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紫釵記》的貞忠愛情是真的嗎?

202129ph006
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主演的粵劇瑰寶《紫釵記》造型。
202129ph006

《紫釵記》是唐滌生寫於1956年的粵劇瑰寶,改編自明代戲劇翹楚湯顯祖的同名傳奇《紫釵記》,而湯氏的作品乃取材於唐朝蔣防所作的《霍小玉傳》。唐滌生《紫釵記》雖然取材於古典文學,但卻含有不少創作成分。例如在第八齣「論理爭夫」中,唐氏便創作了霍小玉闖太尉府搶婚的情節,掀起整劇的高潮。李益情深義重,霍小玉忠於愛情,崔允明的風骨峭峻,扣動了千萬觀眾的心弦。那麼,劇中的人物是否真有其人?李益與霍小玉是否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情緣呢?

 

《紫釵記》講述唐代隴西士子李益赴長安應試期間,在元宵夜長安燈市訪豔,拾得霍小玉遺下的紫玉燕釵,並以釵定情。李益得友人崔允明鼓勵,直訪霍小玉家求親,霍老夫人為李益真誠所動,許二人當夜成婚。李益更以紫釵刺指,為小玉以血寫盟心之句。但李益與小玉相遇前,曾巧遇盧太尉之女燕貞。燕貞仰慕李益才華,對其一見傾心,種下李、霍二人分離的禍根。李霍新婚之時,正是李益高中狀元之日。盧太尉特意下令新及第進士等人,皆要上門拜見,意欲藉此安排女兒和李益的婚事,偏偏李益卻沒有前往。盧太尉大怒,因而將李益遠庶塞外參軍,斷絕李益與霍小玉的聯繫。臨行前,李益與霍小玉折柳陽關,傷心欲絕。

 

小玉等待李益三年,不斷打聽李益下落,但盧太尉從中作梗,致令李益三年音訊全無。小玉生活日艱,還要時常接濟潦倒的崔允明,終至散盡家財。最後,她只得命侍女浣紗將紫玉釵變賣。此時,盧太尉剛把李益調回長安,欲招李益為婿,故設下圈套不許李益回家,並暗中買下小玉出售的紫玉釵,向李益詐稱小玉已另嫁他人。盧太尉又逼李益的好友韋夏卿與崔允明為媒,以致崔為報小玉之恩,拒不從命而被盧太尉杖死。盧太尉更誣指李益的詩句有叛朝之意,以此威脅李益入贅。後來小玉巧遇黃衫客,蒙他相助得與李益重逢。兩人冰釋前嫌,李益為小玉將紫釵重新插戴,以證舊盟。盧太尉得悉此事後,勃然大怒,命李益即日與燕貞成婚。小玉再得黃衫客出手相助,冒死闖入盧府據理爭夫。最後,黃衫客表明其四王爺的身份,指證盧太尉的惡行,並罷免其職位。四王爺下令再點花燭,讓李益與小玉聯婚,有情人終成眷屬。

202129ph007
蔣防《霍小玉傳》書影
202129ph007

李益的真面目

在《紫釵記》第五齣「吞釵拒婚」中,盧太尉要脅誣告李益所作詩句有叛國之意,李益因為「婚姻事小名節事大,謀反之罪可誅連九族」,雖然心不甘,情不願,無奈只好答應婚事。歷史裏,李益是否有寫反唐詩呢?

 

李益,字君虞,隴西人,大曆四年(公元769年)進士,有十餘年軍旅生涯,尤其擅長寫邊塞詩。「兩唐書」中均有李益傳,內容相差無幾。《舊唐書‧李益傳》記載:「每作一篇,為教坊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詞。」而〈回樂峰前〉一篇,更是「天下以為歌詞」的雅篇,可見李益在當時詩文名聲之高。然而,李益的仕途卻不暢。《新唐書‧李益傳》記載:「同輩行稍稍進顯,益獨不調,鬱鬱去。游燕(宴)。」可見李益的升遷晚於同輩官員,因而鬱鬱不得志。他最終棄官去四處遊歷,北至河朔、幽州一帶,被劉濟收為帳下幕府。李益在仕途失意時受劉濟提拔,故對劉濟有感恩之情。他倆經常吟詩作對,李益文辭間頗有怨望,其中一首詩名《獻劉濟》:「 草綠古燕州,鶯聲引獨遊。雁歸天北畔,春盡海西頭。 向日花偏落,馳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詩中最後兩句,「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前一句表達對劉濟提攜的感恩之情,而後一句「不上望京樓」就大不敬了,就是不向皇帝效忠。

 

留在邊塞期間,李益創作了不少邊塞詩,如《夜發軍中》、《夜上受降城聞笛》等,文名日顯。唐憲宗注意到他的名聲,召李益入朝,擔任秘書少監、集賢殿學士,但李益自負才學,盛氣凌人,蔑視其他同僚,令人難以容忍,結果有諫官將李益在幽州時常有怨辭之事告知憲宗,憲宗乃下詔貶謫李益。《唐詩紀事‧卷30》云:「益有心疾,不見用。及為幽州劉濟營田副使,獻詩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之句,左遷右庶子。」在《紫釵記》中,盧太尉指李益詩中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之句,乃是反詩,這是事實,並非誣陷。李益也因此詩被貶降職為右庶子。

 

在《紫釵記》中,李益是一個風流儒雅,用情專一的人。新婚之後,他刺破指頭,用血寫下盟心之句,贈予愛妻;盧太尉欲強招他為婿,他不畏權貴,寧可吞釵拒婚,不負小玉。事實上,李益應該是一個很了解女性心理的人。他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樂府詩《江南曲》,深刻地展示了少婦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心情,為閨中怨婦抱不平。《江南曲》全文如下:「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但《舊唐書‧李益傳》中載:「少有癡病,而多猜忌。防閒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於世。故時謂妒癡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調。」意謂李益為人多疑善妒,對妻妾的德操管治甚為嚴苛,不許妻妾與幫閒坊眾接觸;他出門時甚至會在門窗外面撒灰,回來後查看灰上有沒有蛛絲馬跡,是故世人戲稱那些善妒者是患上「李益病」。

 

李益生性多疑,時常焦慮煩躁,心神不安,以致影響仕途。李肇《唐國史補》對李益的疑心病敍述較詳:「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夫心者,靈府也,為物所中,終身不痊,多思慮,多疑惑,乃疾之本也。」思慮過多,心神不寧,遇事往往不能理性思考,處理問題不當就益發焦慮,以致患得患失,形成病態。李益多疑善妒的病態性格就是這樣形成。毫無疑問,唐滌生的《紫釵記》大大美化了李益的形象。

202129phn015
崑劇《紫釵記:折柳陽關》劇照(圖片提供:常鳴/FOTOE)
202129phn015

霍小玉的完美形象

在唐滌生筆下,霍小玉才貌雙全,既自負、剛烈、堅強,又善解人意、懂得為人設想,更富反抗意識,是完美的化身。她是霍王千金,洛陽郡主,父死後才被迫流落民間。究竟她是哪個霍王的千金呢?翻查歷史,唐朝有兩個霍王:一是霍王李元軌,唐高祖的十四子、太宗兄弟。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越王李貞反抗武則天兵敗,李元軌遭連坐,流放黔州,路經陳倉時死了;二是嗣霍王李暉。唐中宗復辟後,在神龍初年,追復李家爵位,並由李元軌之曾孫李暉繼承霍王爵位。霍小玉是何年出生呢?劇中李益在大曆四年(公元769年)中進士,同年娶霍小玉為妻,當時她年剛十六。從此推算,小玉是公元753年出生的。李元軌死於公元688年,從時間上講,霍小玉不可能是李元軌之女。李暉的生卒年份不可考,但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李暉仍然在世,為左千牛員外將軍。若說是李暉之女,則勉強或可成立。

 

然而,嗣霍王李暉並不姓霍。霍小玉若真是霍王小女,理應姓李,為何要改姓霍?難道霍王之女就是姓霍嗎?唐朝並無以父親的官名或封號作為姓氏之事,但若說霍小玉本應姓李,這也與法不合。據《唐律疏議‧戶婚》:「同宗共姓,皆不得為婚,違者,各徒二年。」李益若娶同姓之人為妻便會觸犯刑法。他剛中進士,前程似錦,飛黃騰達,又豈會自毀前程?所以,霍小玉這個角色,應該是憑空杜撰出來。

 

盧太尉的虛實

《紫釵記》中盧太尉的權勢極大,不僅能將李益遣至塞外參軍,更將不聽命的崔允明杖死。然而,唐朝的太尉雖然是正一品,但並無實權,只是一個榮譽職位,加上太尉是武官,無權管轄文人,故不可能將李益遣至塞外參軍。

 

蔣防《霍小玉傳》中並無盧太尉這一角色。盧太尉是湯顯祖虛構的歷史人物,影射的是張居正。湯顯祖一生的經歷極為坎坷。他出身於一個士大夫家庭,14歲進學,21歲中舉,文名卓著,連以狂放聞名的徐渭都對他相當器重。但因得罪了權傾天下的首輔張居正,湯顯祖的科舉道路荊棘叢生。據《明史‧張居正傳》記載,張居正在掌權時「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居正三子皆登上第,蒼頭游七入貲為官,勳戚文武之臣多與往還,通姻好。」張居正為了使自己的兩個兒子在進士考試中及第,需有學富才高的人才作為招牌,於是,兩次派人招攬湯顯祖,並許以狀元及第,但都被性情耿介的湯顯祖斷然拒絕。於是,萬曆五年和萬曆八年兩次會試,張居正的兩個兒子分別考中探花和狀元,而湯顯祖卻名落孫山。湯顯祖於萬曆十一年第五次參加會試,當時張居正已去世,湯顯祖才可中進士,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和南京禮部主事,均為閒職。到了創作《紫釵記》時,他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對官場黑暗已有切身感受,見證人間冷暖。由是觀之,湯氏的遭遇,與其《紫釵記》中李益的遭遇極為相似,張居正就是盧太尉這個新角色的原型,借此批判現實中的邪惡勢力,而唐滌生改編《紫釵記》時沿用了這一角色。至於崔允明與黃衫客,當然是虛構的人物。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04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