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初潭集》、《李溫陵集》、《說書》、《史綱評要》、《九正易因》、《解老》、《淨土決》及評點《水滸傳》、評點《西廂記》、評點《拜月亭》、評點《琵琶記》等。
年份 | 年歲 | 生平事跡 |
明嘉靖六年(1527年)農曆十月三十日(公曆11月23日) | 出生 | 李贄生於泉州,原姓林,名載贄,字宏甫,號卓吾。後改李姓,又避明穆宗朱載垕諱去載字。 |
嘉靖十一年(1532年) | 6歲 | 喪母徐氏,學會照顧自己。 |
嘉靖十二年(1533年) | 7歲 | 隨父白齋讀書、歌詩、習禮文。 |
嘉靖十七年(1538年) | 12歲 | 寫《老農老圃論》,對孔子指責學生樊遲問農事表示不滿。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 16歲 | 入府學讀書。 |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 20歲 | 開始外出謀生。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 21歲 | 與黃氏結婚。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26歲 | 參加福建鄉試,中黃昇耀榜舉人。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27歲 | 在泉州府學紫溪祠設教。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 29歲 | 任河南輝縣教諭。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33歲 | 遷南京國子監博士。到任數月,聞父白齋歿,歸家守制。 |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 34歲 | 居家服喪,戴孝參加守城抗倭。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36歲 | 服滿,攜眷入京求職未果。設館授徒,等候官缺。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 38歲 | 任北京國子監博士。不久,祖父竹軒訃至,次男亦病卒。攜眷南歸,取道河南將妻女留在輝縣,買田供其耕織度日。 |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 40歲 | 服喪期滿。經輝縣接家眷,到北京補禮部司務職。 |
隆慶五年(1571年) | 45歲 | 改任南京刑部員外郎,在南京聚友講學。 |
萬曆四年(1576年) | 50歲 | 升任南京刑部郎中。 |
萬曆五年(1577年) | 51歲 | 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
萬曆八年(1580年) | 54歲 | 辭官離任。 |
萬曆九年(1581年) | 55歲 | 離滇赴楚,取道西蜀,穿三峽遊覽瞿塘峽,訪故人。初夏到黃安,住五雲山耿定理的天窩書院,從事著述。 |
萬曆十三年(1585年) | 59歲 | 離開黃安徙居麻城。後住進維摩庵與周友山論學。 |
萬曆十四年(1586年) | 60歲 | 寓居麻城維摩庵,春患脾病,年餘始愈。 |
萬曆十六年(1588年) | 62歲 | 遣眷回泉州後,閉戶讀書、著述。秋,徒居龍潭芝佛院。開始編纂《初潭集》及《說書》、《焚書》、《藏書》等書。 |
萬曆二十年(1592年) | 66歲 | 寓居武昌劉東星處。批點《水滸傳》和《西廂記》,作《〈忠義水滸傳〉序》和〈童心說〉。 |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 67歲 | 自武昌回到麻城龍湖,主張「塑佛聚僧」和念佛,寫《答袁石公》詩八首。寺僧深有遊方在外期間,李贄主持芝佛院事務。 |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 | 70歲 | 從黃安回麻城龍湖,從事讀書著述。 |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 73歲 | 寓居南京永慶寺,繼續講學著述。三次會見意大利耶穌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為利瑪竇題扇,贈詩二首。《藏書》六十八卷在南京付刻。 |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 74歲 | 寓居山東濟寧河漕總督劉東星處。後避難河南商城黃櫱山中。 |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 | 75歲 | 四月間到達河北通州,住在馬經綸處。 |
萬曆三十年(1602年) | 76歲 | 在河北通州馬經綸處撰《續藏書》,修訂《九正易因》。病加重,草《遺言》付隨從僧徒。遭禮科給事中張問達疏劾,被捕入獄。三月十五日,呼侍者剃髮,遂持剃刀自剄,至十六日子時長逝。 |
年份 明嘉靖六年(1527年)農曆十月三十日(公曆11月23日) |
年歲 出生 |
生平事跡 李贄生於泉州,原姓林,名載贄,字宏甫,號卓吾。後改李姓,又避明穆宗朱載垕諱去載字。 |
年份 嘉靖十一年(1532年) |
年歲 6歲 |
生平事跡 喪母徐氏,學會照顧自己。 |
年份 嘉靖十二年(1533年) |
年歲 7歲 |
生平事跡 隨父白齋讀書、歌詩、習禮文。 |
年份 嘉靖十七年(1538年) |
年歲 12歲 |
生平事跡 寫《老農老圃論》,對孔子指責學生樊遲問農事表示不滿。 |
年份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
年歲 16歲 |
生平事跡 入府學讀書。 |
年份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
年歲 20歲 |
生平事跡 開始外出謀生。 |
年份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
年歲 21歲 |
生平事跡 與黃氏結婚。 |
年份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年歲 26歲 |
生平事跡 參加福建鄉試,中黃昇耀榜舉人。 |
年份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年歲 27歲 |
生平事跡 在泉州府學紫溪祠設教。 |
年份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
年歲 29歲 |
生平事跡 任河南輝縣教諭。 |
年份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年歲 33歲 |
生平事跡 遷南京國子監博士。到任數月,聞父白齋歿,歸家守制。 |
年份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
年歲 34歲 |
生平事跡 居家服喪,戴孝參加守城抗倭。 |
年份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年歲 36歲 |
生平事跡 服滿,攜眷入京求職未果。設館授徒,等候官缺。 |
年份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
年歲 38歲 |
生平事跡 任北京國子監博士。不久,祖父竹軒訃至,次男亦病卒。攜眷南歸,取道河南將妻女留在輝縣,買田供其耕織度日。 |
年份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
年歲 40歲 |
生平事跡 服喪期滿。經輝縣接家眷,到北京補禮部司務職。 |
年份 隆慶五年(1571年) |
年歲 45歲 |
生平事跡 改任南京刑部員外郎,在南京聚友講學。 |
年份 萬曆四年(1576年) |
年歲 50歲 |
生平事跡 升任南京刑部郎中。 |
年份 萬曆五年(1577年) |
年歲 51歲 |
生平事跡 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
年份 萬曆八年(1580年) |
年歲 54歲 |
生平事跡 辭官離任。 |
年份 萬曆九年(1581年) |
年歲 55歲 |
生平事跡 離滇赴楚,取道西蜀,穿三峽遊覽瞿塘峽,訪故人。初夏到黃安,住五雲山耿定理的天窩書院,從事著述。 |
年份 萬曆十三年(1585年) |
年歲 59歲 |
生平事跡 離開黃安徙居麻城。後住進維摩庵與周友山論學。 |
年份 萬曆十四年(1586年) |
年歲 60歲 |
生平事跡 寓居麻城維摩庵,春患脾病,年餘始愈。 |
年份 萬曆十六年(1588年) |
年歲 62歲 |
生平事跡 遣眷回泉州後,閉戶讀書、著述。秋,徒居龍潭芝佛院。開始編纂《初潭集》及《說書》、《焚書》、《藏書》等書。 |
年份 萬曆二十年(1592年) |
年歲 66歲 |
生平事跡 寓居武昌劉東星處。批點《水滸傳》和《西廂記》,作《〈忠義水滸傳〉序》和〈童心說〉。 |
年份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
年歲 67歲 |
生平事跡 自武昌回到麻城龍湖,主張「塑佛聚僧」和念佛,寫《答袁石公》詩八首。寺僧深有遊方在外期間,李贄主持芝佛院事務。 |
年份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 |
年歲 70歲 |
生平事跡 從黃安回麻城龍湖,從事讀書著述。 |
年份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
年歲 73歲 |
生平事跡 寓居南京永慶寺,繼續講學著述。三次會見意大利耶穌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為利瑪竇題扇,贈詩二首。《藏書》六十八卷在南京付刻。 |
年份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
年歲 74歲 |
生平事跡 寓居山東濟寧河漕總督劉東星處。後避難河南商城黃櫱山中。 |
年份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 |
年歲 75歲 |
生平事跡 四月間到達河北通州,住在馬經綸處。 |
年份 萬曆三十年(1602年) |
年歲 76歲 |
生平事跡 在河北通州馬經綸處撰《續藏書》,修訂《九正易因》。病加重,草《遺言》付隨從僧徒。遭禮科給事中張問達疏劾,被捕入獄。三月十五日,呼侍者剃髮,遂持剃刀自剄,至十六日子時長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