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國寶重現——海昏侯墓四大文物

202128ph003
海昏侯墓裏四件著名文物
202128ph003

海昏侯墓出土了過萬件文物,除了金器、孔子衣鏡、簡牘等受盡注目之外,其實還有幾件文物不可不知,它們是青銅火鍋、蒸餾器及葬具。透過這些文物可讓大家對漢朝的飲食文化及琉璃工藝有更多了解。

 

海昏侯劉賀愛吃火鍋?

在海昏侯墓裏出土了一尊青銅火鍋(爐鼎),令考古人員懷疑莫非海昏侯劉賀生前愛吃火鍋,所以死後也要火鍋陪葬。這青銅火鍋已有二千一百多年歷史,造型卻與現今的火鍋相似,口徑16.6厘米,足高18.4厘米,通高29.4厘米,重7200克。上部為食物器皿部分,有一個上窄下闊的容器,底部有三足支撐;下部是一個炭火盆,上部和下部之間並不連通。這尊青銅火鍋結構非常精美,而且考古人員更發現這火鍋有使用痕跡,炭盆裏有炭跡,銅內有板栗等食物遺存。由於上部容器容量較大,下部炭盆的容量較小,它並不是用來煮熟食物的,而是給煮熟的食材保溫,因此又稱為溫鼎。由於漢代飲食文化是分餐制,有學者認為漢代人已流行「一人一鍋」的飲食文化。

202128phw024
劉賀墓內出土的青銅火鍋(圖片提供:楊軍)
202128phw024

墓內還出土了一個染爐,這個爐的用途亦成為考古學家爭論不休的對象,因為這個耳杯口徑15.9×9.4、高4.1厘米,通高14.3厘米,重1039克的染爐,是漢朝飲宴時的用具,因為體積細小,有學者認為是小形火鍋,亦有學者認為是溫醬器,是專用的蘸料器皿,食菜肉時可用炭火溫熱染碟中的醬料蘸點來吃。連醬料也要溫熱,可見漢朝人在飲食方面,較現代人還講究。

202128phw025
染爐(圖片提供:楊軍)
202128phw025

漢朝已可製蒸餾酒?

中國製蒸餾酒的歷史可上溯至元代,在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個青銅蒸餾器,由於它的形狀似釀酒的器具,因而引發中國製蒸餾酒的歷史是否更早的爭論。這個蒸餾器由一套組合式的豆形器蓋、擁有內外腔的青銅甑和釜三部分組成。組合式器蓋中央的管狀竪直把手可相互扣合,甑呈圓筒形,腹壁分內外兩層,底部設有蒸格,用來承托食材。器身與底部的釜連接,底部的釜直接受熱。蓋的直徑為53.2厘米、器身直徑53.4厘米、釜口直徑27.5厘米、通高132厘米,重82250克。考古人員更發現這器皿曾盛載的食材,經測定為芋頭。估計這件蒸餾器可能與蒸餾酒有關。

bulb

蒸餾

蒸餾是液體汽化與冷凝的過程,其原理是利用物質的不同沸點,通過溫度差異而達到分離提取的目的。

由於歷史文獻沒有漢朝製蒸餾酒的記載,只有元代由外地傳入中原,因而使學者對漢朝能製蒸餾酒的推論存疑。另外,亦有說法這蒸餾器是用於煉丹,因西漢貴族有食丹藥的風氣,不過考古人員未能在這蒸餾器中發現丹藥物質,這推論仍有待論證。

202128phw026
蒸餾器(圖片提供:楊軍)
202128phw026
202128phw027
青銅蒸餾器運作示意圖(圖片提供:楊軍)
202128phw027

劉賀的葬具是外國貨?

中國的傳統喪葬觀念裏,葬具是非常講究的。在海昏侯墓裏墓主劉賀的葬具有多貴重?雖然劉賀的屍體差不多全粉化,但葬具仍可在棺內找到,這是一張以金絲及琉璃(現今稱為玻璃)製成的蓆。這蓆呈長方形,長約207厘米,寬約63厘米,殘厚約0.5厘米,有上下兩層蓆面。上層蓆面由三部分組成:靠近中央的主體由32排,每排11塊琉璃片組成,次外側為一圈長條形鑲嵌琉璃貼雲母和金的包邊,最外側是12塊鎏金柿蒂紋銅飾和12塊菱形嵌琉璃貼雲母嵌金片相間組合而成。下層蓆面是紡織物。

 

漢代的琉璃有兩類,一是外來品,由中亞、西亞運至中國;另一類是中國西周時期已有的鉛鋇琉璃技術,這技術只掌握在皇室手裏,並沒有在民間流傳。由於劉賀琉璃席的主體琉璃片及圍邊琉璃的材質皆為鉛鋇琉璃,考古人員確定劉賀的裹屍琉璃蓆應為中國的工藝而非外來品。

 

雖然琉璃蓆看似珍貴,但其實在漢代,葬制質料及形式等級受嚴格限制,使用玉衣墓主的級別最高。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皇帝大喪「東園匠、考工伶奏東園秘器,表裏洞赤,虛文畫日、月、鳥、龜、龍、虎、連璧偃月、牙檜梓宮如故事。」其餘高級貴族、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另贈印壐、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縷。」從目前的漢代考古資料看,列侯和縣令級別的人物都有使用琉璃蓆為葬具的情况。劉賀墓出土的琉璃蓆作為西漢中、晚期琉璃蓆的「標準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其主體玻璃片及圍邊玻璃泡材質皆為鉛鋇玻璃,所含鉛為高放射性成因鉛,為西漢時期琉璃蓆製作地點、礦料來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202128phw028
劉賀包金絲縷琉璃蓆下的金餅(圖片提供:楊軍)
202128phw028
202128phw029
劉賀遺骸下的包金絲縷琉璃蓆(圖片提供:楊軍)
202128phw029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06月0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