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胡惟庸案与明朝废丞相制度有何关系?

声音导航

 

202107phn025_01
明代授官图,北京国子监展品(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07phn025_01

胡惟庸案是洪武朝的“四大案”之一,它和蓝玉案合称为“胡蓝之狱”,对明史影响极大。多年来,人们对胡惟庸案性质的认识还存在明显分歧。有人认为胡惟庸案是十足的冤案,是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借机杀人,有人则认为胡惟庸的谋反等罪名可以成立。那么,该如何看待胡惟庸案背后的虚虚实实呢?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是朱元璋的淮西同乡,早年随朱元璋起兵,为人聪明而奸滑,处事深密又细致。他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颇受朱元璋宠信。洪武三年(1370年)时,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担任右丞相之职。胡惟庸居相位多年,权势日隆,平日飞扬跋扈,生活骄奢淫逸。他联结同乡,打击和排斥浙东等异己官员,“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奏章于己有碍则藏匿不呈,朝廷内外、文武百官趋炎附势众多。这些行为,朱元璋心知肚明,心怀不满。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仿元朝设立中书省和丞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觉察到丞相的权力过大,给皇权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容易导致皇权旁落。此外,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权力太重,御史台也无法满足对官民监控的需要。于是,朱元璋开始琢磨如何改革元朝旧制,通过加强皇权,使“权不专于一司”。

202107phn026_01
明朝皇宫绘画。大英博物馆藏(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07phn026_01

明开国之初,担任左、右丞相的是李善长和徐达。洪武四年(1371年)免除李善长丞相之职后,由汪广洋任右丞相。洪武六年,汪被贬,任胡惟庸为右丞相。洪武九年废除了地方权力高度集中的行中书省;次年在中央设立通政司,负责“中外章疏敷奏封驳”,取代原来奏疏直接禀报丞相的做法。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和汪广洋分别任左、右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太祖本欲用汪广洋对其牵制,但未能如愿。洪武十二年十二月汪广洋被赐死后,太祖随即把矛头指向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正月,明太祖公开数列了胡惟庸等人的罪行,说他“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譬堤防之将决,烈火之将燃,有滔天燎原之势”,同时宣布改革国家行政权(废丞相)和军事权(以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通过分割行政权、军权的方式,加强皇权的绝对领导。

 

在胡惟庸被指控的种种罪行中,以他所处于高位及其日常作风,上述大部分罪名是可以成立的,如窃持国柄、枉法诬贤、肆奸欺之蔽、蠹害政治等等。至于他是否有谋反谋叛、操不轨之心、谋危社稷等,尚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未必确实。可以推断的是,当胡惟庸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权势被抑制和削弱,也感受到来自皇帝的猜疑以及众大臣的非议,为了身家安全或荣华富贵,或许会有“谋危社稷”的想法或自保的举动,但要说他有取代朱元璋的野心,可能性真是不大。朱元璋一心想通过胡惟庸案来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倒是实实在在的。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为加强皇权,打击权贵的势力,太祖借胡惟庸案进一步清洗淮西勋贵,胡惟庸的“同党”不断扩大,网织了更多的罪名。比如,他给胡惟庸加上了“通倭”和“通番”等罪名,说他勾结日本人和蒙古人,甚至还说他与李善长勾结谋反,更多的达官显贵因此被裹挟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因胡惟庸案被诛杀者超过三万人,公侯一级的就有22人,包括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韩国公李善长、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申国公邓镇(邓愈之子)、临江侯陈镛(陈德之子)、大将毛骧、李伯升、丁玉和宋濂次子和长孙等人。此外,宣德侯金朝兴、宁济侯顾时、营阳侯杨憬、靖海侯吴帧、永城侯薛显、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南安侯俞通源、汝南侯梅思祖、永嘉侯朱亮祖、淮安侯华云龙,虽然在案发前已死,也被追坐同党,革除爵位,甚至许多人的子孙也被处死。朱元璋将他们的口供结集为《昭示奸党录》,公示于天下。

 

胡惟庸案之后,中国沿用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就此作古,六部的地位因此提高,各部尚书为正二品,侍郎正三品。六部分掌吏、户、礼、兵、刑和工等天下庶事,各司其职,平等执政,互不统属,遇有重大事务,均需交由皇上或廷议后,由皇帝最终裁决。随着废除中书省,明初实行的御史台也相应革除,明代的监察体系也发生相应变化。洪武十五年置都察院,设有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下辖左、右副都御史,属官有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过百,分管在京、在外衙门的监察事务。中国传统中央辅政制度到朱元璋时代掀开了崭新一页,它是以胡惟庸案为标志的。

202107phn027_01
明朝皇帝的大型车队,皇帝的龙辇由大象拉行(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07phn027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