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故宮裏的英文有多重要?

202127phn047_01
北京故宮的雙語告示板(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7phn047_01

撰文: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果美俠

 

故宮博物院每天都迎接着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對於國外觀眾,英語是他們了解這座古老宮殿的重要語言。現今在故宮內,介紹故宮的英文說明牌上往往以「Gate」指「門」,以「Palace」指「宮」,還用象徵諸種美德的「Purity」描述「乾清宮」之「清」,用「Tranquility」描述「坤寧宮」之「寧」。這些都是故宮裏隨處可見的翻譯詞彙。為了更準確地將故宮和它相關的歷史介紹給全世界的觀眾,我們首先可以來看看明清時期的外國人是怎麼描述中國。

 

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地理大發現,東西新航路得以開闢,天主教修會便派遣傳教士來華,形成東西交流的又一次高峰。西班牙人沙勿略之後,還有來自意大利的羅明堅、利瑪竇等人,他們不僅帶來各種西方科學技術、哲學宗教,還開始以他們的視角和語言描述中國的明、清帝國。

 

清代、民國時,英語為母語的一些研究者將各種語言記錄下的歷史資料,翻譯成英文後編輯出版。於是,這些英文文獻,成為現今我們窺探明清外國傳教士眼中東方帝國圖景的重要線索。如若認真閱讀明清時傳教士們的記錄,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們與眾不同的觀察視角,而且可以得到不少突破慣用詞彙的有趣記載。英語裏的清代宮廷史,完全不乏味和艱澀。我們就從由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所撰的《清廷十二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Memoirs of father Ripa, during thirteen years residence at the court of Peking in the service of the emperor China. )這本書中,了解清代的宮廷英語。

bulb

馬國賢

意大利籍神父馬國賢(Matteo Ripa,1682-1746年),1710年抵達澳門,隨即前往北京,成為康熙皇帝的宮廷畫師。1723年,清政府下傳教禁令,馬國賢離開中國,1724年抵達意大利拿坡里。

皇帝的遊戲——狩獵

滿族尚武。入關以後,皇帝還保持着在關外狩獵(Hunting)習慣。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無不留下各種狩獵活動的記載,獅子、老虎、鹿,也自然成為他們囊中之物。對滿人來講,Hunting更像是遊戲,既回歸關外祖業,又逞一時男兒氣魄。這些獵物怎麼稱呼。有人會說,那還不簡單,Lion、Tiger、Deer,這些都屬於獵物啊!那如果是獵物這個總稱呢?文獻裏是怎麼說的?其實就用一個詞足以,那就是 「Game」!沒錯,Game在這裏表示的是獵物,而不是遊戲。

202127phn048_01
《乾隆皇帝巡狩射獵圖》,清代郎世寧繪。故宮博物院藏。(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48_01

Northern Tartary sends to the capital an enormous quantity of game, consisting chiefly of stags, hares, wild-boars, pheasants, and partridges.

北方韃靼地區給首都送來大量獵物,主有要牡鹿、野兔、野豬、野雞和鷓鴣。

 

狩獵常用的工具,包括皇家御用弓、箭、鞬、櫜。櫜是盛箭之器、鞬是盛弓之器。這麼一來,狩獵活動不僅被描述得更加形象生動,而且還有一個深層意義。Hunting是遊戲的名字,Game是遊戲的戰利品,而狩獵即是皇帝的遊戲。

202127phn049_01
清宮使用的狩獵用具(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50_01
清宮使用的狩獵用具(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千叟宴與鳩杖

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曾在紫禁城中舉辦千叟宴,邀請天下老人齊聚乾清宮或寧壽宮,既與高壽的皇帝共同慶賀,也表達敬老愛老的中華美德。千叟宴上,高壽長者可以獲得皇帝賞賜的柺杖——鳩頭杖。據說鳩為不噎之鳥,以鳩杖賞賜長者,祝福長者身體康健。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想跟外國朋友介紹這個史實,你會怎麼翻譯柺杖?或許你會說,很簡單啊,說「Stick」。沒錯,Stick就是棍子。猜猜外國人在文獻裏怎麼描述?

He gave a mandarin’s suit complete, together with a staff, an inkstand, and other things.

他賞賜了一整套官服、一根柺杖、一方硯台和一些其他禮品。

 

這段話記載的是千叟宴上,皇帝賞賜給所有老人中年齡最大者(近111歲)的禮物。我們通常把「Staff」理解為員工,然而,在這裏特指柺杖。要是不認真對照文獻,沒有這背景知識,理解成皇帝賞了這位老人一個僕人似乎也說得通呢!但這樣就不符合史實了。

202127phn051_01
鳩杖(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51_01

送禮的禮儀

清代每逢節慶,各地要員即來京,根據自己的官階,向皇帝呈送他們認為最罕見的禮物。外國蕃使也一樣,不過遇上吉慶的日子,比如皇帝萬壽,他們向清廷進貢送禮時不能送藥品,禮品數量也不能是奇數,因為這樣不吉利。

 

We (foreigners) showed our offering to the mandarins, but they would not receive it until we first took away the medicinal articles, and reduced the whole to even numbers, declaring that on such a day it was an evil omen to offer to his Majesty an odd number, or articles of medicine.

我們把禮物給官員們看,但是他們說要先把藥物去掉,並把禮品總數減至偶數,才能接受這些。他們宣稱,這一天給陛下送奇數禮品或者藥物都是一個凶兆。

202127phn052_01
《萬國來朝圖》,佚名繪。(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52_01
202127phn053_01
新法地平日晷,英國倫敦製造,故宮博物院藏。此儀是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於順治元年(1644年)七月九日,特別向順治皇帝及攝政王多爾袞敬獻的貢品。此儀進入朝廷後,對清代中國人掌握地平式日晷的原理及製晷技術,起到促進作用。(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53_01
202127phn054_01
銅鍍金雙千里鏡象限儀。在象限儀盤下面安有縱、橫兩個半圓形齒輪,可調控儀盤,用於測遠距離觀測點的水平面的角度或測垂直面的角度。象限儀弧盤上鐫刻英文,意為:「倫敦佛里特大街賴特儀器製造商為威爾士親王喬治殿下製造」。該象限儀曾在乾隆年間進行的大地測量中使用。(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54_01

身為官員真心不容易,不過古代這避諱很多,自然要小心些。規矩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當年的宮廷裏有,當下也有。送禮物的規矩,我們在現今也是要講究的!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6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