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国宝重现——海昏侯墓四大文物

202128ph003
海昏侯墓裏四件著名文物
202128ph003

海昏侯墓出土了过万件文物,除了金器、孔子衣镜、简牍等受尽注目之外,其实还有几件文物不可不知,它们是青铜火锅、蒸馏器及葬具。透过这些文物可让大家对汉朝的饮食文化及琉璃工艺有更多了解。

 

海昏侯刘贺爱吃火锅?

在海昏侯墓里出土了一尊青铜火锅(炉鼎),令考古人员怀疑莫非海昏侯刘贺生前爱吃火锅,所以死后也要火锅陪葬。这青铜火锅已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造型却与现今的火锅相似,口径16.6厘米,足高18.4厘米,通高29.4厘米,重7200克。上部为食物器皿部分,有一个上窄下阔的容器,底部有三足支撑;下部是一个炭火盆,上部和下部之间并不连通。这尊青铜火锅结构非常精美,而且考古人员更发现这火锅有使用痕迹,炭盆里有炭迹,铜内有板栗等食物遗存。由于上部容器容量较大,下部炭盆的容量较小,它并不是用来煮熟食物的,而是给煮熟的食材保温,因此又称为温鼎。由于汉代饮食文化是分餐制,有学者认为汉代人已流行“一人一锅”的饮食文化。

202128phw024
刘贺墓内出土的青铜火锅(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24

墓内还出土了一个染炉,这个炉的用途亦成为考古学家争论不休的对象,因为这个耳杯口径15.9×9.4、高4.1厘米,通高14.3厘米,重1039克的染炉,是汉朝饮宴时的用具,因为体积细小,有学者认为是小形火锅,亦有学者认为是温酱器,是专用的蘸料器皿,食菜肉时可用炭火温热染碟中的酱料蘸点来吃。连酱料也要温热,可见汉朝人在饮食方面,较现代人还讲究。

202128phw025
染炉(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25

汉朝已可制蒸馏酒?

中国制蒸馏酒的历史可上溯至元代,在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个青铜蒸馏器,由于它的形状似酿酒的器具,因而引发中国制蒸馏酒的历史是否更早的争论。这个蒸馏器由一套组合式的豆形器盖、拥有内外腔的青铜甑和釜三部分组成。组合式器盖中央的管状竖直把手可相互扣合,甑呈圆筒形,腹壁分内外两层,底部设有蒸格,用来承托食材。器身与底部的釜连接,底部的釜直接受热。盖的直径为53.2厘米、器身直径53.4厘米、釜口直径27.5厘米、通高132厘米,重82250克。考古人员更发现这器皿曾盛载的食材,经测定为芋头。估计这件蒸馏器可能与蒸馏酒有关。

bulb

蒸馏

蒸馏是液体汽化与冷凝的过程,其原理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沸点,通过温度差异而达到分离提取的目的。

由于历史文献没有汉朝制蒸馏酒的记载,只有元代由外地传入中原,因而使学者对汉朝能制蒸馏酒的推论存疑。另外,亦有说法这蒸馏器是用于炼丹,因西汉贵族有食丹药的风气,不过考古人员未能在这蒸馏器中发现丹药物质,这推论仍有待论证。

202128phw026
蒸馏器(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26
202128phw027
青铜蒸馏器运作示意图(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27

刘贺的葬具是外国货?

中国的传统丧葬观念里,葬具是非常讲究的。在海昏侯墓里墓主刘贺的葬具有多贵重?虽然刘贺的尸体差不多全粉化,但葬具仍可在棺内找到,这是一张以金丝及琉璃(现今称为玻璃)制成的席。这席呈长方形,长约207厘米,宽约63厘米,残厚约0.5厘米,有上下两层席面。上层席面由三部分组成:靠近中央的主体由32排,每排11块琉璃片组成,次外侧为一圈长条形镶嵌琉璃贴云母和金的包边,最外侧是12块鎏金柿蒂纹铜饰和12块菱形嵌琉璃贴云母嵌金片相间组合而成。下层席面是纺织物。

 

汉代的琉璃有两类,一是外来品,由中亚、西亚运至中国;另一类是中国西周时期已有的铅钡琉璃技术,这技术只掌握在皇室手里,并没有在民间流传。由于刘贺琉璃席的主体琉璃片及围边琉璃的材质皆为铅钡琉璃,考古人员确定刘贺的裹尸琉璃席应为中国的工艺而非外来品。

 

虽然琉璃席看似珍贵,但其实在汉代,葬制质料及形式等级受严格限制,使用玉衣墓主的级别最高。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大丧“东园匠、考工伶奏东园秘器,表里洞赤,虚文画日、月、鸟、龟、龙、虎、连璧偃月、牙桧梓宫如故事。”其余高级贵族、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另赠印壐、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从目前的汉代考古资料看,列侯和县令级别的人物都有使用琉璃席为葬具的情况。刘贺墓出土的琉璃席作为西汉中、晚期琉璃席的“标准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主体玻璃片及围边玻璃泡材质皆为铅钡玻璃,所含铅为高放射性成因铅,为西汉时期琉璃席制作地点、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128phw028
刘贺包金丝缕琉璃席下的金饼(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28
202128phw029
刘贺遗骸下的包金丝缕琉璃席(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2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6月0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