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王安石的散文成就

聲音導航:

 

202103phn018_01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王安石像(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202103phn018_01

王安石的散文體裁多樣,結構謹嚴,析理透闢,語言簡潔,筆力雄健,風格由剛勁峭直漸趨深婉溫醇,以其傑出的成就躋身於「唐宋八大家」之列。除了可以閱讀《靈谷詩序》、《答司馬諫議書》、《祭歐陽文忠公文》、《同學一首別子固》、《回蘇子瞻簡》等外,試以《傷仲永》、《遊褒禪山記》、《讀孟嘗君傳》三文說明之。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這是王安石青年時代寫的一篇雜文,《王安石全集》將其編入雜著類,據《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載,本文寫於慶曆三年(1043年),作者時年23歲。文章記載了一個天才兒童被庸俗的社會所毀滅的經過,而推論到人的知識不是天生不變的,需求不斷的學習和更新,否則必將退步。它從側面接觸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並以詩人抒情的筆調來表示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深刻感受,極力強調後天教育的重要。

 

本文敍事簡潔形象,議論精闢警策。文章寓理於事,因事言理,敍事和議論相結合,言簡而意深,顯示出王安石的散文在青年時代就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遊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於是余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至和元年(1054年)七月,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滿,在離任赴京途中路過褒禪山,寫下了這篇遊記。此文是一篇通過記遊而說理的論說文,闡述了立志進取、勤於思考的哲理。作者認為,無論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治學應有求實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文章記敍和議論結合得頗為自然,前半篇記遊,後半篇議論。記遊是議論的根據,議論又緊緊扣住前面的遊程,由實到虛,前呼後應,環環相生。文章明寫記遊,暗寓哲理,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沒有流於孤立的說教。作者巧妙地將記遊和說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把抽象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又使得具體的敍事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202103phw015_01
《遊褒禪山記》複印本(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03phw015_01

《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脱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孟嘗君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公子,以招納賢士而著稱。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孟嘗君的事跡。本文就是王安石讀了《史記•孟嘗君列傳》後寫的感想,做的是翻案的文章。

 

王安石的論說文每每能不囿於成見,而提出新穎的見解,本文即駁倒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之見。作為一個政治家,王安石以敏銳眼光來評判歷史人物。他不糾纏於具體事件,而從大處着眼,把孟嘗君放到他所生活的那個特定時代加以審視,從養士能否「制秦」的高度來考察他所得是否為士,寫出了「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這一全文之警策之句,一舉把人們長期盲目崇拜的偶像推翻,具有高屋建瓴、睥睨千古的非凡氣度。全文詞氣凌厲,邏輯嚴密,篇幅不足百字,一氣呵成,堪稱千古名作。

202103phw016_01
《讀孟嘗君傳》複印本(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03phw016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