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老人要在墳墓內靜待離世?

202141phn006
莫高窟第148窟內的佛陀出殯圖(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41phn006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不同階段,死亡是生命的終結,葬禮就為死亡畫上句號。中國幾千年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喪葬文化。在敦煌壁畫裏可以看到古時葬禮的情景,有老人知道自己時限將到,便自己走入墳墓裏等待無痛苦平靜安祥地離世,亦有送葬人士以割耳、削鼻、刺胸來哀悼死者,如北方游牧民族的風俗。

 

敦煌榆林窟第25窟是中唐時期的作品,窟內有一幅《老人入墓圖》壁畫,描繪一位老人因覺得死期將至,便來到墳墓前與親人訣別,平靜安祥地等待離世。仔細看,畫裏的墓園被圍牆包圍,種滿樹木,墓室設在墓園中央,為弧形拱門,墓室內設有大床及掛有山水圖案的屏風。墓床上坐着一位老人,他滿面白鬍鬚,身穿白袍,右手持拐杖,左手握着一位正在拭淚的婦人之手。這婦人連同其身後站立的兩位婦女,都面帶愁容,她們是來送別老人入墓。另外,墓前亦有三位男子及一位小孩,小孩伏在地上向老人叩拜,小孩旁的男子則傷心掩面痛哭。

dunhuangshejitu_1000wpx_v2_06
《老人入墓圖》裏老人在墓穴中平靜及安祥地等待離世,親友在旁送別。(圖片提供:李美賢)
dunhuangshejitu_1000wpx_v2_06

殘害身體的送別儀式

在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的壁畫裏,也看可到另一種送葬儀式,《釋迦涅槃弟子舉哀圖》是描繪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各族王子舉哀的場面。從畫中可以看到十多位西域裝扮的人,其中四人手持利刀,有的直刺胸膛,有的正在割鼻尖,也有割耳朵的行為,以此來哀悼釋迦牟尼佛。

 

這種殘害身體哀悼死人的風俗是源自北方游牧民族,包括突厥、鮮卑、蒙古等。在這些地區尊長或領袖死後,民眾會把死者放在帳篷裏,然後圍着帳篷走七個圈,帶頭的那個人會割自己的臉,割到流血為止,這叫剺面。關於剺面的記載,可以追溯至《後漢書‧耿秉傳》:「匈奴聞秉卒,舉國號哭,或至梨面流血。」梨面即剺面。

 

在北方游牧民族中,除了剺面還會刺心、割鼻、割耳。史書載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西夷之人聞喪皆慟哭,剪髮、剺面、割耳、流血灑地。又如王昭君死後,匈奴為她舉辦葬禮,敦煌《王昭君變文集》記載:「單于是日親臨哭,莫舍須臾守看喪,解劍脫除天子服,披頭還着庶人裳。衙官坐位刀離(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璫。」在昭君喪禮上,單于痛哭流淚,官員有的用刀刮傷自己的臉頰,有的甚至割掉耳朵,場面堪為驚嚇。

202141ph023
莫高窟第158窟北壁,《釋迦涅槃弟子舉哀圖》中描繪西域人割耳、剜心的情景。(網絡圖片)
202141ph023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1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