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启迪后世——特立独行的李贽

202112phw008_01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图片提供:邹自振)
202112phw008_01

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朱翊钧下令焚毁李贽的著作,但与明神宗愿望相反的是,不仅李贽著作不断在民间出版流布,而且出现许多托名李贽的著作。李贽的学生汪本钶,将自己保存及搜集到的李贽诗文遗作编为《续焚书》,迅速刊行出版。李贽挚友焦竑为之作序云:“宏甫殇,遗书四出,学者争传诵之。”汪本钶在〈续刻李氏书序〉中云:“海以内无不读先生之书者,无不欲尽先生之书而读之者。”

 

李贽在小说评点、戏曲评点及诗文创作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他对晚明时代的影响,主要在文艺领域,如汤显祖的戏曲、冯梦龙小说与民歌的创作与编撰,公安派及竟陵派的诗文等,都是李贽思想影响的产物,这些作品既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又崇真尚奇,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到了明清易代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学术大师,他们虽不认同李贽及其学术,甚至把李贽看作是败坏晚明社会风气的罪魁祸首,但全面审视他们的思想渊源可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无不是扬弃包含了李贽学术的合理因素。

 

从社会政治哲学诸方面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以李贽的“人必有私论”,作为他们“公天下”的社会理想的逻辑起点。顾炎武肯定人民具有“自私自为”的权利,提出“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深刻命题和“众治”原则;黄宗羲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人各自利”,是专制君主剥夺了人们追求其正当利益的权利;李贽对儒家道德伦理至上主义的批判,亦在王夫之的史论中有所表现。至于李贽倡导关心国计民生的“实学”、反对道学心性空谈的思想,更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所继承和弘扬。

202112phn026_01
顾炎武雕像,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顾炎武故居。(图片提供:姜永良/FOTOE)
202112phn026_01

乾嘉时期,李贽的思想仍然发挥影响。著名诗人郑燮在其诗作中讴歌“青春在眼‘童心’热”,“直摅血性为文章”。袁枚更是重新举起晚明公安派“性灵说”的旗帜,正是李贽“童心说”在清中叶文学领域的回归。

 

清末民初的大思想家严复在他的译著中,为李贽等“名教罪人”鸣不平,通过倡导李贽来宣传反对传统专制思想,要求政治改革的进步思想。严复认为在中国,要开民智、新民德,必自宝爱真理始,而宝爱真理,则必须主张言论自由,因为真理只能在自由地探索和讨论中确立。

 

到了现当代,李贽研究开始别开生面。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论述了“李贽的人道主义的平等观和个性说”以及“李贽的反圣教、反道学的战斗思想”,从而充分肯定李贽作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张建业先生的《李贽评传》认为,李贽不愧是一位顽强坚定的反压迫、反传统思想的英勇斗士。

 

综合而言,作为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的李贽,挑战“六经”是儒家的离经叛道者;是启蒙思想家,一生传奇,著述等身而名留青史。李贽的学说因其历史的局限而显得过于尖新,也不够严谨和成熟,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有必要对李贽学说作科学的总结和批判的继承。必须指出,李贽的那种为追求真理而勇于担当与献身的精神,那种敢于解剖社会、揭露社会的丑恶,自觉向着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乃是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可贵素养。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对于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设,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112ph010
李贽的部分著作
202112ph010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9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