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狂風落葉——李贄的性格

202112phn002_01
李贄雕塑(圖片提供:楊彬/FOTOE)
202112phn002_01

李贄是明代後期傑出的啓蒙思想家,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對傳統統治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李贄的主要成就在哲學、思想領域,他的思想及其表達方式,有着中國文人向來所缺乏的深刻、尖銳、透徹、大膽,在文學上更有特別的貢獻。李贄的性格,不論是在明朝或後世,都引起不少爭議,他更自視為「異端」。他的性格或多或少受其成長環境及家庭背景影響。

 

李贄出生的福建泉州,從宋末元初開始,已成為中國通往南洋、西洋、東洋的總港口,東西文化交融、思想異常活躍的地區。李贄的先祖輩,長期與外國人接觸,家庭環境較為自由開放。據《宋史‧外國傳》及趙汝適《諸番志》,計算當時中國通往南洋、西洋、東洋各國路程遠近,都是以泉州為起點。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二:「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是泉州便可出洋。」明代著名的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便是從泉州港出發。據《明史》記載,當時曾有許多閩人到爪哇、婆羅、呂宋等地,有的還在當地定居下來。今天的泉州還保存着宋、元、明時期同海外往來的大量文物和資料,如有號稱「閩南佛國」的開元寺、伊斯蘭教的靈山聖墓、著名的回教聖地清淨寺等。明代的泉州,不僅是世界級大港、中外商品的匯聚地,居住着數以萬計的國外商人,而且也是東西文化交融、思想異常活躍的地區。

202112phw004_01
泉州開元寺東西塔(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12phw004_01
202112phw005_01
俯瞰泉州清淨寺(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12phw005_01

李贄的先人,與外國人有長期接觸,不少人經商海外,並精通外語。這一家族各輩中皆有與伊斯蘭教女通婚者,故信奉伊斯蘭教成為這個家族的傳統。李贄的祖先本屬林、李同宗。所謂同宗,就是在宗法社會中出於同一個祖先。李贄的一世祖林睦齋在元末「承藉先人蓄積之資,嘗以客航泛海外諸國」。二世祖林駑,是明初泉州一位鉅商,「洪武丙辰九年(1376年)奉命發舶西洋,娶色目人,遂習其俗,終身不革,今子孫番衍,猶不去其異教。」三世祖林廣齋因禍「避居武榮,更姓李姓。」李贄的高祖林恭惠因為通曉「譯語」,被道府「薦為通事,官引日本諸國入貢京城。成化二年(1466年)復與長男琛引琉球入貢 。」可見,李贄並非完全生長在一個閉關鎖國的詩書世家之內,而是在思想相對自由開放的氛圍中,這給他的思想形成重大的影響。

 

少年李贄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城市和家庭中。他出生後不久,母親徐氏即病故。據他後來在《與耿克念》(《續焚書》卷一)中說,由於他自幼喪母,到六七歲時,便能自己料理生活。在他七歲那年,父親李白齋開始教他「讀歌詩,習禮文」,學的主要是傳統的華夏文化。

 

李贄自幼家道就不怎麼富裕。他父親為了救人之急,不時拿李贄母親的首飾變賣。這種豪俠義氣的性格,對於李贄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李贄一生視富貴為身外之物的思想品格,同他父親是很相近的。他父親李白齋豁達大方,對孩子的管束並不嚴厲。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贄自幼便知自立,同時造就了他孤獨、倔強的個性。

 

隨父讀書、歌詩、習禮外,「四書五經」也是李贄的必讀科目。李贄讀書方法靈活,範圍廣,更令大人吃驚的是,這位少年從不隨波逐流,常常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李贄回憶童年「自幼倔僵難化,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故見道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則尤惡。」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