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啓迪後世——特立獨行的李贄

202112phw008_01
李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12phw008_01

萬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朱翊鈞下令焚毁李贄的著作,但與明神宗願望相反的是,不僅李贄著作不斷在民間出版流布,而且出現許多託名李贄的著作。李贄的學生汪本鈳,將自己保存及蒐集到的李贄詩文遺作編為《續焚書》,迅速刊行出版。李贄摯友焦竑為之作序云:「宏甫殤,遺書四出,學者爭傳誦之。」汪本鈳在〈續刻李氏書序〉中云:「海以內無不讀先生之書者,無不欲儘先生之書而讀之者。」

 

李贄在小說評點、戲曲評點及詩文創作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他對晚明時代的影響,主要在文藝領域,如湯顯祖的戲曲、馮夢龍小說與民歌的創作與編撰,公安派及竟陵派的詩文等,都是李贄思想影響的產物,這些作品既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又崇真尚奇,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徵。

 

到了明清易代之際,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學術大師,他們雖不認同李贄及其學術,甚至把李贄看作是敗壞晚明社會風氣的罪魁禍首,但全面審視他們的思想淵源可發現,他們的思想中無不是揚棄包含了李贄學術的合理因素。

 

從社會政治哲學諸方面看,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都以李贄的「人必有私論」,作為他們「公天下」的社會理想的邏輯起點。顧炎武肯定人民具有「自私自為」的權利,提出「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深刻命題和「眾治」原則;黃宗羲認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人各自利」,是專制君主剝奪了人們追求其正當利益的權利;李贄對儒家道德倫理至上主義的批判,亦在王夫之的史論中有所表現。至於李贄倡導關心國計民生的「實學」、反對道學心性空談的思想,更為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所繼承和弘揚。

202112phn026_01
顧炎武雕像,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顧炎武故居。(圖片提供:姜永良/FOTOE)
202112phn026_01

乾嘉時期,李贄的思想仍然發揮影響。著名詩人鄭燮在其詩作中謳歌「青春在眼『童心』熱」,「直攄血性為文章」。袁枚更是重新舉起晚明公安派「性靈說」的旗幟,正是李贄「童心說」在清中葉文學領域的回歸。

 

清末民初的大思想家嚴復在他的譯著中,為李贄等「名教罪人」鳴不平,通過倡導李贄來宣傳反對傳統專制思想,要求政治改革的進步思想。嚴復認為在中國,要開民智、新民德,必自寶愛真理始,而寶愛真理,則必須主張言論自由,因為真理只能在自由地探索和討論中確立。

 

到了現當代,李贄研究開始別開生面。侯外廬先生在《中國思想通史》中論述了「李贄的人道主義的平等觀和個性說」以及「李贄的反聖教、反道學的戰鬥思想」,從而充分肯定李贄作為中國早期啓蒙思想家的歷史地位。張建業先生的《李贄評傳》認為,李贄不愧是一位頑強堅定的反壓迫、反傳統思想的英勇鬥士。

 

綜合而言,作為明代傑出思想家、文學家的李贄,挑戰「六經」是儒家的離經叛道者;是啓蒙思想家,一生傳奇,著述等身而名留青史。李贄的學說因其歷史的侷限而顯得過於尖新,也不夠嚴謹和成熟,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有必要對李贄學說作科學的總結和批判的繼承。必須指出,李贄的那種為追求真理而勇於擔當與獻身的精神,那種敢於解剖社會、揭露社會的醜惡,自覺向着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乃是中華民族志士仁人的可貴素養。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對於中國當代人文精神的建設,無疑有着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202112ph010
李贄的部分著作
202112ph010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