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贽(1527-1602年),原姓林,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龙湖叟,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市)人。明嘉靖六年(1527年)农历十月三十日(公历11月23日),诞生于泉州城南一个被称为“航海世家”的家庭。李贽一生可用“生于闽,长于海,丐食于卫,就学于燕,访友于白下,质正于四方”来概括。
李贽自幼思想大胆敏锐,12岁时作《老农老圃论》,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他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26岁中举,授河南共城(今辉县)教谕,历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他虽然极不愿意寄迹官场,但为了家人生计,仍不得不违心地奔走于仕宦之途。经历二十多年宦海生涯的李贽,与昏官迂儒和假道学格格不入,时常发生冲突。
万历八年(1580年),54岁的李贽起厌宦游,毅然弃官,并摆脱家事之累,过着独居讲学的生活。他先寄居湖北黄安,同大官僚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探讨学问。耿定理死后,耿定向屡次来信指责李贽“超脱”,二人遂在思想、政治上的分歧发展为公开的激烈论战。不久李贽移居黄安邻县湖北麻城县龙湖的经摩庵,过着半僧半俗的“流寓”生活。后来干脆把妻女送回泉州,自己在龙湖芝佛院落发,同友人周友山等在青灯古佛下讲学论道。地方官吏以“维护风化”为名,指使歹徒烧毁龙湖芝佛院,并下令搜捕李贽。李贽被逼避入河南商城,正值好友马经纶被贬,李贽便寄寓北京通州马家,继续著述《续藏书》。
李贽公然以“异端”自居,大胆揭露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认为“六经论孟”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明确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邓石原》),因而遭到保守势力的迫害,他的著作被视为异端邪说,屡遭禁毁。万历三十年(1602年),李贽因都察院御史温纯和都察院给事中张问达劾奏,被明神宗朱翊钧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最终在狱中自杀,时年76岁。
李贽是明代中晚期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著作有几十部,最重要的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初潭集》、《李温陵集》、《说书》、《史纲评要》、《九正易因》、《解老》、《净土决》及评点《水浒传》、评点《西厢记》、评点《拜月亭》、评点《琵琶记》等。
年份 | 年岁 | 生平事迹 |
明嘉靖六年(1527年)农历十月三十日(公历11月23日) | 出生 | 李贽生于泉州,原姓林,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后改李姓,又避明穆宗朱载垕讳去载字。 |
嘉靖十一年(1532年) | 6岁 | 丧母徐氏,学会照顾自己。 |
嘉靖十二年(1533年) | 7岁 | 随父白斋读书、歌诗、习礼文。 |
嘉靖十七年(1538年) | 12岁 | 写《老农老圃论》,对孔子指责学生樊迟问农事表示不满。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 16岁 | 入府学读书。 |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 20岁 | 开始外出谋生。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 21岁 | 与黄氏结婚。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26岁 | 参加福建乡试,中黄升耀榜举人。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27岁 | 在泉州府学紫溪祠设教。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 29岁 | 任河南辉县教谕。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33岁 | 迁南京国子监博士。到任数月,闻父白斋殁,归家守制。 |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 34岁 | 居家服丧,戴孝参加守城抗倭。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36岁 | 服满,携眷入京求职未果。设馆授徒,等候官缺。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 38岁 | 任北京国子监博士。不久,祖父竹轩讣至,次男亦病卒。携眷南归,取道河南将妻女留在辉县,买田供其耕织度日。 |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 40岁 | 服丧期满。经辉县接家眷,到北京补礼部司务职。 |
隆庆五年(1571年) | 45岁 | 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在南京聚友讲学。 |
万历四年(1576年) | 50岁 | 升任南京刑部郎中。 |
万历五年(1577年) | 51岁 | 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
万历八年(1580年) | 54岁 | 辞官离任。 |
万历九年(1581年) | 55岁 | 离滇赴楚,取道西蜀,穿三峡游览瞿塘峡,访故人。初夏到黄安,住五云山耿定理的天窝书院,从事著述。 |
万历十三年(1585年) | 59岁 | 离开黄安徙居麻城。后住进维摩庵与周友山论学。 |
万历十四年(1586年) | 60岁 | 寓居麻城维摩庵,春患脾病,年余始愈。 |
万历十六年(1588年) | 62岁 | 遣眷回泉州后,闭户读书、著述。秋,徒居龙潭芝佛院。开始编纂《初潭集》及《说书》、《焚书》、《藏书》等书。 |
万历二十年(1592年) | 66岁 | 寓居武昌刘东星处。批点《水浒传》和《西厢记》,作《〈忠义水浒传〉序》和〈童心说〉。 |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 67岁 | 自武昌回到麻城龙湖,主“塑佛聚僧”和念佛,写《答袁石公》诗八首。寺僧深有游方在外期间,李贽主持芝佛院事务。 |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 70岁 | 从黄安回麻城龙湖,从事读书著述。 |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73岁 | 寓居南京永庆寺,继续讲学著述。三次会见意大利耶稣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为利玛窦题扇,赠诗二首。《藏书》六十八卷在南京付刻。 |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 74岁 | 寓居山东济宁河漕总督刘东星处。后避难河南商城黄櫱山中。 |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 75岁 | 四月间到达河北通州,住在马经纶处。 |
万历三十年(1602年) | 76岁 | 在河北通州马经纶处撰《续藏书》,修订《九正易因》。病加重,草《遗言》付随从僧徒。遭礼科给事中张问达疏劾,被捕入狱。三月十五日,呼侍者剃发,遂持剃刀自刭,至十六日子时长逝。 |
年份 明嘉靖六年(1527年)农历十月三十日(公历11月23日) |
年岁 出生 |
生平事迹 李贽生于泉州,原姓林,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后改李姓,又避明穆宗朱载垕讳去载字。 |
年份 嘉靖十一年(1532年) |
年岁 6岁 |
生平事迹 丧母徐氏,学会照顾自己。 |
年份 嘉靖十二年(1533年) |
年岁 7岁 |
生平事迹 随父白斋读书、歌诗、习礼文。 |
年份 嘉靖十七年(1538年) |
年岁 12岁 |
生平事迹 写《老农老圃论》,对孔子指责学生樊迟问农事表示不满。 |
年份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
年岁 16岁 |
生平事迹 入府学读书。 |
年份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
年岁 20岁 |
生平事迹 开始外出谋生。 |
年份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
年岁 21岁 |
生平事迹 与黄氏结婚。 |
年份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年岁 26岁 |
生平事迹 参加福建乡试,中黄升耀榜举人。 |
年份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年岁 27岁 |
生平事迹 在泉州府学紫溪祠设教。 |
年份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
年岁 29岁 |
生平事迹 任河南辉县教谕。 |
年份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年岁 33岁 |
生平事迹 迁南京国子监博士。到任数月,闻父白斋殁,归家守制。 |
年份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
年岁 34岁 |
生平事迹 居家服丧,戴孝参加守城抗倭。 |
年份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年岁 36岁 |
生平事迹 服满,携眷入京求职未果。设馆授徒,等候官缺。 |
年份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
年岁 38岁 |
生平事迹 任北京国子监博士。不久,祖父竹轩讣至,次男亦病卒。携眷南归,取道河南将妻女留在辉县,买田供其耕织度日。 |
年份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
年岁 40岁 |
生平事迹 服丧期满。经辉县接家眷,到北京补礼部司务职。 |
年份 隆庆五年(1571年) |
年岁 45岁 |
生平事迹 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在南京聚友讲学。 |
年份 万历四年(1576年) |
年岁 50岁 |
生平事迹 升任南京刑部郎中。 |
年份 万历五年(1577年) |
年岁 51岁 |
生平事迹 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
年份 万历八年(1580年) |
年岁 54岁 |
生平事迹 辞官离任。 |
年份 万历九年(1581年) |
年岁 55岁 |
生平事迹 离滇赴楚,取道西蜀,穿三峡游览瞿塘峡,访故人。初夏到黄安,住五云山耿定理的天窝书院,从事著述。 |
年份 万历十三年(1585年) |
年岁 59岁 |
生平事迹 离开黄安徙居麻城。后住进维摩庵与周友山论学。 |
年份 万历十四年(1586年) |
年岁 60岁 |
生平事迹 寓居麻城维摩庵,春患脾病,年余始愈。 |
年份 万历十六年(1588年) |
年岁 62岁 |
生平事迹 遣眷回泉州后,闭户读书、著述。秋,徒居龙潭芝佛院。开始编纂《初潭集》及《说书》、《焚书》、《藏书》等书。 |
年份 万历二十年(1592年) |
年岁 66岁 |
生平事迹 寓居武昌刘东星处。批点《水浒传》和《西厢记》,作《〈忠义水浒传〉序》和〈童心说〉。 |
年份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
年岁 67岁 |
生平事迹 自武昌回到麻城龙湖,主“塑佛聚僧”和念佛,写《答袁石公》诗八首。寺僧深有游方在外期间,李贽主持芝佛院事务。 |
年份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
年岁 70岁 |
生平事迹 从黄安回麻城龙湖,从事读书著述。 |
年份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年岁 73岁 |
生平事迹 寓居南京永庆寺,继续讲学著述。三次会见意大利耶稣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为利玛窦题扇,赠诗二首。《藏书》六十八卷在南京付刻。 |
年份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
年岁 74岁 |
生平事迹 寓居山东济宁河漕总督刘东星处。后避难河南商城黄櫱山中。 |
年份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
年岁 75岁 |
生平事迹 四月间到达河北通州,住在马经纶处。 |
年份 万历三十年(1602年) |
年岁 76岁 |
生平事迹 在河北通州马经纶处撰《续藏书》,修订《九正易因》。病加重,草《遗言》付随从僧徒。遭礼科给事中张问达疏劾,被捕入狱。三月十五日,呼侍者剃发,遂持剃刀自刭,至十六日子时长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