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509phn005_01
敦煌莫高窟(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0509phn005_01

「敦煌」,「敦,謂之大;煌,謂之盛也。」想來只有這樣粗獷厚重的字眼才配得上這片神奇的土地。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屬暖溫帶氣候。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靠近戈壁沙漠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潤着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社會安定民風古樸,人傑地靈英才輩出。這一切都為敦煌譜寫出了神秘華美的篇章。這片土地以其富饒神奇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燦爛的人文景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行者前來瞻仰。

           

盛大輝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敦煌地區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銅器。夏、商、周時期,敦煌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游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岩畫至今歷歷在目。

 

敦煌歷經了封建社會鼎盛時期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蹟遍佈,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歷史文化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敦煌的中唐,或者更切合實際地稱為吐蕃佔有時期,共計67年。在這近70年的歷史中,吐蕃人修繕完成了不少因戰爭而中斷開鑿的石窟和壁畫。與此同時,吐蕃統治者還開鑿了新的洞窟,極大豐富了壁畫的內容題材,藏傳佛教生活在壁畫藝術中也得到進一步反映。敦煌壁畫素有「千年敦煌壁,萬古絕世畫」的美稱。敦煌壁畫豐富多彩,大都通過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來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敦煌壁畫不受岩質限制,筆鋒之下纖毫畢現,善於靈活地描繪事物的多樣及細節。據統計,僅莫高窟就保存有壁畫四萬五千餘平方米(面積約相等於7個標準足球場)。敦煌壁畫按內容可分尊像畫、故事畫、經變畫、佛教史跡畫和供養人畫像等,無非佛畫的品類,但實際卻涉及十分廣闊的領域:人物、山水、花鳥,反映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宗教信仰、中西交通,再現種種生活現實,無異於歷史百科。       

 

敦煌石窟藝術價值之所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經過了大約十個朝代近千年的連續發展,從未中斷。儘管我們無從窺探前秦敦煌石窟藝術的濫觴,樂僔窟或許永遠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所幸是今天莫高窟保存下來的遺跡,足以顯示從北魏一直到元代發展演變的脈絡,每一個步驟都是那樣的清晰。走進敦煌石窟,我們像是讀着一本書,親眼看到那動盪驚懼中機敏的北朝人,將西域樣式融進了魏晉風骨;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雍容華貴,從容自信,處處追求藝術的完美;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漸漸失去了進取的勇氣,而西夏人的朝氣和蒙元的強悍,卻一次又一次引起我們的驚喜。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7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