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紫钗记》的贞忠爱情是真的吗?

202129ph006
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主演的粤剧瑰宝《紫钗记》造型。
202129ph006

《紫钗记》是唐涤生写于1956年的粤剧瑰宝,改编自明代戏剧翘楚汤显祖的同名传奇《紫钗记》,而汤氏的作品乃取材于唐朝蒋防所作的《霍小玉传》。唐涤生《紫钗记》虽然取材于古典文学,但却含有不少创作成分。例如在第八出“论理争夫”中,唐氏便创作了霍小玉闯太尉府抢婚的情节,掀起整剧的高潮。李益情深义重,霍小玉忠于爱情,崔允明的风骨峭峻,扣动了千万观众的心弦。那么,剧中的人物是否真有其人?李益与霍小玉是否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呢?

 

《紫钗记》讲述唐代陇西士子李益赴长安应试期间,在元宵夜长安灯市访艳,拾得霍小玉遗下的紫玉燕钗,并以钗定情。李益得友人崔允明鼓励,直访霍小玉家求亲,霍老夫人为李益真诚所动,许二人当夜成婚。李益更以紫钗刺指,为小玉以血写盟心之句。但李益与小玉相遇前,曾巧遇卢太尉之女燕贞。燕贞仰慕李益才华,对其一见倾心,种下李、霍二人分离的祸根。李霍新婚之时,正是李益高中状元之日。卢太尉特意下令新及第进士等人,皆要上门拜见,意欲借此安排女儿和李益的婚事,偏偏李益却没有前往。卢太尉大怒,因而将李益远庶塞外参军,断绝李益与霍小玉的联系。临行前,李益与霍小玉折柳阳关,伤心欲绝。

 

小玉等待李益三年,不断打听李益下落,但卢太尉从中作梗,致令李益三年音讯全无。小玉生活日艰,还要时常接济潦倒的崔允明,终至散尽家财。最后,她只得命侍女浣纱将紫玉钗变卖。此时,卢太尉刚把李益调回长安,欲招李益为婿,故设下圈套不许李益回家,并暗中买下小玉出售的紫玉钗,向李益诈称小玉已另嫁他人。卢太尉又逼李益的好友韦夏卿与崔允明为媒,以致崔为报小玉之恩,拒不从命而被卢太尉杖死。卢太尉更诬指李益的诗句有叛朝之意,以此威胁李益入赘。后来小玉巧遇黄衫客,蒙他相助得与李益重逢。两人冰释前嫌,李益为小玉将紫钗重新插戴,以证旧盟。卢太尉得悉此事后,勃然大怒,命李益即日与燕贞成婚。小玉再得黄衫客出手相助,冒死闯入卢府据理争夫。最后,黄衫客表明其四王爷的身份,指证卢太尉的恶行,并罢免其职位。四王爷下令再点花烛,让李益与小玉联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202129ph007
蒋防《霍小玉传》书影
202129ph007

李益的真面目

在《紫钗记》第五出“吞钗拒婚”中,卢太尉要胁诬告李益所作诗句有叛国之意,李益因为“婚姻事小名节事大,谋反之罪可诛连九族”,虽然心不甘,情不愿,无奈只好答应婚事。历史里,李益是否有写反唐诗呢?

 

李益,字君虞,陇西人,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进士,有十余年军旅生涯,尤其擅长写边塞诗。“两唐书”中均有李益传,内容相差无几。《旧唐书‧李益传》记载:“每作一篇,为教坊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而〈回乐峰前〉一篇,更是“天下以为歌词”的雅篇,可见李益在当时诗文名声之高。然而,李益的仕途却不畅。《新唐书‧李益传》记载:“同辈行稍稍进显,益独不调,郁郁去。游燕(宴)。”可见李益的升迁晚于同辈官员,因而郁郁不得志。他最终弃官去四处游历,北至河朔、幽州一带,被刘济收为帐下幕府。李益在仕途失意时受刘济提拔,故对刘济有感恩之情。他俩经常吟诗作对,李益文辞间颇有怨望,其中一首诗名《献刘济》:“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诗中最后两句,“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前一句表达对刘济提携的感恩之情,而后一句“不上望京楼”就大不敬了,就是不向皇帝效忠。

 

留在边塞期间,李益创作了不少边塞诗,如《夜发军中》、《夜上受降城闻笛》等,文名日显。唐宪宗注意到他的名声,召李益入朝,担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但李益自负才学,盛气凌人,蔑视其他同僚,令人难以容忍,结果有谏官将李益在幽州时常有怨辞之事告知宪宗,宪宗乃下诏贬谪李益。《唐诗纪事‧卷30》云:“益有心疾,不见用。及为幽州刘济营田副使,献诗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之句,左迁右庶子。”在《紫钗记》中,卢太尉指李益诗中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之句,乃是反诗,这是事实,并非诬陷。李益也因此诗被贬降职为右庶子。

 

在《紫钗记》中,李益是一个风流儒雅,用情专一的人。新婚之后,他刺破指头,用血写下盟心之句,赠予爱妻;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他不畏权贵,宁可吞钗拒婚,不负小玉。事实上,李益应该是一个很了解女性心理的人。他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诗《江南曲》,深刻地展示了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心情,为闺中怨妇抱不平。《江南曲》全文如下:“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但《旧唐书‧李益传》中载:“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世。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调。”意谓李益为人多疑善妒,对妻妾的德操管治甚为严苛,不许妻妾与帮闲坊众接触;他出门时甚至会在门窗外面撒灰,回来后查看灰上有没有蛛丝马迹,是故世人戏称那些善妒者是患上“李益病”。

 

李益生性多疑,时常焦虑烦躁,心神不安,以致影响仕途。李肇《唐国史补》对李益的疑心病敍述较详:“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夫心者,灵府也,为物所中,终身不痊,多思虑,多疑惑,乃疾之本也。”思虑过多,心神不宁,遇事往往不能理性思考,处理问题不当就益发焦虑,以致患得患失,形成病态。李益多疑善妒的病态性格就是这样形成。毫无疑问,唐涤生的《紫钗记》大大美化了李益的形象。

202129phn015
昆剧《紫钗记:折柳阳关》剧照(图片提供:常鸣/FOTOE)
202129phn015

霍小玉的完美形象

在唐涤生笔下,霍小玉才貌双全,既自负、刚烈、坚强,又善解人意、懂得为人设想,更富反抗意识,是完美的化身。她是霍王千金,洛阳郡主,父死后才被迫流落民间。究竟她是哪个霍王的千金呢?翻查历史,唐朝有两个霍王:一是霍王李元轨,唐高祖的十四子、太宗兄弟。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反抗武则天兵败,李元轨遭连坐,流放黔州,路经陈仓时死了;二是嗣霍王李晖。唐中宗复辟后,在神龙初年,追复李家爵位,并由李元轨之曾孙李晖继承霍王爵位。霍小玉是何年出生呢?剧中李益在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中进士,同年娶霍小玉为妻,当时她年刚十六。从此推算,小玉是公元753年出生的。李元轨死于公元688年,从时间上讲,霍小玉不可能是李元轨之女。李晖的生卒年份不可考,但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李晖仍然在世,为左千牛员外将军。若说是李晖之女,则勉强或可成立。

 

然而,嗣霍王李晖并不姓霍。霍小玉若真是霍王小女,理应姓李,为何要改姓霍?难道霍王之女就是姓霍吗?唐朝并无以父亲的官名或封号作为姓氏之事,但若说霍小玉本应姓李,这也与法不合。据《唐律疏议‧户婚》:“同宗共姓,皆不得为婚,违者,各徒二年。”李益若娶同姓之人为妻便会触犯刑法。他刚中进士,前程似锦,飞黄腾达,又岂会自毁前程?所以,霍小玉这个角色,应该是凭空杜撰出来。

 

卢太尉的虚实

《紫钗记》中卢太尉的权势极大,不仅能将李益遣至塞外参军,更将不听命的崔允明杖死。然而,唐朝的太尉虽然是正一品,但并无实权,只是一个荣誉职位,加上太尉是武官,无权管辖文人,故不可能将李益遣至塞外参军。

 

蒋防《霍小玉传》中并无卢太尉这一角色。卢太尉是汤显祖虚构的历史人物,影射的是张居正。汤显祖一生的经历极为坎坷。他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家庭,14岁进学,21岁中举,文名卓著,连以狂放闻名的徐渭都对他相当器重。但因得罪了权倾天下的首辅张居正,汤显祖的科举道路荆棘丛生。据《明史‧张居正传》记载,张居正在掌权时“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居正三子皆登上第,苍头游七入赀为官,勋戚文武之臣多与往还,通姻好。”张居正为了使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进士考试中及第,需有学富才高的人才作为招牌,于是,两次派人招揽汤显祖,并许以状元及第,但都被性情耿介的汤显祖断然拒绝。于是,万历五年和万历八年两次会试,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分别考中探花和状元,而汤显祖却名落孙山。汤显祖于万历十一年第五次参加会试,当时张居正已去世,汤显祖才可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和南京礼部主事,均为闲职。到了创作《紫钗记》时,他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对官场黑暗已有切身感受,见证人间冷暖。由是观之,汤氏的遭遇,与其《紫钗记》中李益的遭遇极为相似,张居正就是卢太尉这个新角色的原型,借此批判现实中的邪恶势力,而唐涤生改编《紫钗记》时沿用了这一角色。至于崔允明与黄衫客,当然是虚构的人物。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4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