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錦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配合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按照科目的學習重點,整合資源,為學科的學與教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援。

gaozhonggongsheke_thumbnail-01

本教學錦囊特色:

  • 緊密配合學科重點,網羅本院網站、當代中國網站、香港地方志中心及團結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網站的資源,配合學與教需要。
  • 資源按不同課題、主題及學習重點編排,方便檢索。
  • 資源種類豐富,涵蓋圖文、影片等不同形式的材料,配合多元學習模式,並且會持續不斷更新,緊貼教學需要。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中學四年級

主題一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A 一般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1:香港問題的由來和回歸歷程」(共4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4個課題:〈課節1 香港問題的由來〉、〈課節2 何謂不平等條約?(一)〉、〈課節3 何謂不平等條約?(二)〉及〈課節4 回歸歷程及一國兩制的初心〉,每個課題配有教學進度表、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B 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香港的歷史淵源》

有不少人以為香港歷史的開端是在1841年英國人到來的時候。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二十世紀,學者們在香港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人類活動遺跡說明了早於六千年前,即新石器時代,已有居民在香港地區居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2 《歷史有話說》〈第1集:秦朝南海郡〉

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其實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中期,已有人類的活動,不過「香港」這名稱在古代典籍上出現,最早要追溯到明代郭棐所編的《粵大記》……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歷史有話說》〈第2集:漢代李鄭屋古墓〉

秦漢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時期,漢武帝將嶺南地域重新納入版圖,所以在香港不少地方都發現過漢代的古蹟。1955年有工人在深水埗徙置大廈工程施工期間,無意中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座就是李鄭屋漢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歷史有話說》〈第3集:宋代氏族移港〉

想了解北宋都城的社會面貌,這幅「清明上河圖」就生動記錄汴河面岸的繁榮景象,顯示宋代對外貿易相當蓬勃。當時香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中轉站,有水運之利,開始吸引中原氏族向南遷移來香港定居,包括錦田的鄧氏、上水的侯氏、粉嶺的彭氏、新田的文氏、上水的廖氏等等。……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歷史有話說》〈第4集:宋代「宋王臺」〉

香港雖然位處南方一隅,但在宋代歷史的洪流當中,也擔演一定角色。2014 年沙中線工程在宋皇臺站掘出宋元古井,證明當地有人聚居。發現水井的遺址原本屬於聖山區域,香港人熟悉的「宋王臺」的石碑,就是刻在聖山上的巨大石頭,後來才遷到現址。……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6 《歷史有話說》〈第5集:明代屯門海戰〉

位處新界西北的屯門,相傳早在南朝劉宋時代,杯渡禪師曾雲遊到訪。這地方連古代的詩人墨客都曾經吟咏過。從這首詩可想像屯門海面一帶波濤洶湧的情景。而《新唐書》亦有關於屯門的記載,點出了屯門作為廣州外港的地理位置。到了明朝西方的航海技術進步,葡萄牙前往中國希望通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7 《香港古代有哪些風物特產?》

香港海岸線漫長,沿海許多地方是適於產鹽的潮墩(靠近海岸的高地)、草蕩(靠近海岸的低地),自古為產鹽地區。宋朝政府曾在今九龍灣西北、九龍城一帶,設立名叫官富場的鹽場,派遣鹽官,其旁設「官富寨」駐紮士兵管理。……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8 《古代香港的採珠業》

「合浦珠還」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您可知道,今日風光綺麗的吐露港一帶,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在香港,官方採珠已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記載。自五代南漢開始,至明代中葉的六百餘年間,歷朝歷代均曾在大步海(今吐露港、大嶼山沿海一帶)採珠,並設立機構管理。……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09 《古代香港的茶》

茶,相信大家都飲過,但您知道古代香港是個產茶的好地方嗎?康熙年間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茶〉中,就記載:「新安杯渡山絕壁,有類蒙山茶,烹之作幽蘭茉莉氣,水濯十餘次,甘芳愈勝。」杯渡山,即是今日的屯門青山。……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0 《古代香港的香木》

香港在古代是莞香的其中一個產地。莞香也是關於「香港」地名來源的説法之一。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香港何以成爲「香港」的故事。……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1 《古代香港的鹽》

談起香港的特產,除了珍珠、茶葉和香木外,您還會想起什麽?實際上,香港的鹽業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並曾在本港的發展歷程中擔當相當重要的角色。……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2 西貢地名初探

號稱香港後花園的西貢,以海鮮和壯麗的自然風光聞名,長久以來都是香港人的假日熱點。位於該區的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更有知名的六角柱石、海蝕洞等自然地貌,每年都吸引著衆多遊人慕名而至。您瞭解西貢的歷史和地名的由來嗎?今次就讓我們一起探索西貢的歷史與地名由來吧!……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3 《新安縣志:揭開香港本來面貌》

香港地域自秦朝至明朝,曾先後隸屬不同的縣管轄,包括番禺縣、博羅縣、寶安縣、東莞縣和新安縣。歷史上與香港有關的地方志有《粵大記》、《廣州府志》、《廣東通志》、《東莞縣志》等。「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代郭棐《粵大記》一書所附的《廣東沿海圖》上。……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4 《厦村鄧氏點燈傳子接福》

鄧氏是新界望族,聚居在新界多個村落。每年正月十二,厦村鄧氏會在鄧氏宗祠友恭堂舉行「點燈」儀式。「燈」與「丁」諧音,寓意向神明和祖先稟告村內去年有男丁出生,新丁將得到村民權利和繼承祖先產業。……

文章 / 影片 香港地方志中心

 

C 香港問題的由來:三條不平等條約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英國佔領香港概覽》

香港七千年前已有人居住,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因其偏遠,鮮為人知。鴉片戰爭和割讓香港島,令香港成為近代一個舉足輕重的新興商港,開始在中國近現代史中扮演特殊角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2 《鴉片戰爭概覽》

鴉片戰爭,是1840-1842年期間,中國和英國因為鴉片貿易等問題而爆發的戰爭。最終中國戰敗,簽署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國從此走向近代。……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3 《歷史有話說》〈第6集:鴉片遺禍〉

英國推行工業革命,希望向人口眾多的中國傾銷產品。不過清朝自 1757 年實行廣州一口通商,授權十三行負責和洋人做買賣,而在早期的中英貿易當中,英國經常處於嚴重貿易逆差的局面。……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歷史有話說》〈第7集:林則徐禁煙〉

鴉片荼毒無數中國人的身心,早在雍正時期就有《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查禁鴉片,到了嘉慶、道光年間,鴉片始終禁之不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歷史有話說》〈第8集:虎門銷煙〉

東莞,不少香港人都去過。這裡除了有虎門大橋,更是當年林則徐銷煙的地方。當時全國有不少煙民,廣東福建等地的吸食比例更高,林則徐 1839 年到達廣州之後勒令外商全數繳交鴉片,結果共繳煙二萬多箱,如何處置也大傷腦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6 《歷史有話說》〈第9集:英國為何宣戰–鴉片惹的禍〉

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毀二萬多箱鴉片,清朝和英國的衝突加劇。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說:「鴉片戰爭之前,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多至中國難以接受。英國為了要繼續在中國賺取更多白銀,於是通過武力,強迫中國接受英國繼續在中國傾銷鴉片。」……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7 《歷史有話說》〈第10集:鴉片戰爭結束〉

1840年8月,英國軍艦到達天津海口,道光皇帝隨即撤去林則徐職務,並且派遣琦善議和。琦善和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就割讓香港島等問題舉行多番談判。談判尚在進行中,英國就派兵在1841年1月25日佔領香港島,26日更舉行宣示主權的儀式。當日登陸並且舉行儀式的地點,被命名為佔領角、即今日的水坑口街。……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8 《歷史有話說》〈第11集:南京條約〉

1842年6月從印度派來的英國增援船隻百餘艘,陸軍士兵萬餘人抵達中國,長驅西進兵臨南京城下,清朝被迫簽定城下之盟。8月29日,清朝欽差大臣耆英和砵甸乍在英艦「皋華麗號」上,簽定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包括賠款兩千一百萬両,廢除公行制度,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9 《鴉片戰爭爆發,香港也佔一角色》

1840年6月,英國遠征軍到達廣東的珠江口,戰爭一觸即發。按照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英軍「有效的打擊應當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因此,英軍用少數部隊封鎖珠江口後,主力於7月攻陷浙江定海,繼續北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10 《歷史有話說》〈第12集:香港與英法聯軍之役〉

1842年《南京條約》之後,清政府把香港島割讓給了英國作為英國人在遠東貯貨修船的地方。因為成為了殖民地,當時在香港註冊的船隻都要懸掛英國國旗。1856 年 10 月一艘由香港華人擁有的香港註冊商船「亞羅號」,因為被指與海盜有關係,在前往廣州時被清政府扣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觸即發。……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1 《歷史有話說》〈第13集:北京條約〉

由深水埗通往九龍城的界限街,除了是九龍的東西主要幹道之外,更是連繫著香港歷史的大道。曾幾何時這條路的左邊屬大清帝國,而右手邊就割讓給了英國。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之後,迫令當時留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與聯軍議和,簽定《北京條約》規定割讓九龍半島至界限街以南的地方以及昂船洲給英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2 《開埠至二十世紀初的香港概覽》

1841年1月25日英軍登陸香港島,1月26日舉行升旗儀式,為香港開埠之始。英皇委任總督管理香港,第一任港督成立了香港政府,設立了行政局、立法局。行政局是當時香港的最高諮詢機關,立法局負責訂立法例,兩局皆由港督主持,其成員亦由港督委任。兩局只是港督的顧問,在施政上擔當輔助角色,故港督權力極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13 《「九龍城寨」還是「九龍寨城」?》

九龍城寨於1994年完成清拆後,原址建成九龍寨城公園,從此抺走了「污煙瘴氣」之名,換成一處與世無爭的園林。清拆二十多年來,人們似乎從未遺忘過這座曾經誰也不管的九龍城寨,到今天依然能夠成為電視電影的劇目,近年更進入手遊的新世界,不光香港,外國也有,人們都嚮往這塊神秘之地。你們又可知道,「九龍城寨」為甚麼又叫作「九龍寨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英國在1898年前已經租借馬灣部分土地?》

提到馬灣,大家一定會想起挪亞方舟主題公園、珀麗灣優美怡人的景色,以及青馬大橋的壯麗景觀。但大家又是否知道,馬灣有大量香港歷史建築,當中「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的石碑,更似乎透露馬灣居民曾借地予英政府,而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5 《記新界鄉民1899年抗英六日戰爭》

新界原居民在英國接管新界之時,為了保衛鄉土,曾與英軍激烈抗戰。雖然鄉勇最終失利於英軍的船堅炮利,卻無損其事跡之英勇壯烈、可歌可泣。值著新界鄉民抗英將迎來122周年,今日就與大家重記這一段慘烈的「六日戰爭」,向一衆為保衛家園而犧牲的先烈致敬。……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6 《從中國近代歷史事件看香港歷史發展》

香港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在社會文化及居民生活習慣上,皆與中國一脈相承。但在十九世紀中葉,國家積弱,致內憂外患相繼發生,使香港地區經歷一百五十多年被英國管治的歲月;從漁農地域,發展為一經濟及金融中心。……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D 回歸的歷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香港事・中國心》〈第1集:回歸之路〉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攜手團結香港基金,聯同鳳凰衛視共同策劃製作《香港事.中國心》,讓全球華人了解及認識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曾作出的貢獻,呈現兩地互惠互利,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第一集《回歸之路》,回顧香港回歸的重要時刻、回歸過程港人的積極參與、以及回歸祖國時的自豪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2 《鄧小平與戴卓爾「中英聯合聲明」磋商》

那一天,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穿戴精緻,白色碎花恤衫外配一襲黑紫色套裝,頸上掛上一串珍珠,還配襯了一套紅寶石、綠寶石和藍寶石耳環、手鍊和戒指,十分隆重。她坐在大廳正中的長桌的一端,隨從人員呈上《中英聯合聲明》,她鋼筆一揮,英國於幾百萬港人的道義和責任,從此劃了句號。另外,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制度得以展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回顧「1997」香港前途 中英判談的角力》

1983年7月7日,時任港督尤德表示將以港督身份,參加12日在北京進行的解決香港問題第二階段會談。翌日,中國外交部提出反對,認為英方在談判前夕搞「三腳櫈」,玩民意牌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港英政府聯繫匯率制度穩定港元匯價》

港英政府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把港元與美元掛鈎,以穩定港元匯價。為什麼這個香港歷史上的英國殖民地,不把貨幣與英鎊掛鈎,而是跟美元掛鈎呢?……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1984年6月22日鄧小平談「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1984年6月22日、23日,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在會談中,鄧小平重點闡明「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指出這是中國政府為解決香港問題所採取的堅定不移立場、方針和政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江山有志》〈第九集:中英聯合聲明 奠定香港回歸基礎〉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宣布中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給中國。陳坤耀教授指出,《聲明》成功解決香港前途問題,更重要是建立一國兩制的框架和基礎。……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7 《1990年4月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公佈》

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並於同日正式公佈,由1997年7月1日起實施。《基本法》共有9個章節160條條文,另有序言和3個附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1996年1月26日香港特區籌委會在北京成立》

1996年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在北京成立,標誌着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具體工作進入落實階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江山有志》〈第15集:回歸祖國全城歡動〉

1997年6月30日晚上11時45分,灣仔會展新翼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7月1日零時零分,國旗及區旗在國歌聲中升起。江澤民主席致辭,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是中華民族的盛事。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特邀教授劉佩瓊表示:「我們是跟祖國融合在一體,共同去開創新的局面。」……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0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1997年7月1日,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徐徐升起,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意味着經歷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歸祖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回顧香港歷史「1997」的來由》

1899年,對新界人來說是十分悲痛的時期。那年3月底,港英殖民地政府於大埔墟附近的一個山丘上搭設蓆棚,作為臨時警署及舉行升旗儀式之用; 同日,元朗屏山、廈村及錦田的鄉紳張貼揭帖,宣布武裝抗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盈盈樂樂慶香港回歸十周年》

春天是大熊貓繁殖的季節,最近海洋公園為讓一對國寶熊貓「盈盈」、「樂樂」自然交配,關閉「大熊貓之旅」展館。不經不覺,盈盈和樂樂已來港14載。2007年這個時候,中央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將這對迷人可愛的和平瑞獸送給香港,是繼1999年「安安」、「佳佳」後,第二對居港大熊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一街兩制 揭開中英街的神秘面紗》

2022年新開始,有興趣走訪一條神秘又具特殊意義的街道嗎?這是一條開放式邊界,卻不能隨便進出。很多人聽過街道的名字,但真正去過的人卻很少;它便是位於沙頭角的中英街。……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特區政府推多項慶祝活動主題曲「前」寄語港人邁步向前》

為慶祝特區回歸25周年,特區政府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又推出兩條宣傳短片,其中一條為香港電台製作的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主題曲,歌名為《前》,寓意國家為香港帶來新機遇,鼓勵年輕人把握機會,同心創建,讓香港在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路上,邁步向前;另一條短片是宣傳慶祝回歸25周年的主題——「砥礪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征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2: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關係(主權治權在中國),「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法律依據」(共2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2個課題:〈課節1 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關係〉及〈課節2「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實施〉,每個課題配有教學進度表、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歷史有話說》〈第40集:一國兩制〉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1982年訪華,翌年正式展開中英會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1982年12月通過第四部憲法,為設立特別行政區作出規定。經過二十二輪會談,最終在 1984 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並制定《基本法》,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以法律形式寫了下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憲法是一個法律體系及法律制度的基礎,它界定一個的國家體制、政府組織和運作、人民權利與義務等,具有凌駕其他法律的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國的根本大法。中國的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稱《憲法》),《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我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1990年4月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公佈》

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並於同日正式公佈,由1997年7月1日起實施。《基本法》共有9個章節160條條文,另有序言和3個附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稱《基本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在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並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當天正式實施。《基本法》規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設有5個民族自治區。其後,中央政府為了落實「一國兩制」安排,於1982年修訂《憲法》第31條,即在必要時會設立特別行政區,並由全國人大依法制定其實行制度、授予自治權限。1997年,中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收回香港管治權,並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基本法》表明,香港於「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鄧小平談「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1984年6月22日、23日,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在會談中,鄧小平說:「我國政府在1997年恢復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變,香港可以繼續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和發展經濟關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剩餘權力》

1997年,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一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香港特區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所有地方行政區域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所有的權力都是來源於中央政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香港中聯辦》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派出機構。香港中聯辦的前身是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2000年1月18日重組後,原新華社香港分社除新聞以外的業務整合組建香港中聯辦。……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簡稱國務院港澳辦、港澳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辦事機構。國務院港澳辦負責協助國務院總理和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辦理港澳事務,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和中央對港澳的政策規定,執行港澳特區基本法;指導和管理內地與港澳因公往來的有關事務,協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推動與港澳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簡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外交部駐港公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三條而設立,負責處理香港與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之間的外交事務的外交機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駐港部隊)是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部隊,透過防務工作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及領土完整。駐港部隊軍費由中央人民政府負擔。駐港部隊於1997年7月1日進駐香港,一直嚴格按照《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駐軍法》)和相關法例在特區履行職務,積極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鄧小平堅持香港回歸駐軍 「沒駐軍還叫甚麼中國領土」》

1984年5月25日,鄧小平會見港澳記者談及香港回歸後駐軍。鄧小平指:「香港是要駐軍的,既然是中國的領土,為甚麼不能駐軍?英國外相和我會談的時候,他們也承認。他們當然希望中國不駐軍,用另一種方式,但是他承認,中國政府既然收回主權,就有權在香港駐軍,這個明確得很,沒有駐軍這個權力,還叫甚麼中國的領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香港在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中的參與》

香港的對外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自行處理。香港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香港特區成立以後繼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伙伴維持緊密聯繫。……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江山有志》〈第37集:「一國兩制」白皮書〉

2014年6月10日,國務院首次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白皮書,強調要準確理解「一國」與「兩制」的關係,白皮書指出,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中央授予多少,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6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資源套

《基本法》頒布超過30年,本院特意製作「行穩致遠──一國兩制與基本法」資源套。期望透過日常生活內容,配合資訊圖表海報、教學卡牌遊戲、動畫影片、工作紙及教學流程建議等配套教具,協助老師教授相關內容,使學生對《基本法》有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到《基本法》與香港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以及「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狀況。……

資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17 《江山有志》〈第27集:一地兩檢〉

2003年,西部通道相關的公路,及深圳灣管制站先後動工,啟用之前港深政府簽署「一地兩檢」合作安排。深圳灣出入境的旅客人數,由07年430多萬人次,增至2017年的4,060萬人次。這個「一地兩檢」概念,後來應用在高鐵香港段,所以「一地兩檢」作為一個為了乘客、為了交通往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排。……

文章 / 影片 香港地方志中心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3: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香港國安法》與促進香港長遠發展,以及與平衡法治和人權的關係」(共6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3個課題:〈課節1-2 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課節3-4 《香港國安法》與促進香港長遠發展〉及〈課節5-6 平衡法治和人權〉,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維護國家安全公署》

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施,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於2020年7月根據《港區國安法》第四十八條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將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並行使相關權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總體國家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4月15日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這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强調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即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共同安全及堅持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香港國安法的背景與目的》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相關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授權,結合香港特區具體情況,聽取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意見後,於2020年6月30日通過《港區國安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區刊憲公布生效。……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

總體國家安全突破傳統安全領域,即政治安全、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將國家安全的概念擴闊至其他重點領域,總體涵蓋十多個重點領域: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及新型領域安全。藉此確保國家安全工作全方位覆蓋不同層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香港國安法的四種罪行》

通過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是國際慣例。香港於2020年6月30日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當中明確規定了四大罪行,其最高刑罰均是終身監禁,包括: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及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董建華:國安法針對極少數犯嚴重罪行的人(足本)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發表「回應港區國家安全立法的建議」講話,提到全國人大正在審議授權人大常委會,制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令不少香港市民感到鼓舞,認為是一年來,香港社會經歷多番衝擊、折騰之後,局面終於出現了曙光。……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8 《董建華:積極推廣國家安全教育》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指,過去修例風波引發一連串的暴力違法行為,令市民持續生活在惶恐、懼怕、沮喪之中。部分港人受到不同勢力煽動,產生錯誤意識和判斷。必須加強教育,培育青少年正確價值思維,增強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提升每個人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9 《董建華:國安法針對極少數犯嚴重罪行的人》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發表「回應港區國家安全立法的建議」講話,指香港人可以放心,全國人大在審議草案的《說明》中,已經清晰指出,為香港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針對的只是極少數犯上嚴重罪行的人。「如果你沒有任何計劃、行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或串連外國或境外勢力干預香港事務,你實在沒有任何理由感到害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0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 回應港區國家安全立法的建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指,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救治香港走出困局的良藥。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香港的安全,符合750萬香港市民的利益,符合14億中國人民的利益,亦符合擁抱共同發展信念的國際社會的利益。國家重視香港,珍惜香港。現在就是時候香港人展示責任擔當,堅守「一國兩制」,維護國家主權……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1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女士:港區國安法合憲合法》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女士重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以《基本法》附件三實施「港區國安法」,做法完全符合憲法和「基本法」,並未破壞「一國兩制」或香港的法律體系。憲法是全國最高法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地區,是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所有法律的基石和授權工具,……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2 《金一南教授:國家、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講座》

「中華學社講座系列」今集請來的嘉賓,是解放軍國防大學的金一南教授,金教授是國家安全戰略專家,他通過詳細闡釋,國家、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這三個概念,為我們分析,中國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政治局勢中,如何通過不斷的改革,以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與安全。……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金一南教授:國家、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

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於2017年5月11日應團結香港基金邀請來港,就「國家、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作專題演講。國家安全戰略專家金教授擺脫理論教學,以國際的大背景和歷史的高度,由淺入深地為我們闡釋了國家、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內容集國際政治、軍事、歷史於一體,說到重要處又不乏有趣例子,可謂精彩絕倫。……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4 《保家衛國的中國國防》

保家衛國的中國國防。2017年4月26日,艦長300米,艦載約50架戰機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在母港青島徐徐下水,紅旗飄揚,抑望雄偉萬鈞的力量,載着國人的驕傲,航向保定衞國的全新領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5 《歷史有話說》〈第30集:南海〉

「黃岩島是中國領土。」南海主權問題歷年爭議不斷,早在東漢《異物誌》記載包括南海諸島在內的南中國海,被稱為「漲海」。明、清兩朝在海南島建立瓊州府。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說:「『南海』這個名稱是後來才出現,最初它記載了一些退潮時露出水面的土地然後命名,去到清代就有多些人類活動在上面,周邊的物產記錄就豐富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6 《南海問題》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一直擁有主權,可是自1970年代開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以軍事手段佔領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引發爭議。南海問題存在達數十年,涉及國家眾多,堪稱當今全球其中一個最複雜的領土問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7 《國家相冊》〈第17集:風雪戍邊人〉

這兩間矗立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萬丈懸崖之上的小屋,是解放軍的哨所「詹娘舍」,駐守的八位軍人要長期抵受風雪的侵擾,他們曾經有幾位同袍因為遇上雪崩而犧牲。這些哨所與世隔絕,當戍邊軍人想念家鄉時,就會到崖邊朝著山大喊,抒發思鄉之情。中國的邊防線上不論陸地或海洋,每一塊界石都有一批不辭勞苦的軍人駐守。……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國家相冊》〈第27集:勇敢者航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很多海陸路線都被日軍摧毀,國際的支援物資只可以經駝峰航線,從印度送到中國。為了加緊運送物資,不論風雨雷電飛機仍然無間斷航行,短短3年多,就有600多架飛機在這條行航線墜毀,逾1500人罹難。這些為和平而奮不顧身的人,先後將70多萬噸急需的物資送到中國,直到硝煙遠去的今天,他們的勇敢仍然銘記於史冊上。……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9 《國家相冊》〈第39集:戰爭與童年〉

本來是無憂無慮的小孩,當被捲入戰爭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1940年的「百團大戰」中,4歲的日本女童美穗子父母被炸身亡,八路軍在戰火中救出這個女孩,軍區司令聶榮臻決定把她送回日本軍營。1980年美穗子重返中國,再次看到聶榮臻時感動得淚流滿面。戰火無情,摧毀無數人的美好童年,但因為曾經歷苦難,亦令他們更明白和平的可貴。……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0 《平安中國,平安的生活》

許多人問:中國內地地廣人眾,社會治安有保證嗎?實際上,中國內地犯罪率連年降低,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更為安全,治安環境被越來越多人認可。這背後,既有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安全監控的原因,也得益於基礎信息庫的完善,並讓人人都參與到平安建設當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21 《香港司法制度》

香港司法機構致力維持司法獨立及其專業水平,以維護法治、保障個人權利和自由,及取得香港、內地及其他地方人士對香港司法制度的信任。司法機構不受行政及立法機構干預,負責在香港執行司法工作,審理刑事檢控和民事爭議的案件。同時,司法機構應當依據《港區國安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2 《香港執行和維護法治的部門》

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最廉潔的城市,治安良好、奉行法治、法律制度健全及具透明度。為了維護香港的治安和法治,香港特別行政區設有以下的主要執法機構,包括:香港警務處、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香港入境事務處、香港海關、香港懲教署、香港消防署、香港食環署及香港廉政公署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3 《核安全》

核安全指核能運用達至正常狀態,預防事故或減輕事故後果,從而保護場區人員、公眾和環境免遭過量的輻射危害。在核能發電上,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核事故,當中以切爾諾貝爾及福島核事故最為嚴重;根據國際核事故分級表,兩次事故均被評級為最高等級的第七級,對人命財產、環境帶來極大破壞。由此可見,防止核事故發生對維護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4 《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的實施》

了解《基本法》附件三的背景資料及實施方法。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國旗及國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國歌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行背景及部分法律條文。……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25 「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的實施」資源套

本教材旨在向學生介紹全國性法律在香港實施的背景資料和實施方法,以及部分條文內容;亦讓學生認識世界各地與「國家安全」相關的事件,並進行分析討論。資源套配有教學建議、國家安全遊戲卡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4: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共3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3個課題:〈課節1 香港政治體制的特點〉、〈課節2 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與職能〉及〈課節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過程〉,每個課題配有教學進度表、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文簡稱《基本法》)當中,對香港回歸後的政治體制有着明確而詳細的解釋。在《基本法》第四章《政治體制》當中,列明了行政長官、行政機關(即政府)、立法機關(即立法會)、司法機關(即各級法院)、區域組織、公務人員的組成方式、架構、職能、權責等各項規定。……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設有5個民族自治區。其後,中央政府為了落實「一國兩制」安排,於1982年修訂《憲法》第31條,即在必要時會設立特別行政區,並由全國人大依法制定其實行制度、授予自治權限。1997年,中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收回香港管治權,並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基本法》表明,香港於「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剩餘權力》

1997年,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一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香港特區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所有地方行政區域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所有的權力都是來源於中央政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香港行政機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以行政長官為首長,由行政會議協助行政長官決策。行政長官領導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合作制定並執行政策及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行政長官定期向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規劃香港發展;財政司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案,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十三個決策局分工合作,落實政府決策,推動香港發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通識現代中國
006 《香港的公共財政》

第一部分:香港政府為何不多直接「派錢」給貧困人士,以改善貧富懸殊問題?
第二部分:為甚麼富裕國家/地區可以為人民提供較多福利?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香港的公共財政》

香港維持低稅率及簡單稅制,奉行審慎理財,以履行憲制規定的公共財政管理原則。除了《基本法》有訂明政府管理公共財政的原則外,法例中的《公共財政條例》亦貫徹了這些憲制規定,訂明一套控制和管理香港公共財政的制度,清楚界定立法和行政機關各自的權力和職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香港公共財政概況》

公共財政在現代社會發揮着穩定宏觀經濟、有效分配資源,以及均衡收入分佈三個重要功能。香港向來奉行審慎理財的公共財政管理原則,維持低稅率及簡單稅制。根據《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香港司法制度》

香港司法機構致力維持司法獨立及其專業水平,以維護法治、保障個人權利和自由,及取得香港、內地及其他地方人士對香港司法制度的信任。司法機構不受行政及立法機構干預,負責在香港執行司法工作,審理刑事檢控和民事爭議的案件。同時,司法機構應當依據《港區國安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香港執行和維護法治的部門》

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最廉潔的城市,治安良好、奉行法治、法律制度健全及具透明度。為了維護香港的治安和法治,香港特別行政區設有以下的主要執法機構,包括:香港警務處、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香港入境事務處、香港海關、香港懲教署、香港消防署、香港食環署及香港廉政公署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1996年12月11日董建華當選香港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舉行,會議上進行行政長官選舉,由400位推選委員會委員選出首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董建華以320票當選,得票率80%,楊鐵樑及吳光正分別取得42票和36票。同年12月16日董建華被國務院任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研討會》

由全國港澳研究會和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團結香港基金聯合主辦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研討會11日舉行。中央有關部門和港澳特區政府代表,內地、香港、澳門有關社會人士和專家學者100餘人出席。與會代表圍繞中央關於香港民主發展的原則立場、香港新選舉制度及其實踐進行專題研討。……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優化政府管治架構 推動人才和行業升級轉型》

2021年施政報告出爐,當局宣布將考慮重組政府管治架構,包括分拆運輸及房屋局、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等。此重組可望提升其管治效能,讓當局更有效地制定產業政策,促進本港產業多元發展。……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014 《提供資源培養高端民間智庫》

要培養高端民間智庫,政府需要以不同途徑提供充足、長遠、穩定的資源,以支持智庫持續同時營運高水平的政策研究及政策倡議工作。資源可以透過增加政策研究的財政預算,讓民間智庫透過外判項目的形式,更深度及直接參與政府的政策制訂過程,尤其是長遠政策的戰略研究。……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015 《民生福祉 官民有責》

今年香港面臨新冠病毒的來襲,各行各業面臨重大打擊,港府最新預計全年經濟收縮6.1%。特首林鄭月娥剛宣讀《施政報告》,提出本港如何挽救當前困境,也為未來改善民生提出方案。雖當中不少措施具前瞻性,但政府獨力難撐,在填海、醫生不足、與大灣區融合等等議題,仍有賴各界及市民的認同與支持,才能使香港從谷底反彈,創造美好的未來。……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5:法治精神的意義」(共3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3個課題:〈課節1 法治精神的意義:遵守法律〉、〈課節2 司法獨立〉及〈課節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開公平的審訊〉,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法治精神》

法治一詞具有多個不同的涵義和推論,其主要涵義是政府和所有公務人員的權力均來自表述於法例和獨立法院的判決中的法律。香港的政府系統內貫徹著一個原則,就是任何人(包括行政長官)除非有法律根據,否則不可以作出構成法律過失或會影響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如果作出行為的人不能提出其行為的法律根據,受影響的人可訴諸法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國安法絕不影響司法獨立》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強調,在香港實施的國安法有效防止外國反華勢力,利用香港作為分裂國家的基地。而國安法針對的只是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絕對不會影響廣大市民享有的各種合法權行和自由,亦絕不影響香港司法獨立和終審權,強調時間會證明一切。……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香港司法制度》

香港司法機構致力維持司法獨立及其專業水平,以維護法治、保障個人權利和自由,及取得香港、內地及其他地方人士對香港司法制度的信任。司法機構不受行政及立法機構干預,負責在香港執行司法工作,審理刑事檢控和民事爭議的案件。同時,司法機構應當依據《港區國安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香港執行和維護法治的部門》

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最廉潔的城市,治安良好、奉行法治、法律制度健全及具透明度。為了維護香港的治安和法治,香港特別行政區設有以下的主要執法機構,包括:香港警務處、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香港入境事務處、香港海關、香港懲教署、香港消防署、香港食環署及香港廉政公署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中國第一位手語律師唐帥 專為聾啞人士辯護》

「我一個人服務2,700萬聾啞人,我不可能懈怠。」說這話的,是中國內地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手語律師唐帥。多年來,這位80後兢兢業業幫助無數聾啞人士訴訟,還培養了一批專門服務聾啞人士的助理。他說:外界認為我是中國唯一的手語律師,而我想做的,就是讓「唯一」不再「唯一」,更好地服務聾啞人士。……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前海法院有香港人做陪審員?》

北上創業說得多了,但遇到法律訴訟時,會不會因為不熟悉內地法律而陷雷池?原來早於2016年,前海法院已有香港人作陪審員,協助法官調解糾紛。前海還是國內首個地方容許港商在訂立民商事合約時可應用香港法律。究竟,甚麼人可以作陪審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廣州全國首創區塊鏈法律平台 專為港澳人士處理內地訴訟》

在內地創業,最怕遇上法律訴訟,在香港固然要拖延數月至數年,在內地的話,不但是時間上的消耗,還要花很多時間在交通安排往返兩地。廣州為涉及港澳的民商事訴訟的案件,推出網上法律授權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線上處理法律授權文件,大大減省港澳當事人的舟車時間,這個以區塊鏈技術處理法律事務,屬全國首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中國古代立法與司法》

中國每個建立起穩固統治、維繫時間較長的王朝,傳統上都有一部作為基本法的法典,稱為「律」。在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下,歷代君主往往以特別法的形式,頒佈一大批地位低於律典,但實際效力較高的法令。後來,還出現了作為正式規範的令典、各種辦事細則和公文程式、法律解釋,以及各種形式的法規彙編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6:《基本法》規定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共2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2個課題:〈課節1 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及〈課節2 香港居民應履行的義務〉,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公民參與》

公民參與是指公民基於其公民意識,主動參與各類型的公共和社會活動,表達對公共事務和公眾利益的關注,藉以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推動社會發展。在社會政策決定及推行過程中,公民參與擔當着重要的角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通識現代中國
003 《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在社會和國家的位置中的自我覺醒,對社會、國家發展、國際事務等有敏銳觸覺及責任感;並自覺要參與、貢獻及發展公共生活。公民意識與公民身份之間存在密切關係,當公民對自身的公民身份、享有的權利及需要履行的義務產生認同感,會使其對國家和社會產生情感,以至自覺參與社會事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香港居民的權利和義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居民在《基本法》下,享有權利,也需要履行義務。《基本法》所規定的香港居民基本權利大致分為以下各類:人人平等、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法律及司法權利、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同時,也有很多義務需要香港居民共同承擔,例如香港居民和在香港的其他人士有遵守香港特區實行的法律的義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兩性社會地位》

今日兩性社會地位趨於平等,男女雙方在教育、醫療、法律等方面均享有相同的權利和保障。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在農村社會,女性地位有可能略低。不過隨着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及觀念的變化,女性地位亦日益提升。……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兒童權利》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適用於香港。公約致力維護兒童的生存權利、發展權利、參與權利及受保護權利。為配合公約,香港政府一直有就兒童問題訂立法律,並且實行福利制度、通報機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圖解公共空間》

今日兩性社會地位趨於平等,男女雙方在教育、醫療、法律等方面均享有相同的權利和保障。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在農村社會,女性地位有可能略低。不過隨着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及觀念的變化,女性地位亦日益提升。……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一個制度或組織的好壞,其複雜或美觀程度並不重要;相反,它能否有效地為持份者帶來實質改善,才至為重要。同理,一張選票的意義,不只在於它表面代表市民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對良政善治的積極要求。因此,2021年12月18日的選舉,是港人有史以來最有能力推動政府改善政策、惠己惠民的一個機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中國式民主一切為了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追求的是經濟的科學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追求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談道,「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一次次熱烈深入的互動交流,一句句情真意切的暖心話語,彰顯人民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體現中國式民主「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旨歸。……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中國兩會展開 兒童保障人口老化受關注》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分別在3月4日和3月5日開幕,中國即將進入兩會時間。按照慣例,人大代表同政協委員提出不少議案和提案,其中一些涉及民生問題的提案,就引起社會熱議。今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在中國兩會提出要將兒童防性侵內容寫入學生教材,提案一出,即刻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深圳實行強制有薪假期 成中國首部地方健康法例》

即將告別2020年,2021年1月1日有甚麼新的開始?深圳首部中國地方性健康法規就在新年第一天開始實行,對中國經濟和生活有重大的意義。《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提出推行員工「強制帶薪休假制度(有薪假期)」,保障員工健康。……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李和我們 ‧ 聽我們的心聲》

香港新一屆政府即將上場,新團隊、新管治,給予大家新希望。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競選時多次強調團隊合作,以及會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團結香港基金走訪不同行業,給予大眾發聲平台,講出對新政府施政的期望及願景。讓我哋一同構建更美好香港,同開新篇。……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貧窮的概念與問題》

「貧窮的概念與問題」影片介紹貧窮的定義,以及與貧窮相關的問題如跨代貧窮、在職貧窮、長者貧窮等。……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參觀組合社會房屋示範單位》

「組合社會房屋」?即係住「貨櫃」?會唔會仲差過住「劏房」嫁?小編日前約咗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一齊去「南昌220」實地睇樓,了解組合社會房屋點樣可以改善到基層市民嘅生活。……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A 一般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1:當代國情概略(共4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3個課題:〈課節1-2國家的政治體制〉、〈課節3中華民族的組成〉及〈課節4 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B 國家的政治體制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憲法是一個法律體系及法律制度的基礎,它界定一個的國家體制、政府組織和運作、人民權利與義務等,具有凌駕其他法律的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國的根本大法。中國的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稱《憲法》),《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我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主要行使的職權,包括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關於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職權,執行全國人大的職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政協的職能是實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協的成員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黨員,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港澳台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人士。……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就是說,國家的發展方向都由中共提出,國家的大政方針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制定出來的。……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五年規劃》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麼國家呢?國家需要一個長遠計劃嗎?特別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它的計劃又該如何制定和實施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權力架構和重要國家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而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中國的國家權力機構中居於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構的權力都不能超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從調解鄰里糾紛到維護社會治安,從組織社區活動到開具各種證明,生活在城市當中難免要與它打交道——居民委員會。在農村,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村民委員會。這是些甚麼機構呢?它們在社會治理與運作中又發揮着哪些作用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8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是指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國土和政治、行政權力的劃分。行政區劃規定的地域範圍稱為行政區域,由相應的政府機關管理。行政區劃的形式因應國家結構而有所不同,如中國此類單一制國家會根據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人口及行政管理等因素及需要,劃分為各個地方行政區域,並會由相應的政府機關管理。……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選賢任能——幹部選拔任命制度》

在中國,誰可以算是幹部?幹部與公務員有甚麼不同?具體分為哪些等級?以及怎樣才能成為領導幹部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0 《國防現代化——打造好國家的鎧甲》

國防力量就是一個國家的鎧甲。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中國全方位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陸海空軍都對兵種結構,士兵人數和武器裝備進行了調整,而且一大批新式高科技武器更加引人注目,如遼寧艦、殲-20等,都大大提升了中國軍隊的國防力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1 《解放軍空軍:雄鷹展翅,志向藍天》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走過七十年,如今正成為一支由多兵種、多機種組成的攻防一體化的現代化技術軍種。殲-20、空警-2000等國產裝備不斷推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受到愈來愈多人的關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2 《走向深藍的海上衛士——解放軍海軍》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70周年,解放軍海軍已經成長為一支舉世矚目的軍種。解放軍海軍分成了哪些兵種?這麼多年裡,海軍的武器裝備經過了哪些變化?當今國際環境下的海軍,除了作戰任務外還有哪些職責?……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3 《中國軍改——向現代戰爭靠近》

現代戰爭更講究科技化、信息化及多軍種整體配合。為了跟上時代步伐,中國在2015年全面實行為期五年的「軍改」。從領導管理、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改革,到軍種、戰區和軍隊人數的調整,中國軍改將讓中國軍隊成為更有活力,更加正規化的精兵勁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4 《張維為論中國治國理念:從人民整體利益出發》

這次新冠疫情中,比較中國和西方的抗疫模式,兩者的最大差別是中國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西方的做法是經濟利益和商業利益高於一切。後來的結果也就完全不一樣了。用中國話語來說,就是治國理政有「道」和「術」的區別。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就是我們這次抗疫模式中的「政道」,是我們的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張維為論中國治國理念:政局穩定 人民團結 生產力持續》

我想從中國人的視角出發,談談政道和政體觀,或者叫中國人的政道智慧。這個主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紹光老師寫了一本《中國.政道》,提出中國傳統非常重視政道,而西方的傳統更加重視政體。政道指的是治國理政的目標和理念,關注治理的實際效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張維為論中國治國理念:關注民情國情完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我們回到前面提出的改革能力比較的問題。西方民主模式把重點放在形式和程序上,好像只要有了正確的形式和程序,一個國家就可以萬事大吉、一勞永逸,結果西方民主模式日益顯得教條和僵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悠久歷史傳承的治國理念》

中國擁有逾5,000年歷史,不少治國政策也顯示傳統和智慧的一面,好像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跟傳統崇尚平等精神息息相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超廣闊的疆域國土》

中國除了人口多,還擁有超廣闊的疆域國土,比起鄰近的印度、歐洲各國等,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年春運,都帶動逾30億人次在國土內的轉移,亦意味着人口和地域的挑戰,能夠克服這種難關,正是見證中國崛起,有能力創造世界奇迹。……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 超大型人口規模的優勢》

在世界中,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中國迅速崛起上,這個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背後又代表着甚麼重要的意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雷鼎鳴看中國政治 中國政府超高民望的五大因素》

近年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對華政策似是亂了套,決策人有如盲頭蒼蠅,屢屢犯錯。特朗普當年若肯聽取經濟學家的主流意見,便不會發動最終一敗塗地的貿易戰。拜登上台後,並無中止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還不時想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教訓中國,這些作風與政策,或許能使西方的政客在家中自我亢奮,在中國卻成了反面教材,人民因此更加團結更加支持政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全國政協會議閉幕 汪洋:應繼續提升協商質量 20堅定貫徹政治立場》

全國政協會議閉幕。汪洋在閉幕會議上發言表示,政協是政治組織,委員來自方方面面,對一些問題或許有不同觀點,但政治立場不能含糊、政治原則不能動搖、政治方向不能偏離;人民政協應該堅持履職為民,才能更好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並深入傾聽人民呼聲和反映人民訴求,協助黨和政府破解民生難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政治局集體學習與國家治理》

人們常說,要「活到老學到老」,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更加需要終身學習以保持自身競爭力。個人是如此,那麼一個政黨乃至一個國家呢? 面對變化紛繁的環境,長期保持高效的學習能力、正確判斷形勢、善於借鑒並轉化為執行力是一個執政黨帶領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23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中國經濟今年增長目標6%以上》

作為每年中國兩會的重中之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中國在過去一年的發展,同時為今年的中國經濟以及「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定調。……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資源套

《基本法》頒布超過30年,本院特意製作「行穩致遠──一國兩制與基本法」資源套。期望透過日常生活內容,配合資訊圖表海報、教學卡牌遊戲、動畫影片、工作紙及教學流程建議等配套教具,協助老師教授相關內容,使學生對《基本法》有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到《基本法》與香港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以及「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狀況。……

資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2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簡稱:港區政協委員)是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人民參與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全國人大常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於全國人大閉會時行使國家立法機關職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體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體制是國家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以及行使司法職能的行政機關及社會團體構成。由於香港、澳門《基本法》規定特別行政區存在獨立的司法機關終審權,此體制只適用於中國內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C 中華民族的組成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中國 —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多民族國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有多個不同的種族和族群。在一國的領土內,各個種族和族群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但各種族和族群能夠相互尊重和包容,建立一個共同體。……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中華民族的形成》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包括當代和歷史上存在過而現已消失的民族,皆統稱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悠長的發展過程中,中原和邊疆族群,一代又一代,循環往復地不斷發生匯聚、融合、分解、組合、再分解、再組合,歷數千年之久,形成中華民族內部各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關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3 《何謂「中華民族」?》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包括當代和歷史上存在過而現已消失的民族,皆統稱中華民族。「中華民族」一詞是近代才有的民族學名稱。但是這個族體的存在已經有數千年歷史。大約在5000年前的五帝時代,到虞帝舜時,部落聯盟發展成民族和國家,中華民族開始形成。其最早的族稱為「華」,此族稱沿襲至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4 《華夏民族如何誕生?》

在發明文字以前,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口耳相傳的方式,敍述先輩們脫離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歷程。這些以「三皇」、「五帝」為主要脈絡的古代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從氏族走向部落、部落聯盟,並逐步發展成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軌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5 《你認識中國當代55個少數民族嗎?》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現有民族共56個。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他們分佈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6 《當代中國的少數民族》

中國的當代少數民族,主要包括滿族、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土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回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7 《少數民族信奉的宗教》

傳入中國漢族地區的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點的各種學派和宗派,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朝鮮族、壯族、滿族、白族、布依族、京族、毛南族等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漢傳佛教的影響。如朝鮮族至今仍有燃燈節的習俗;白族在佛教節日舉辦大型佛會,信佛家庭還在初一、十五吃素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8 《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

中國西南地區的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由於特定的歷史、社會原因,多居於山地。在地坪上豎木樁,架樓樑,建成開間少、進深淺、佔地不多,適於各種複雜山區地形的吊腳樓建築。吊腳樓為木質結構,房屋均為穿斗式木構架體系,構架獨立性強,有較多榫卯拉結和柱枋穿插,不用一釘一鉚,歷經百年而不易倒塌毀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9 《有趣的少數民族節慶》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人民盛大的節日,時間在每年四月中旬,即傣曆正月。傣語稱潑水節為「京比邁」,意思是「最美好的日子」,它也是傣族的新年佳節。在節日的第二天,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節日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10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業生產勞動中所創造,在傳統節慶、民俗生活和野外放牧時歌唱的一種抒情民歌體裁。所謂長調,是蒙古語「烏日汀道」(urtin duu)的意譯,蘊含了「時值的」、「時間的」和「主題的永恆」三層含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聲部民間歌曲的統稱。侗族屬駱越支系,世居地是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的黔湘桂鄂四省區毗連地區,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一種一領眾合,分高低聲部的合唱,屬於民間支聲複調歌曲範疇,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無固定曲譜是其特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集音樂、演唱、舞蹈於一體,反映傳統農耕生活中祭祀祈福、歡慶豐收的民間表演藝術。朝鮮族聚居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區,族人能歌善舞,每逢下田時都將扁鼓、嗩吶等樂器帶入田間,休息時即興起舞,久而久之逐漸演變成農樂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苗族跳蘆苼舞賀新年 少數民族的中國文化》

提到中國文化少數民族的苗寨,大家都會想起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貴州西江千戶苗寨,不過,貴州作為全國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又豈只西江千戶苗寨一條村呢?其中位於榕江縣的岑最苗寨,雖然居住人口只有大約700多人,但當地苗族人盛大慶祝中國文化農曆新年的傳統活動,卻經常為人津津樂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夜遊西雙版納必逛「中國最美夜市」 星光夜市傣式風情濃厚》

既然説到雲南旅遊,西雙版納這個地方大家可絕對不要錯過!來西雙版納玩,星光夜市是必逛的景點,擁有「中國最美夜市」之稱的星光夜市結合獨特的宗教建築和人文風俗,滿是傣族風情,不用出國就能輕鬆體驗到泰國、老撾、越南等當地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遊歷新疆「喀什古城」 細味濃厚西域風情》

喀什市是中國最西部的邊陲城市,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喀什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發揮着中西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位於喀什市中心的喀什古城區以其厚重獨特的歷史文化、濃郁多彩的西域民族風情,吸引了愈來愈多人的目光。……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西藏拉薩三大「必遊」之地 地標「布達拉宮」巍峨壯麗》

人生能夠去一趟西藏旅遊,近距離感受「布達拉宮」的宏偉,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嚮往。而在「布達拉宮」之外,其實西藏拉薩市內還有許多值得一去的地方,像是距離「布達拉宮」不遠的「大昭寺」和「八廓街」,在此可以買到很多土特產和富少數民族特色的「手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美味「馬仔」原來是滿族過年必備?》

中國各地的春節習俗大不相同,春節美食也五花八門。甜蜜蜜的「馬仔(沙琪瑪)」,是很多港人鐘意的春節聚會小食,原來也是一個少數民族過年必備的美食——那就是沙琪瑪的發明者,滿族。此外,滿族過春節還有許多特別的習俗,他們會舉辦甚麼慶祝儀式,是否真的如清宮劇裏所拍攝的那樣?除了「馬仔」,他們還會吃哪些應節美食?一起來看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苗族春節「跳洞」祭祖兼求偶 傳承獨特的中國文化》

農曆新年是一年一度的中國文化大型節慶,每逢春節各個民族都會有一連串的家族聚餐、祭祀活動,其中位於貴州龍里縣的果里村,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數百甚至上千名苗族人會穿上隆重的苗族服飾,聚集到一個自然岩洞裏進行名為「跳洞」的習俗,祭祀神祖先、吹奏蘆笙、跳蘆笙舞,苗族青年男女亦會藉此互相表達愛慕之情,場面非常熱鬧壯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中國文化遺產助力脫貧白族扎染「點草成金」》

大理白族扎染工藝,唐朝時已在民間流行,而今不僅是寶貴的中國文化遺產,亦為當地民眾鋪就「非遺+產業」、「非遺+旅遊」的別樣脫貧路,兼具實用和美觀的產品透過電商走出大山,古老的工藝和染坊吸引大批遊客到來,帶來百萬收入。……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位於雲南和四川交界的瀘沽湖,一直以來都是遊客為之向往的旅遊勝地,可大家知道嗎?在山清水秀的天然面紗之下,瀘沽湖畔上原來還藏着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女兒國」——摩梭族。摩梭族是目前最後一個保留母權制度的東方民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民族風情,為瀘沽湖蒙上一道濃厚的傳奇色彩。……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壯族三月三放假紀念「歌仙」劉三姐廣西3個必訪旅遊點》

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農曆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春耕節日,農曆三月三則是紀念黃帝誕辰的上巳節,人們會於當日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然而,廣西自治區的壯族人在農曆三月三這天,卻是慶祝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傳統節日「歌婆節」,以悼念傳說人物「歌仙」劉三姐。……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江山多姿采》〈第5集:藏傳佛教聖地——西藏白居寺〉

位於西藏自治區江孜縣的白居寺,是藏傳佛教其中一個重要建築。 白居寺歷史悠久,充分反映15世紀西藏地區典型的建築特色,是中國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寺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江山多姿采》〈第11集:藏族藝術博物館 —— 香格里拉松贊林寺〉

位於雲南省香格里拉、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松贊林寺,是雲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 松贊林寺的建築風格仿效西藏布達拉宮,依山勢層疊而上,周邊築有橢圓形的城垣,兩個主殿氣勢威嚴,殿內更設有多幅精美壁畫。 因此該寺又有「藏族藝術博物館」的美譽。……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江山多姿采》〈第12集:廣西龍脊梯田 保存原始生態〉

位於廣西桂林的龍脊梯田是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之一,亦是少數能夠保有原始生態的旅遊景點,相連有壯族和瑤族兩個少數民族村寨,整個區域有金坑梯田、平安梯田、龍脊古壯寨梯田、田頭寨、黃洛瑤寨等5大景點。 當地的特產「龍脊四寶」茶葉、香糯米、水酒和辣椒,亦是享負盛名的重要產物。……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江山多姿采》〈第21集:雲南麗江古城 保留大量明清建築〉

位於雲南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至今依然大片保留明清時代的建築特色。雖然過去10年有不少人認為麗江古城過度開發商業項目,令到古城逐漸失色;但近幾年,當地本着「修舊如舊,維持原貌」的精神,將麗江古城繼續保育。……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江山多姿采》〈第28集:雲南哈尼族梯田 農耕文明奇迹〉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哈尼梯田級數最多達3700級,這是雲上梯田,又如同雕刻在大地上的詩句。梯田已有逾1,300年的歷史,於2013年獲選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族獨特的農耕文化也造就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態保護系統,堪稱世界農耕文明史上的奇迹。……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7 《江山多姿采》〈第29集:神聖「天湖」——西藏納木錯〉

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國第三大的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納木錯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天湖」,代表神聖,對佛教徒有很重要意義,不少藏傳佛教徒更會在特定日子用兩星期徒步環繞納木錯一周。這些年,納木錯在旅遊、環境,甚至保育上都有很大的貢獻。……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8 《江山多姿采》〈第31集: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充滿民族風情和建築創意〉

地處貴州西江的千戶苗寨是世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因至今仍有一千多戶苗族人家居住而得名。寨內至今保存着規模龐大、保存完整的木質吊腳樓建築群,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江山多姿采》〈第39集:貴州從江加榜梯田 色彩斑斕如詩如畫〉

位於貴州從江縣的加榜梯田,蓄水豐盈,線條分明,青山環抱,在不同光線下呈現不同色彩,每逢秋季更會變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如詩如畫。由於出產糧食豐富,該地又有「天上糧倉」的美譽,當地人還會在田中飼養鯉魚和鴨子,這種種植體系被列入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0 《國家相冊》〈第21集:大涼山女孩〉

三十年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東山鄉一間學校第一次開辦女子班。對於千百年來都沒有機會讀書的彝族女子而言,是很轟動的事,她們通常16、17歲出嫁,畢生在農田工作,養育兒女。讀書,改變了不少彝族女子的一生。現時在大涼山,再也看不到一群群彝族女孩放羊,女童入學率超過九成。教育令她們的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1 《時尚天橋上的中國文化遺產彝族服飾繡出致富路》

2020年的北京時裝周上,有一場特別的表演,模特兒身上的服裝原來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服飾。從數千公里外的貧困山區到時尚舞台,這項傳承千年的民族工藝近年找到了新出路,「非遺+時尚+電商」模式成為彝族民眾的致富「法寶」,有貧困村因此年收入增長逾百萬元。……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2 《保存傳統、促進繁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面對近年來的「獨立公投」潮,民族數量多達56個的中國又是如何處理民族問題的呢?實踐證明,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有助於保存民族傳統,同時又保證了各民族平等,對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與繁榮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33 《「中國360度透視」系列講座 : 羅新 - 游牧民族如何參與中國歷史之創造》

「中國360度透視」系列講座的嘉賓,是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羅新教授。他會從語言、地理等角度,講述匈奴、突厥、蒙古族等不同遊牧民族的特點,展示這些遊牧民族的邊緣人群,如何參與歷史的發展,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歷史。……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4 《張維為看50年代戰略思維 和平解放西藏驅逐帝國主義》

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美國、英國和印度一些人想利用中國內戰,策動西藏脫離中國。但毛澤東深知西藏對中國具有極為特殊重要地緣意義,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流向南亞的雅魯藏布江和流向東南亞的瀾滄江也發源於西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D 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基本法附件三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了解《基本法》附件三的背景資料及實施方法。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國旗及國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國歌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行背景及部分法律。……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身份認同》

是指個人對自己身份的肯定,相信自己與所屬群體的成員有同一性,並在思想感情上與成員有所共鳴,認同該群體的信念、價值觀及行為,從而產生歸屬感,並認同自己是該群體的一份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查理斯戴安娜親民訪港為居英權計劃埋伏線?》

1979年11月港督麥理浩首次官式訪華,在和鄧小平見面是,談及關於香港(主要是租借新界的條約)的租約到1997年到期,鄧小平說香港總有一天回歸中國。麥理浩回港後只說鄧小平叫投資者放心,但英國政府其後卻通過《1981年英國國籍法令》,從此剝奪港人居英權和公民權。……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北京冬奧 追求生活無限可能的天才滑雪公主—谷愛凌》

北京冬奧賽事如火如荼,18歲的滑雪選手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項目中奪金。這是中國在這個項目上的第一枚獎牌,創造中國在冬奧史上的新紀錄。谷愛凌憑藉出色的滑雪技術和靚麗樣貌獲得超高人氣,但成為天之驕女,靠的不僅是天資,更有過人的膽識。這位金牌選手究竟甚麼來頭?這篇文章就帶你認識她。……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中國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

1984年4月6日,中國國務院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當中規定:凡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國公民,除未滿16歲者和現役軍人,武裝警察,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員,均應申領居民身份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由「回鄉介紹書」到「回鄉卡」看回鄉證件60年演變》

港人返大陸,回鄉證少不了。回鄉證,正式名稱為《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考考大家,你知道回鄉證何時面世嗎?在未有回鄉證之前,香港人又用什麼證件往返內地?……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陸地的地方就有中國人的足跡」這句短語後,滲透着血淚,瀰漫着滄桑,充滿着驕傲。自從人類文明史翻開「地理大發現」史冊後,中國人向海外移民趨勢亦告形成。大規模的移民則始於鴉片戰爭之後每況愈下的國家沉淪,始於南洋熱帶蠻荒的溫飽誘惑,始於北美洲淘金熱和鐵路大建造的金山夢。具有多維度和多變性的海外華人社會使得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有了更緊密的互動,更多元的滲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8 《海外華僑華人》

1955年後,世界局勢巨變,華僑思想觀念上從落葉歸根變為「落地生根」,加入當地國籍,轉變身份成為華人,逐漸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中國改革開放後,政府主導的與華僑華人社團聯繫交流模式盛行,海外華僑華人得到空前的禮遇。這時期的傑出華人輩出,包括「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建築大師貝聿銘、超導體物理學家朱經武、數學家丘成桐、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酒店業鉅子郭鶴年、愛滋病專家何大一、「世紀網路第一人」楊致遠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9 《何謂新華僑華人?》

新華僑華人是指1979年及以後,由中國移民國外的人員,主要由五方面來源組成:一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定居海外的自費留學生;二是國家公派出國而後定居國外的留學生;三是投資移民到海外的成功企業家及技術移民;四是在國外長大成人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華僑;五是融入當地社會的出國經商或務工人員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10 《中國政府抗議印尼反華排華》

1959年12月9日,就着印尼發生嚴重危害中國和印尼友好關係的排華活動,時任中國政府外交部長陳毅寫信給印尼外交部長蘇班德里約,嚴重抗議大規模的反華排華活動,並提出全國解決華僑問題的三點建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A 一般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2:國家的象徵及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相關規定(共4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4個課題:〈課節1國旗和國徽〉、〈課節2國歌〉及〈課節3 《基本法》附件與國旗、國徽、國歌的相關規定〉、〈課節4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B 國家的象徵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升國旗 唱國歌》

旗幟的狀況— 不得展示或使用破損、污損、褪色或不合規格的旗幟。無須使用時,須把旗幟弄乾、摺疊整齊和妥為存放。 國旗須按照《國旗及國徽條例》和《區旗及區徽條例》規定的規格製造。……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國旗和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國徽是國家的標誌,也是國家和國家主權的象徵。1949年6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小組在全國各大報紙上刊登啟事,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和國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故事二 來看看吧》

父子參加升旗儀式,藉此講解國旗的意義,以及在升旗禮時應有的態度。……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4 《故事三 左右高低》

電視正播放金紫荊廣場的升旗儀式,藉此講解國旗與區旗的關係,並讓兒子認識國旗的優先地位及懸掛時的標準。……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5 《故事四 一起看球賽》

姐姐將與排球隊隊員一起觀看國際女排世界盃,正在為比賽準備打氣物品,藉此帶出國旗和國歌的規範,以及對國旗及國歌應有的態度。……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6 《故事五 我有一封大利是》

藉人民幣上的國徽圖案,帶出國徽的含義,學會尊重國徽。……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7 《基本法附件三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了解《基本法》附件三的背景資料及實施方法。
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國旗及國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國歌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行背景及部分法律。……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8 《義勇軍進行曲 重新確定為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相信作為中國人,對這首國歌一定耳熟能詳,但原來它成為國歌背後有一段故事。原來《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這首歌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後來歌曲被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翻唱,以此來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國歌創作人聶耳誕辰》

1912年2月14日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誕辰。聶耳一生創作過的歌曲30余首,當中《揚子江暴風雨》、《開路先鋒》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同時他亦創作了《金蛇狂舞》等民族器樂曲,並為電通影業公司的《桃李劫》、《風雲兒女》等影片創作音樂,其中由他譜曲、田漢作詞的《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更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定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國家相冊》〈第8集:國旗升起來〉

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都會舉行升降旗儀式,但在建國初期,只有元旦、國慶等重要日子才會升旗。擔起重任的並非專職升旗手,而是維修升旗裝置的北京供電局工人,胡其俊就是其中一個,他二十多年來都風雨不改,有一次遇上大雪,為了準時升旗他唯有推著單車,跑幾公里路到達天安門廣場。直到1977年升旗重任就由北京市衛戍部隊接替,並且改為兩人升旗。……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1 《國家相冊》〈第7集:歌聲唱祖國〉

1949年10月1日,時任天津音樂工作團團長王莘,參加完開國大典後,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他想用歌曲表達這種心情,不過花了近一年,寫了百多首歌都沒有一首滿意。1950年9月,王莘經過天安門廣場,看見一大群人正為國慶一周年準備,看到國旗飄揚的一幕靈感就來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2 《嫦娥五號月面起飛 實物版國旗首次亮相月球》

2020年12月3日深夜,月球迎來「中國紅」,實物版中國國旗首度在月面展開,隨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返程之旅,在月球表面點火起飛,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任務,進入下一個高難度環節:人類首次月軌無人交會對接。……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南極插上國旗 長城站26天建成》

1984年,中國第一支南極科學考察隊在海上漂泊40日,與全球風浪最大、航海環境最惡劣的「魔鬼風帶」搏鬥,終於在12月31日登上南極喬治王島,第一次在南極洲插上中國國旗.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極地考察任務寫下新一頁。591名乘風破浪的考察隊員身負重任,需趕及在夏季完結前建成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逝世》

梁思成作為著名建築學家,他在解放前已在中國第一個研究傳統建築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任職,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工作。自全國解放以後,梁思成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築設計,並和其夫人林徽因共同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C 國民身份認同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身份認同》

是指個人對自己身份的肯定,相信自己與所屬群體的成員有同一性,並在思想感情上與成員有所共鳴,認同該群體的信念、價值觀及行為,從而產生歸屬感,並認同自己是該群體的一份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張旭東教授談國家認同感》

美國紐約大學比較文學系和東亞系張旭東教授,在訪問中談及關於國家認同感、港人國家認同感薄弱原因以及兩地民眾對國家認同感看法的差異。……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推動國情教育責無旁貸》

2021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國上下一同悼念死難者同胞,香港特區政府亦舉行了悼念儀式。公祭日的意義除了悼念以外,另一個更重要的是育人及傳承:就此,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出了相關指引,以助樹立正確歷史觀。……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4 《兩獎金計劃招攬年青創業家要求從事創科熟知國情》

由香港人創辦的世界女企業家平台,首次推出以女性為主導的孵化及創業獎金計劃,給予合共100萬港元奬金資助。這與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宣傳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同樣都屬於創業獎金計劃,亦同於5月底截止。有趣的是,兩項計劃都要求與中國發展有關,顯示出中國概念與科創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要元素。……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源於愛國心的香港保釣運動》

1970年代發生的全球華人保釣運動,是源於美國將琉球群島和釣魚島交予日本。當年美國方面表示「釣魚島為琉球群島一部分」,這個位於台灣地區東北面的釣魚島主權爭議,激起了全球華人的憤怒;也由此掀起源於一顆愛國心的香港保釣運動50年序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張維為:中國文化推動自信體驗外國生活激起愛國心》

有一年,在上海一大學講中國崛起,有個青年教師說我的演講給人一種感覺,好像中國人都生活得特別幸福。但現在那麼多人移民,看看我能不能勸他們不要移民,留在中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張維為:中國人的紅色精神帶動文化崛起》

上次講到過我做過的一個小研究,就是中國人出國之後,會出現一種情況,叫做「一出國就愛國」;估計70%以上的人出國之後會變得更加愛國,這其中正是因為中國的基礎建設做得好、中國人的獨特文化,以及生活便利等方面,讓中國人見識到外國的不足而更加愛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改革開放辦省港杯足球聯繫兩地情》

一場足球比賽,拍板的是鄧小平。省港杯是廣東省和香港之間每年一度的傳統足球賽事,香港商人霍英東萌生創辦念頭時,中國仍未改革開放。……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百歲楊振寧的家國情懷》

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為當世最偉大物理學家。但能看懂他學術成果的人真的不多,老百姓更能知道的,是他的家國情懷。2022年3月,百歲高齡的楊振寧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9秒83蘇炳添撼動世界短跑格局》

短跑素來是黑人運動員天下,黃種人幾乎連進入頂級賽事決賽「陪跑」的機會都沒有。但這局面因「中國飛人」蘇炳添的出現而改變。他不單是第一個在100米跑突破10秒大關的亞裔運動員,更在東京奧運跑出9秒83破亞洲紀錄成績,成為首位晉身奧運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不斷超越自己的蘇炳添,在2022年3月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筲箕灣長大的乒乓球王 中國國家隊第一個世界冠軍》

「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 」這是乒乓球名將容國團在場上的怒吼。這位在香港筲箕灣長大的天才球員,1959年代表國家隊奪得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拉開了中國國家隊稱霸乒壇的帷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香港事・中國心》〈第1集:回歸之路〉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攜手團結香港基金,聯同鳳凰衛視共同策劃製作《香港事.中國心》,讓全球華人了解及認識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曾作出的貢獻,呈現兩地互惠互利,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第一集《回歸之路》,回顧香港回歸的重要時刻、回歸過程港人的積極參與、以及回歸祖國時的自豪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A 一般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3: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共6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4個課題:〈課節1國旗和國徽〉、〈課節2國歌〉及〈課節3 《基本法》附件與國旗、國徽、國歌的相關規定〉、〈課節4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江山多驕》系列

以趣味數字,展示當代中國的驕人成就和百年變局中的發展機遇,讓觀眾迅速了解國家的崛起。……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江山多智慧》系列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航天深潛到人工智能,從無人駕駛到大數據,中國讓創新科技普及發展,讓智慧科技融入大眾生活。本系列短片帶領大家了解中國科技的最新發展,感受國家的飛躍與創新。……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B 高新科技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改革開放之科技發展篇》

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高速的經濟發展日漸提升。當中高技術產業、航天科技及海洋科學的成績有目共睹。隨着我國對研發活動的投入持續增加,科研基礎條件大為改善,為綜合國力,特別是硬實力的增強提供了重要支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

影片簡介中國近年在資訊科技、航天、農牧業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並指出科技發展對國家的影響。……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科技創新在中國(第一集)》

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持續上升,近年更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研究機構報告指中國現時的綜合國力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科技實力現今已成為影響綜合國力的重要一環,而內地政府近年亦投放大量資源於科技研究。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前部長萬鋼教授將在影片介紹相關成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科技創新在中國(第二集)》

科技創新能夠提升產品及服務產業的競爭力,繼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近年,科技創新在內地的戰略地位中日益提升。中央政府在推動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訂立了各樣相關的配套措施,以幫助科研人員及創業者建立更良好的發展空間。國家科技部前部長萬鋼教授將在影片介紹國家有何措施推動科技創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科技創新在中國(第三集)》

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與香港一直憑着自身優勢彼此合作,力圖達致互利共贏。在科技創新層面,兩地至今仍然擁有大量的合作空間。中港兩地的科創合作,既可以共同營造優勢互補、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亦可以促進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科技部前部長萬鋼教授將在影片介紹兩地科創合作的情況。……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嫦娥登月背 航天新創舉》

2019年1月3日上午,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這也是人類首次成功軟着陸在月球背面,是為人類探索太空史上一大創舉。中國的科研人員通過精心設計、研究及計算,克服種種困難,成功令「嫦娥四號」在月球着陸。……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天問發射 首探火星》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預計於明年4月着陸火星表面,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中國對太陽系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同月,阿聯酋「希望號」、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亦相繼發射,掀起火星探測熱潮。……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中國航天科技的代表 「天宮」與國際太空站差距大嗎?》

人類在航空歷史上發展太空站超過半世紀,目前在太空軌道上運作了20年的國際太空站,其實已是第四代。而中國航天科技事業起步較晚,中國航天團隊打造的「天宮」太空站,也只是一個後來者和追趕者,其規模也比國際太空站小得多,反映中國航天科技發展仍有漫漫長路。……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5次歷史性太空漫步 驗證中國航天實力》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有6位太空人先後完成了5次出艙活動(又稱太空漫步)。每一次出艙都有突破性進展,每一次任務都是對中國航天實力的驗證。本文就帶你一齊梳理中國太空人在13年間的5次太空漫步,回顧這些歷史性時刻。……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突破「百米極限」 中國「天眼」是這樣睜開的》

射電望遠鏡是人們探索宇宙的「眼睛」,其口徑越大,「視野」越廣;靈敏度愈高,「視力」愈好。目前全世界最大、最靈敏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坐落於貴州喀斯特天坑中,被稱為中國的「天眼」。這個重逾萬噸的「中國天眼」,是怎樣被安放在群山之間,又如何保證「視力」卓絕?……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北斗衞星結網導航世界》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及運行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隨着2020年6月北斗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衞星升空並投入使用,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BDS)部署,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構建了全球四大衞星導航系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迎接5G新時代》

5G是第五代流動通信技術的簡稱,理論上傳輸速度可比現時使用的第四代流動通信技術(4G)網絡快100倍。它所採用的無線電頻譜,能夠更快速及更可靠地傳送大量數據。由於具備超高數據速率、更高的容量以及更短的時間延阻,5G網絡一旦應用,將支持人工智能(AI)、機械人和物聯網(IoT)等其他技術,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將可實現。……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江山多驕》〈第22集:七十萬個5G基站〉

5G信號可以有多高?即使是海拔5,300米的珠峰上,都可以見到中國的5G基站。5G信號可以有幾深?現在就算深入地下534米的礦井,5G電話網絡也不會間斷。 5G網絡可以陪你上山下海,依靠的是一個個基站構成龐大網絡。目前,中國已經建成超過70萬個5G基站,是全球其他地區總量的2倍有多。……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人工智能在中國》

近年,內地人工智能技術迎來了發展熱潮。無論是智能手機的面貌識別、語音識別、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功能,抑或無人超級巿場、無人快遞物流中心的出現,已證明人工智能漸漸融入民眾生活當中的每一環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捉棋、按摩、讀甲骨文 中國AI機械人樣樣皆精》

讓AI機械人愈來愈智慧、在人類生活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是全世界AI科研的趨勢。現時中國的AI機械人到底發展如何?最新一屆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或者會給我們提供一個窗口。陪人類捉棋、幫人做按摩、斟一壺好茶、翻譯三千年前的甲骨文……這些功能已經不在話下。……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仿生機械人大連「集結」「EX未來科技館」體驗人機共生》

最近大連特色旅遊新地標,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重大文旅產業項目「EX未來科技館」在金石文化博覽廣場正式落地。由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EX未來科技館」是全球首家仿生人形機械人未來科技館,遊人可以在此近距離接觸到面向未來的高新科技,欣賞到世界獨一無二的仿生人形機械人,進入一個如幻似真的人機共生「明日世界」。……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中國首間 阿里巴巴無人酒店未來感十足》

如果入住一間酒店,但裏面一個服務人員都沒有,會是一種怎樣奇特的體驗?中國就有這樣一間無人酒店。酒店大量應用面部識別、機械人、AI智能家居等高新科技,讓消費者體驗未來的酒店服務和生活方式。酒店取名「菲住布渴」,是普通話「非住不可」的諧音,由內地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所建,……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海洋科學及成就》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其中科技成就更為顯著。除了航天科技外,海洋科學發展的成績亦有目共睹。隨着技術進步及裝備水平的提升,中國海洋探測能力不斷提高。中國的海洋探索走遍天南地北,足跡遍及全球,為全球海洋環境的探測、預防災害,以及開發能源提供堅實的基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9 《無人機時代 「空中的士」或變現實》

大部分人對無人機的印象還停留在航拍或者送貨,其實無人機的發展一早已經超出想像。一款中國國產載人自動駕駛飛行器已多次成功試飛,出門搭乘無人駕駛「空中的士」的時代,或者很快不是幻想。……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中國超大直徑盾構機地下蛟龍「京華號」》

盾構機,主要用於鐵路、公路、地鐵和水利等基建工程,猶如一條鋼鐵穿山甲,能在地下鑽出一條條隧道,既高效又安全,又被稱為「地下蛟龍」。用於掘進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隧道的盾構機「京華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究竟這個「吃土神器」是如何穿山挖道的?……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全球創新指數》

近年,國家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為科研人員及創業者創造更良好的發展空間;為此國家更訂立了包括構建新型創業服務平台、科技企業孵化器、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融資機制及創業輔導制度等相關的配套措施。中國創新指數於2018年首次突破200,於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再創新高,……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2 《中國網民超10億 「數碼新基建」帶動經濟》

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日前發布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當中顯示,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0.11億,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有生機的數碼社會;同時中國正積極發展數碼新基建,而數量龐大的網民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智慧科技便利讀者 中國圖書館勁「Hi-tech」》

廣告經常講「易借易還」,這句說話幾乎人人都知,其實這句話放在借書還書的時候用就再適合不過。作為城市的重要公用設施,圖書館的數碼化和科技化在中國備受重視。AI(人工智能)、VR(虛擬實境)、大數據等高新科技的應用,不斷提升讀者的使用體驗,真正實現「易借易還」。……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全球遊戲產業發展》

隨着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於全球日益普及,直接推動移動遊戲的發展,2018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高達 1,379億美元,當中中國更佔逾四分一市場。近年中國移動通訊技術高速發展,壯大了移動遊戲市場規模。不只本地市場,中國自主研發的遊戲更風行海外,除了為中國帶來數百億美元的年收入,更有利於帶動中國文化外向輸出,以及提升國家軟實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5 《AI 3D 航天技術 高科技也是中國運動員奪金秘訣?》

運動賽場上,微小的差異往往影響結局。而如今的體育競技,不僅是體力的比拼,也是科技的較量。本次東京奧運,中國國家隊收穫88枚獎牌,中國香港隊獲得6面獎牌,雙雙創下歷史性佳績。在衝擊獎牌的背後,除了運動員的刻苦訓練、教練員的悉心指導,少不了高科技訓練設備及手段的輔助。……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地下2400米 全球最深地下實驗室隱藏宇宙奧秘?》

在四川錦屏水電站地下2,400米處,有一座全球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七重保護材料幾乎隔絕了所有已知輻射,令實驗室成為世界上最「乾淨」的地方。科研人員們在這裏尋找「暗物質」,這是宇宙中「沉默的大多數」,只有在「乾淨」環境中使用特殊儀器才有機會搜尋到它的蹤迹。各國都為此建立了地下實驗室,科學家相信,暗物質隱藏着宇宙起源、演變的奧秘。……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中國首個5G智慧公園 玩轉高科技成「網紅」》

「禮嘉智慧公園」佔地3平方公里,雄踞白雲山麓,沿江順山而建,它除了環境美麗,自然風光吸引之外,公園還將大數據智能化技術與青山、綠水、崖谷、池溪、林地等自然資源有機融合,集中打造了禮嘉藝趣館、雲尚體驗中心、雲頂集市等4大場館、50多個場景、百餘個體驗項目,帶給遊客一個「一景一科技,一科技一體驗」的智慧公園之旅。……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8 《國產航母山東艦 入列後迅速形成戰力》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正式入列服役,其實力也比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有明顯提高。山東艦的成功建造,標誌着中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成果,同時成為了少數能自行建造航母的國家。國產航母的出現,代表着中國海軍裝備水平,乃至國家的科技實力、軍事實力等皆有所提升。……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29 《造價逾$3600萬 中國「飛天」艙外航天服有黑科技》

聶海勝等3名太空人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進駐中國太空站,他們這次任務的重點之一,是在機械臂協助下出艙「太空漫步」,而出艙就離不開俗稱太空衣的艙外航天服。這件名為「飛天」、造價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折合逾3,600萬港元)的國產艙外航天服,到底有甚麼黑科技?……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咖啡「從天而降」 上海試推無人機送外賣》

近年來國內外很多企業紛紛開展無人機送餐測試,中國網上訂餐平台美團日前宣布,預計明年上半年會在上海市金山區開通面向真實用戶場景的常態化試運營配送航線。屆時顧客在外賣軟件點餐時選擇用無人機配送,等10至15分鐘左右就能獲得一杯「從天而降」的咖啡。這種無人機外賣模式,會否成為未來外賣服務的趨勢?……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C 醫療衞生及糧食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醫療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醫療領域上投放大量資源,衞生總費用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逐年增加。經過多年的努力,醫療設施無論在質量以及數量上均有大幅的提升。然而,現今内地的醫療水平雖普遍有所提高,部份地區醫療配備仍然不足,各地區病床數目多寡就是反映東西差距的一個例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國產新冠肺炎疫苗》

影片介紹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進度,以及未來供應情況。……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中國5新冠疫苗作3期臨床試驗 將供給發展中國家》

聯合國大會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舉行特別會議,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提出,中國正進行疫苗3期臨床試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中國疫苗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積極提供予發展中國家。據悉,目前有5個疫苗正在開展3期臨床試驗,相關生產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張維為:中國全民抗疫成功 打破西方思維謬誤》

很多西方社會的人還是認為中國是相當貧窮落後,他們認為發生在中國的疫情完全是中國自身的原因,不會在西方重覆,因為西方國家有着「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體系」。隨着中國抗疫取得進展,他們又認為中國這麼落後的醫療水平,也能夠在湖北以外的地區達至死亡率低於1%,那麼西方的醫療體系要應對這種疾病肯定沒有問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張維為從中國抗疫成功 見證戰略思維的遠見》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把這次新冠疫情,看作是歷史的分水嶺,稱之為今後的世界將分為「新冠前世界」和「新冠後世界」,就像公元前和公元後那樣。2020年的抗疫潰敗,無疑是美國模式,乃至整個西方模式,「魔力」消失的關鍵年。這次疫情給整個世界帶來最大變化之一,是已經把中國推到了世界最前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千里「動刀」不延時 中國5G實現「遙距手術」》

中國作為5G發展最快的國家,5G時代已經來臨。5G的應用將大大改變人類生活,除了提高網速、優化交通之類的日常應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範疇:就是利用5G實現遙距診症和遙距手術,即使醫生遠在千里之外,仍可以「一秒穿梭」醫治病人。中國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嘗試,普及應用可以說指日可待。……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揚帆遠航的海上醫院——「和平方舟」號》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解放軍海軍艦隊中非常特殊的一艘艦船,它既是設備齊全的海上醫院,更是履行外交職責、向世界傳遞溫暖的和平使者。一齊來認識認識它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8 《中華千年醫藥文明中醫針灸獲逾百國家認可使用》

擁有超過5,000年歷史的中醫藥作為國家主力推動及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不但成功與現今社會銜接,起了普及惠民的作用,更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醫針灸,目前已有過百個世衛成員國認可使用,而日前國務院發表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更有4個不同派別的針灸技藝納入其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錢坤喜研製成電動全人工心臟》

1987年11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人工心臟研究室講師錢坤喜在人工心臟的小型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製能完全植入體內的電動心臟,比自然心臟還輕一半,在國際人工器臟學術界引起了震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對外援助 大國擔當》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向俄羅斯、伊拉克、意大利等國派遣醫療專家組,對外分享中方診療和防控經驗。此外,中央人民政府以至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亦積極組織對有關國家進行捐贈活動,國家商務部部長鍾山於2020年兩會期間公佈,中國已向逾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物資的無償援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沙士英雄鍾南山》

2003年初,被稱為「非典」(SARS,或譯為沙士)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在廣東爆發。確診人數激增,各大醫院告急,一時間傳言四起,人心惶惶。危急時刻, 當時67歲的鍾南山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全力攻關非典的防治辦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中國醫療的平凡英雄只收一元的鄉村醫生》

醫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職業。除了能夠治病救人,較高的薪金也是這個職業備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但在杭州的某個農村,卻有一位「不同尋常」的醫生,他為病人服務,堅持只收一元錢。事迹感動了不少人,是中國醫療界的平凡英雄。……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生命科學》

雜交水稻是中國著名農業學家袁隆平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於1976年在內地進行商業化生產,其產量比傳統水稻多出20%。目前,有接近57%的稻田種植雜交水稻。據估算,因種植雜交水稻增產的糧食可以每年多養活超過7,000萬人。此種雜交水稻的培育及生產技術已被推廣至多個國家,促進當地糧食供應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人工合成澱粉 糧食可以無中生有?》

糧食不再需要土地耕種,而是在生產車間中直接合成,人類從此有了源源不絕的食物,這聽上去是否很科幻?如今,這天方夜譚般的想像正在成為可能。2021年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科學團隊的論文,該團隊成功實現由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22億劑疫苗 中國成為向世界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以來,中國研製的新冠疫苗,不單以極快的研發速度領跑,而且在之後通過援助出口,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貢獻。據統計,目前中國已經向超過12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佔中國以外全球疫苗使用總量的三分之一,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D 教育及文化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教育普及度》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於教育領域投放大量資源。經過多年的改革,內地各級學校的升學率持續上升,小學、初中至高中的升學率均超過九成。此外,研究生畢業人數及出國留學並學成回國的人數逐年增加。以上措施令今日的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提升了國家的人力資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2022世界大學排名公布 清華北大躋身全球前二十》

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6月9日發布2022年度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共有58間大學上榜,其中頂級學府清華、北大首次躋身全球前20 。本港則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香港大學表現最好,保持在全球第22位。……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江山多驕》〈第6集:留學目的地〉

1978年,來中國留學的學生人數只1,000多人,同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吸引留學生來華,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此後,愈來愈多院校對外國學生開放,又有各類獎學金提供,鼓勵不同國家的學生來中國。千禧年之後,留學生人數出現大幅變化,2000年,留學生有5萬人;2018年達到50萬人。……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境外2億人學中文 教育部冀推動成為國際組織官方語言》

在日前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期間,有一名美媒記者曾打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的講話,詢問他是否能以英文回答提問。這樣的做法粗魯且無禮,但解振華巧妙幽默地化解危機,反問記者「不如你用中文提問?」現場傳出陣陣笑聲。……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推廣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機構,由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承辦,旨在通過語言教學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認識及了解中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擴大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中國教育升級高等教育普及率10年升1倍》

在上世紀末,大學生在中國社會還是「稀有品」,但經過中國 教育多年的發展,現在大學生已經不再罕見。高等教育在中國的普及程度持續不斷加快,中國大專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在過去10年足足提升1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1.15萬間學校 中國職業教育規模世界最大》

近年來,中國愈來愈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擁有專業技能的職業學校學生,逐漸擺脫「差生」偏見,有好大機會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據官方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已經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擁有1.15萬間職業院校,在校學生超過2,800萬人;部分職業院校就業率超過96%,為高鐵、智慧製造等多個領域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國內出版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出版業有着快速發展。出版物的種數和印數在過去40年也大大提升,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大為提高。除了數量和產業規模增長,出版業的發展還表現在圖書質量提高和內容豐富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圖書、報刊填補了改革開放前出版領域的空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走向世界的中國傳統燈會》

一年一度的燈會,堪稱元宵節最值得期待的活動之一。若要數全國最著名的彩燈會,就不得不提江蘇南京的「秦淮燈會」。「秦淮燈會」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當地人過年必去的盛會,素有「天下第一燈會」的美譽,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秦淮燈會」更走出國門,「點亮」米蘭世博會、倫敦泰晤士河岸,其現代設計與文化遺產碰撞出火花,備受歡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0 《故宮裏的年輕人用創新手法守護中國文化》

維港旁邊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施工,方鼎形的大樓未來將成為新地標,這是北京故宮的首個海外項目。近年來故宮各種周邊、文創「風生水起」,數碼化也令愈來愈多人開始接觸故宮以及背後的中國文化。這幾年,大家感到故宮變得「年輕了」,正是因為有一群在故宮裏的年輕人默默耕耘。……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科技守護傳統文化AI「找回」20萬頁古籍》

五千年中華文明留下浩如煙海的古籍,近代社會動盪,有超過400萬冊珍貴古籍流散海外,令人遺憾。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這些失落的古籍提供了「回家」之路。中國科企與中美大學合作,花費兩年多讓AI學會辨識古籍文字,讓失落海外的20萬頁古籍以「數碼版」形式回歸中國。經過培訓,AI識別古籍的準確率高達97.5%,效率較人工錄入提升30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永不變色」的神奇連四紙 融入現代文創產值過億》

造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來自江西鉛山的連四紙,就是中國古法造紙的代表之一,號稱「壽紙千年,永不變色」,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江西鉛山政府出台連四紙項目保護規劃,為國家圖書館等機構提供古籍修復專用紙;當地有企業將連四紙工藝融入現代生活,打造文創產品,產值過億元。……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的概念早在1990年代由哈佛大學甘乃迪公共行政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伊(Joseph Samuel Nye, Jr.)提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政治價值觀與外交政策表現出來的「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傳播新路徑 推動中華文化》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到2035年將中國建設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E 基礎建設、能源及環境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基建狂魔」是怎樣煉成的》

43小時重建立交橋、5個小時給鐵路搬家、2.5小時拆除一座大橋……近年來中國大型基建工程常常引發驚歎,以至於人們往往用「基建狂魔」來稱呼中國。那麼,這個「基建狂魔」到底是否真的名副其實?它又是怎樣煉成的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2 《中國高鐵發展》

影片簡介中國高鐵近年的發展狀況,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機遇及挑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內地鐵路發展創機遇》

中國的鐵路發展蓬勃,截至2019年底,中國鐵路通車總里程為13.9萬公里,其中高鐵總里數突破3.5萬公里,「四縱四橫」的格局已形成,正向「八縱八橫」鐵路網邁進。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地鐵營運綫路已有5,180.6公里,反映內地城軌交通設施日益完善。……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中國高速公路長度冠全球 可繞地球4圈》

公路和鐵路被視為國家經濟「動脈」,中國近幾十年來大力發展交通基礎建設,已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鐵路、公路網絡。從1987年的0公里到2020年的16萬公里,中國高速公路建設後來居上,成為全球高速路里程最長的國家,所有高速公路如果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近4圈。……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中國超級高鐵時速1000公里 或世界最快》

中國鐵路大國,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列車已在神州大地上運行,時速6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亦已試驗成功,而科研人員下一個目標,是在真空管內以1,000公里時速飛馳的中國超級高鐵;中國超級高鐵也可能成為世界最快的軌道交通。……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北京大興機場 5G人臉識別 高科技機場成新七大奇迹之首》

古代有中國長城等世界七大奇迹,現代也有由英國《衛報》評選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當中排在榜首的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大興機場。大興機場創下數十個中國及世界之最,令人嘖嘖稱奇。但更厲害的是,機場運用了各式各樣的高新科技,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之餘,大大提升了旅客的搭乘體驗。……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深圳媽灣5G智慧碼頭落成 粵港澳大灣區5大貨櫃碼頭展示中國科技》

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有七個在中國。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港口建設突飛猛進,港口設備製造亦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上海作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窗口」,擁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無人」碼頭——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其自動化操作精準到秒,核心技術均由中國自主開發,打破歐美壟斷。……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西氣東輸 僅次三峽大壩的中國超級基建》

2000之後,中國已實施改革開放20年,沿岸已相當城市化,但遠在西部地區,落後貧困的地方仍有很多。2001年「十五」規劃,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興建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拉動西部發展,縮小與沿海城市的差距。……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當代中國製造打破外國壟斷 最大起重船舉得起埃菲爾鐵塔》

港珠澳大橋是當代中國打造的「新世界奇迹」,中國為此專門造了一艘世界最大起重船「振華30」,其體量超過所有現役航母,其「臂力」之強,相當於可吊起埃菲爾鐵塔並旋轉360°,是海洋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大力士」,為當代中國基礎建設再添一個「神器」,打破了外國壟斷格局。……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中國特高壓輸電「獨步全球」 實現超遠距離高效能輸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勢頭強勁,現已躋身世界高科技領域的第一梯隊!除了基建、高鐵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異軍突起之外,中國在電力輸送領域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更是獨步全球!「特高壓輸電技術」就好比是輸電領域的「5G」,可以實現大容量、長距離的快速輸電,解決了偏僻地區居民用電、缺電、少電的問題,……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中國力爭2060年實現「碳中和」》

早於2020年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提出中國會致力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2021年,中國承諾「2060年前碳中和」,為之訂立具體目標和行動建議,並持續推動減排工作,以協助全球應對氣候變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淨零排放」推動產業轉型》

為響應《巴黎協定》的承諾,控制全球氣溫升幅,世界各國陸續制定「淨零排放」目標,長遠將碳排放減至零水平。英國、德國、新西蘭等國家先後提出在未來30年內達至「淨零排放」,並已制定相關法律。今年9月,中國承諾於2060年前,將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降至零,顯示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進一步確立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長遠方向。……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北京冬奧全面實行低碳環保》

2022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月21日圓滿落幕。本屆冬奧會除了因為在疫情之下須全程進行閉環管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綠色環保」。作為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的首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組織委員會承諾實行碳中和,用實際行動彰顯中國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的決心,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可燃冰一開 能源自然來?》

2017年5月,中國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開採可燃冰成功,成為全球第一個可以在海底開採可燃冰,並連續穩定生產天然氣的國家。此次開採成功對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帶來正面的幫助,亦為環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更有助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海風送綠電 細數中國海上風力發電「三個最」》

中國過去的清潔能源主要來自陸上水電,近年則逐步轉向風能,尤其是海上風能。數據顯示,中國海上風電新增容量連續3年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110萬千瓦,海上風電總容量超過德國,僅次於英國。沿海的資源豐富,相關技術不斷提升,再加上政策支持,海上風能在中國已經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條件。……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10萬座 中國水壩數量世界最多防洪發電惠民生》

中國是全世界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從古至今,治水對中國人來說一直是一件緊要大事。如今,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大型水利設施最發達的國家,中國水壩數量近10萬座,是全世界最多,幾乎遍布所有大江大河,其中不乏三峽大壩這樣的「世紀工程」,肩負着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重要責任,與民生幸福息息相關。……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裝機容量世界第三 中國核電安全紀錄佳》

廣東台山核電站一個不影響安全的小問題,卻被西方傳媒肆意誇大,混淆視聽。事實上,中國的核電從零起步到如今成為全球第三大核電國,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重大事故,安全紀錄更勝歐美日;隨着中國擁有完全知權、安全系數更高的「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核電機組研發成功,中國的核電安全還將再上一個台階。……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氣候變化與中國應對(第一集)》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建立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自1995年起,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每年舉行一次,而2015年的第21次大會就在巴黎舉行。會議中,各國就應對全球暖化的方法及責任等問題存在分歧,不少已發展國家更要求中國承擔更多責任。……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9 《氣候變化與中國應對(第二集)》

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經濟急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至今已排名世界第二位。不過粗放型工業發展模式,加上城市化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亦加劇全球暖化問題。隨着國力上升,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並積極參與全球管治。影片將介紹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減排承諾,以及其努力成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0 《氣候變化與中國應對(第三集)》

近年,內地政府致力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並調整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減排成效顯著。隨着近年綜合國力上升,中國願意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承擔更多國際責任。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各國促成「巴黎協議」,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里程碑。中國對促成協議功不可沒,影片將介紹中國在大會前的減排外交工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1 《中國公布首批國家公園 出資15億保護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10月11日在中國昆明開幕,《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Elizabeth Maruma Mrema)在開幕式致辭時,讚揚中國在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上所採取的行動,並呼籲其他國家以此為榜樣。……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46萬平方公里綠化 中國減碳排放作用被低估》

減低碳排放是全球關心的議題,英國廣播公司指出,中國「植樹造林」工程對減低碳排放的作用被低估,很可能在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2016年-2020年期間,中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美國航空航天局2019年的一項調查指,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F 脫貧及經濟發展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解決貧窮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八大(2012年)上任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展「脫貧攻堅戰」,並在2015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在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兩不愁、三保障),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目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精準扶貧》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在2019年9月一場座談會指出,中國扶貧脫貧工作實施六年以來,貧困人口由9,899萬減至1,660萬,累計減少了8,200多萬,預計到2020 年時,可完全實現脫貧目標,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建黨百年 中國共產黨帶領8億人脫貧》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但究竟怎樣可以在短短28年統一全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在70年間發展成為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幾億人脫離貧窮,自改革開放以來,7.7億人脫貧,走向小康之路,成為具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江山多智慧 第15集:大數據改善經濟及生活》

大數據是近年非常熱門的產業,但大數據如何改善大眾生活,你又知不知?
內地近年積極開拓大數據發展,打車App、「健康雲」服務,以及推行大數據試驗區等。善用大數據,不但可以提升商業和經濟動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大眾生活,這才是運用科技創新最佳初心。……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巧手編織創業夢 中國文化助脫貧》

「16歲輟學背井離鄉到工地打工,20歲放棄城市白領10萬年薪返鄉,帶領家鄉3,000人用手工藝成功致富」提起「全國勞動模範」土家族阿妹譚艷林,一定繞不過這幾個數字。這個「85後」姑娘,經營着一家年產值超過4,000萬的公司,她利用少數民族手工編織這項中國文化,帶領數千位同鄉解決了就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江山多驕》〈第10集:助農脫貧〉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網紅KOL的時代,視頻直播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農民也懂得「直播帶貨」,讓他們脫貧致富。過去不少貧困農村,由於交通及網絡不發達,生產的貨品不容易銷售到外面,數年前網上直播開始興起,不少大學生、年輕人去到農村協助扶貧,通過「直播帶貨」為農民增加收入,農村電商直播亦發展成爲一個新興類別。……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7 《江山多驕》〈第16集:超過4億中產階層〉

知不知道甚麼是「三大件」?在七、八十年代,「三大件」即是指手錶、單車、衣車,擁有「三大件」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夢想,甚至是結婚所需。 如今,「三大件」已經變成了車子、房子、鈔票。而旅行、健身、品嘗美食等生活及消費方式愈趨普遍。 這種轉變很大程度與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群體——中產階層有關。……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8 《江山多驕》〈第17集:中國脫貧奇蹟〉

對於四川涼山「懸崖村」的村民來說,出門曾經是一件很艱難、甚至驚心動魄的事——他們要沿着陡峭的山壁、走過藤梯,才能去到山下。到了2020年5月,懸崖村的344位村民搬到了山下的新家,村民人均收入大概增加到9000元。……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9 《推動全新經濟政策方向 中國冀實現共同富裕》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日前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中國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並提出透過加大稅收、社會保險、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取締非法收入,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等措施來達成目標,提高整體發展平衡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30億人次大遷徙 春運見證中國經濟騰飛》

一年一度的中國「春運」被稱為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從1954年第一次「春運」的2,300萬人次,到2015年後穩定在30億人次左右,幾代人見證了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生活的演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世界500強之中國企業》

隨着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內地的內需市場持續擴大,加上對外貿易不斷增加,使內地企業的營業額和市值與日俱增。美國著名商業雜誌《財富》每年都會評選全球最大500家公司列入排行榜,並以公司的營業額作為排名標準。中國企業上榜的數目不斷增加,而且企業的排名也愈來愈高。反映中國對全球經濟發展愈趨重要,也顯示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與時代共舞 第35集:淘寶村》

近十年,內地「淘寶村」發展迅速,總數達五千多條,分佈在28個省市自治區,義烏和廣州是最集中的兩個城市。「淘寶村」是中國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形態,一條村落有至少十分之一的家庭活躍參與電商經營,一年的交易額達到一千萬元以上,就歸類為「淘寶村」。……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雙十一購物節》

自2009年開始,內地各大網購平台在每年的11月11日均舉行「雙十一」購物節。各大電商及零售實體商店皆大力減價促銷,吸引消費者盡情購物。著名購物網站天貓2019年的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2,684億元人民幣。另一購物網站京東在11月上旬的成交額,也高達2,044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超越兩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國內旅遊業概況》

中國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壯麗的山岳河流、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風、雄偉的古建築、數不盡的名勝古蹟和地道美食,都是中國旅遊業的重要資源。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民眾收入普遍上升,生活素質大幅改善,亦帶動了整體旅遊業的發展。無論是國内旅遊的人次、旅遊總花費或是人均花費,在過去40年皆有所增長。……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深圳GDP突破3萬億大關 首次躋身世界經濟前10強》

深圳市2022年4月11日發表最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深圳GDP總量達到3.0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7%,標誌着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DP破3萬億元人民幣的城市,亦令深圳首次躋身世界經濟前十強城市,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70個國家和組織。……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A 一般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4: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共4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4個課題:〈課節1裨益(1):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課節2裨益(2):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及〈課節3 貢獻(1):香港在不同範疇推動內地發展及交流〉、〈課節4貢獻(2):捐款賑災或支援內地發展中地區的需要〉,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香港事.中國心》系列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攜手團結香港基金,聯同鳳凰衛視共同策劃製作的歷史專題系列短片《香港事.中國心》啟播,讓全球華人了解及認識香港人在回歸前後對國家作出的貢獻,呈現港人的家國情懷,以及兩地民眾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江山有志》系列

團結香港基金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與無綫電視合作製作40集系列特輯「江山有志」,精選《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內容為藍本,訪問多名專家學者,講述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40 多年歷程中,作為「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及「受惠者」的光輝歷程,譜寫一幕幕動人篇章。……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B 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國家未來五年(2021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務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中央規劃「十四五」商務發展內地與港澳共建單一自貿區》

中國商務部印發「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展望到2035年的商務發展前景,並提出「十四五」時期商務發展目標,當中提到要促進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對外開放中的支撑引領作用,推動內地、香港、澳門三地共同建立單一自貿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優勢互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國家推出粤港澳大灣區鴻圖大計,目標定位是要成為全球具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九市二區,各有定位。香港可善用自身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以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的優勢,加強與灣區內城市合作、優勢互補,帶動大灣區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及空港群,為香港末來發展開拓新領域。……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4 《認識粵港澳大灣區》

影片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發展歷程及目標。……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圖解粵港澳大灣區》

近年,國家積極發展國內城市之間的相互合作。2017 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期望區內城市能發揮他們核心產業的優勢,開拓相互之間的合作機會,從而產生協同效應。城市群將包括香港、澳門和珠三角九個城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所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總人口超過7,100萬人。……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夥香港組綠色金融聯盟 深圳打造當代中國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深圳市貫徹落實〈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行動方案》中,銳意將深圳打造成全球雙金融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深圳早於2017年加入了「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綠色金融聯盟」,之後夥香港、澳門、廣州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積極推進建立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當中香港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粵港澳大灣區珠澳加速合作 惠及港物流旅遊》

自港珠澳大橋通車、横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啟用、澳門横琴新街計劃等相繼落成後,珠海和澳門的關係變得唇齒相依。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最近明確要再進一步加速珠澳兩地的合作。珠澳兩地近年在企業合作、交通、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以及民生等方面的發展,均令兩地逐漸發亮。香港地理上相連,也然受惠。……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珠海1元租金 助港澳青年大灣區創業》

團結香港基金與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舉辦的《MEET大灣區創業青年線上交流會2021》,共有500多名來自香港、澳門和大灣區的創業青年參加。珠海(國家)高新區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業上提供了不少優惠,有孵化園、1元租金、人才補貼、稅務優惠以及子女入學幫助,都吸引了不少港澳青年入駐。……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倡合作 港澳中醫藥發展迎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公布僅半年,香港與澳門已相繼宣佈一系列計劃。香港落實興建中醫醫院,挑選中醫師加入內地中醫藥精英隊伍。而中醫藥發展較香港快的澳門,則早已有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更有中醫師開始在內地執業,成為內地中醫藥註冊醫師。……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港珠澳大橋擬接深圳 追加支線「單Y」變「雙Y」》

廣東省近日針對「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提出全新規劃,其中明確提到要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按照初步設想,支線有望從深圳前海引出,並銜接香港大嶼山段的港珠澳大橋。長遠來看,連接深圳有助提高大橋的使用率和效率;對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集群,以及發展深圳前海合作區,也是有利之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神州40年》〈第39集:港珠澳大橋〉

2018年港珠澳大橋全面通車,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珠江口外的伶仃洋,風大浪急,1980年代初當港商胡應湘提出,想在這裏建一條連接香港和珠三角的大橋,內地工程界覺得是天方夜譚。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那是夢,那時候不是說想去建,就是此生不可能實現的。」……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發揮所長助力「一帶一路」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國家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實現沿線區域更完善有效的基礎設施、交通、投資貿易;提升經濟聯繫,政治互信及人文交流。香港作為全球主要的金融、航運中心,是中西商貿的橋樑,擁有眾多國際化專業管理人才,有條件助力「一帶一路」的實施,以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同時推動香港自身的發展。……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4 《「一帶一路」與香港優勢》

「一帶一路」不僅是以經濟戰略為構想,其範疇包括經濟、政治、外交、人文等多個方面;它不僅是中國的國策,也是中國對新型國際關係的貢獻;它不僅是為應對中國經濟快速轉型的需要,亦激發了沿線國家的發展動力。香港是國家的一個特區,在「一國兩制」下享有不少的優點,……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
015 《從自由行到一簽多行看經濟發展與社會摩擦》

2003年3月香港爆發典型肺炎(SARS)疫情,旅遊業率先受到重創,香港經濟疲弱不振,復原看似遙遙無期。靠一己之力自救困難,要短時間內挽救頹勢,當時港府向中央建議開放內地居民來港旅遊,刺激本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盡快復甦。……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推動科創注入新動力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指示,促進香港和內地的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要求提供經費,資助香港相關科研項目,實行「資金過河」,深化兩地合作。香港將集中於創新和基礎研發,利用國際化創新資源,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範疇推動專業突破,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的發展作出貢獻。……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17 《加強香港與內地合作 攜手共建世界科技強國》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教授出席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大講堂」,以「加強香港與內地合作 携手共建世界科技強國」為題演講。萬鋼主席表示,中國有龐大市場和完整產業鏈,以及開放的創新政策,而香港有高度國際化視野、成熟發達的專業服務體系、頂尖科研水平,加上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相信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可以相輔相成。……

文章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香港創科大有可為 國家重大科研將向本港科學家開放》

由港府主辦的「把握國家『十四五』機遇,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宣講會,8月23日在政府總部舉行。會上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國家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快內地與香港創新融合,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嘯就表示,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未來將向香港科學家開放。……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河套推更深制度性突破-銜接灣區體制》

中央政府3年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寄望灣區能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強調粵港澳三地應建設開放互通、佈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以達成目標。在香港發展科創產業屢遇障礙之際,中央則適時地對香港成為引領帶動灣區科創發展的角色予以肯定,並提出不少措施促進粵港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020 《香港6間大學 進駐粵港澳大灣區9大城市》

深圳剛出台《粵港澳大灣區2021工作要點》,宣布會加快香港大學在深圳落地辦學的速度,顯示了港大將會像香港中文大學等六間大學一樣,在深圳設立分校。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香港不少大學近年其實已密鑼緊鼓籌辦在深圳以外的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辦學,除了兩間已成立外,已知的未來3年內會有多4間大學分校落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一站式」平台護航青年創業》

第九屆香港科技大學主辦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香港區三甲近日新鮮出爐。金銀獎得主分別為農業光譜感測器和傳染病快速診斷儀,兩個發明都獲香港科學園「科技企業家計劃」贊助,前景令人期待。……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022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中央支持香港建立國際仲裁中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應團結香港基金邀請,以「中國特色的司法文明──公正司法的現代化路徑」為題發表演講。姜偉詳細闡述出內地司法理念、設立智慧法院與加強國際司法合作等。對於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姜偉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建立國際仲裁中心,並為區內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文章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粵港澳合辦2025年全運會 創中國體育歷史》

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8月26日發文,同意廣東、香港及澳門聯合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這是史上首次由多個城市聯合承辦的全運會,也是香港首次參與全運會承辦工作,對於提升香港籌辦體育賽事水平,以致促進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兩地合拍 打造華南電影中心》

近期由兩大影帝主演的香港電影《無雙》,創下票房佳績,內地上映兩天,票房已超越一億元人民幣,登上中國國慶檔期票房冠軍寶座。《無雙》無疑是中港合拍片的成功例子,而中港合拍片可以如何令香港影業再度崛起呢?……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025 《廣州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 擬設10億產業基金》

全球遊戲市場調查機構NewZoo報告指出,中國電競市場十分龐大。電競遊戲收入佔全國4成的廣州天河區,早前就宣布成立粵港澳電競發展研究院,目標成為世界級電競中心。電競產業像世界級賽事一樣,憑比賽帶動旅遊、飲食等經濟,在疫情下更成了熱門的體育運動項目,是商家必爭的新興收入來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15分鐘滿足衣食住行 粵港澳大灣區建宜居生活圈》

日常生活要是不用坐長途車上學,行街購物就在咫尺,甚至徒步就可以到公園或娛樂場所的話,生活會不會多了很多休息的時間?這樣的生活會更舒心嗎?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紛紛提出要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令社區居民在短時間步行就能夠滿足吃、喝、玩、樂等生活需要,令城市變得更宜居和宜業。……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住房公積金:為北上港人解決住屋問題》

近年來內地經濟與創新科技發展迅速,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日益頻繁,相信不少讀者都有在內地工作的親戚或朋友,但你又是否聽過他們抱怨港人在內地工作的不便之處?事實上,即使深圳與香港僅一河之隔,兩地在稅收、社會保障、置業保障等政策上都不盡相同,北上港人仍然面臨諸多不便,以致兩地人才流動並不順暢。……

文章 公共政策研究院
028 《歷史有話說》〈第31集:東江水來》

單靠興建水塘不能解決食水問題,加上戰後人口急增,香港政府和廣東在 1960年達成協議,當時每年從深圳水庫輸入約 2279 萬立方米原水。兩地政府在 1963 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並由中央政府撥款。1965 年初期工程完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自 1982 年香港市民可以享受 24 小時無間斷供水。……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防疫政策 清零與共存》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逾兩年,全球各地就防疫抗疫措施採取不同手段。在中國,中央政府把病毒「清零」(零感染)設定為終極目標,透過「動態清零」的目標和手法,即盡早及主動地發現、追查病毒源頭,一旦發現病例,則快速採取隔離等限制措施,令疫情限制在可控的範圍;而香港亦同樣把「動態清零」作為防疫抗疫政策,並得到中央支持,應對第五波疫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30 《中央援港建方艙醫院背後是怎樣的「國家速度」?》

香港疫情嚴峻,單日新增數萬宗,增加社區隔離設施迫在眉睫。目前,中央援建的4處方艙醫院(即社區隔離設施)陸續開工,投入使用後預計將提供14,000個至17,000個隔離單位。如何在短期內增建大量隔離設施?背後是怎樣的國家速度?港版方艙醫院參考了兩年前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等隔離設施的建設,因此這個問題可從武漢經驗中一探究竟。……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1 《鍾南山為港打氣:最高人權是生命健康》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嚴峻,曾來港參與對抗SARS疫情的內地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用廣東話錄製影片為港人打氣,他在短片中就防疫提出3個建議,並且表示無論政治觀念如何,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2 《援港鐵路專列開通時隔15年重啟「三趟快車」》

第5波新冠疫情衝擊香港,陸路運輸受到重創,影響生活和醫療物資的運輸。2022年3月2日,內地供港物資鐵路貨運的首班列車正式開通。這是自2007年供港「三趟快車」停運後,跨境鐵路貨運列車再出發;也是這波疫情以來,深圳開通「水運快線」後再開闢「陸運快線」。至此,供港物資鐵路、陸路、水路陸續暢通,為疫情下的香港提供保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3 《陳智思:把握文創產業發展新機遇 實現「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願景》

團結香港基金副主席、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先生,為團結香港基金新一份題為《數字時代的文創產業發展》的藝術創新研究報告致辭,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中賦予香港新的文化定位。新任行政長官與政府班子履新在即,香港必須訂立新的文化願景,充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同時立足本地發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C 貢獻:香港在不同範疇推動內地發展及交流;捐款賑災或支援內地發展中地區的需要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推動國家金融體系現代化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香港是內地與國際市場聯繫的重要橋樑,也是最大的外資籌集中心。隨着國際貿易、投資活動增加,國家金融體制日趨面向國際。在這個過程中,香港的金融體系發揮作用,為國家金融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國有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是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步驟,這些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需要跨越多重難關。內地四大銀行先後於香港上市,籌集資金,逐步成功轉型。……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2 《推動現代化商廈與基建發展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1980年代中期,香港資金開始投向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協助建造公路、橋樑、發電廠等現代化設施。同時港商亦開拓主要城市商業房地產項目,為國家的商業及企業發展,提供了先進硬件支援。港商同時引入新的發展理念,帶動嶄新商業消費及經營模式,包括拍賣士地、房地產銷售,以及發展集生活、工作、休閒於一體的綜合商業消費項目。……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3 《引進人才技術及專業管理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港商率先到內地投資建廠,不但引入資金,更引進了人才及管理技術,迅速提高內地企業效率,提升經濟發展。由於發展初期欠缺技術人才及管理,港人大量北上支援,從1988年只有52,300人增至2005年的237,500人,主要是經理及行政人員、專業及輔助專業人員等,為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4 《打造珠三角「世界工廠」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後,港商開始於珠三角投資設廠,初期以生產勞動密集型消費品為主,包括食品、飲料、玩具及服裝。到1990年代初,投資轉向發展高科技電子設備和機械、化學製品等。按2002年高峰時期估算,以香港為基地的製造業和進出口公司中,約有63,000家在內地運作生產,聘用逾1,100萬內地勞工,促成了珠三角地區成為「世界工廠」。……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5 《投資遍及珠三角與長三角 改革開放40年專展 香港貢獻》

香港率先參與推動改革開放,是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地。1979年至2017年,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約41萬個,實際使用港資累計一萬億美元,佔引進外資總量的52.6%。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鄰近香港,港商首先集中興辦出口加工區,造就珠三角的崛起。1990年代中以後,向大長三角轉移,至2005年底,累計投資610億美元,……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今日中國
006 《一份飛機餐 看改革開放首家中外合資企業》

1980年5月,中美建交後第一班美國航班於北京機場開出,航班上的飛機餐,由改革開放後第一間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提供。拿下「天字第一號(001)」合資經營許可的,是來自香港的商人──美心創辦人伍沾德和女兒伍淑清。……

影片 /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參考香港政策增收入 改革開放後深圳第一次賣地》

香港的賣地歷史,早在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便出現。至於,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則遲了近150年,直至改革開放,在1987年才有第一次的土地拍賣。……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廣州白天鵝賓館改革開放首間五星飯店》

1983年2月6日,廣州白天鵝賓館開業,對廣州以至全中國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作為中國第一批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的意義,遠比這頭銜來得重要,單單是它作為第一所對普通市民開放的高級賓館,已經證明它對改革開放的獨特意義;而其中,興建酒店的香港商人霍英東功不可沒。……

影片 /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港京拉力賽 掀起中國賽車運動序幕》

港京拉力賽,原名「香港-北京汽車拉力賽」,曾有煙草商贊助。1985年於香港尖沙咀海運大廈起步,1994年改於昂船洲,途經7個省份,終點北京天安門廣場。雖然只有7年「歷史」,但港京汽車拉力賽可謂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里程碑。80年代初,中國百廢待興,舉辦汽車拉力賽,被視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信號,亦掀起中國賽車運動序幕。……

影片 /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港夥四地精英 廣州南沙建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

由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發起、廣州、珠海、深圳、澳門四地精英聯合成立的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選址落戶於廣州南沙開發區。作為廣東省自貿試驗區之一,南沙積極在經濟和城市建設方面努力,不單希望成為國際人才特區,還看重城市設計和管理,銳意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都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前海法院有香港人做陪審員?》

北上創業說得多了,但遇到法律訴訟時,會不會因為不熟悉內地法律而陷雷池?原來早於2016年,前海法院已有香港人作陪審員,協助法官調解糾紛。前海還是國內首個地方容許港商在訂立民商事合約時可應用香港法律。究竟,甚麼人可以作陪審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霍英東助中國發展體育外交 重返國際奧委會》

香港商人霍英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間體育外交」負責聯繫和游說的重要人物,對中國能夠主辦奧運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高。1971年「乒乓外交」後,中美關係解凍,同年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雖然如此,很多國際體育賽事依然把新中國拒諸門外。霍英東作為香港體育界領軍人物,在爭取和恢復新中國在國際體育界的話語權,扮演重要角色。……

影片 /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歷史有話說》〈第29集:保衛釣魚台〉

釣魚台主權的爭議多年來仍未平息,早在明朝冊封使陳侃,在1534年的《使琉球錄》已提到釣魚台,是中國使者去琉球的行程中經過的一個島嶼。1561年明朝軍事家鄭若曾所編的《籌海圖編》,更明確標示出釣魚台位置。中國歷史學家判斷在明朝或更早,釣魚台已在中國王朝版圖範圍。……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歷史有話說》〈第38集:地方基建》

1987年內地推動改革開放首要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在八十年代,香港商人胡應湘首先提出與建連接廣州、深圳及東莞工地的高速公路,1994年內地首條粵港合作修建的廣深高速公路通車,被譽為「珠三角黃金通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5 《歷史有話說》〈第32集:華東水災〉

1991年5、6月期間,華東地區發生水災,連場大雨,低窪地區全被河水淹沒,災民無家可歸,只可暫時居住在臨時搭成的帳幕內,其中安徽受災人口達到四千八百多萬,直接經濟損失近七十億人民幣。……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6 《歷史有話說》〈第33集: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二時二十八分,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近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八級大地震,近七萬人喪生,超過三十七萬人受傷,震央映秀鎮是重災區。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說:「一個這麼巨型的地震,我相信在香港人的經歷是沒有,對上一個應該是唐山,汶川是即時知道,而且是即時看到地震的災後場面香港人震驚之餘也是很傷痛。」……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7 《歷史有話說》〈第34集:八年援建汶川之役〉

汶川大地震後,特區政府撥款九十億港元的「支援四川地震後重建工作信託基金」,援建當地一百八十多個項目,涉及教育、醫療衞生和公路基建等範疇。……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歷史有話說》〈第36集:扶貧〉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在騰飛的經濟背後,貧困問題依然存在。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說:「中國現代的貧窮人口數字其實是由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在舊社會中,中國的人口組成絕大部分也是農民,他們絕大部分也是以小農方式維持生計,因此經濟發展是緩慢,產業的發展也是落後。」……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9 《港人赴內地講脫貧故事 陳貝兒憑〈無窮之路〉獲獎》

香港主持人陳貝兒2021年赴內地拍攝由TVB製作的紀錄片《無窮之路》,深入10個曾經深度貧窮的地區,以第一身角度向觀眾介紹中國脱貧攻堅的故事,感動無數內地及香港觀眾。節目於2021年8月播出,大獲好評,先被內地選為2021年度20部「優秀海外傳播作品」之一,主持陳貝兒更成為「感動中國 2021 年度人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地下冰窟奇觀中國文化毛寺村的脫貧路與香港人有關?》

中國文化毛寺村曾是甘肅一條偏遠農村,村內的莆河將毛寺村一分為二,莆河水流湍急、河流水位變化大,村民每次過橋都相當驚險,小朋友根本無法越河上學。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吳恩融到當地考察後,籌款建造一條牢固、安全又環保的「無止橋」,不但圓了當地孩童的上學夢,亦大大提升村民出入的安全程度。……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神州40年》〈第14集:幹部培訓班〉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解西方的經濟管理模式,內地與香港民間合辦的幹部培訓班很受重視。1985年四十多個來自廣東省的年輕幹部,來香港參觀了十八間企業,來到證券交易所對於股票交易,這批幹部覺得好新鮮。……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2 《歷史有話說》〈第37集:知識就是力量〉

在香港所有兒童可以享受十二年中、小學免費教育,但生活在內地山區的小朋友不一定有上學讀書的機會。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說:「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文盲率高達約八成,其實這個一點也不出奇,中部、西部是相當嚴重,中西部在明、清兩代以來,一直也是中國最少人能夠參與科舉考試的。」……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立志為中國教育服務 丘成桐40年不問報酬》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認識丘成桐不是因為他在數學領域上的成就,畢竟數學研究的內容,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大家之認識這位數學大師,更多是在中國教育的領域,因為他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身體力行,為中國教育、特別是培養數學人才方面作貢獻。……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1:形成香港社會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特徵的因素(共4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4個課題:〈課節1香港社會文化的特徵〉、〈課節2香港社會文化的成因〉及〈課節3 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對教育和經濟的影響〉、〈課節4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廣州話與其他方言》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使用的漢語各有不同口音。對於這一點,到過中國內地的人都深有體會。正如明代音韻學家陳第所說:「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由於歷史條件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差異,漢語在不同的地區出現了一些差別,形成不同的方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3 《食盆》

新界本地圍村傳統會在宗族祭祀、打醮、婚嫁、添丁「點燈」、祠堂開光等場合,烹煮盆菜以饗族人,稱為食盆。食盆時族人圍坐而食,象徵團結。食盆是新界鄉村傳承了數百年、保存至今的獨特飲食文化,起着維繫族群的作用。食盆於2017年被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傳承至今,已超過二百年的歷史。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所以在慶祝農曆新年、婚嫁、祝壽、祠堂開光、新屋入伙、迎賓、太平清醮、神誕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對於團結鄉村、維繫村民關係,乃至建構海內外客家群體的認同,舞麒麟亦發揮一定作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是一項以龍舟進行的祭祀儀式,每年端午節於大澳舉行。這項活動起源於十九世紀,當時大澳爆發瘟疫,當地漁民於端午節將各廟宇神像放在小艇上在水道巡遊,不久瘟疫消退,自此這活動便成為大澳每年一度的傳統習俗。……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粵劇》

粵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因使用粵方言,故有此名。追本溯源,粵劇已經有約400年的歷史,其中吸收了各種民間技藝的養分,以唱、做、念、打的手段,來表現戲劇內容。近百年來,粵劇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舞台表演的手段方面吸收電影、話劇等藝術的成分,使粵劇形成了既能保持中國優秀的演劇傳統,又能自我更新的特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香港粵劇復興之路》

1960年代後期,各種娛樂場所較多,擴大粵劇的生存空間,也培養了一批新秀,粵劇一度興旺。此時,香港粵劇適應社會環境和市場變化,作品多取材於中國古典戲曲和西方電影,偏重感情抒發、輕於思想表達,藝術風格日趨多元化,劇目的娛樂性和嚴肅性、粗俗與文雅並存,逐漸形成香港本土粵劇明顯的獨有風格特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8 《廣東和香港木偶的發展》

木偶戲在廣東分佈廣泛,廣東木偶由於廣為大眾喜愛因而不斷創新發展。香港早期的木偶戲活動,幾乎無文獻記載,據老藝人追憶,木偶戲最早在香港演出是1920年代。從內地木偶戲的興盛及流傳的歷史來看,香港與福建、廣東的密切交往以及香港民俗、宗教活動與木偶戲演出的關係,可證明木偶戲在香港出現應更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9 《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

中式長衫和裙褂約於民國初年開始流行。男裝長衫其實即是單穿一件長袍,多年來形制上變化不大。在民國期間,男性穿着長衫十分普遍,但1949年以後則較為少見。時至今日,新界宗族成員在春秋二祭、打醮時均會穿著長衫以表示身份,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香港瑰寶 搭棚》

竹的用途非常廣泛。廣東的竹較硬身實淨,不能食用,就用作建築。香港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人口增加,搭棚用於樓宇的建設開始盛行,原因包括:「多」,竹很容易找到;「快」,建竹棚十分快捷;加上「平」,竹的成本十分便宜。香港可說將搭棚技術發陽光大,外國人見如此鬼斧神工,都希望引進,有指英國就曾經聘請香港搭棚工人到英國工作,成為一時佳話。……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1 《為甚麼要上頭炷香 認識新年的香港文化》

提起「頭炷香」,香港人或會想起每年以生肖造型高調上香的藝人黄夏蕙。今年除夕,嗇色園黃大仙祠的公眾上頭炷香活動連續第二年取消。為甚麼農曆新年要上頭炷香,這項活動又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成為香港文化?這要由數十年前的一條法例說起。……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中醫》

影片介紹中醫的特點、與西醫的分別,以及近年在香港的發展情況。……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涼茶鋪與香港史》

涼茶於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涼茶鋪的發展亦與香港歷史息息相關。早期西醫未普及的時候,香港華人已藉着中醫基礎及民間智慧,研發不同的涼茶配方,供貧苦大眾作醫療保健之用;不少更以家族經營方式,一直傳承涼茶鋪。……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香港新界傳統建築與文化》

民居建築不僅限於建築本身,還包括了建築所處的環境,無論是在喧囂的城市,還是在偏遠的農村,民居建築是由普通的民眾(並非一定是居住者)所建造,是基於同一文化體系,或同一種族群體下的知識共用。這種共用包括了建造的技術與居住的文化。更爲重要的是,這種共用是通過「傳統」的方式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5 《荷李活道上的文武廟》

文武廟的歷史與演變眾說紛紜,但基本上可歸納出如下數端:一、文廟及武廟各自獨立存在的歷史悠久,但文武二神並置一廟的討論,則始於唐朝,然而未見落實。二、文、武兩位神祇同置一廟共同受到供奉的情況,到明末清初才見興起,南方看來較多,但仍不普遍。三、文、武兩位神祇到底何方神聖,前後說法不一,且曾出現變化。……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影片簡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以及香港政府保護香港非遺項目的挑戰及努力。……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7 《圖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 (教科文) 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在聯合國的推動下,各國政府皆以不同方式支持文化保育的工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8 《概念通通識-親屬與宗族》

影片介紹親屬的定義、宗族的特色與功能,以及宗族的衰落與復興。……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9 《概念通通識-家庭觀念與功能》

影片介紹傳統家庭的特色與功能,並講解現代家庭特色的轉變。……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0 《習俗》

習俗指社會上約定俗成的行為指引及規範。一般而言,習俗會世代相傳,且人們也會普遍接受和遵守。中國習俗的內容十分廣泛,大多體現在歲時節日、人生禮儀、物質生活和民間信仰等方面。隨着習俗的承傳與發展,內容亦與時並進發生改變。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大力推動保護傳統習俗,使其重要性逐漸增加,部分更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名揚海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1 《國學大師饒宗頤 香港修志第一人》

國學大師饒宗頤堪稱「香港修志第一人」。究竟饒宗頤教授是如何踏上修志之路?饒宗頤教授在潮州出世,其家族是潮州首富,又是文化世家,家有十萬卷藏書。他的父親饒鍔是著名學者,對地方志有相當研究,曾整理《潮州藝文志》,寫潮州文化藝術。饒宗頤承父遺志,續編完成65萬字的《潮州藝文志》,《潮州藝文志》後來成為了潮州地方志重要的一卷。……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2 《歷史有話說》〈第22集:支援中國抗戰生命線〉

現代的鐵路網絡就如社會的血管,為城市注入生命,除了運貨載客,在重要時刻,鐵路甚至發揮救國抗敵的作用。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英段)在尖沙咀通車,原本只是服務香港境內的市民,但是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後,沿海港口都被日軍控制,鐵路就成為支援抗日後方的重要運輸工具。……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歷史有話說》〈第23集:敵後抗戰〉

1941年12月25日是香港最黑暗的聖誕節。12月8日清晨,日軍在啟德上空投下炸彈,然後越過深圳河進入香港,駐港英軍在十八天的保衛戰後失守,香港淪陷。香港淪陷之後仍然有一部分的軍事集團在運作,就是東江游擊隊。東江游擊隊迅速地做了一個很大的營救,把國民黨和英軍、盟軍一些重要的人物救了出來,把他們送往內地。……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歷史有話說》〈第25集:華人第一人〉

在鴉片戰爭後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雖然華人佔了人口九成,但是華人與洋人的地位和待遇有明顯區別。直到1880年,華人伍廷芳獲第八任港督軒尼詩委任進入立法局,成為晉身香港政壇的第一位華人,協助修改一些侮辱華人的條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歷史有話說》〈第26集:港大中文學院成立〉

1920年代初,金文泰促成了師範學校和首間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的成立,培育本地的中文人才。1927年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在時任港督金文泰的推動下成立,由前翰林賴際熙太史擔任系主任。當時社會上不少華人富商都捐款支持中文學院的成立,促進提升香港華文教育水平。……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博採眾長的香港文化》

沒有人會否認香港是一個結合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的社會。香港位處中國南部邊陲,歷來與中國內地緊密相連,並形成一種較開放和流動的文化形態。自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後,這種擅於吸納外來文化的特色,仍於香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7 《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

香港很多街道的中文名稱可謂千奇百怪,有些是由洋人名字或外文翻譯過來,尤其發人深思,所知有限。在云云街道中,荷李活道便是其中之一。英國軍隊於1841年1月侵佔香港島,在水坑口登陸不久,便開始修築幹線道路,大有中國民間俗語的「路通財通」意味,荷李活道便是其中一條香港開埠後隨即修築的重要道路。……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28 《荷李活道看盡香港古今中西文化 中上環蘇豪區、文武廟、古董街》

荷李活道是串聯着中環與上環的主要道路,既薈萃中西文化,亦展現了上環與中環的的特色,所以向來被視為可以盡覽香港歷史與發展的旅遊文化區,不過大家未必知道,原來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後的首條街道,甚至比「美國荷里活」還要早出現!……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9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位於旺角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雷生春,由1931年建成至今已90年,不但展現了1930年代香港常見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亦記錄了一代香港人的生活痕迹,而且數十年來,一直持續傳承中醫及中國文化,是非常珍貴的香港歷史建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文化沙龍 香港特色建築》

舊尖沙咀火車總站,於1915年建成,現時尖沙咀鐘樓就是當時車站的一部分,1975年後,政府決定將火車總站改為紅磡現址,這裡便關閉了。後來政府因要興建尖沙咀文化中心,拆卸尖沙咀火車總站,引來一場保育運動,鐘樓得以保存,1990年更被列為法定古蹟,而當時的保育運動,亦促使政府將新界具歷史價值的祠堂及書院等進行保育並列為古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1 《香港茶餐廳飲食文化》

一間小小餐館,既可以吃到中式的廈門炒米、福建炒飯,亦有機會品嚐到東南亞的星州炒米、泰式金邊粉、肉骨茶,甚至是西式炒飯、瑞士雞翼等加入了香港飲食文化的「西式」美食,最重要的是,可以吃到代表香港飲食文化的「菠蘿油」、「碟頭飯」,以及喝一杯濃滑的「絲襪奶茶」或「鴛鴦」。……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2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

港式奶茶是香港人常見的飲品,以馥郁芳香見稱。因用來隔走茶渣的白布袋,經重複使用而染上茶漬變黃,仿如女性的絲襪,故俗稱「絲襪奶茶」。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式奶茶傳入本港,但早期由於成本過高,尚未普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33 《即食麪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即食麪菜式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香港人一星期總會吃上一、兩次即食麪(廣東話為「公仔麪」),早餐一碗沙嗲牛肉麪,午餐來一碗餐蛋麪,晚餐再吃一碗五香肉丁撈麪,對忙碌的香港人來說並非甚麼稀奇事,即食麪早已融入香港文化,成為香港人家家戶戶必備的食物。……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4 《首屆工展會銷售港貨 支持本地製造業》

工展會起源於1930年代,當時內地徵收高關稅,港商外銷困難,因此代表工商業界的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決定開拓南洋市場。1935年參加了新加坡的「第一屆中國國貨展覽會」,銷售的港貨大受歡迎,由此開拓海外市場,亦因而興起在香港舉行展覽會的念頭。……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5 《搭棚技術建摩天大廈》

「搭棚」建築技術在香港隨處可見,但大家又知不知道,這項技術原來與香港文化及歷史發展息息相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6 《永不落幕的香港電影傳奇》

1960至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電影創作從講究教育性到強調娛樂功能,從功夫片到功夫喜劇,香港電影逐漸走入國際市場。1979年,香港影壇興起了「新浪潮」電影,一批大部分自歐美學成回港的新導演,經電視台晉身電影界,他們普遍在電影的藝術性和社會性有更大膽的突破。這些作品引起了影圈重視,並進一步促進了香港電影創作的多元化格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37 《李小龍逝世48周年 功夫電影宏揚中國文化》

他既是全球華人甚至外國人都認識的武打明星,也是一位武術家、截拳道創始人;他的名字是李小龍。48年前今日,32歲的李小龍正當事業和人生都走向高峰,卻突然英年早逝,令無數人感到錯愕、痛心,也難以置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8 《香港文壇如何成長?》

香港地區文學本來有其自在的傳統。《香港文學》更是舉起世界華人文學的旗幟,吸引世界華人作家發表創作。香港的現代文學讀物市場、電影、電視劇創作和流行歌曲也極繁榮華麗,呈現了雅俗共賞、多元繁華的景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39 《莫言︰香港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佔重要地位》

香港不是文化沙漠,這個論調不算陌生;香港是文化綠洲,這個稱譽更有來頭,是著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所提出的。香港文化不只是電影為代表,莫言指出,從文學領域而論,香港也具有豐富的資源,除了以金庸為代表的香港武俠小說之外,香港的嚴肅文學也有着很強的生命力,文學脈絡如靜水流淌,沒有間斷。……

文章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40 《黃霑〈滄海一聲笑〉 歌詞是他的寫照》

「樂壇鬼才」黃霑一生中,創作了不少曲詞優美、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像《獅子山下》、《上海灘》和《男兒當自強》等。其中,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黃霑歌詞中「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不單琅琅上口,當中的豪氣、灑脫,令人印象深刻,不少人更認為黃霑《滄海一聲笑》的歌詞正是他的個人寫照。……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41 《文化沙龍 香港瑰寶 香港漫畫》

說起漫畫,年輕一代可能會馬上諗起美式漫畫的超級英雄,或者是日式各種卡通漫畫,甚至乎韓式漫畫這些後起之秀。但是大家又記唔香港的漫畫嗎?原來香港漫畫都曾經同美漫日漫齊名!。……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42 《香港仔周壽臣》

周壽臣生於中華大地偏南一隅,學的不是儒學正統,卻能在中華大地及香港發揮自己力量,貢獻所長,至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中西交滙過程中發揮的樞紐作用,更是表露無遺。從周壽臣生於香港、留學美國、任職滿清、服務港英的事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那種亦政亦商、宜中宜西的人脈關係和橋樑角色,讓人看到一個十分典型的「香港故事」。……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43 《繁體字手寫招牌》

繁體字霓虹燈招牌代表着香港文化,而手寫招牌則是製作霓虹燈招牌的基本步。手寫招牌是香港文化一大特色,在繁囂的鬧巿街道上,手寫招牌縱橫交錯卻又亂中有序的排列着,配上繁體字書法的結構美學,構成早年的香港街景。不過,隨着手寫招牌陸續被清拆,這項香港文化以怎樣的形式繼續傳承下去?……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44 《被歲月剪斷的香港文化 認識上海理髮廳的「飛髮」人情味》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到新派髮型屋普通剪個頭髮,動輒要價過百元,而近年興起的採耳服務,收費亦以數百元起跳。但香港有些地方,「一站式」享受洗頭、剪髮、剃鬚、採耳等全套服務,只需數十元便有交易,而且師傅手勢純熟,絕不馬虎——它們就是曾經在港風靡一時的,上海理髮廳。不過,這項可以廉價享受優質理髮服務的香港文化,卻正面臨被淘汰的困境。……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45 《南來文人傳承神州文化》

近百年前的香港,由於位處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交通方便,文壇的發展百花齊放,傳統文學、新文學各自精采。事實上,在新文化運動影響所及之前,傳統詩文在港的發展已十分蓬勃,文人南來匯聚香江,他們結社酬唱,抒發故園之思,留下大量作品。他們同時興學育材,推動出版,甚或參與慈善事業,使國粹得以弘揚,下一代得蒙啟迪。……

文章 香港地方志中心
046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特區政府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便長期、全面和深入地向香港市民以至海內外訪客展示故宮的文化和珍藏。此項目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致力促進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學習重點2:多元文化特徵對於香港社會的積極意義(共4節)資源套

本學習重點包括4個課題:〈課節 1 - 4:多元文化的特徵對香港社會的積極意義 〉,每個課題配有教學簡報及不同形式的工作紙,供學校靈活選用。……

教材套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學與教資源
002 《多元文化社會》

多元文化是指一個社會共同體中共存的、彼此相互接觸、聯繫且各自具有其獨立、不同於他者之文化特徵的各式文化。而多元文化社會又稱多元文化主義,是指對不同種族、傳統、習俗、宗教、生活方式等,都予以確認、尊重與包容,能和諧共處,甚至欣賞其個別差異;而該社會亦不以任何一個文化作為主導性的文化,強調文化的多樣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多元文化 種族融和》

香港是一個以中國人為主體的城市,但同時是一個文化開放的社會,歡迎外來人士來港落地生根。在2019年,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口比十年前上升70%,人數約有26萬,佔全港人口約3.8%,當中以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裔等南亞裔人士佔約三成。在政府支援下,少數族裔獨特的文化在香港獲得接納,並得以發展,構成香港的多元文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鄭志剛博士分享:藝、文、商、社共融-重塑香港軟實力》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鄭志剛博士以「藝、文、商、社共融 重塑香港軟實力」為題主講,分享如何透過融合藝術、文化、商業、社會四大領域的力量,重塑香港軟實力的願景。香港在1980年代初建立了成熟、面對全球華人市場的各種普及文化產業,曾是世界最大的文化產品輸出地之一。如今香港的文化影響力降低,需要反省並深思如何重塑香港軟實力。……

文章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藝術科技 釋放文創潛力》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應用層面日益廣泛,特別是愈來愈多科技與藝術創作結合,包括大數據、加密技術等。一般而言,「藝術」是指內容的創作,而「藝術科技」則是藝術作品與創作者、觀眾之間的橋樑,例如:創作者利用科技在電影中加入遊戲元素;觀眾則利用科技在串流平台觀看電影,可見在藝術科技推動下,電影(藝術)以新方式呈現。……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文創產業何去何從》

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香港最具活力的經濟環節之一,有助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隨着西九文化區的設施陸續啟用,產業基建日漸完備,有利促進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惟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政府的支援措施乏善可陳,欠缺藍圖,單是發展硬件,缺乏其他方面的配合,令香港的文創產業落後於鄰近地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東奧熱潮推動香港體育產業》

東京2020年奧運會與殘疾人奧運會分別於2021年8月8日及9月5日圓滿落幕。是次奧運由特區政府購入轉播權並交予電視台播放,讓更多市民免費欣賞賽事,而更叫人欣嘉的,是香港運動員在東奧取得史上最好成績,引起市民對運動的興趣及關注,亦令本港運動發展前路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更促使政府加強推動香港體育產業發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

影片簡介習俗定義、功能,以及在現代社會的轉變。……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傳統與現代》

影片介紹傳統與現代社會在人際關係和溝通、社會組織的功能、價值觀,以及身份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文化承傳》

「文化承傳」包含了「文化」與「承傳」兩個元素。「文化」是指人類通過學習而得來的生活與行為方式。每一個群體、族群都擁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幫助群體適應及生存於其所處的自然生態及社會環境裏。「文化」可理解為「物質」(如古蹟、建築)與「非物質」(如音樂、節慶、技術)兩類。「承傳」則是指由上一代傳授,而下一代願意繼承學習的過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家庭觀念與功能》

家庭是指兩人或以上的社會單位,通常源於血緣,婚姻及領養。彼此關係存有互相照顧及情感支持,而關係的維持是基於承諾或責任而沒預設時限的。傳統家庭觀念多以擴大家庭的規模為最重要的理想,家庭肩負着生產、生育、社教化、宗教、社會保障等多項功能。惟社會不斷發展,家庭結構逐漸縮小,傳統家庭所發揮的功能,亦由不同的社會制度共同分擔。……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傳統習俗轉變》

每年清明、重陽二節,不少孝子賢孫均會攜同鮮花及祭品前去掃墓,燒香化寶,以祭祖先,祈求他們庇佑後人。然而,礙於現化人工作繁忙,而且家庭成員大多分散居住等理由,年輕一代對掃墓的重視程度遞減。後人因而傾向採用簡單化的拜祭儀式及祭品,以至出現網上掃墓的新潮流。……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中秋傳古今 習俗要革新?》

近月來,公共交通車站内均有不少月餅促銷的廣告。報章亦有報道大批市民清早到大型連鎖餅店排隊預購流心奶黃月餅及月餅券,多家餅店在未開門前已大排長龍,甚至吸引大批疑似排隊黨中人輪候。此正反映中秋節將至,每年親朋好友互贈月餅的習俗又開始了,傳統節日與現代消費文化結合漸成常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盂蘭節傳承與變革》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盂蘭節相關活動。居民會在街上燒街衣,超渡孤魂野鬼。不少廟宇道堂也會舉行附薦法會,表達對往生親友的思念。至於上演神功戲、派平安米等更是必備節目,深受長者歡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裸婚與傳統婚禮》

裸婚現象約於2008年在內地出現,泛指一對新人由於個人取向或經濟條件限制下,選擇只辦理註冊結婚的手續,並沒有舉辦婚宴、度蜜月等繁文縟節,甚至未有自置居所等。裸婚的年齡層主要是20至35歲,屬於「八十後」及「九十後」等年輕一代。他們認為結婚純粹是男女雙方之間的事,不應為世俗事宜束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6 《專訪漢服香港:當香港年輕人遇上傳統華夏服飾》

香港有一班漢服愛好者,不但熱愛漢服,將漢服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更組織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袍」,成立團體「漢服香港」,身體力行在香港推廣漢服,宣揚傳統華夏文化。漢服由以往被認為是「古裝cosplay」,到現在獲得愈來愈多認同,「漢服香港」可謂功不可沒。……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圖解網絡祭祀》

網絡祭祀是近年流行的一種祭祀方式,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絡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由於儀式簡易、低碳環保,加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因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在興起的同時,網祭也引發爭議不斷,老一輩斥其形同兒戲,違背「慎終追遠」的孝德觀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8 《網絡祭祀》

網絡祭祀是公元2000年以後的一種新興祭祀方式。透過互聯網,將現實的墳墓或龕位搬到虛擬的網絡世界,好讓後人隨時隨地皆能祭祀已逝的親友。出現網絡祭祀的原因,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民工離鄉別井到外省工作。除農曆新年以外,無法依時還鄉祭祖掃墓,因此社會上便衍生出網絡祭祀,方便孝子賢孫拜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9 《概念通通識-香港的文化遺產保育工作》

影片簡介文化遺產的定義,以及香港政府保育文化遺產的工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0 《香港的文化遺產保育工作》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定義,文化遺產是指過去人類所創造,由現代人類繼承並傳之後世,具有獨特和普世價值的物質或非物質遺存。文化遺產大致分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1 《香港的文物保育政策》

香港的歷史建築分為三個級別:一級歷史建築具特別重要價值,「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二級歷史建築具特別價值,「須有選擇地予以保存」;三級歷史建築具若干價值,「宜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若保存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2 《團結香港基金「團結卓爾論壇」系列「認識‧珍惜 香港特色建築」》

有百年歷史的主教山配水庫喚起社會對保育特色建築的關注,如何平衡城市發展與建築保育成為近期熱議焦點。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舉辦第十四場「團結卓爾論壇」,一眾權威專家學者以「認識‧珍惜 香港特色建築」為題,探討香港的特色建築與保育。……

文章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一套電影上映,票房大賣是首要目標,若伴隨獎項殊榮自然喜上加喜,而在香港文化界中,擁有40年歷史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正是香港電影界的重要指標。過去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都取消了實體頒獎禮,故此順延至今年舉行第40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特別令影迷們期待。……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迎香港故宮開幕北京故宮 王旭東院長:促文化傳承冀年輕人走進故宮》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香港故宮)即將在7月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從2019年動工到今天正式落成準備開幕,各地觀眾是對香港故宮翹首而盼。香港故宮能夠成功開設,離不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全力支持,不但外借超過900件珍貴文物,更有不少優秀技術人才提供寶貴的意見和支援。……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5 《鄭李錦芬:「數字時代的文創產業發展」藝術創新研究報告致歡迎辭》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為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題為《數字時代的文創產業發展》的藝術創新研究報告致歡迎辭。新一份藝術創新研究報告為香港發展文化數據與文化知識產權(文化IP)的數碼建設提出策略建議。……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中學五年級

主題二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神州40年》〈第1集:改革開放〉

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事求事,撥亂反正」,三落三起的鄧小平再度復出,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改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改革開放揭開序幕。……1979年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及廈門四個地方試辦經濟特區,引入外資,借鑑國外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但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有保守勢力視之為資本主義復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2 改革開放的歷程與經濟發展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具體方向是「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簡稱「改革開放」),標誌着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新階段的開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概念通通識-改革開放(經濟篇)》

影片介紹內地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措施。……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概念通通識-改革開放(生活水平篇)》

影片將簡單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質素的變化。……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改革開放之城鎮化篇

城鎮化是國家人口不斷向城市遷移聚居的過程,能強化具城市特點的生活方式。改革開始以來,國家城鎮化率快速提升,由1978年的17.92%大幅提升至2017年末的58.52%。1978年及2017年末的城鎮常住人口分別為1.72億人及8.13億人。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並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改革開放之產業發展篇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決定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實施「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標誌着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新階段的開始。通過實施多項改革開放措施,內地進行了產業轉型及升級,配合龐大的市場需求潛力,以及豐厚的勞動力資源,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改革開放之政治體制篇

改革開放後,國家在不斷推進經濟改革的同時,也以漸進方式推動政治體制、政府體制及法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這是因為,經濟領域的變化,必然要求其他領域的相應改變,經濟、政治、社會體制的改革相輔相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改革開放之科技發展篇

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高速的經濟發展日漸提升。當中高技術產業、航天科技及海洋科學的成績有目共睹。隨着我國對研發活動的投入持續增加,科研基礎條件大為改善,為綜合國力,特別是硬實力的增強提供了重要支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概念通通識-國企民企》

影片簡介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歷史與成就。……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深圳特區四十年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工作重點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上,改革開放因此得以展開。其中的開放,就是對外資開放本國市場。為了吸引外資,並藉此引入境外的技術及管理經驗,中央成立了經濟特區。深圳因鄰近香港,因而成為首批經濟特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可口可樂 改革開放第一家外企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宣布改革開放。 第二天,可口可樂便宣布進軍中國市場,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企。……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神州40年》〈第4集:第一批農村萬元戶〉

1980年中國的農村誕生第一批萬元戶,山東臨清市趙塔頭村趙光澤一家十口是其中一戶,今天機械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萬元戶」不再是農民趨之若騖的名詞,不過上世紀70年代,人民公社制度令農民失去積極性,農業生產陷入困境,不想再捱餓,1978年的一個冬夜安徽鳳陽小崗村18個村民冒險立下「生死狀」,決定放棄集體耕作,實行「分田到戶」揭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村改革序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神州40年》〈第5集:三來一補〉

「東莞創立了中國內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說到東莞近代發展,很難不提太平手袋廠,1978年7月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三個月,國務院頒布了一項條例,在廣東、福建兩省試行「三來一補」,所謂「三來一補」即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以及補償貿易」,不久東莞的太平服裝廠接到了來自香港商人張子彌的一項任務。……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神州40年》〈第7集:第一張居民身份證〉

1984年北京朝陽門派出所是中國首批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的試點單位,新中國成立之後一段長時間,人員往來各地工作、住宿以至探訪親友,如果沒有工作單位開的介紹信、戶口本或者工作證等各類憑證,幾乎哪裡都去不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5 《神州40年》〈第13集:廠長的責任〉

這間位於深圳的國營拉鍊廠自1984年開業以來,四個月內便虧損港幣一百萬元,當時深圳已經劃為經濟特區,率先實行改革開放。這間廠史無前例地在全國招聘新廠長,傅所對獲選為新廠長,他的任務是要令拉鍊廠起死回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6 《神州40年》〈第14集:幹部培訓班〉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解西方的經濟管理模式,內地與香港民間合辦的幹部培訓班很受重視。1985年四十多個來自廣東省的年輕幹部,來香港參觀了十八間企業。……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7 《神州40年》〈第18集:股票狂潮〉

九十年代初深圳出現炒股熱潮,股票公司由開市到收市都擠滿人群。……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神州40年》〈第20集:第一個個體戶〉

1980年,浙江溫州一名20歲的女青年,成為中國第一個「個體戶」,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前,內地青年的出路非常窄,未獲分配工作就賦閒在家。……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9 《神州40年》〈第21集:國企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實行計劃經濟,工廠生產甚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決定。……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0 《神州40年》〈第22集:加入世貿〉

「在一片掌聲當中第了十五年來的夢想,十五年來的努力,中國終於完成了加入世貿組織的程序,正式獲接納成為第一百四十三個成員。」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1 改革開放後首屆教師節 以教育振興國家

回溯1985年改革開放後第一屆教師節,對全國老師及中國教育的意義重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改革開放人才吸納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要打破框框,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及人事制度。在此指導思想下,80年代改革開放,內地開啟了有關公務員招聘制度改革,就公務員的招考及填補空缺的形式立法。1989年,國家人事部首次在深圳和哈爾濱兩地作試點,為6個部門公開招考公務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西部大開發40年經濟躍進

2001年3月,中央政府發表第十個五年計劃報告(簡稱「十五」計劃)中,提出開發中國西部的國家戰略:「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範圍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廣西、內蒙古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概念通通識-計劃生育》

影片介紹計劃生育政策的發展,以及政策推行後所帶來的好處與挑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5 改革開放之新三座大山

在計劃經濟時期,百姓的醫療、住屋和教育,均由政府統一管理和提供。改革開放後,各行業都逐漸步邁向市場化。上述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公共服務也實行市場化改革,迫使城市中下階層自行承擔相關服務的費用,人民生活百上加斤。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成為新的重大民生問題,統稱為「新三座大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6 東西差距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政府提倡「讓部分人先富起來」,令東部沿海地區城市高速發展,中部及西部內陸地區則發展緩慢,呈不平衡現象。由於東部地區居民收入、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等各方面均比西部地區良好,地區之間差距愈來愈大,形成「東部富,西部貧」的困窘。……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7 改革開放鄧小平的百年目標 2020年已經實現了

1987年4月16日,鄧小平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除了說香港問題外,還說了他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目標。當中提到三個有關經濟方面的百年目標,眼光遠大,而這些目標更早於去年(2020年)已經做到了。……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8 《神州40年》〈第24集:中國崛起〉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2月20日正式公布,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已於日前將中文列入該組織的官方語言之一,這令中文在國際組織的使用地位和比例得到提升,也反映了中文的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提高,國家軟實力增強的直接體現,以及中國文化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推廣。……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改革開放之全方位外交

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外交政策亦作出相應的調整來配合新的工作重心。例如,強調外交並非單向,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重視均衡和全面參與國際事務,即後來概括成為全方位外交的理念。全方位外交經常與「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這個外交框架連在一起,以具體說明國家外交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30 中美關係建立 促中國秉持改革開放之路

尼克遜於1972年2月21日飛往中國訪問。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美國總統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美邦交正常化過程中重要一步,尼克遜以「改變世界的一周」來比喻訪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生活素質

又稱為生活質量、生活品質或生活質素,其內涵和衡量準則會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生活素質是指人民對其生活,包括物質和非物質生活各個範疇的滿意程度。會以客觀數據和個人主觀感受作量度,藉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以及當地人民的整體褔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多措並舉實現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5%。……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江山多智慧》〈第15集:大數據改善經濟及生活〉

「大數據」是近年非常熱門的一個名詞,應用於不少生活之中,內地近年積極開拓大數據發展,例如有「網約車」手機應用程式,整合使用者記錄及司機行車數據,更有效安排乘客和司機,優化路線,減少交通擠塞。……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與時代共舞》〈第30集:智慧城市〉

停車,知道哪裡有位置;逛完街,又可以快速找到車;還書,有機器人幫忙分門別類,這是一座智慧之城。八月中,深圳一家生鮮超市檢測出新冠肺炎陽性樣本,為免疫情擴散,需要盡快排查過去十四天可能接觸過病毒的高危人群。科技公司高級解決方案經理曾家軍:「如果我們用傳統的這種手段可能需要14個人、24小時不間斷的去查看這些視頻才能找出。那利用我們的這項技術可以很快的在幾分鐘之內就找出過去一段時間內,這個來過生鮮超市的這些人。」……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人工智能在中國

近年,內地人工智能技術迎來了發展熱潮。無論是智能手機的面貌識別、語音識別、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功能,抑或無人超級巿場、無人快遞物流中心的出現,已證明人工智能漸漸融入民眾生活當中的每一環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

截至去年底,全國5G基站數超140萬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路;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5.18億戶,所有地級市、超過98%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路覆蓋……不久前,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了我國5G建設最新成績單。5G網路覆蓋廣度、深度進一步提升,有力助推資訊通信業實現新跨越,為中國經濟增添了一抹亮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河套推更深制度性突破 銜接灣區體制

中央政府3年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寄望灣區能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強調粵港澳三地應建設開放互通、佈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以達成目標。在香港發展科創產業屢遇障礙之際,中央則適時地對香港成為引領帶動灣區科創發展的角色予以肯定,並提出不少措施促進粵港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8 《江山多智慧》 〈第32集:智慧圖書館及智慧學習〉

近年內地積極推動圖書館智能化服務,廣州的南沙圖書館,不少日常運作,由尋找書籍以至借書,都由人工智能負責。深圳寶安圖書館,設有「慧還書」智能機械人系統,共有28部小型機械人,處理讀者歸還的本,每小時可將2000本書分類,效率是傳統人手的10倍。……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9 移動支付

近年,內地使用移動支付的情況愈趨普遍。商場、餐廳、超市,以至大街小巷各類商店均隨處可使用二維碼掃碼支付,中國可謂進入了「無現金時代」。……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與時代共舞》〈第7集:中國創客〉

深圳創客節展示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等一系列新技術,中國創客從小眾開始走向大眾。這是深圳第一家創客空間,位於深圳南山區,2011年成立。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希望有這樣的一個開放的地方,能夠讓這些創客們可以相互地去交流,因為深圳本身是有很多創客,有很多工程師,很多程序員,我們就建立了一個空間,要提供基本的設備包括一些工作坊就開始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1 內地鐵路發展創機遇

中國的鐵路發展蓬勃,以地鐵及高鐵為發展的主要方向。截至2019年底,中國鐵路通車總里程為13.9萬公里,其中高鐵總里數突破3.5萬公里,「四縱四橫」的格局已形成,正向「八縱八橫」鐵路網邁進。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地鐵營運綫路已有5,180.6公里,反映內地城軌交通設施日益完善。……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綠色新視野》〈第8集:電動車風行 環保駕駛成潮流〉

現時中國大約每20架汽車銷售中,就有1架是電動車,環保駕駛成新潮流。有研究指出,到2035年中國的純電動車碳排放將會下降至每公里20克,令道路交通碳排放減少約2億噸。從70年前隨處可見都是單車;直到90年代開始擁有家用汽車;今時今日,中國人不但享受駕駛的便利,更追求環保。……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綠色新視野》〈第9集:潮流低碳生態遊〉

中國去年國內旅遊人數超過32億人次,當中20億人次是參與低碳生態旅遊。行山、露營、探索國家公園,遊走森林步道,成為常見旅遊項目。
生態旅遊同時可以發展成綠色經濟,「十三五規劃」期間,借助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全國貧困人口達46.5萬戶,超過147萬人受惠生態旅遊發展。受惠生態旅遊發展,每家庭平均增加5500元收入,做到脫貧及產業轉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綠色新視野》〈第39集:綠色消費〉

綠色環保的消費方式正成為內地年輕人的新潮流,綠色交通是他們喜愛的出行方式。相對自己駕車,不少「90後」更喜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有共享單車、二手電子產品及服裝、有機食品等。有外國調查發現,在中國、美國和法國等10個國家中,中國年輕消費者最關注環境狀況,並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轉變,年輕一代崇尚綠色消費,肩負中國在每一個環保細節中不懈努力,不斷進步。……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5 中國人口突破14億 「人口紅利」持續 人均教育水平續上升

中國第7次人口普查結果在今日公布,數據顯示總人口已經突破14億,繼續保持總量世界第一。不過,中國人口保持在低位增長的態勢,2010年到2020年間,人口年平均增長率較上一個10年下降0.04個百分點,但國家統計局官員就強調,中國現時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並未消失;同時,另一個亮點是中國教育普及率繼續提升,……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提高助學貸額度 讓大學生圓夢更有底氣

近日,財政部、教育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通知》。按照《通知》,自今年秋季學期起,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由不超過8,000元提高至不超過1.2萬元;全日制研究生則由不超過1.2萬元提高至不超過1.6萬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與時代共舞》〈第11集:洋高考〉

捱過殘酷的高考,上海這班高三學生終於放暑假,「每日每夜都在刷卷子,就為了等這一天結束。」他們是初中舊同學,部分人早已轉跑道,考外國的公開試,「我們班級三分之一的人都是要出國,的確就是早晚吧。」……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兩地合拍 打造華南電影中心

早前團結香港基金發表《轉機乍現 星光再起》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參考中央針對內地與台灣的兩岸合拍電影,經已放寬在主創人員比例、內地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我們建議香港政府向內地提議給予香港與台灣相同的優惠政策,放寬中港合拍片的要求,使中港合拍片的創作更靈活,助香港電影再發光發亮。……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9 大灣區引入港式家庭醫生強化基層醫療

中山三鄉雅居樂有這樣的診所:醫生不穿白袍,疫情前不會戴上口罩,看診時詳細詢問病人家族病史和生活習慣,「睇醫生睇足20分鐘」。這樣在香港稱為「家庭醫生」的模式,近年開始在內地出現,不單是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融合的產物,原來亦是用來紓緩大醫院壓力的有效方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電子醫保碼 一碼知健康?

醫保碼,是內地居民辦理線上醫保業務的身份憑證。2020年3月,醫保電子憑證實現全國覆蓋,意味着13.5億參保人就診購藥只需攜帶一部手機。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患者可以查詢醫保使用情況,辦理醫院的掛號、繳費、取藥等業務,不僅免除排隊等候的時間,甚至可以使用遠距視像功能向醫生問診,並開具藥方等待送藥上門,而毋須親赴醫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1 《江山多智慧》〈第31集:智慧養老及大數據醫療〉

內地有城市用大數據的「智慧養老」。重慶就有小區為長者打造「5G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提供多款智能養老產品如智能床墊,可實時監測心跳頻率和睡眠質素;運動傳感器會監測活動情況,如果意外跌倒就會即時自動報警;包括山東、江蘇等地都推出智慧養老平台,部分智能系統甚至可提醒吃飯時間、肉類及蔬菜份量,甚至自動預約醫生診症。……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2 《江山多智慧》〈第8集:5G遙距手術〉

5G技術除了能夠提升上網速度和改善交通網絡聯繫,更能實現遙距診症和手術。5G數據傳輸較4G更快,時間延遲更少,適合即時通訊的操作。中國近年已完成多宗5G遙距手術,包括2019年一個在海南的醫生,為遠在北京的病人,完成腦部手術。同年,北京一位醫生,同時操作兩個醫療機器人,為兩個分別位於山東和浙江的病人進行5G遙距手術,這也是全球第一宗「一對多」的遙距手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與時代共舞》〈第24集:火眼實驗室〉

新冠病毒年初在武漢爆發,初期最缺乏的是核酸檢測能力,「火眼實驗室」提供了解決方案,每日檢測量過萬,對遏止疫情擴散起關鍵作用。火眼實驗室運營負責人 張紅雲說:「火眼實驗室的建設來源於『火眼金睛』,就是說能識別出來陽性的(結果),可以及早進行隔離,識別出來的陰性,就可以讓大家恢復正常的生活。」……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與時代共舞》〈第25集:小小試劑盒〉

一個小小試劑盒,卻是抗疫大功臣,有了它可以快速檢驗出新冠肺炎病毒,隨着多種試劑盒獲批量產之後,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吳紅龍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一月中,新冠肺炎爆發初期,他們的團隊用了72小時,第一時間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單個樣本3小時內就可以有結果。……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多管齊下推展健康中國行動

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及配套文件,明確提出健康中國行動的總體目標,以及相關的實施方案、指標、任務和職責分工等,旨在更有效地推行健康中國行動,全面改善人民的健康。……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6 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解決貧窮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八大上任後,亦承接並加強扶貧力度,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展「脫貧攻堅戰」,並在2015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在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及貧困縣全部摘帽等目標。踏入2021年,中國總結及回顧這些目標,表示已消除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見證國家脫貧成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7 《江山多驕》〈第16集:超過4億中產階層〉

知不知甚麼是「三大件」?在七、八十年代,「三大件」即是指手錶、單車、衣車,擁有「三大件」差不多是每個家庭的夢想,甚至是結婚所需。 如今「三大件」已經變成了房子、車子、鈔票。而旅行、健身、品嘗美食等生活及消費方式愈趨普遍。 這種轉變很大程度與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群體——中產階層有關。……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8 《江山多驕》〈第17集:中國脫貧奇蹟〉

對於四川涼山「懸崖村」的村民來說,出門曾經是一件很艱難,甚至驚心動魄的事,他們要沿著陡峭的山壁,走過藤梯,才能去到山下。……到了2020年5月,「懸崖村」344個村民,搬到了山下的新家,破舊的屋,換成開闊的房。村在之前亦發展了旅遊業等項目,令到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到約九千元,高於2300元的貧困線。……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今年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深化之年,確保廣大農民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更有奔頭,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江山多驕》〈第10集:助農脫貧〉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網紅KOL的時代,視頻直播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農民也懂得「直播帶貨」,讓他們脫貧致富。過去不少貧困農村,由於交通及網絡不發達,生產的貨品不容易銷售到外面,數年前網上直播開始興起,不少大學生、年輕人去到農村協助扶貧,通過「直播帶貨」為農民增加收入,農村電商直播亦發展成爲一個新興類別。……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A 一般(綜合國力)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綠色新視野》系列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綠色新視野」,帶領觀眾認識中國近年環境保育的成就和貢獻,保護瀕危物種,守護自然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長江,黃河的治理措施,令水質改善;濕地的保護,令生態回復自然;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的推動,減少污染;低碳旅遊、綠色消費,亦是近年的新時尚。中國在各項環保議題上,展現出大國擔當。……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2 《江山多驕》系列

《江山多驕》短片系列共四十集,透過一個個真實例子,展示當代中國傑出成就,讓觀眾了解國家的驕人發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江山多智慧》系列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航天深潛到人工智能,從無人駕駛到大數據,中國讓創新科技普及發展,讓智慧科技融入大眾生活。團結香港基金呈獻40集系列短片《江山多智慧》,帶領觀眾了解中國科技的最新發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概念通通識 - 綜合國力》

本影片解釋「綜合國力」的定義,並簡介中國的綜合國力。……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補充教材:〈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

本教材包括三部分:「金一南教授〈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講座」影片、「中國的百年屈辱」工作紙、「中國人的國家意識」工作紙及「中國近年的綜合國力」工作紙資源,主要講解為何中國比其他國家更重視綜合國力發展。本教材可作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五部分「課題一: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中的「學習重點二:綜合國力的提升」的補充。……

教學資源 團結香港基金

 

B 經濟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中國經濟總量連續兩年破百萬億 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國家》

踏入2022年,不少國家或地區都陸續公布2021年的經濟運行情況。在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召開記者會,展示中國經濟去年的成績表,顯示國民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經濟增長繼續領先全球,GDP同比增長8.1%,勝過預期,在疫情下依然能夠實現「十四五」的良好開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2 《廣東省2021年GDP料超韓國 經濟實力躋身全球前10》

深圳市4月11日發表最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深圳GDP總量達到3.0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7%,標誌着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DP破3萬億元人民幣的城市,亦令深圳首次躋身世界經濟前十強城市,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70個國家和組織。……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習近平博鰲演講: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會變》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以視像方式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中國經濟的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世界500強之中國企業》

隨着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內地的內需市場持續擴大,加上對外貿易不斷增加,使內地企業的營業額和市值與日俱增。美國商業雜誌《財富》每年評選全球最大500家公司列入排行榜,並以公司的營業額作為排名標準。中國企業上榜的數目不斷增加,而且企業的排名也愈來愈高。這反映中國對全球經濟發展愈趨重要,也顯示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年賺776億 中國品牌首次殺入全球最賺錢IP 50強》

「IP」(知識產權)是當下最熱門的網絡詞語之一,最賺錢IP排行榜長期由美日品牌壟斷,2020年首次出現中國品牌身影。最新統計顯示,中國IP《王者榮耀》以約100億美元的年收入,首次殺入全球50個最賺錢IP排行榜,實現中國品牌零的突破。……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雙11成交額超萬億破紀錄 國貨成網購新寵》

一年一度的網購盛事雙11落下帷幕,疫情之下網購盛行,各大平台交易額再創新高,天貓和京東兩大平台總交易額超過8,894億元人民幣,即是超過1萬億港元,打破以往紀錄。除此之外,國貨品牌的關注度逐年上升,已經持續13年的雙11活動開始顯現理性消費、綠色環保等新特點。……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G20促進多國合作》

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旨在為各成員國提供進行多邊會面及合作的平台,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及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作出重要貢獻。及後,討論範圍逐漸擴展至可持續發展、基礎建設、氣候及能源等方面。中國透過參與峰會,與其他國家元首會晤,共同促進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應對全球問題,體現中國的全方位外交理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解決貧窮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任後,承接並加強扶貧力度,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展「脫貧攻堅戰」,並在2015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在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並在國家標準下,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及貧困縣全部摘帽等目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C 文化與教育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中文成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官方語言 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2月20日正式公布,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已於日前將中文列入該組織的官方語言之一,這令中文在國際組織的使用地位和比例得到提升,也反映了中文的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提高,國家軟實力增強的直接體現,以及中國文化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推廣。……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2 《推動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

從2022年起,除節假日和寒暑假外,周一至周五每天18時至21時,北京市所有初中學生都可享受免費線上輔導服務,輔導學科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9門。前段時間印發的《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線上輔導計畫(試行)》,推出面向全市初中學生的線上輔導管理服務平台,開放多種教學資源,提供多種形式的線上輔導服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概念通通識 - 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影片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分類,非遺被列入名單後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國家保護非遺的工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文物保育在故宮 第一集》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近年參觀人數每年均超過1,000 萬人次。由於故宮本身就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龐大的參觀人數會加快文物損耗,亦影響參觀者的觀賞感受。本片將通過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分享,介紹故宮應對難題的方法。……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文物保育在故宮 第二集》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了 180 多萬件文物,幾乎全是稀世珍寶。可是,中國近代歷經諸多變亂,不少文物因失修而破損,亟需專家修復。影片中,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以寧壽宮花園的倦勤齋為例,講解修復文物的過程、困難,以及背後的理念。……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文物保育在故宮 第三集》

文物保育工作除了對文物的保護及修復外,大眾教育及宣傳對文化傳承亦非常重要。為加強歷史文化宣傳,世界各地不少博物館都推出了相關的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院與時並進,致力開發不同的文創產品,讓各界人士都能更容易接觸故宮文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將在影片介紹相關成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文物保育在故宮 第四集》

北京故宮博物院除了擁有過百萬件文物外,其建築群本身亦是一座珍貴文物。可是長久的自然侵害與人為破壞皆令文物受損,故宮亟需訂立一套維護建築與環境的管理辦法,因此博物院團隊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對故宮室內及室外進行多項整治。影片中,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將分享工作成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全球遊戲產業發展》

隨着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於全球日益普及,直接推動移動遊戲的發展,2018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高達 1,379億美元,當中中國更佔逾四分一市場。近年中國移動通訊技術高速發展,壯大了移動遊戲市場規模。不只本地市場,中國自主研發的遊戲更風行海外,除了為中國帶來數百億美元的年收入,更有利於帶動中國文化外向輸出,以及提升國家軟實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D 自然資源與環境問題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概念通通識 - 中國的環境保育》

《概念通通識 - 中國的環境保育》……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補充教材:〈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對應〉

解振華先生的〈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對應〉講座主要講解中國在氣候會議中的參與,尤其是在巴黎會議中作出的努力,內容適合教授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五部分「課題一: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中的「學習重點二:綜合國力的提升」及「課題三:參與國際事務」中的「學習重點二:行動及倡議」。……

教學資源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淨零排放」推動產業轉型》

為響應《巴黎協定》的承諾,控制全球氣溫升幅,世界各國陸續制定「淨零排放」目標,長遠將碳排放減至零水平。英國、德國、新西蘭等國家先後提出在未來30年內達至「淨零排放」,並已制定相關法律。今年9月,中國承諾於2060年前,將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降至零,顯示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進一步確立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長遠方向。……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北京冬奧全面實行低碳環保》

2022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圓滿落幕。本屆冬奧會除了因為在疫情之下須全程進行閉環管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綠色環保」。作為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的首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組織委員會實行碳中和,用實際行動彰顯中國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的決心,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建設綠色美麗家園 展現中國發展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3月30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已連續10年同大家一起參加首都義務植樹,這既是想為建設美麗中國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動在全社會特別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號召大家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文章 當代中國
006 《中國劃生態保護紅線 四分一國土納監察》

中國生態環境部7月7日透露,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中國從2017年開始推動制定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圖,實現一條紅線管控全國重要生態空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人臉識別」經常見到,為大熊貓做的「熊臉識別」又聽過嗎?野生動物警覺性强,尋覓牠們的蹤迹不容易,以往在野外收集大熊貓數據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隨着技術發展,紅外綫相機可用於實時監測野生動物,而「熊臉識別」系統能專業精准記錄國寶大熊貓的足迹,還能幫牠們建立影像資料庫,為野生大熊貓保護研究做更深入的工作。……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中國公布首批國家公園 出資15億保護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10月11日在中國昆明開幕,《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Elizabeth Maruma Mrema)在開幕式致辭時,讚揚中國在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上所採取的行動,並呼籲其他國家以此為榜樣。……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E 科技與航天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概念通通識 - 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

本影片簡介中國近年在資訊科技、航天、農牧業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並指出科技發展對國家的影響。……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迎接5G新時代》

5G是第五代流動通信技術的簡稱,理論上傳輸速度可比現時使用的第四代流動通信技術(4G)網絡快100倍。它所採用的無線電頻譜,能夠更快速及更可靠地傳送大量數據。由於具備超高數據速率、更高的容量以及更短的時間延阻,5G網絡一旦應用,將支持人工智能(AI)、機械人和物聯網(IoT)等其他技術,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將可實現, ……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人工智能在中國》

近年,內地人工智能技術迎來了發展熱潮。無論是智能手機的面貌識別、語音識別、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功能,抑或無人超級巿場、無人快遞物流中心的出現,已證明人工智能漸漸融入民眾生活當中的每一環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北斗衞星結網導航世界》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及運行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即提供準確時間)。隨着2020年6月北斗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衞星升空並投入使用,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構建了全球四大衞星導航系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佛山助北大研發全球首個核醫學腫瘤顯像藥物檢測費減9成》

北京大學宣佈成功研製中國首個核醫學腫瘤顯像診斷1類新藥99mTc-3PRGD2,也是國際上第一個用於SPECT顯像診斷的廣譜腫瘤顯像劑,能更清晰顯示腫瘤的分佈和程度。這不僅令中國科技和醫學更上一層樓,亦令腫瘤檢測費用大幅下降,令普羅大眾都能受惠得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以航天夢共築中國夢》

中國航天將堅持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陸續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開展任務關鍵技術攻關和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航天點亮夢想,我們可以預見,這些航天探索必將為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用火箭外殼技術造滑雪頭盔 助中國隊衝金》

體育競技除了是力量的比拼,也是科學與技術的較量。2022北京冬奧於2月4日正式開幕,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一直被視為中國隊的優勢項目。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團隊運用航天結構輕量化原理,研發出高防護性變剛度滑雪頭盔,為國家隊訓練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助力中國選手衝擊獎牌。……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首次使用「快速返回」創歷史中國太空人乘神舟十三號成功凱旋》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於2021年10月16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3名太空人進駐核心艙,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駐留,至今天終於返航,並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為中國航天史寫下新一頁!今次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圓滿完成,中國太空站即將進入建造階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F 國防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美媒評選全球百強軍工企業 中國7間上榜》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更新2021年全球國防企業100強排名,美國軍火商毫無懸念地佔據榜單一半以上排名。中國有7軍工企業上榜,並且都位列全球前20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2 《高超音速武器搖籃 中國超級風洞領先世界30年》

風洞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事物,但這種實驗設備卻是設計飛行器所必須。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近年不斷有突破,30倍音速、領先世界30年的JF-22超級風洞將在2022年落成,它助力開發劃時代的天地往返飛行器,更會讓中國高超速武器領先世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捕捉稍縱即逝戰機 無偵-8成航母獵人》

中國無人偵察機「無偵-8」能在超高空極速飛行,足以無視一切現役防空武器,那這種超強裝備是用來偵察甚麼呢?有專家認為,它將針對偵察稍縱即逝的戰略目標,例如移動中的敵方航母;更具體點說,是無偵-8能提供貼近實時的數據,引領導彈攻擊這些目標。……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為中國軍事掃平障礙 東風-17專破導彈防禦網》

「東風-17」在國慶70周年閱兵上亮相,成為當時最重磅的中國軍事新聞。雖然在軍方保密制度下,「東風-17」能公開的技術數據非常有限,但不少分析都認為,它撕破敵方導彈防禦網的能力不容置疑,有需要時能為中國軍事行動掃平障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讓中國軍事工業起飛 殲20總設計師楊偉》

中國軍事工業中,航空方面一直落後於西方,直至「殲-20」隱形戰機出現,才能追上世界頂級水平,它的總設計師楊偉也成為軍工界無人不識的英雄。但這位對中國軍事工業貢獻良多的天才型總師,原來當年因為色盲,幾乎與航空工業擦肩而過。……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五年規劃

政府的規劃是為了實現國家或地區一定時間內特定的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方案。中央政府制定的規劃以五年為實施期,故稱為「五年規劃」。內地的五年規劃涵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方面,其中包括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指標等。國家的五年計劃始於1953年,自2006年起,「計劃」改稱為「規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國家未來五年(2021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務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兩會全國政協會議開幕聚焦「十四五」協商獻策

中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四次會議在3月3日下午舉行開幕會,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會上作工作報告,總結人民政協過去一年的工作,並且強調人民政協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要切實履行協商職責,積極建言獻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中央規劃「十四五」商務發展 內地與港澳共建單一自貿區

中國商務部印發「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展望到2035年的商務發展前景,並提出「十四五」時期商務發展目標,當中提到要促進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對外開放中的支撑引領作用,推動內地、香港、澳門三地共同建立單一自貿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十四五」規劃助香港建生物科技創新高地

近日社會熱烈討論,香港要趕緊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少人均指出香港各大學基礎研究傑出,早前港大袁國勇及裴偉士兩位教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連同2016年獲得同一獎項的中大盧煜明教授,歷來共有三位香港教授奪得有關獎項。基礎研究不但是科創價值鏈的始點,亦是建成科創高地的優勢。……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6 「十四五」首批科研項目青年科學家項目佔8成

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是「十四五」規劃(中國第14個5年規劃的簡稱)的重中之重,而青年科學家在當中的角色更是備受重視。中國科技部近日透過官方網站公布,「十四五」首批啟動重點專門項目中,有43個專項設立青年科學家項目,約佔整個「十四五」首批啟動重點專門項目的80%,單是2021年,就計劃支持230多個青年科學家團隊。……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香港創科大有可為 國家重大科研將向本港科學家開放

由港府主辦的「把握國家『十四五』機遇,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宣講會,8月23日在政府總部舉行。會上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國家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快內地與香港創新融合,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嘯就表示,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未來將向香港科學家開放。 ……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配合國家規劃 以人才開創未來

過去兩年,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風險往往與機遇並存,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日前發表的施政報告亦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未來的發展目標,……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9 推行全民健身中國「十四五」期間擬全國增千個體育公園

生命在於運動,現代人愈來愈注重通過運動來強身健體。但要達到全民運動的效果,目前設施數量還遠遠不夠,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體育總局等共7個部門在10月29日印發文件,提出全國在「十四五」期間,將會新建及改建1,000個左右的體育公園,為大眾提供更多健身運動場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機場有幾勁?盤點大灣區內4F世界級機場

隨着基建及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正在加速發展。《「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廣州、深圳、珠海等機場跑道及相關建設。原來不少大灣區的機場已達到國際航空4F最高級別標準,數量更佔全國總數的1/4。這些超級國際機場有哪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山東海陽核能供暖項目投產 開拓減排減碳先河

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各地陸續推出節能減排的項目,尤其在能源項目中運用到不少新科技,希望從源頭開始減碳,以達至碳達峰及碳中和的目標。其中,國家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在山東海陽設立的「暖核一號」在上月正式投入運作,在今個冬天開始,整個城市正式使用核能供暖,開創全國首個「零碳」供暖的先例;……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綠色新視野》〈第2集:北京冬奧氫燃料電池車〉

氫氣是世界公認的最清潔能源之一,燃燒的時候只產生水,碳排放量為零。為實現「綠色冬奧」的承諾,從火炬「飛揚」到交通工具,北京冬奧會以「氫」裝上陣,貫徹低碳環保綠色奧運理念。……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綠色新視野》〈第6集:風能發電 領軍全球〉

1965年,中國從丹麥引進機組建成第一座風電廠,從此踏上風力發電之路。35年間,中國風力發電量從26萬千瓦時,增至2021年6500億千瓦時,足足250萬倍增幅。……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綠色新視野》〈第10集:光伏發電 平價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發電在中國發展迅速。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起使用太陽能,初期集中在航太領域,至今每年新增民用的光伏發電併網裝機容量,由2013年起連續穩居世界首位。全球超過七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都產自中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5 《綠色新視野》〈第14集:高鐵節能環保 拉近城市距離〉

高鐵以電力運作,較傳統鐵路效能更大,能源消耗更低。隨著高鐵普及,中國鐵路每年耗油量由1985年的580萬噸,下降至目前的230萬噸,相當每年減少排放1200萬噸二氧化碳。……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6 《與時代共舞》〈第5集:英國海歸男〉

玩具可以打印、飾物可以打印,3D打印創意無限,在英國回流的楊漾就是第一批將這項科技帶來中國的人,「華威大學的時候學的是機械工程,需要一些3D打印的東西去支持你,他們的確是做出來的東西非常漂亮,非常的完美。」……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7 《與時代共舞》〈第12集:摩登農民〉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運營負責人熊彥清:「他們可能在城裡受過教育,但是他仍然願意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我們稱這樣的一批年輕人,叫作『返鄉青年』。」……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與時代共舞》〈第21集:未來交通網絡〉

很多大城市都要面對交通擠塞,「我們的定位就是要打造立體交通,來解決城市的擁堵。」這個是雲軌,有兩到八個車廂,每小時可以運送一至三萬人。這是雲巴,每小時可以運送六千人,它們都是電動列車,節能環保,有自己的架空軌道,站與站之間的距離比地鐵更短。……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9 《與時代共舞》〈第33集:人才回流〉

21世紀是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全球爭奪人才,近十年,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回流,在不同領域報效國家。他是內地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1985年入讀清華大學生物系。1990年,施一公到美國留學,在接下來的十六年他一步步實現了不少人嚮往的美國夢。就在事業高峰期,他決定回國發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0 《江山多智慧》〈第5集:智能復興號〉

坐高鐵都可以享受到同坐飛機一樣的舒適感?今年6月推出的新款智能動車—「智能復興號」已經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運行,並成為交通系統人性化創新設計的例子。……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1 《江山多智慧》〈第12集:國產太空機械臂〉

中國三名航天員早前順利完成進駐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任務。看到航天員出艙工作時,大家有沒留意到一條獨特的機械臂?。……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2 《江山多智慧》〈第18集:人工智慧種植養殖〉

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如何令國民豐衣足食,一直是重要大事。傳統的牧羊養殖場,在夏天氣溫太高不適合養,但在浙江長興縣2020年投產的「湖羊智慧循環產業園」具備24小時空氣自動調節系統,為養羊提供最適合的溫度。每隻羊的耳朵都有一個智慧耳標,可以追蹤羊的健康狀況,提升存活率、增加產能。……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江山多智慧》〈第19集:智慧流動實驗室〉

全球首個「火眼實驗室」2020年2月在武漢誕生,當局只是用了數天就建成,可以24小時運作,每日完成1萬個核酸樣本檢測,大大紓緩了當時的醫療檢測壓力。其後全國各地陸續採用,協助抗疫。……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江山多驕》〈第34集:中國建2700個保護區 拯救300種瀕危動物〉

幾乎無人不愛的「國寶」大熊貓,近代一度瀕臨滅絕,中國從1960年代開始啟動大熊貓保育工作,陸續建立67個自然保護區,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回升至1,864隻,圈養大熊貓數量則達到633隻。……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江山多驕》〈第36集:振興中醫藥 針灸世衛認可〉

國內除了中醫藥服務的覆蓋率大幅提升,全國的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普及率已經達到92%。國家亦開啟「岐黃工程」,目標包括選拔100名中醫藥領軍人物,培養1000名優秀人才,以及培訓一萬名中青年骨幹。……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江山多驕》〈第39集:京廣鐵路2298公里 見證中國發展速度〉

京廣高鐵全長2298公里、共有37個車站、沿線人口近4億,貫穿多個中國經濟圈和城市群。一路飛馳的,不僅是中國人百年以來的鐵路夢,也是中國經濟騰飛夢。……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7 央行數碼貨幣:香港準備好了嗎?

非同質化代幣(Non Fungible Token,NFT)成為近期熱詞。作為一種數碼產品,非同質化代幣已經滲入藝術品、音樂、體育、遊戲、收藏等各個領域。一時間風生水起,似乎萬物都可成為數碼資產。……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28 3.8萬公里 全球最大的高鐵網絡

四通八達的高鐵,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從「零」起步到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鐵網絡,中國只用了十多年。2020年底,中國高鐵里程近3.8萬公里,較5年前增加了近1倍,主要大、中城市基本都有了高鐵,中國經濟區域發展格局因此重塑,尤其對偏遠地區擺脫貧困發揮重要作用。……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9 中國推動綠色轉型承諾2030年碳排放下降6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12月12日在慶祝《巴黎氣候協定》簽署5周年的視像峰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同時,中國的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增加2倍,達到12億千瓦以上,並將擴大森林蓄積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共同富裕 三次分配

2021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十四五規劃」,提出「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意味着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促進「共同富裕」成為中國極為重要的長期政策。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改革土地房屋政策 實現「港版共同富裕」

國家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後,立即開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新局,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逐步消除貧富差距。對於香港而言,要破解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特區政府須摒棄「大市場,小政府」的過時思維,不斷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大力投資未來,促進社會走向共同富裕。……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2 港深生物科技合作 理應當機立斷

新冠疫情喚起各國對發展生物科技的重視。國產科興疫苗上月初被世界衞生組織納入緊急使用清單,成為全球第八款、中國第二款上榜的新冠疫苗,意味着中國在生物科技的創新能力獲得認同。……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3 大數據賦能文化產業

數據是這個時代的珍貴資源,相當於21世紀的石油,滲透我們的生活。內地早前出台《「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指明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的數字經濟,可見一個現代化的經濟體離不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4 港青赴內地創業輸在起跑線的兩大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在2020年的經濟生產總值接1.7萬億美元,數字較整個加拿大或南韓還高。經濟發達,自然機遇處處,那麼香港青年「北上」創業、就業的成功率豈不是甚高?非也,香港青年縱使有一定的競爭力,要在異地成功創業絕非容易。……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5 大灣區機遇百年一遇 港青主動發掘大有可為

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各國仍在探索「疫後」發展之路,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達到12.7%,進一步加快全球經濟發展中心由西轉東。國家公布《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多項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定位。政府和各界社會人士經常鼓勵香港年輕人應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發揮香港人的優勢,闖出新天地。然而,不少年輕人會反問:「到底大灣區的機遇在哪裏呢?」……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6 配合國家規劃 以人才開創未來

過去兩年,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風險往往與機遇並存,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日前發表的施政報告亦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未來的發展目標,包括增加土地供應、發展創新科技基建等政策。要達到此目標,人才的培養及配合是重中之重,香港是否真的做得到呢?……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7 灣區大循環機遇 調研顯經濟效益

「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近日到港展開一系列的宣講活動,強調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最大機遇乃在內地。當中,宣講團重點提及香港必須與內地優勢互補、攜手推進經濟發展,積極投入大灣區重大機遇。這次中央政府展現其對大灣區的重視,對港人說明了國家規劃的內容,期盼香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把握發展方向。……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8 《灣區新天地》短片系列

大灣區處處機遇,與香港的關係日益密切。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系列短片《灣區新天地》。節目訪問在大灣區工作、創業和生活的香港人,以真實例子,由點至面,提供衣食住行實用資訊,解讀大灣區新政策,介紹大灣區新趨勢。……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9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所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總人口超過7,100萬人。
所謂灣區,是指由環海城市組成的港口群和城市群,灣區內各個城市發揮不同功能,從而產生協同效應,促進區內的經濟發展。現時世界級的灣區分別有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以及三藩市灣區。 ……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高鐵通香港 神州任縱橫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於2018年9月23日正式營運,首班載客列車於當日早上七時開出,標誌着香港正式納入中國高鐵網路當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創科人才何處尋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科產業,藉此帶動經濟及社會發展。然而,創科發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全球創科浪潮下,香港面對各國爭相培訓及吸引人才的激烈競爭,但香港教育制度卻不太鼓勵數理學科,難以培育學生對創科的興趣;即使大學畢業生有志投身科研發展,亦因本地缺乏頂尖科技公司,而苦無大展拳腳的機會。甚至在吸納海外人才方面,政府政策與創科配套仍然有待改善。如何擴闊科研人才基礎,成為香港創科發展的一大難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內地鐵路發展創機遇

在中國鐵路擴張的同時,亦為香港的發展帶來機遇。高鐵香港段在2018年投入服務,與全國高鐵網絡接軌,加強中港兩地的發展、合作與交流,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基建項目。……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者免費開通

與客人應酬結賬,餐廳開具發票後,往往要花一段時間申報,款項才得發回來。深圳市稅務局年前開始試行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客人簽帳後,餐廳開具電子發票,資料直接接連至稅務局,並與客人所屬的企業、餐廳之間進行即時核對,大大減省了三方財務核對的時間和成本,應酬費便也得以儘快發回。深圳是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試點城市,香港北上的創業家可以免費登記區塊鏈電子發票服務,減省創業成本。……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香港6間大學進駐粵港澳大灣區9大城市

深圳剛出台《粵港澳大灣區2021工作要點》,宣布會加快香港大學在深圳落地辦學的速度,顯示了港大將會像香港中文大學等六間大學一樣,在深圳設立分校 (詳情請看本網站另一文章:推動中國經濟 港六所大學深圳設合作基地)。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香港不少大學近年其實已密鑼緊鼓籌辦在深圳以外的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辦學,除了兩間已成立外,已知的未來3年內會有多4間大學分校落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四通八達

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以來,不斷建設快速的交通網絡,隨着近年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相繼通車,香港、澳門與內地大灣區9個城市的聯繫越來越簡單容易。從前由香港到廣州坐火車至少兩小時,現在最快一班只需要47分鐘,逐步走向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通達的目標。可以預見,大灣區未來的交通發展,將會更四通八達。……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概念通通識—認識粵港澳大灣區

影片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發展歷程及目標。……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7 《香港事.中國心》〈第9集:南下北上〉

無論北上還是南下,都體會到辛苦及樂趣。兩地經濟交流、人才互通一直是大勢所趨,隨著大灣區的建設展開,將會充滿創業和打工的機會,也是共同的生活家園。……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8 《香港事.中國心》〈第10集:共建灣區〉

「灣區」這個概念由上世紀80年代末,從美國來到香港創辦香港科技大學的吳家瑋提出。至今30年,灣區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9 《江山有志》〈第23集:CEPA解困局〉

2003年上半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嚴重衝擊本地經濟。6月29日,在正訪港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見證下,香港與內地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0 《江山有志》〈第25集:廣東協議〉

2014年12月18日,香港與內地簽署《廣東協議》,廣東對香港服務業開放153個服務貿易部門,佔全部服務貿易部門的九成半,當中就「商業存在」的服務模式,有58個分部門對香港實行國民待遇。……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1 《江山有志》〈第26集:個人遊〉

2003年7月28日,廣東省東莞、中山、江門、佛山四市首先試辦個人赴港旅遊的「個人遊」,旅客可以來港一次或兩次,每次可逗留不多於七天。同年9月擴大至廣州、深圳、珠海、北京和上海。……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2 《江山有志》〈第27集:一地兩檢〉

2007年7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座駕駛過深圳灣公路大橋的深港分界線,標誌著正式通車。他隨後主持深圳灣口岸開通儀式,是香港和內地首個施行「一地兩檢」政策的關口。……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江山有志》〈第31集:人民幣離岸中心〉

2004年2月25日,香港成為第一個開展人民幣業務的離岸市場,27間本地銀行推出人民幣存款及兌換服務,標誌着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江山有志》〈第33集: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5年10月4日,經國家科技部批准,香港大學兩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開幕,是境外首次亦是香港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新發傳染性疾病實驗室」重點研禽流感、沙士等傳染病;「腦與認知科學實驗室」研究項目包括讀寫障礙、自閉症等。……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江山有志》〈第37集:「一國兩制」白皮書〉

2014年6月10日,國務院首次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白皮書,強調要準確理解「一國」與「兩制」的關係,白皮書指出,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中央授予多少,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江山有志》〈第38集:證券債券互通〉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香港及海外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可以透過滬港通這個平台參與有關A 股的投資,而內地合資格的投資者亦可投資港股。首日滬股通用盡額度,成交額120億元人民幣。……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7 《江山有志》〈第39集:港珠澳大橋〉

2017年5月,港珠澳大橋最後一件隧道組件順利放入海底,意味海底隧道段正式合龍。大橋全長55公里,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是全球最長的橋隧道組合跨海通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8 《江山有志》〈第40集:粵港澳大灣區〉

2017年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為大灣區建設訂下合作目標及領域。……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香港故宮方形大鼎延續中軸線概念 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

適逢回歸25周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將隆重面世。 這個類似方形大鼎的奇特建築坐落在維港岸邊,與周圍的M+、戲曲中心相映成趣,成為香港的全新文化藝術地標。 它的建築有什麼特色? 背後又有什麼設計理念?……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港人申請內地居住證 一卡傍身優惠多籮籮

香港人返內地,當然要有回鄉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傍身。九七回歸祖國後,回鄉證在1999年進化成為智能回鄉卡。不過,回鄉卡只是旅遊證件,並不代表港人可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直至2018年9月1日,居住在內地的港澳人士可以申請內地居住證。在回歸25周年的過程中,港人在內地生活變得方便自在了。……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Multi-faceted Diplomacy)是中國自改革開放,特別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所形成的外交理念。全方位外交強調外交並非單向,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重視均衡和全面參與國際事務。全方位外交經常與「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這個外交框架連在一起,以具體說明國家外交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對外交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時,由於當時以歐美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處於意識形態對立的狀況,因此新中國建立初期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到了19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中國的外交政策出現重大改變,也造就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建交的契機。隨着國家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的外交形勢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與中國建交國家的數量不斷上升。此外,中國自1980年代起參與多個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國家影響力和國際形象不斷提升。……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圖解全方位外交

中國透過參與不同範疇的國際事務,體現其發展全方位外交的理念,包括重視與「大國」的關係、參與國際組織、創立及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參與各項國際協定與公約,以及拓展不同範疇與形式的外交關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中國外交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成立後,徹底擺脫過去弱國無外交的狀況,為中國外交發展開創新時代。從建國至今,儘管外交政策會因應時勢而局部改變,但中國的外交原則卻由始至終奉行五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對外締結條約

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實施,中國的外交形勢也發生着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不斷上升,國家形象不斷提升。此外,中國政府重視與國際組織的友好關係,對外締結了大量政治、經貿、文化、司法協助等領域的雙邊及多邊條約,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全方位合作。……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中國的國際參與

1950至1977年期間,中國貨物進出口累計只有1,487億美元,但隨着中國改革開放及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家對外貿易規模有所突破。2004年貨物進出口規模已逾一萬億美元, 2018年更突破4.6萬億美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世界經濟體系接軌,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上海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於2001年成立,前身為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該組織創始成員為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2017年巴基斯坦及印度成為會員。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也是確保國家北部和西北安全的重要合作機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G20促進多國合作

2019年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為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 G20)第14次峰會。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旨在為各成員國提供一個進行多邊會面及合作的平台,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及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作出重要貢獻。及後,討論範圍逐漸擴展至可持續發展、基礎建設、氣候及能源等方面。G20成員涵蓋面廣,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二、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75%。中國透過是次峰會,與其他國家元首會晤,共同促進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應對全球問題,體現中國的全方位外交理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對外援助 大國擔當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向俄羅斯、伊拉克、意大利等國派遣醫療專家組,對外分享中方診療和防控經驗。此外,中央人民政府以至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亦積極組織對有關國家進行捐贈活動,國家商務部部長鍾山於2020年兩會期間公佈,中國已向逾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物資的無償援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簡稱博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的國際組織,宗旨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促進和深化本地區內和本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並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倡議締造貫通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至歐洲部分區域的經濟大走廊。「一帶一路」涵蓋70多個國家,超過40億人口佔到全球63%,21萬億區域經濟總量佔全球29%,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長遠策略。「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簡稱「五通」)為主要內容。……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專家評一帶一路

本文節錄了不同專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印度疫情失控 國際社會支援

印度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惡化,單日確診病例再創新高,以2021年4月30日為例,印度全國單日新增超過40萬宗確診病例、約3,500人死亡。截至5月4日,印度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2,000萬,死亡人數超過22萬。疫情持續失控,導致當地醫療體系瀕臨崩潰,中國以及歐美等國家已陸續向印度提供醫療支援,協助印度對抗疫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中國在聯合國的參與

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於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角色。中國是聯合國的創會成員國,更是轄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國家期望透過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協助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同時增加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巴黎協定新挑戰 齊心何懼氣候變

近年,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世界銀行最近表示各國若不遏止全球暖化,到2050年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亞將有1.43億人流離失所,以逃離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報告亦指出全球暖化若能控制在《巴黎協定》的限制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氣候難民人數有望減至4,000萬人。各國盡快落實執行《巴黎協定》,實現全球環保決心,實在是刻不容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6 概念通通識-全方位外交

影片介紹全方位外交的定義、中國實踐全方位外交的行動及挑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7 概念通通識-綜合國力

影片解釋「綜合國力」的定義,並簡介中國的綜合國力。……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8 概念通通識-金磚國家

影片簡介金磚國家的發展、基本資料,以及組織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9 「中國造」電動列車出口埃及 防風沙耐高溫 科技十足

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埃及「齋月十日城」輕軌鐵路,近日通車試運行,這是埃及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中埃「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之一,採用中國技術和裝備。這條鐵路上運營的「中國造」電動車組,亦是由中國企業為當地量身定製,技術先進、設計人性化,特別是亦能適應當地所處的熱帶沙漠環境。……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中國申請加入DEPA 推動全球數碼經濟合作

無論在全球或是中國,數碼經濟(內地稱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大趨勢。中國商務部官方網站11月1日發布消息指,中國正式向《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DEPA)的保存方紐西蘭提出加入申請,這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中國與各個成員之間的數碼經濟合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1980年-2022年 中國冬奧40載巨變

全球體育盛事2022北京冬奧完美收官,2月2日至2月20日期間,世界各地選手在7大項、15個分項和109個小項的賽事中,角逐109枚金牌。中國代表團以9金4銀2銅成績位列獎牌榜第3位,金牌數、獎牌數和獎牌榜排名均創造了1980年參加冬奧會以來最佳成績。……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神州40年》〈第22集:加入世貿〉

中國加入世貿之後,進出口貿易額迅速增長,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中國與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美國一直批評中國市場化改革「開倒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2018年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國家主席(2018)習近平:「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這是需要我們堅定開放合作信心,共同應對風險挑戰。」……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神州40年》〈第24集:中國崛起〉

「(2018年)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美國決定向高達六百億美元中國產品開徵關稅」「特朗普形容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失控,開徵關稅將令美國更富強」「中美貿易戰不但是經濟爭端,還是兩個大國的政治角力」國家主席(2018)習近平:「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神州40年》〈第29集:第一座雙奧城市〉

2008年夏天,北京奧運揭幕,2022年初春北京會連同張家口合辦冬季奧運。從1932年中國唯一奧運代表劉長春,到1984年的奧運第一金,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人用了100年去回答「奧運三問」,中國甚麼時候會參加奧運會?甚麼時候可以贏金牌?和甚麼時候可以舉辦奧運會?……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神州40年》〈第30集:第一次舉辦世博會〉

上海世博會共有246個國家及國際組織參加,參觀人數超過七千萬人次,是至今最大規模的一屆世博。上海世博園面積5.28平方公里,是世博史上最大的園區,園內有近8萬名義工。……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神州40年》〈第40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2019年9月,全球規模最大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營運。機場是一個國家連繫世界的大門,也是這個國家變化的縮影,1958年啟用的北京首都機場,見證了不少重要歷史時刻,美國總統尼克遜1972年首次訪華,周恩來總理親身到機場迎接。……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7 《與時代共舞》〈第20集:大巴出口記〉

新能源汽車公司商用車品牌公關總監王璦琿:「我們已經在五十多個國家,三百多個城市和地區在用,歐美日韓這樣的汽車強國都是包含的。」……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8 《江山多驕》〈第8集:中國人外遊〉

海外旅行,曾經是高消費的富裕一族活動,但過去10年,中國經濟水平提高,愈來愈多的中國人有能力「走出去」。2009年中國出境旅遊不到5千萬人次;到了2019年,數字達到1億5500萬,10年間升了超過2倍。旅遊方式亦都起了變化,以往主要是走馬看花或者購物消費,如今,深度體驗是不少人的選擇,度身訂造的行程更加受歡迎,……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江山多驕》〈第31集:70國家將中文列入教學課程〉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已經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但歷史悠久,不代表古老落後。在外國,學習中文成為潮流。最熱衷學習中文的3個國家分別為美國、英國和日本。據統計,超過70個國家將中文列入國民教育課程,全球4000間大學、超過3萬間中小學、4.5萬間華文學校和培訓機構開設中文課程,在中國以外累積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超過2億。……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0 《江山多驕》〈第36集:振興中醫藥 針灸世衞認可〉

中醫藥源遠流長,作為國家主力推動及發展的重點項目,不但成功與現今社會銜接,起了普及惠民的作用,更走向世界。另外,國家又將中醫藥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有103個世衛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在「一帶一路」共30多個相關國家及地區開設數百間中醫院校。……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對外援助 大國擔當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向俄羅斯、伊拉克、意大利等國派遣醫療專家組,對外分享中方診療和防控經驗。此外,中央人民政府以至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亦積極組織對有關國家進行捐贈活動,國家商務部部長鍾山於2020年兩會期間公佈,中國已向逾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物資的無償援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印度疫情失控 國際社會支援

印度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惡化,單日確診病例再創新高,以2021年4月30日為例,印度全國單日新增超過40萬宗確診病例、約3,500人死亡。截至5月4日,印度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2,000萬,死亡人數超過22萬。疫情持續失控,導致當地醫療體系瀕臨崩潰,中國以及歐美等國家已陸續向印度提供醫療支援,協助印度對抗疫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巴黎協定新挑戰 齊心何懼氣候變

近年,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世界銀行最近表示各國若不遏止全球暖化,到2050年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亞將有1.43億人流離失所,以逃離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報告亦指出全球暖化若能控制在《巴黎協定》的限制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氣候難民人數有望減至4,000萬人。各國盡快落實執行《巴黎協定》,實現全球環保決心,實在是刻不容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倡議締造貫通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至歐洲部分區域的經濟大走廊。「一帶一路」涵蓋70多個國家,超過40億人口佔到全球63%,21萬億區域經濟總量佔全球29%,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長遠策略。「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簡稱「五通」)為主要內容。……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專家評一帶一路

本文節錄了不同專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一帶一路」倡議 綜合國力逐步提升?

根據最新 《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2017年中國與超過7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億美元,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其中出口額7,72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5%,佔中國總出口額34.1%;進口額6,66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8%,佔中國總進口額39%。近五年來,中國進口額首次超過出口,我國亦成為「一帶一路」主要貿易國家的進出口市場。……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亞投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是一個多國政府共同合作協助亞洲區域開發的機構,重點向亞洲國家和地區提供資金,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亞投行由中國首先倡議設立,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目前成員總數為100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簡稱博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的國際組織,宗旨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促進和深化本地區內和本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並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上海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於2001年成立,前身為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該組織創始成員為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2017年巴基斯坦及印度成為會員。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也是確保國家北部和西北安全的重要合作機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在2012年提出的發展理念,其內涵一直更新進步。中國認為,在全球化格局下,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相互依存,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有必要合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期望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實現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中國在聯合國的參與

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於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角色。中國是聯合國的創會成員國,更是轄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國家期望透過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協助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同時增加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共同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前提。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各國要相互支持,加強防疫措施協調,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國際合力。」兩年多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復,習近平主席深入闡述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意義,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議和舉措,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為世界衝破疫情至暗時刻帶來光明和希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參與國際醫療救援!「和平方舟」開拓中國軍事外交

醫院船是為戰爭而打造,戰時負責海上傷病員的醫療救護,但現在是和平時期,所以中國軍事力量中的「和平方舟號」,也變成了海上守護者。它除了為駐紮在遠離大陸島礁的軍人和當地居民巡診,更重要的是不定期遠航世界各地,執行國際醫療援助、重大災難應急救援,以及對外軍事醫學交流與合作等中國軍事外交任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首屆海峽論壇在廈門開幕

2009年5月16日,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時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論壇並宣布開幕。海峽論壇是當時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範圍最廣的兩岸大型民間交流活動,涵蓋了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等方方面面,讓兩岸代表交流傳承中華文化瑰寶的經驗。……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習近平博鰲演講: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會變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開幕式上,以視像方式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中國經濟的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的數據,初步核算,中國一季度GDP按年增長4.8%,高於市場預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概念通通識-一帶一路

影片介紹「一帶一路」倡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即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倡議以「五通」—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推動沿線國家政治互信、經濟融合及文化互容。……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7 概念通通識-認識上海合作組織

影片介紹上海合作組織的基本資料、功能,以及組織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8 概念通通識-認識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影片介紹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基本資料,以及其成立後所面對挑戰及機遇。……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9 中國生物已封存牛痘備用 華大基因緊急研製猴痘檢測試劑

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9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及地區,報告各逾百宗猴痘病毒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世衛並確認,猴痘病毒正在人傳人,預計未來有可能發現更多病例。……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申請進駐中國太空站 外國太空人首要任務學中文

俄羅斯媒體日前報道,中國已收到17份外國太空人進入中國太空站嘅申請。不過,想順利登上中國太空站,首先中文要過關!中國太空站所有設備指示和標識都係中文,因此外國太空人想要加入,首要任務就是學習中文啦!據悉,來自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嘅3位太空人現正學習中文,並預計最快明年進駐中國太空站。外國太空人對中國太空站有幾期待?即刻睇片了解!……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亞洲最大種子銀行 存8萬種子造植物「挪亞方舟」

科學家推斷,到2050年,現有植物種類中,有1/4將不復存在。如果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為天災、人禍乃至「末日」而絕種,要怎麼辦呢?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方法,為植物打造「挪亞方舟」——種子銀行,讓種子在地下冷庫「冬眠」,將其存活時間延長到數千年之久。……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超過「22億」劑 中國對外提供疫苗全球最多

中國加入世貿之後,進出口貿易額迅速增長,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中國與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美國一直批評中國市場化改革「開倒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2018年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國家主席(2018)習近平:「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這是需要我們堅定開放合作信心,共同應對風險挑戰。」……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綠色新視野》〈第15集:低碳節水稻米 造福「一帶一路」國家〉

糧食安全一直是人類頭等大事,為了應對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和旱災等情況,中國一直致力改善稻米品種,包括適合全球化的低碳節水抗旱稻米品種,並帶到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節水型農業發展找到新空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綠色新視野》〈第31集:綠色「一帶一路」 推廣環保理念〉

2008年夏天,北京奧運揭幕,2022年初春北京會連同張家口合辦冬季奧運。從1932年中國唯一奧運代表劉長春,到1984年的奧運第一金,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人用了100年去回答「奧運三問」,中國甚麼時候會參加奧運會?甚麼時候可以贏金牌?和甚麼時候可以舉辦奧運會?……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冀各國相向而行 共建持久和平

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先生表示,在動盪不安的國際形勢中,中國出現了高瞻遠矚的領導人,這是中國人之福。希望世界各國 都能夠相向而行,攜手同行,合力建設持久和平、開放包容、共同繁榮的美麗世界。我們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講團結、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贏,福澤各國人民。……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和平外交 創建新局

國家的外交政策,歸納一句是「獨立自主、和平發展」。……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7 北斗應用廣泛 搜救功能精準可靠

徐穎博士提到與其他導航系統相比,北斗系統在定位精度、星座構型等方面表現更為出色。其中,北斗系統最大特色是獨創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徐穎博士亦經常以這個例子闡述北斗系統的優越性:一個人漂流到荒島,如果他使用GPS,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無法尋求救援;如果他使用北斗系統,不但知道自己在哪裡,還可透過「短報文通信」功能向千里之外的人求救。……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8 【馬凱碩教授】中國並沒有打算走美國的路

傑出外交家、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傑出院士馬凱碩教授 (Prof. Kishore Mahbubani) 表示,美國華府官員很擔心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但以他的理解,中國並沒有打算走美國的路,沒有打算介入中東的戰爭,亦沒有打算成為國際組織的領導,中國唯一的優先事項,是照顧14億中國人民。……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何亞非:全球變局下的中國外交策略

何亞非先生指,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所倡議的合作共贏精神將引領全球。其中「一帶一路」正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創新全球治理理念,其跨區域、跨領域、跨意識形態的「全球公共產品」,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目標。……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0 【團結同心 創盛世中華】國際合作篇

中華文化信奉「達己達人、天下為公」,講求以禮待人、合作共贏。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亦致力承擔大國責任。……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對外援助 大國擔當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向俄羅斯、伊拉克、意大利等國派遣醫療專家組,對外分享中方診療和防控經驗。此外,中央人民政府以至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亦積極組織對有關國家進行捐贈活動,國家商務部部長鍾山於2020年兩會期間公佈,中國已向逾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物資的無償援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倡議締造貫通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至歐洲部分區域的經濟大走廊。「一帶一路」涵蓋70多個國家,超過40億人口佔到全球63%,21萬億區域經濟總量佔全球29%,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長遠策略。「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簡稱「五通」)為主要內容。……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一帶一路」倡議 綜合國力逐步提升?

根據最新 《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2017年中國與超過7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億美元,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其中出口額7,72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5%,佔中國總出口額34.1%;進口額6,66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8%,佔中國總進口額39%。近五年來,中國進口額首次超過出口,我國亦成為「一帶一路」主要貿易國家的進出口市場。……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回望2021 中國依然是世界的「穩定器」

從某種意義上,2021年「複製」了2020年的艱難和壓力,但它又顯現出更多的複雜性: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兩種變異毒株給世界帶來新的衝擊考驗,「佔領國會山」 「喀布爾時刻」、冷戰陰影回潮等亂象影響深遠,全球供應鏈危機極大拖累着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 」的時代之問,人們對答案的追尋更加迫切。……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決「零和遊戲」

歐盟宣布會動用3,000億歐元,推動一個「全球門戶」計劃,在未來6年,貸款給發展中國家發展基建。有人認為這是要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抗衡,但我們其實不用太過着意歐盟是否別有用心,就算從中國的利益出發,歐盟此舉也是好事,起碼她不是如美國般要靠軍事力量去搞外交。……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盤點2021年外媒眼中的中國10個關鍵詞

這一年,中國共產黨實踐了百年承諾,帶領全中國人民成功脫貧邁向小康之路;這一年,我們經歷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二年,自主研發生產的疫苗成為國內外抗疫的一大助力;這一年,我們的航天事業有飛躍進步,在太空建設家園,在火星探索無人之境;這一年,我們提出減排減碳目標,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交出重要的答卷。現在就來盤點一下,中國這一年在外國媒體眼中最重要的10個關鍵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帶領8億人脫貧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但究竟怎樣可以在短短28年統一全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在70年間發展成為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幾億人脫離貧窮,自改革開放以來,7.7億人脫貧,走向小康之路,成為具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本文將講述中華傳統意識形態促進團結和領導人的關鍵作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數字人民幣讓中國經濟再提速改革全球貿易格局

中國近期頻繁推進數字貨幣(港稱數碼貨幣)的大規模測試,讓數字人民幣成為關注焦點。很多人會覺得中國現在已經有方便快捷的電子支付平台,為什麼還要發展數字人民幣呢?但其實推行數字人民幣,對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戰略布局都有重要意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香港回歸25周年|2004年CEPA實施零關稅助香港重振經濟

2003年是港人難以忘記的年份。那一年,非典型肺炎(SARS)爆發,衝擊整個社會,對各行各業造成沉重打擊。疫後,為了盡快重建經濟,在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這是中國國家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之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它不單是內地第一個自貿協議,也是香港的第一個自貿協議,為香港的商貿和服務業帶來了龐大商機,同時促進兩地長遠的經濟發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中國成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貨物貿易穩居第一

中國商務部1月25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去年商務運行的情況。一如預期,中國在2021年頂住疫情壓力,整體商務情況向好。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貨物貿易總額更是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另外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都位居世界前列,總體實現「十四五」商務發展的良好開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橫琴設駐港經貿代表處一站式諮詢港青創業優惠補貼

國務院日前發布《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後,香港和澳門兩地的財政司司長與一眾專家舉行了一場線上研討會,解讀方案對大灣區發展的意義。其中,横琴特別就香港企業入駐横琴提供了一系列加大的優惠。專家說,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港澳兩地無論在金融、貨幣、貿易體制都是大灣區中最自由的城市,横琴澳門的發展令香港北上創業提供更大的平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簡稱CEPA)是中國內地與香港簽訂的首項自由貿易協議。CEPA的主體文件於2003年6月29日簽署。在2003 年簽訂CEPA主題文件後,內地和香港曾多次增加和充實CEPA內容,多年來共簽署了十份補充協議和多份子協議,包括《服務貿易協議》*、《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讓香港故宮說好中國故事

全新的文化地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月3日正式開放。首任館長,是曾出任康文署副署長及負責過香港多間博物館管理的吳志華。談及香港故宮的意義,吳志華認為,香港故宮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傳播,特別希望給青少年更多機會認識、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促進世界文化對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香港故宮|方形大鼎延續中軸線概念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

適逢回歸25周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將隆重面世。 這個類似方形大鼎的奇特建築坐落在維港岸邊,與周圍的M+、戲曲中心相映成趣,成為香港的全新文化藝術地標。 它的建築有什麼特色? 背後又有什麼設計理念?……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概念通通識-改革開放(經濟篇)

影片介紹內地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措施。……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7 中國可變軌距高鐵面世 400公里時速直達歐洲

一直以嚟,每個國家的鐵路都有不同嘅軌距,路軌有寬亦有窄,增加咗開通直接跨國列車嘅難度!為咗解決軌距唔統一嘅問題,中國科學家經過4年嘅努力,已經研發出可變軌距、能喺唔同標準路軌上飛馳嘅高鐵列車同相關設備!……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8 「自由視角」+「子彈時間」高科技打造北京冬奧會

東京奧運會而家舉行得如火如荼,明年2月嘅北京冬奧會亦都密鑼緊鼓籌備緊!出年嘅北京冬奧會將會加入好多「黑科技」,務求打造一場高科技嘅體育盛宴!冬奧會嘅技術團隊除咗會利用超高清直播同VR技術外,仲研發採用「自由視角」觀賽系統同「子彈時間」呢啲高科技特效,等觀眾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去欣賞精彩嘅體育競技!……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深圳GDP破3萬億大關 首躋身世界經濟前十強城市

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9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及地區,報告各逾百宗猴痘病毒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世衛並確認,猴痘病毒正在人傳人,預計未來有可能發現更多病例。……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777人「出征」奧運 中國代表團史上規模最大

東京奧運會正在火熱進行中,本次中國派出了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共有777人,當中運動員431人,平均年齡25歲,有近7成隊員是首次參加奧運會,「00後」運動員嶄露頭角,亦有幾位「四朝元老」,甚至首次出現父子同戰奧運的情況,期待老將新秀們圓夢東京。……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杜絕大型核災難 解決世界難題 中國造出首座「不會熔毀的核反應堆」

最近中國又達成了一項重大科技成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首次並網成功,令中國在這個領域成為世界核電技術「領跑者」!由中國華能聯合清華大學、中核集團共同建設的「石島灣核電站」,採用先進的高溫氣冷堆技術,加上核電站內自主研製、能抗超過1,600度高溫「燃料球」,令這個高溫氣冷堆被譽為「不會熔毀的反應堆」……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江山多驕》〈第24集:中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 傳承歷史文化〉

粵劇、大坑舞火龍、港式奶茶,都是屬於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部分更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在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達近1,400個,截至去年更有42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之最。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綠色新視野》〈第40集:環保重任 中國擔當〉

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後急促發展,但發展同樣令環境在過去40年備受影響。但氣候變化危機當前,中國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肩負起重任。 ……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張維為講述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中國正走到第4次世界工業革命前沿

糧食安全一直是人類頭等大事,為了應對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和旱災等情況,中國一直致力改善稻米品種,包括適合全球化的低碳節水抗旱稻米品種,並帶到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節水型農業發展找到新空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5 香港回歸25年金融發展 由千億打鱷到離岸人幣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回歸25年來,環球經濟動盪,由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由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到2019年的新冠疫情,香港都能化險為夷,除了因為本港實力雄厚,金融體系穩健,最重要是有賴中央政府支持,才能逢凶化吉,屢創佳績。……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江山有志》〈第34集:四大銀行進軍香港〉

國家於1994年開始推行匯率改革,國有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2005年10月27 日,中國建設銀行於香港上市,成為首家以H股全流通形式在港上市的內地註冊股份有限公司,集資超過620億港元,獲10倍超額認購。……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7 李小加:香港之於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

李小加先生曾於今年3月舉辦的「『十四五』戰略規劃與香港機遇」研討會中,強調「一國兩制」下香港的定位及角色,並肯定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巨大影響。未來香港應如何把握這一獨特定位,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8 劉遵義:香港可成科研中心 與大灣區互補不足

對於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會是怎樣,劉遵義教授認為除了繼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外,香港有能力成為一個科技研發中心,並與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取長補短、互補不足,實力足以媲美美國的矽谷。……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探索數字和綠色金融新時代 鞏固香港金融持續發展的定位和機遇

在李先生的帶領下,香港交易所在過去11年屢創佳績,多次榮登全球IPO集資榜首,同時為世界開創了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站在巨人肩上,可以看得更遠。李先生將於團結卓爾論壇中,為大家解構未來中港兩地金融互通的新趨勢,如互聯互通機制、央行數碼貨幣對香港的機遇,以及綠色金融等議題,讓香港繼續發揮並鞏固金融業的發展優勢。……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0 管胡金愛:與大灣區互聯互通

國家去年公布「十四五」規劃,香港將鞏固提升八大中心競爭力,當中涵蓋金融、航運、商貿和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四個傳統領域。鷹暉保險顧問有限公司總裁管胡金愛表示,八大中心全部都與保險業界有關,這個龐大機遇亦正正需要龐大的保險人才,認為政府應該盡早想想相關政策,如何幫助保險業進入大灣區。……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中學六年級

主題三 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跨越國界的全球現象。隨着全球化在近數十年的發展,跨地域經濟活動日漸頻繁,世界各地企業及經濟體系互相影響,依賴日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一帶一路」與香港優勢》

「一帶一路」不僅是以經濟戰略為構想,其範疇包括經濟、政治、外交、人文等多個方面;它不僅是中國的國策,也是中國對新型國際關係的貢獻;它不僅是為應對中國經濟快速轉型的需要,亦激發了沿線國家的發展動力。……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3 《神州40年》(第22集:加入世貿)

「在一片掌聲當中,等了十五年來的夢想,十五年來的努力,中國終於完成了加入世貿組織的程序,正式獲接納成為第一百四十三個成員。」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經濟一體化 為區域合作帶來機遇及繁盛》

團結香港基金 (基金會) 舉辦題為「聯通世界的香港 - 新機遇 新未來」的國際論壇。泰國外交部前任秘書長、亞洲和平與和解委員會秘書長西哈薩克·龐凱考大使,在「促合作 促增進」主題演講上表示,經濟一體化會為區域合作帶來繁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成員國的GDP佔全球的三成。……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香港新活力》(第10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

自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是中國與世界貿易往來的重要窗口,作為離岸人民幣市場,香港更是人民幣國際化早期推動者和參與者。香港在2007年發行人民幣債券、2009年首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2011年推出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投資者計劃、2014年起建立互聯互通機制,顯示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貢獻。……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6 《中國成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 貨物貿易穩居第一》

中國商務部1月25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去年商務運行的情況。一如預期,中國在2021年頂住疫情壓力,整體商務情況向好。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貨物貿易總額更是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另外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都位居世界前列,總體實現「十四五」商務發展的良好開局。……

文章 當代中國
007 《決心加入RCEP 連結全球》

團結香港基金舉辦題為「聯通世界的香港 - 新機遇 新未來」的國際論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透過視像致辭時表示,香港除與內地有著日益緊密的經濟和科技聯繫,香港還會繼續與世界各國尋求機會。他表示,香港已經與20個經濟體簽署8個自由貿易協定。當中在兩年前與「東盟」簽署了協定後,到了2022年,香港與東盟商品貿易總額已逾1,650億美元新高。……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8 《RCEP對15簽署國全面生效 中國3招力求繼續推動發展》

2012年東盟十國與中印日韓澳紐,共同宣布啟動RCEP談判。經過八年漫長談判 ,雖然印度中途退出,但其他15個國家終於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協定。……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中國入世│美國條款苛索 朱鎔基高明談判促成入世》

改革開放十多年後,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9日,外界本期望中美達成世貿協議,怎料會面結束後,美國卻在中方不知情下,在網上發布由其單方面起草的「中美聯合聲明」,將中國並未答應的項目公諸於世,稱爲談判結果,企圖逼中國就範,影響連日建立的中美關係與互信。……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中國鐵路│中歐班列耀絲路 繪就藍圖創共贏》

古有絲綢之路駝鈴陣陣,今有鋼鐵巨龍轟鳴不息。在悠悠千載的歷史長河裏,跨山越嶺的駱駝商隊曾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唱響貿易歡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與時代共舞》(第三十四集:小商品王國)

位於浙江省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小商品琳琅滿目,如果在每間舖頭停留三分鐘,每天逛八個小時的話,要逛完這裡七萬多間商舖,都要超過一年。……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2 《香港如何進一步提升潛力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團結香港基金舉辦題為「聯通世界的香港 - 新機遇 新未來」的國際論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昇先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先生以及花旗環球財富亞洲區主管伍燕儀女士,分別於「守正創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新優勢」座談會上,就香港如何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及發揮潛力表達意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中國入世│當年今日世貿簽字 談判15年始成功》

20年前(2001年)11月,世界貿易組織(WTO)舉行第四次部長級會議,會上做了一項重要決定──接納中國加入世貿。由1986年開始談判,至2001年經過整整15年磋商,中國終於跨進世貿的門檻,成為第143 個成員,為中國經濟發展寫下新里程。……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1980年4月17日 中國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合法席位》

1980年4月17日,中國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的合法席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APEC會議泰國舉行 習近平演講:亞太不應成為大國角力場》

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今日(11月18日)起一連兩天在泰國曼谷舉行,21個經濟體的領袖到場出席,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美國副總統賀錦麗等,習近平當天在會上發表講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RCEP正式生效 推動亞太貿易發展 10年邁向零關稅》

2022年元旦日,深圳迎來的全國首批進口日本貨物,代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正式生效;根據協定安排,各成員國最終會齊齊邁向零關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亞太是建設性的 世界就是光明的》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20年11月20日以視頻方式舉行,馬來西亞是今年的會議東道主,因此所有與會領導人的視頻背景都使用了「綠色圓頂馬來西亞總理府」的官方背景,只有美國總統特朗普沒有採用,顯得格外突出,西方媒體紛紛做出報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做好超級聯繫人 國際金融中心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聯通世界的香港 - 新機遇 新未來」國際論壇以視像方式致詞時指,香港應保持「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外語照講、洋名照叫」,走好國際化道路。同時,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香港作爲國際大都會的重大優勢將會更加突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會越加明顯,……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9 《全球化》

一般用於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跟全世界各國家的關係愈趨緊密的現象。全球化泛指一個宏觀的社會發展歷史過程,特徵是能不斷減退地域阻隔對各種政治、文化、經濟、社會活動的限制,使一般人能因此參與更多跨地域的活動。全球化不僅是社會上客觀制度和物質層面的改變,也涉及個人對全球意識的認知及覺醒。……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0 《概念通通識-全球化》

影片簡介全球化的特癥,並指出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1 《上海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於2001年成立,前身為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該組織創始成員為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2017年巴基斯坦及印度成為會員。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也是確保國家北部和西北安全的重要合作機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2 《2001年6月15日 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RCEP與中歐CAI對中國的意義》

過去兩個月,中國一口氣拿下了兩份國際經貿協議,第一個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第二個是中歐CAI(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二者都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勝利,打破了特朗普政府的經濟圍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跨國企業》

跨國企業泛指一家擁有境外投資的企業,並在多於一個國家生產及提供其品牌的貨品或服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跨國企業於歐美地區日漸湧現,並成為推動全球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由於國際間放寬對貿易和投資的限制,加上運輸技術和通訊科技的進步,經營跨國業務的難度已大大降低。……

資訊圖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國際分工》

意指不同國家專責不同經濟活動,是經濟全球化中的重要環節,更是國際貿易與世界市場的基礎。以往國際分工泛指由發展中國家專責生產原材料和半製成品,已發展國家則專責生產最終工業製成品,即「古典國際分工」。隨着通訊及運輸技術的進步,全球化急速發展,使跨國公司有能力監控和協調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生產程序,形成「新國際分工」。……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增加人手 紓病患久等 優化制度 聚環球優才》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第二份關於醫生人手短缺的政策倡議報告:《增加人手 紓病患久等 優化制度 聚環球優才》,分析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面對的障礙及困難,並提出開創性建議,紓緩本港醫生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香港醫生短缺愈加惡劣 吸引海外人才刻不容緩》

香港醫生缺乏的情況愈趨嚴重。政府最新統計顯示,2030年將短缺1610名醫生,比三年前推算1007名,大幅增加六成。本港每一千人只有1.9名醫生,比新加坡的2.4,大幅落後。香港需要增加約3000名醫生才能趕上新加坡的水平。……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5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將出台 跨境金融新突破》

繼港股通、債券通之後,內地和香港的「跨境理財通」也漸行漸近。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在接受傳媒專訪時就表示,正加快與內地商討理財通的執行細節,同時,金管局會爭取在今年內落實多項新的跨境金融聯通措施,進一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開放執業資格兼設特殊簽證 南沙建國際人才特區》

廣州市南沙區出台《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目標在2035年把南沙打造成全國首個國際人才聚集的「特區」。就像「經濟特區」在經濟上有較自由制度的概念一樣,南沙在「 人才」方面會做到特別自由開放,究竟南沙人才「特」在哪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江山多驕》(第三十二集:世界500強 中企數量世界第一)

1995年《財富》雜誌第一次公布世界500強企業的時候,中國企業無一能夠晉身其中;直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躋身500強的也不過12間。……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8 《深圳民企密度稱冠當代中國 電子信息業最強》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深圳共有8家企業上榜,其中5家是民營企業(民企),當代中國深圳成為中國國內世界級民企上榜最多的城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財富500強|粵港澳大灣區25家企業上榜 超越紐約全球排第二》

《財富》世界500強中,全球四大灣區上榜的企業共有99家,粵港澳大灣區佔25家,首次超越紐約灣區排行第二。25家中,屬於民營企業的佔1/3。將這與剛公布不久的《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對比一下,民企榜單上首5名企業中,3名就在粵港澳大灣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財富500強|中國公司數量續居各國之冠 營收佔比首超美國》

美國《財富》雜誌周三(3日)公布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沃爾瑪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公司。排行榜頭五位中有3間中國公司,分別是第三至第五的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深圳龍華區首個跨境電商產業園 發展數字人民幣專區》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深圳是國內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最多的城市。龍華區剛剛落成了一個規模頗大的跨境電商產業園,華為、富士康、佳能、華潤等世界500強企業相繼進駐,產業園區還計劃以數字人民幣為支付場景,打造成深圳首個數字人民幣消費專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從製造業走向服務業 當代中國深圳走向第三產業》

有人說:深圳人多、樓多、人才多、外資企業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多。在改革開放後,深圳的外資企業不少均屬於第二產業的加工廠,「世界加工廠」一度成為深圳的標記。隨著往後經濟發展,今天的深圳已擺脫了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密集的工廠標籤,邁向以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為主的新境界,當中,外資企業成為了第三產業的重要推動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雙循環」推動中國商品出口變內需》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出席在「團結卓爾論壇」時表示,以往中國工業着重出口,他認為在推動雙循環契機下,可平衡出口和本地經濟,但彼此仍有聯繫。……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十四五經濟篇|甚麼是雙循環?》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內循環與雙循環》

習近平月前曾就中國經濟發展提出過「內循環」概念,後來中國官方又補充,「內循環」以外,還要加上個國際國內的循環,「雙循環」才是較準確的策略。……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香港第一間麥當勞開幕 70年代漢堡包賣幾錢?》

麥當勞,全球最大跨國連鎖餐廳。47年前今日(1975年1月26日),香港第一間麥當勞餐廳在銅鑼灣百德新街開業,食漢堡飽、薯條、飲可樂,自此變成香港人生活一部分。……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梗有一間喺左近 香港第一間7-11在哪裏?》

7-Eleven(7-11)是跨國連鎖便利店集團。1981年4月,香港第一間7-11在跑馬地開業,成為首間通宵營業的便利店,從此市民深夜肚餓就可以落街買宵夜了,因為「梗有一間喺左近」。……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SHEIN許仰天「唯快不破」 中國初創企業引領西方潮流》

熱愛網購,除了淘寶、京東,近幾年有一個平台大家可能都聽過,就是主打快時尚(Fast fashion)的SHEIN。單看SHEIN的網站,不少人會以為是歐美品牌。但實際上,SHEIN是徹頭徹尾的中國企業,只是專攻美國、歐洲和澳洲等海外市場。……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看好中國經濟 內地去年外商投資近1萬億》

中國經濟2020年的「成績單」近期得以陸續公布,在外部環境不明朗和內部經濟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外界都關注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會否減少。但事實證明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的「首選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合作 當年今日五星級花園酒店開幕》

1980年代改革開放,廣州的變化可說是從引進外資(港商)興建酒店開始;三間五星級酒店──1983年白天鵝賓館、1984年中國大酒店及1985年今日(8月28日)花園酒店相繼開幕,不單成為了廣州的新地標,也代表着中外合作的開始、改革開放的標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投資中國年|簽約76個項目總額905億元 廣東「4+2+1」引外資》

中國商務部今年首次舉辦「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其中3月29日就在廣州市舉行招商引資活動啟動儀式,亦是首站的廣東專場推介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劉仲恒:了解吸引人才的阻力》

香港的醫療服務質素極佳,疾病預防及治療全球處於頂尖水平。全仁醫務中心創始人劉仲恒,一直心繫香港醫療事務發展,認為新一屆政府要一直保持醫療在世界較為領先的地位,要在吸納人才方面多花工夫。……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3 《盧新寧:香港吸引人才「磁場」有很多》

團結香港基金 (基金會) 舉辦題為「聯通世界的香港 - 新機遇 新未來」的國際論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女士致辭時表示,雖然香港一度出現人才外流現象,但香港的綜合優勢明顯,吸引人才的「磁場」還有很多。……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4 《全局拆解香港「人才荒」》

隨著香港放寬檢疫措施至「0+3」,現時也該審視其長遠人才政策。香港近日在鬧「人才荒」,我們認為需要先釐清香港需要什麼產業及資歷的人才,才進一步構想具針對性的招才政策。最「荒」之處,其實是香港急缺足夠的新興產業人才。……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25 《尚海龍:香港需吸納更多技術型人才》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政策推動創科發展,包括未來五年吸引100間具潛力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等,以促進科研落地。……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6 《東莞出台80條措施 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

廣東省東莞市在12月22日發布《東莞市貫徹落實〈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行動方案》,推出80條金融措施,旨在進一步推動港澳與東莞的金融互聯互通,深化三地金融合作,同時提升港澳居民在內地的銀行和保險服務體驗。……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打鱷 人幣中心 互聯互通 中央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回歸25年來,環球經濟動盪,由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由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到2019年的新冠疫情,香港都能化險為夷,除了因為本港實力雄厚,金融體系穩健,最重要是有賴中央政府支持,才能逢凶化吉,屢創佳績。……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8 《1990年11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9 《改革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記 從第一股到第一間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是中國內地三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也是第一間以及規模最大的一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科技人才特快通道 只是向前的第一步》

為在創科發展道路上急起直追,近日香港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大幅簡化海內外科技人才入境的手續,將審批時間壓縮到最快兩星期,引起社會熱議。與政府現有的輸入人才計劃 (註一)對比,最新推出的特快通道不但加快了審批速度,而且更有針對性地助香港吸納大批創科人才。……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中國網民破10億 「數碼新基建」成經濟新動力》

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日前發布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當中顯示,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0.11億,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有生機的數碼社會;同時中國正積極發展數碼新基建(內地稱「數字新基建」),而數量龐大的網民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2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正合時 - 王翔:深港科技合作前景廣闊》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表有關生物科技政策的研究報告發布會時指出,報告對深港兩地完善配套設施、鼓勵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等方面提出多項措施建議,對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合作具有借鑒意義。……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江山多智慧》(第39集:智能家居和物聯網)

智慧開門、聲控開燈、自動感應調節溫度,這些功能出現在你的家中,都不再是遙不可及。……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中國正式申請加入DEPA 推動全球數碼經濟合作》

無論在全球或是中國,數碼經濟(內地稱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大趨勢。中國商務部官方網站11月1日發布消息指,中國正式向《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DEPA)的保存方紐西蘭提出加入申請,這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中國與各個成員之間的數碼經濟合作。……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當代中國試行數碼貨幣 深圳與「貨幣」的幾段故事》

2020年8月中,國家商務部公佈28個省市試行數碼貨幣(DC/EP),深圳是首批試點城市。深圳自1980年正式成為經濟特區之時,已有比其他當代中國經濟特區更獨「特」的價值。當航空運輸還不是十分普遍的時候,深圳已是重要的世界經濟窗口,正因為這樣,深圳面對的貨幣挑戰也特別多。……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數字人民幣讓中國經濟再提速 改革全球貿易格局》

中國近期頻繁推進數字貨幣(港稱數碼貨幣)的大規模測試,讓數字人民幣成為關注焦點。很多人會覺得中國現在已經有方便快捷的電子支付平台,為什麼還要發展數字人民幣呢?但其實推行數字人民幣,對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戰略布局都有重要意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中國推多項措施 助長者適應數碼生活》

中國數碼經濟發展迅速,不斷改變市民生活方式,但老年人難以適應數碼生活的問題亦不容忽視。日前,中國頒發有關「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及數碼技術難題」的方案。包括為老年人專門設立服務通道,身份證、車票等保留紙製憑證,消費場所保留現金支付,公營機構保留人工服務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農村扶貧結合5G電商 直播帶貨推動中國經濟》

一般人對中國的農村都有固有落後和貧困,而且拖中國經濟後腿的刻板印象,中國近年致力振興農村經濟,除了投入資金扶貧,更希望利用新科技提高農業技術及生產力,善用5G技術、電商活動及數碼化亦是大方向,其中,直播帶貨更是提升農村,以及當代中國經濟效益的關鍵。……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金管局研發數碼港元 擬一年內提初步意見》

數碼貨幣近年在全球興起,新冠疫情更催化了電子支付的應用,無現金支付應是未來趨勢。內地在去年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e-CNY)的測試,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就表示,本港也追隨步伐研究發行「數碼港元」(e-HKD),金管局為此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可行性,預計一年內會提出初步意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完善數據基建 推進生物科技產業發展》

七年前的「冰桶挑戰」風靡全球,引起了人們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的關注。……近日,香港有科創企業成功利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台,篩選及分析出與漸凍症相關的基因;團隊迅速找到「潛在治療靶點」,除了大幅降低了藥物開發的成本和時間,更為患者帶來希望。……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1 《「十四五」規劃助香港建生物科技創新高地》

近日社會熱烈討論,香港要趕緊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少人均指出香港各大學基礎研究傑出,早前港大袁國勇及裴偉士兩位教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連同2016年獲得同一獎項的中大盧煜明教授,歷來共有三位香港教授奪得有關獎項。……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2 《由生科融資中心到生科創新高地》

今年《施政報告》首次重點提倡發展生命健康科技,並選址河套建成重要基建,正好呼應我們在7月提倡港深合作發展生物科技的願景。業界時常提出,香港擁有作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的優勢,對發展科創甚為有利;然而,香港的資本市場與科創市場並非對稱,資金並非流入本地科企。……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3 《十四五經濟篇│「綠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指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當中,對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對各領域發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經濟篇,以數據配合實例,為大家進行簡明易懂的解讀。 本文為經濟篇的第七篇文章,主要介紹國家未來如何透過「綠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十四五經濟篇│製造業如何升級?新能源車製造成最佳示範》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當中,對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對各領域發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經濟篇,以數據配合實例,為大家進行簡明易懂的解讀。……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夥香港組綠色金融聯盟 深圳打造當代中國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深圳市貫徹落實<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行動方案》中,銳意將深圳打造成全球雙金融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可持續金融廣泛理解為綠色金融。深圳早於2017年加入了「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綠色金融聯盟」(FC4S),之後夥香港、澳門、廣州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積極推進建立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當中香港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近400萬個│中國新能源車充電樁 規模全球最大》

在中國買一架電動車來開,日常的充電體驗怎樣?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充電需求相應不斷擴大,充電問題,也被認為是新能源車推廣的「最後一公里」。中國充電樁産業目前發展狀況究竟如何?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新能源汽車銷售增至25% 深圳搶佔智能車一哥地位》

疫情後首個粵港澳大灣區大型車展選址在深圳舉行,意義重大。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特別給予非深戶籍的居深港澳台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及優惠,而深圳目前開放9區作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以及剛剛落地服務的自動駕駛的士(Robo Taxi),均顯示了深圳在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的地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近9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

在政策和市場因素共同驅動的作用之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各大車企加快新能源車型的布局,中國消費者亦愈來愈傾向選擇新能源汽車。現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891.5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將近19.3%。……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新能源車「心臟」!中國建成最大規模動力電池產業體系》

內地城市街頭,綠色車牌的新能源汽車愈來愈多見。這些新能源車的「心臟」——動力電池,不少是由中國製造。……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江山多驕》(第三十七集:網購市場)

打開App、選購、落單、收包裹……網絡購物近幾年已經成為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新冠疫情的衝擊,更加加速網購的普及。食品、衣物、電子產品、傢私……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網上買不到的。……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1 《與時代共舞》(第七集:中國創客)

深圳創客節展示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等一系列新技術,中國創客從小眾開始走向大眾。……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2 《環境保育│綠色發展催生綠色職業人才湧現》

近日,人社部向社會公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大典》沿用2015年版《大典》做法,標注了綠色職業133個(標識為「L」),如冶金熱能工程技術人員、汽車工程技術人員、供用電工程技術人員、環境衛生工程技術人員、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工程技術人員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從上門做飯到上門餵貓 「上門」經濟熱爆但有隱憂?》

近年來,內地「點對點」的各類上門服務愈來愈有人氣,例如上門喂寵、上門代廚、上門按摩、上門美容等,社交網絡平台上也出現不少「88元上門做一頓飯」、「1分鐘1元代放狗」等五花八門的服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從銅芯口罩反思香港再工業化的必要》

農曆新年前後本港疫情初起,口罩嚴重缺乏,人們通宵排長龍買口罩的場面,記憶猶新。政府促請本港廠商製造口罩,有廠商批評在融資及場地支援不足。可再用的「銅芯口罩」5月剛推出,被指姍姍來遲。其實,香港口罩供應遲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工業落後,我們有必要積極推行「再工業化」政策。……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25 《新零售及再工業化添高規格工廈需求》

疫境之下本地的網購發展有如雨後春筍,平台做得有聲有色的背後實有賴物流業的支援。同時,在今次的疫情之中亦聽到有聲音認為我們應該把握好今次「去全球化」的浪潮發展本地工業。可是,現在政府的「活化工廈政策」着重鼓勵私人工業大廈重建及整幢改裝作其他非工業用途,卻忽略了在新零售及再工業化的大趨勢下現代物流及工業的發展。……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26 《概念通通識-智慧城市·香港》

影片簡介智慧城市的發展及特徵,又介紹智慧城市如何應用在香港的各個層面。……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7 《智慧城市在中國》

智慧城市指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來解決城市問題。一般而言,是由一個複雜的城市系統協調各領域、各項服務的運轉,使資源運用和城市管理更具效率,為市民提供優質生活。該概念最早由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於2008年提出,隨着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和經濟發展,城市問題日益凸顯,各國政府都不遺餘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8 《廣州首個5G智慧社區 物流機械人送貨上門 語音呼叫緊急求助》

家居智能設施見得多,街道上各式機械人也不是新鮮事,但位於廣州黄埔區的常春滕社區,就駕建了一個大型5G網絡,把戶外戶內的新科技連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智慧社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9 《江山多智慧》(第三十二集:智慧圖書館及智慧學習)

近年內地積極推動圖書館智能化服務,廣州的南沙圖書館,不少日常運作,由尋找書籍以至借書,都由人工智能負責。……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0 《香港創科大有可為 國家重大科研將向本港科學家開放》

由港府主辦的「把握國家『十四五』機遇,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宣講會,8月23日在政府總部舉行。會上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國家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快內地與香港創新融合,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嘯就表示,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未來將向香港科學家開放。……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人類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通過人工智能,使機器具有思考、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機器學習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隨着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類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愈趨頻密,所涉及的範圍亦由電腦科學延伸至日常生活、社會管理等各個實用層面。……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江山多智慧》(第15集:大數據改善經濟及生活)

「大數據」是近年非常熱門的一個名詞,應用於不少生活之中,內地近年積極開拓大數據發展,例如有「網約車」手機應用程式,整合使用者記錄及司機行車數據,更有效安排乘客和司機,優化路線,減少交通擠塞。……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江山多智慧》(第36集:智能工業和中國智造)

工業「4.0」是熱門趨勢,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幫助下,有什麼發展特點?……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4 《與時代共舞》(第三十集:智慧城市)

停車,知道哪裡有位置;逛完街,又可以快速找到車;還書,有機器人幫忙分門別類,這是一座智慧之城。……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講港.創科:香港智慧城市新發展》

今集「與Allen有約」繼續同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傾吓香港目前在智慧城市發展上到底有咩技術?原來無人車、車聯網、樂齡科技、甚至金融科技中的區塊鏈等,都不是再是紙上談兵,相信不久的將來,好快在我們身邊出現。……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6 《大灣區生活圈│微信推出「刷掌支付」》

根據微信公眾號「微信派」於5月21日 發布的消息,微信「刷掌支付」正式推出,用戶由即日起可以利用刷臉設備進行刷掌操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江山多智慧》(第二十五集:智能運動及智能設施)

中國在2009年將「全民健身」列為國家戰略,到2020年,全國已經有7億人每星期最少做1次運動,科技成為推動體育運動的重要支柱。……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機械人表演千手觀音 AI「文生圖」秒速創作》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機械人表演千手觀音 AI「文生圖」秒速創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北京冬奧餐廳機械人掌廚 美食「從天而降」科技感十足》

能夠精準控制火候的智能煲仔飯機,烹調出正宗粵式煲仔飯;即叫即整的西式漢堡包,智能漢堡包機20秒就能完成;借助靈巧的「手臂」,智能調酒機調製出獨特的雞尾酒;還有智能傳菜設備,讓美味菜餚通過空中雲軌「從天而降」直達餐桌……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北京冬奧|央視AI手語主播亮相 助聽障觀眾「智」聽賽事》

北京冬奧不單是一個體育賽事,更是一場科技盛宴,中國官方電視台央視就趁着北京冬奧推出了首個AI手語主播,屆時為賽事新聞和直播提供手語服務。其實官方媒體推出AI主播並非第一次,新華社之前亦上線了AI主播,而且正在不斷改進升級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香港新活力》(第二集:智慧醫療創新 提升服務質素)

香港成為了全球最長壽的地區,預料到2039年,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將突破250萬。人口老化問題加上疫情影響,對醫療服務和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面對需求,本地不少科研團隊致力研發智慧醫療產品提升醫療質素。……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2 《中國象棋上演「人機大戰」 AI挑戰特級大師能否成功?》

AI(人工智能)再次挑戰人類?一場中國象棋的「人機大戰」,近期在上海舉行。對戰進行了兩輪,出戰的人類棋手,包括中國象棋特級大師、世界冠軍謝靖,以及青少年象棋冠軍顧博文。楚河漢界之上,勝負如何?一齊來觀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中國教育|讓人工智能更好擁抱教育》

近年來,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得如火如荼。日前,《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佈。該《藍皮書》指出,教師授課能力缺乏是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人工智能機器人:廣州珠海一網通辦 秒批商業登記》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於3月20日在網上舉辦一個名為「香港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大會」,討論「人工智能機器人」(AIR)的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及珠海,已發展到能夠把複雜的商事登記程序簡化下來,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行批核,甚至達到「秒批」執照的程度。……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 中國科技新潮點》

內地有地產發展商旗下飲食集團去年一口氣在廣州及順德兩市開立兩所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Foodom ,利用自主研發的技術,制造煲仔飯機器人、火鍋智能配餐機器人、迷你雪糕機器人等,獲國家頒授品質證書。在疫情期間,人工智能機器人煮食概念變得火熱起來。香港也不遜色,年前已有港大學者研發技術並開設機器人餐廳。……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百度李彥宏:AI影響人類40年發展》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1)7月8日至10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大會匯聚全球AI科技的尖端人物和企業,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和應用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在今天的開幕式上,多位科技企業領袖都發表演講,其中百度CEO李彥宏認為,AI技術將會影響人類未來40年的發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香港研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一文睇清最新發展動向》

人工智能(AI)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AI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更是引起全球熱議。……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109萬家企業|ChatGPT爆紅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狀況排世界第幾?》

最近,美國科技初創公司OpenAI旗下的AI聊天工具ChatGPT,在全球範圍掀起熱潮,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百度也加入AI大戰,宣布將推出同類型產品「文心一言」。那麼,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還有哪些?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狀況如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當中,堅持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成為重點之一。國家對創新科技發展如何布局?「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創科篇,透過數據和實例從各個層面進行解讀。……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古箏機械人即興演奏 中國科技館展出AI前沿技術成果》

科幻電影中經常都會創作出各式各樣的智能機械人,你會否想在現實中也親身體會到機械人帶來的奇妙樂趣?……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深圳推發展AI方案: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

中國致力發展數字經濟,AI領域是重中之重。深圳就推出發展人工智能(AI)的重量級方案,提出要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小度科技景鯤|追求AI的未來「機器學人」 讓科技成為身邊助手》

人工智能(AI)是近年科技界的熱潮,而小度科技就是其中一間中國明星企業,是互聯網企業巨頭百度旗下的智慧科技品牌。……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5G技術建構物聯網 提升當代中國醫療效率》

現時大眾去看病,仍是需要前往實體醫院,但未來可能不再一樣。內地的5G技術的應用範圍早已拓展到醫療領域,結合大數據資料、人工智能(AI)技術,以及雲端計算等技術,當代中國正利用5G技術帶動建構全面醫療物聯網,提供包括遙距診症及智慧醫院等應用場景。……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深圳媽灣5G智慧碼頭落成 粵港澳大灣區5大貨櫃碼頭展示中國科技》

隨着深圳5G全面覆蓋,深圳的集裝箱碼頭(港稱貨櫃碼頭)也開始進入「自動駕駛」的行列。蛇口媽灣集裝箱碼頭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啟用的5G智慧碼頭。繼媽灣智慧碼頭後,作為輸美貨量佔全球高達1/4的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也積極提升設備,跟着潮流步伐而走。……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5 《2023全國兩會|新設國家數據局 推動國家大數據戰略》

2023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關注點,除了金融領域,亦包括重組科學技術部和新設國家數據局,其中的國家數據局將統籌數據資源整合,推動國家大數據戰略。……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從貧困省到大數據中心 貴州如何練就「中國數谷」?》

講到貴州,一般會想到什麼?有人可能知道貴州名酒茅台,熟悉科技的可能聽過中國天眼。其實十幾年前,貴州還是中國的貧困省,但近年它有一個新名字——中國數谷。……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東數西算·大灣區|數據中心集群選址韶關有何考量?》

中國於今年2月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同時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在前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何謂「東數西算」以及這項工程背後的意義和發展前景。……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8 《江山多智慧》(第三十一集:智慧養老及大數據醫療)

人口老化問題成為香港一大挑戰,統計顯示到2036年,香港老年人口將會佔整體人口三成。內地同樣面對相同挑戰,有城市計用大數據的「智慧養老」。……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29 《科技探索 城市創新動力》(第六集:貴安新區 從大數據產業發掘商機)

內地和香港導演聯合執導的電影《長津湖》 票房大賣 ,打破了30多項中國影史記錄。這套製作出色的戰爭片幕後功臣之一 ,來自貴州的「最強大腦」——貴安超級計算中心,影片的後期渲染工作在這裏完成。……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30 《科技探索 城市創新動力》(第九集:人工智能產業崛起 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北京的人工智能產業迅速崛起,截至2022年,北京擁有上千間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總量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創業者追夢的理想地點。北京通過設置「綠色通道」及一系列新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全方位構建出有利於人工智能發展的良好環境。……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回顧中國互聯網發展史 28年間從0到10.51億》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的網民規模是世界第一的10.5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則有74.4%,亦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2 《提升私隱保障 加速香港發展聰明城市》

香港政府2014-15年財政預算案中,列舉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支援香港的智慧型發展,而2015年的施政報告也表明,政府會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聰明城市」的可能性。……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3 《迎接5G新時代》

5G是第五代流動通信技術的簡稱,理論上傳輸速度可比現時使用的第四代流動通信技術(4G)網絡快100倍。它所採用的無線電頻譜,能夠更快速及更可靠地傳送大量數據。由於具備超高數據速率、更高的容量以及更短的時間延阻,5G網絡一旦應用,將支持人工智能(AI)、機械人和物聯網(IoT)等其他技術,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將可實現,更可進一步應用至工業、醫療、安全等領域,進而改善人類生活。……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江山多智慧》(第8集:5G遙距手術)

5G技術除了能夠提升上網速度和改善交通網絡聯繫,更能實現遙距診症和手術。5G數據傳輸較4G更快,時間延遲更少,適合即時通訊的操作。……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5 《與時代共舞》(第三集:網紅)

在網絡世界人人都可以做網絡紅人,「厚塗又有一種正宮娘娘的感覺,就不是一般的妃子,是那種寵妃你知道嗎。」她網名是「寶劍嫂」,定期拍攝化妝片就可以年薪過百萬。「互聯網這東西就是新興的,如果你沒有抓住這一根東西的話,你也許就失去了。」……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6 《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 粵港澳大灣區創業者免費開通》

與客人應酬結賬,餐廳開具發票後,往往要花一段時間申報,款項才得發回來。深圳市稅務局年前開始試行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客人簽帳後,餐廳開具電子發票,資料直接接連至稅務局,並與客人所屬的企業、餐廳之間進行即時核對,大大減省了三方財務核對的時間和成本,應酬費便也得以儘快發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廣州全國首創區塊鏈法律平台 專為港澳人士處理內地訴訟》

在內地創業,最怕遇上法律訴訟,在香港固然要拖延數月至數年,在內地的話,不但是時間上的消耗,還要花很多時間在交通安排往返兩地。廣州為涉及港澳的民商事訴訟的案件,推出「AOL授權見證通」網上法律授權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線上處理法律授權文件,大大減省港澳當事人的舟車時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坐「空中的士」觀光 廣州打造5G空中智能交通體驗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無人機產業的高地,由廣州企業「億航智能」(下文簡稱「億航」)研發的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被稱為「空中的士」,近年因頻繁在國內外展示載客飛行而受到不少關注。……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香港新活力》(第33集:「智慧旅遊」推動旅遊業重拾光輝)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經濟支柱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逾百分之4。新冠疫情前,香港每年接待訪港旅客超過6,000萬人次。為進一步推廣旅遊,香港政府在2017年公布發展藍圖,提出利用高科技發展「智慧旅遊 」,旅遊事務署去年推出「城市景昔」計劃,利用AR和多媒體技術,將歷史圖像和現場真實場景結合。……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0 《手機遊戲|與其困於遊戲空間 不如朝向多彩生活》

新學期開學之際,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路遊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北京大興機場|5G AR 人臉識別 高科技機場成新七大奇迹之首》

古代有中國長城等世界七大奇迹,現代也有由英國《衛報》評選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當中排在榜首的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大興機場。大興機場創下數十個中國及世界之最,令人嘖嘖稱奇。但更厲害的是,機場運用了各式各樣的高新科技,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之餘,大大提升了旅客的搭乘體驗。……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講港·創科:智能機場給旅客無縫旅程》

近年香港國際機場十分智能化,為旅客帶來更方便的服務,除咗自動登機服務櫃檯外,仲有智能化的行李託運服務等,大家又有冇體驗過?今集《與Allen有約》,繼續同機管局工程及科技執行總監Alex Kwan一齊傾下。……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3 《講港·創科:香港國際機場智能化》

今集與Allen有約,將帶大家走入香港國際機場,看看它們的智能化設備,仲同機管局工程及科技執行總監Alex Kwan一齊傾下未來智能機場新發展。萬密錯過。……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14 《【5G智慧醫院】遙距手術、機械人醫護 勾劃香港5G智慧醫院藍圖》

繼深圳5G智慧醫院遙距應診技術發展得愈來愈具體後,香港也如箭在弦。天水圍醫院利用5G作遙距視像診症,將軍澳醫院更利用智能眼鏡進行精準的骨折手術。看各區醫院的鋪建,可以看得見未來新界東、西聯絡智慧醫院的藍圖,未來全港各區醫生聯合應診已不再是構想了。……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中國經濟|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

截至去年底,全國5G基站數超140萬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路;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5.18億戶,所有地級市、超過98%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路覆蓋……不久前,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了我國5G建設最新成績單。5G網路覆蓋廣度、深度進一步提升,……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5G應用教學廣泛 拉近當代中國城鄉差距》

電子產品應用範圍日漸廣泛,尤其在當代中國已經正式推出5G網絡服務的情況下,使用科技教學比回歸傳統實體書本學習,似乎更是一個大趨勢。如何跳出守舊框架,靈活應用新科技,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成為教育界一道難題;但在更多5G應用出現後,不但提升教學效率,甚至拉近內地城鄉教育差距。……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全球首創!北京冬奧高鐵列車 設5G超高清演播室》

2022北京冬奧的腳步愈來愈近,連接北京、延慶、張家口3大賽區的復興號高鐵列車6日全新亮相。冬奧版列車依託中國最智能高鐵路線之一的京張高鐵,為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提供服務,車廂中設置了全球第一個5G超高清演播室,供媒體直播報道。……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中國發布6G技術成果 通訊速度大突破 較5G快20倍》

5G投入商用之際,6G科研競賽已在全球展開。日前,位於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發布了一項最新原創成果,創造出目前世界太赫茲無線通訊最高實時傳輸紀錄,通訊速率較5G提升10至20倍。太赫茲無線通訊技術被視作6G的核心,為未來元宇宙、天地通訊的發展打下基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5G基站突破160萬個 中國網絡基礎設施全球規模最大》

中共中央宣傳部6月14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十年來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在會上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保障有力的網絡基礎設施,建成超過160萬個5G基站,5G移動電話用戶則超過4億戶。……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大海中建起巨型5G養魚場 「耕海一號」自動餵養20萬條魚》

講到養魚場,不少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水邊的小魚排;但其實,養魚場的規模和智能程度已經今非昔比。中國全新養殖設備「耕海一號」就建在海上,運用5G通訊和智能系統,同時自動餵養20萬條魚;同時「耕海一號」還兼有遊客參觀、通識教育的功能,是一個大型的現代生態綜合平台。……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圖解網紅現象》

網紅即網絡紅人,他們善用社交網絡、直播平台,與觀眾分享個人生活、時事熱話,因着個人特色而在網絡「走紅」。由於網紅的知名度高以及其觀眾群廣泛,不少商家都會與網紅合作,以代言、試用、植入式廣告等軟性手法為產品宣傳。……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2 《坐「無人遊覽車」奔上「智慧跑道」 看深圳公園的5G智能革新》

沿着5G智慧跑道慢跑、乘坐5G無人駕駛游覽車逛公園、餓了便透過5G智能無人移動售賣車購買食品和飲品......這些看似是科幻片才會出現的場景,如今在深圳已經陸續實現。……

文章 /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全國首例!橫跨近5千公里 5G超遠程機械人肝膽手術成功》

5G網絡的發展,不單令手機上網更快速便捷,在其他領域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在5G技術協助下,內地首例5G超遠程機械人肝膽手術,近日成功實施,突破時空限制,造福病人。……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內地首間5G智慧家庭病房 全屋智能設備:床墊檢測心率 馬桶分析尿液》

智慧家庭病房你聽過未?藥盒自動生成服藥記錄,餐盒記錄吃飯時手部震顫頻率,床墊自動監測睡眠時的心率,按下床頭的按鈕就能跟醫院的醫護人員實時通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5 《網絡民間交流成助力 KOL成中美關係新橋樑》

從1979年至今,中國與美國建交超過40年,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的民間及文化交流也越來越深入頻密。近年來,社交媒體發展迅速,網絡紅人及KOL火遍全球,其中一些更成為中外民眾相互了解的橋樑。尤其新冠疫情襲擊全球,線下交流幾乎停擺,線上交流更加凸顯優勢,成為勢不可擋的力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內容農場 真假難辨》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社會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資訊,真假難辨。以往,市民會信任傳媒提供的消息,透過電視、電台、報章等媒介知道社會的真實情況。這些都是單向的訊息傳遞,觀眾、讀者等媒體受眾都是單向地、被動地接受訊息。然而,現今社會已進入新時代,互聯網踏入Web 2.0,媒體受眾不單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權選取有用資訊,而且更可以成為發放資訊的人,扮演著若干媒體角色……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社交媒體虛假信息如何解決》

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大講堂》邀請到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主講,在現場嘉賓互動環節,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提到,近年社交媒體有很多虛假資料,政府應如何應對?一起聽聽張教授的回答。……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3 《中國擬立法保護個人信息 監管企業濫用客戶數據》

個人信息如何保護是近年內地熱烈討論的話題,尤其互聯網迅速發展後,普遍出現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企業不合理運用大數據等等問題,完成相關法律法規已是迫在眉睫。……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圖解網絡欺凌》

根據政府資訊安全網的定義,網絡欺凌一般指發生在資訊科技通訊平台上的欺凌事件,涉及故意使受害人不快的行為。除文字外,亦以不同形式如針對收件人的視聽資料來傳送明確或暗示的訊息。網上欺凌可透過電郵、討論區、社交網站等網絡通訊平台發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網絡遊戲新規例》

近日,內地推出新措施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國家新聞出版署要求網路遊戲企業和有關行業組織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帳號實名制度,以及禁止所有網絡遊戲企業於特定時間以外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資訊素養] 查證資訊技巧

今時今日,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發達,人人都可以成為「資訊發放者」,只要「一機在手」,就算足不出戶仍可以知天下事,十分方便。可是這些資訊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我們隨意相信虛假的資訊,將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為了避免誤信錯誤資訊,學習查證資訊的技巧十分重要!……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綠色新視野》

為讓香港觀眾認識國家在保護瀕危物種、守護自然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成就和貢獻,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系列短片《綠色新視野》,一連40集在無綫電視的黃金時段播出。……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2 《疫情下的塑膠污染》

新型冠狀病毒於香港的疫情起伏不定,特區政府先後作出不同程度的社交距離限制,如禁止半日及全日堂食等措施。食肆在疫情下紛紛改為主銷外賣,以維持生意額。然而,在過去大半年,外賣服務的需求大增,令大量即用即棄的塑膠廢料被棄置,加上市民使用大量用完即棄的防疫用品,亦增加了塑膠廢物的棄置量,加重本港廢物處理系統與環境的負擔。……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熱浪》

熱浪是指天氣在某一段時間內持續保持異常高的氣溫,且伴隨有很高的空氣濕度。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對熱浪的定義為:連續五日氣溫高於歷年最高溫度平均值 5°C以上。事實上,世界各國對熱浪並沒有一致的定義,但一般認為當氣溫異常高於當地的氣候平均值一段時間,便是「熱浪」。……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珊瑚白化 大堡礁或列瀕危》

澳洲大堡礁包含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擁有很高的生態及經濟價值,不但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甚至是儒艮(屬哺乳動物海牛目)和大型綠海龜等瀕危物種的棲息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之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俄烏衝突下的能源危機》

俄烏衝突觸發能源價格大升及供應鏈問題,引起對全球性能源危機爆發以致經濟衰退的憂慮。是次衝突突顯歐洲長期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所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因此,歐洲各國正積極尋找新的能源供應,包括發展再生能源、核電等,以維持充足的能源供應。然而,能源危機帶來的經濟、社會,以至環境問題正威脅全球發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食物浪費》

食物浪費(及損失)指的是在整個食物的生產、運輸、銷售和消費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例如管理不善、消費者習慣等等,食物最終被丟棄或成為廚餘。……

文章/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環境可持續發展》

環保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環保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經過五年努力,我國「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濃度明顯下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8 《全球氣候管治》

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日益加劇,科學實證顯示,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更具破壞力、影響糧食生產量、溫度上升加速熱帶疫病傳播,種種後果均關乎人類存亡。……

文章/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生態足印》

「生態足印」是量度人類耗用天然資源的工具,計算人類為滿足生活需要,所使用的資源(如穀物、肉類、海產,以至森林、樹木等資源)的總消耗量。它就像收支平衡表,將人類消耗的資源總量與地球製造資源的總量相比較,便可知道我們耗用地球資源的狀況。……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互相抵消,達到淨零碳排放量(net-zero carbon emission)的效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1 《打贏藍天保衞戰》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推行高速工業化發展政策,加上城鎮化發展,令民眾物質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然而,在內地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少地區的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逢冬季中國北方地區經常出現霧霾天氣,威脅着民眾的健康。藍天白雲,成為不少民眾期待的好天氣。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為保衞藍天下定了決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2 《核安全》

核安全指核能運用達至正常狀態,預防事故或減輕事故後果,從而保護場區人員、公眾和環境免遭過量的輻射危害。現時,核能主要用於武器及發電之上,在二次世界大戰末,美國在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下原子彈,是人類首次使用核武,造成大規模傷亡。而在核能發電上,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核事故,當中以切爾諾貝爾及福島核事故最為嚴重;根據國際核事故分級表,兩次事故均被評級為最高等級的第七級,對人命財產、環境帶來極大破壞。由此可見,防止核事故發生對維護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3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來自太陽、地球物理或生物來源的任何形式的能源,它在循環不息的自然過程中產生,而且可以不斷補充,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再生能源普遍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4 《人工造林》

隨着社會不斷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不斷增加,全球每年砍伐林木的數字有增無減。為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各國積極人工造林,期望透過多建綠化地帶保護環境。中國雖是發展中國家,但在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方面一直不遺餘力。自2000年以來,內地持續人工造林,令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近年中國人工造林的總面積更冠絕全球,綠化環境的努力亦為世人所目睹。……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5 《無廢城市在中國》

「無廢城市」在國際上並沒有一致性的定義,「無廢城市」並不是指沒有廢物的城市,而是泛指從城市管理的角度,如何有效利用廢物、降低廢物的產生、解決歷​​史堆存廢物,保證可用資源的良性循環。……

文章/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6 《COP15|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閉幕 中國推動「歷史性」框架協議》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12月19日在加拿大閉幕,在主席國中國的主持下,超過190個締約方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框架協議,定下保護土地、海洋和物種免受污染及氣候變化影響的目標。……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中國力爭2060年實現「碳中和」》

早於2020年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提出中國會致力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所謂「碳達峰」(或稱「碳排放峰值」)是指一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最大值,而「碳中和」即是一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與其環保措施互相抵銷;具體而言,國家可以透過植樹造林、轉用可再生能源,以減排節能彌補碳排放。……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8 《環境保育|百折不撓 旱原夢圓》

9月28日,引洮供水二期骨幹工程順利通水。至此,經過60多年的接續奮鬥,引洮供水工程這一甘肅省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受益群眾最多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全線建成。這意味着甘肅中部600多萬群眾告別「靠天吃水」的歷史,旱原上渴盼了半個多世紀的「圓夢工程」終於夢圓。……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北京冬奧全面實行低碳環保》

2022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冬奧會」)於2月21日圓滿落幕。本屆冬奧會除了因為在疫情之下須全程進行閉環管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綠色環保」。作為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的首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組織委員會(下稱「組委」)承諾實行碳中和,用實際行動彰顯中國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的決心,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0 《1千萬個|循環速遞箱全國投放 環保包裝真的有效?》

一年一度「雙11」來臨,大家有沒有網購?如今,網購已成為許多民眾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份,但龐大的網購量和速遞包裹,也產生很多塑膠包裝袋、紙箱等垃圾。……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中國文化|高標準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在江西贛州,「走一段長征步道,吃一碗紅米飯南瓜湯」成為熱門旅遊項目;在山東東營,黃河文化遺產正得到系統保護,主題旅遊活動受到遊客歡迎;在江蘇揚州,非遺文化、運河美食等專題榜單發佈,讓公眾感受「千年詩渡,勝景猶存」的歷史穿越……一段時間以來,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相關景點景區成為網紅出遊打卡地,展現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恢弘氣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中國「海底種草」建綠洲?修復海草床 拯救「海洋之肺」》

荒漠種草不出奇,「海底種草」又聽過未呢? 這裏的草,指的是有「海洋之肺」稱號的海草床。……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60%焚燒率|生活垃圾去哪了?中國城市這樣避免「垃圾圍城」》

大家有沒有想過,生活中的垃圾都去了哪裏?除了送去堆填,更理想的方式是進行焚燒處理,並且以垃圾來發電,實現轉廢為能。如今,內地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有約60%實現了焚燒處理。中國各地為實現轉廢為能,都作出了甚麼努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北京冬奧發布可持續報告 所有場館均綠色低碳》

在全球都關注低碳環保的背景下,北京冬奧格外注重整場體育盛事的可持續發展。在1月13日,由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可持續·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中,就總結了北京冬奧在籌辦過程中,堅持貫徹「綠色冬奧」理念,並取得一批可持續發展成果。同時,冬奧組委表示,北京冬奧開幕在即,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就緒。……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5 《杭州亞運|主打綠色節能低碳 盤點場館環保黑科技》

今屆亞運會主打「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理念,除了提供高質量的運動體驗之外,更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的智能互動。到底本屆的亞運會場館有什麼環保黑科技?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江山多驕》〈第11集:中國保育環境 濕地面積亞洲第一〉

900多年前宋高宗以一句「西溪,且留下」讚歎西溪之美;900年後,杭州的西溪濕地公園依然能夠吸引無數遊人欣賞。其實中國濕地總面積達到5,306萬公頃,總量位居亞洲第一,這與國家持續進行保護及恢復工作息息相關。……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實踐》

日益加速的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各國都在呼籲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變革性轉變」。……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8 《環境保育|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近十年為全球貢獻了1/4的新增森林面積……不久前,「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的一組資料,令人眼前一亮。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正為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發揮更大作用。……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9 《一圖讀懂中國保育自然生態的成就》

中國近年積極投入環境保護工作,重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022年,國家生態環境部發表了《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重點介紹了中國2021年在大氣、淡水、海洋、土壤、自然生態、聲音環境、輻射、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基礎設施與能源等方面的資訊,反映中國政府在不同環境範疇的保育工作相當成功,成績有目共睹。……

文章/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好學
030 《奇跡般的香港綠色保育》

香港開埠至今已逾180年,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大城市,然而香港絕非石屎森林,而是一顆保有大面積郊野土地的綠色明珠,世所罕見。……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中國承諾2060年碳中和,香港銀行業有何角色?》

中國上月底在聯合國大會年度會議上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即淨碳排放減至零。香港在中國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中擔任甚麽角色呢?香港又能否把握機遇,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帶動綠色金融發展呢?……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02 《解振華獲首屆「諾貝爾可持續發展貢獻獎」 看中國環境保護顯著成效》

2月21日,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主席彼得·諾貝爾(Peter Nobel)宣佈,將首屆「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授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以表彰他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可持續發展事業的巨大貢獻。……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十四五經濟篇|「綠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果要說其中一種代表「十四五」的顏色,「綠色」一定榜上有名。中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雙碳」首次被寫入國家五年規劃,亦意味國家將透過各方面舉措以實現目標。……

文章/影片/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中國首個「全國生態日」來了 為何定在8月15日?》

8月15日,中國迎來第一個全國生態日。為何要設立這樣一個日子?為何定在8月15日?中國環保近年有何成就?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生態保育|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中國提出新發展理念,強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並做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具有重大意義。目前,中國已經發佈《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晰了落實「雙碳」目標的政策框架和路線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當代中國
006 《環境保育|以科技創新助力「雙碳」進程》

近日,我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顆為觀測綠水青山而設計的衛星,能夠實現對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植被葉綠素螢光等要素的探測和測量。憑藉這些計算森林碳匯能力的核心資料,「句芒號」可以量化評估全國的固碳成效,還能更好地推算出全球的碳匯狀態,從而為碳匯交易提供有效的資料支援,進一步提升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環境保育|以巡護員精神呵護綠水青山》

愛護山水林田湖草沙,建設美麗中國,爭做保護生態環境的「巡護員」,如今正成為許多民眾的自覺行為。……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江山多驕」第3集:20年退耕還林5億畝 造就綠色奇跡》

影片中的美景不是日本,而是中國的貴州畢節。 每年春天,這片櫻桃花海都會吸引不少遊客,農民之後會將櫻桃出售,賣出不錯的價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幾十年前這裏幾乎是光脫脫的一片……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江山多驕」第7集:中國5年新增綠化面積 相當於415個香港》

中國「植樹造林」工程進行了數十年,一片片荒地、沙漠被綠意覆蓋。從2016年至2020年,完成國土綠化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15個香港那麼大。……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中國首次為濕地保護立法 聚焦維護生態平衡》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某程度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幸保護生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現在已經被人們所認識,2021年初始,中國就在環境保護方面再次邁出重要一步。濕地保護法草案1月20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中國首次專門為保護濕地立法,有望為今後濕地保護提供完善的法律基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造動物通道 建人造濕地 青藏鐵路花18億保護高原淨土》

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有一座特別的鐵路橋,橋上是火車軌道,橋下是專門為野生動物開闢的「綠色通道」——這就是青藏鐵路的第一長橋,清水河特大橋。2006年通車的青藏鐵路,穿越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脆弱,因此投入了15億元人民幣(約18億港元)來保護生態,除動物通道之外,還建了人造濕地,列車也用上「環保款」,不會沿途排放垃圾,保護這片「高原淨土」。……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智慧城市】廣深廣珠建氫能車高速走廊 利長途運輸》

當全球鋰電池電動車發展飛快之際,另一環保能源車—氫能車—也起暗湧。廣東省政府提出要把往來廣州—深圳、廣州—珠海等建成氫能運輸走廊,建立沿海經濟高速通道,把粵港澳大灣區九市及深汕重點城市創建成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智慧城市。……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愚公」移走垃圾山 57歲牧民投身中國環保30年》

「這些垃圾一下子清理不了,但我再花1年、2年、3年、4年,大不了5年,肯定要清理完。」上世紀90年代,年輕的南加剛到青海湖草場工作,被遍地的「垃圾山」震驚,難過之餘,他默默許下這個「搬山」的宏願,沒想到一搬就是30年。青海湖東南方向這片已經枯竭的泊湖濕地,因為他的努力而復活。也因此,他得到了一個名字:中國環保界的「愚公」。……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內地立法規管生活垃圾分類》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成為了內地首個推行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其推行的方式及成效均對其他城市起了示範作用,此後全國46個重點城市亦會陸續推行強制垃圾分類。……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公民‧好學
015 《碳中和 碳達峰|廣州公園設四色跑道 讓垃圾分類成生活一部分》

「塑膠、廚餘、發泡餐盒……」要教育哪些垃圾該投哪種垃圾箱並不容易,很容易會錯扔,把該回收的都變成浪費。廣州有一些公園把園內設施髹上環保分類的四種顏色,把公園變成教育垃圾分類的課室。孩子和長者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垃圾回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6 《【智慧城市】廣州自動駕駛洗街車及智能垃圾回收 創粵港澳大灣區第一》

在廣州黄埔區,一輛自動駕駛的清潔車在大道上執行清洗,是華南地區首個街道採用18噸重型級別自動駕駛的「洗街車」。廣州在智能環保清潔及垃圾分類回收上起步較早,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亦是全國最先推行環保的智慧城市之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環境保育|綠色低碳成為簡約生活關鍵字》

國慶將至,全國各地又將迎來一個旅遊、聚餐、購物消費高峰,此時推動宣導全民厲行節約、崇尚節儉、綠色低碳、簡約生活有很強的針對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節約糧食 | 節糧減損 重在行動》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党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準,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增產與減損並行,有了清晰的行動指南。……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環境保育|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近年來,中國快遞業務量穩居世界第一,快遞包裝問題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一定壓力。2020年,中國快遞包裝廢物總量已超1,000萬噸;2021年,快遞年業務量首次超過1,000億件,快遞包裝廢棄物還將持續增加。進一步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變得更加緊迫。……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興國號投入使用 中國首條永磁磁浮空軌環保高效 應用新型稀土材料》

今年8月,全球首條永磁磁浮列車試驗線在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竣工,空軌列車「興國號」成功首發,標誌着一個安全、便捷、高效的中低速、中低運量的新制式軌道交通系統誕生。究竟磁浮空軌有哪些特點?又運用了哪些新技術?……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環境保育|防治「光污染」 讓仰望星空不再是奢望》

近年來,城市光污染問題逐漸顯現。據央視財經報道,從8月1日起,新修改的《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新增了防治「光污染」的內容,成為我國首部納入光污染治理的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這項法規的頒佈實施,為治理城市光污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廣州建海南首座「海洋牧場」 環保科技打造深海養殖旅遊樂園》

喜歡釣魚的你,想不想在大海中央住上一兩晚、享受海中垂釣的樂趣?來海南島就有機會享受得到!廣州建造了海南省首座80米巨型半潛箱式智慧海洋牧場,除了作為智能養殖場外,亦用以投放人工漁礁、進行污水處理等改善海上生態環境。海洋牧場上還備有房間及垂釣船,給旅客租主,將養殖場變身成為生態旅遊樂園,令海南省除三亞以外又一令人流連忘返的新天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江山多驕」第38集:百日休漁期 保育海洋生態》

中國從1995年開始,就在東海、黃海和渤海實施休漁期,從一開始的2個半月到最長的4個半月,禁止捕魚。百日休漁期雖然令漁民的收穫有影響,但卻令中國的海洋生態重新獲得平衡。……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環境保育|綠色發展催生綠色職業人才湧現》

近日,人社部向社會公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大典》沿用2015年版《大典》做法,標注了綠色職業133個(標識為「L」),如冶金熱能工程技術人員、汽車工程技術人員、供用電工程技術人員、環境衛生工程技術人員、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工程技術人員等。面對今年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的1,076萬高校畢業生,以綠色職業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開闢出新的空間,為大學生就業敞開又一扇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5 《環境保育|綠色低碳成為簡約生活關鍵字》

國慶將至,全國各地又將迎來一個旅遊、聚餐、購物消費高峰,此時推動宣導全民厲行節約、崇尚節儉、綠色低碳、簡約生活有很強的針對性。……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環境保育|「口袋公園」裝下百姓小幸福》

8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通知稱,將推動全國於2022年建設不少於1,000個城市「口袋公園」,為群眾提供更多方便可達、管理規範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全面禁食野味》

全國人大於2020年2月24日通過決議,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及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8 《環保填海 平衡保育與發展》

香港房屋問題愈來愈嚴重,樓價持續上升,影響港人的生活素質。香港房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於2020年達到20.8倍。截至2020年9月底,全港約有26萬宗公屋申請,輪候時間長達5.6年,創21年新高,可見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愈來愈高。……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29 《「香港新活力」第22集:減廢回收轉廢為能 共建綠色新香港》

廢物處理是香港一大難題,香港每年產生超過500萬公噸廢物,現存3個堆填區都已接近飽和。而政府預計擴建堆填區落成後,也只能應付需求至2030年。為長遠擺脫依賴堆填方式,政府致力推動源頭減廢和回收再生兩大方向。在有限土地上實現轉廢為能,共建一個綠色新香港,需要每一位香港人積極參與。……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香港全面禁止本地象牙貿易》

香港自2021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本地象牙貿易,標誌着有超過150年歷史的本港象牙貿易正式結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傳染病與流行病》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入侵人體所致的疾病。傳染病可經由不同途徑傳播。有些傳染病可透過直接接觸由人傳染人,或是透過空氣、飛沫、食物等媒介傳播。流行病是指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內,某地區或族群出現患病的數目比預期多;如果流行病在全球多個國家肆虐,感染人數眾多,則稱為大流行。……

文章/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2 《藥物專利》

專利權保護是一種由政府授予發明者的法定權力,以規管該發明的專屬用途、生產和銷售。在指定時期內,發明品的知識產權將被保護;代價是發明者須披露發明品的有用資訊,從而促進國家和世界的科學發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仿製藥》

仿製藥,為非專利藥,是指與專利藥(patented drug)成分上相同的仿製品。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規定,仿製藥要和被仿製產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質量符合相同的要求,即達到「生物相等」、「化學相等」和「療效相等」。……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4 《圖解全球抗疫》

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漢市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群組個案,一年多以來,疫症肆虐全球各地。……

文章/漫畫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5 《世衛報告:華南海鮮市場非新冠病毒源頭 籲各國積極配合研究》

世衛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專家組團隊在2021年1月前往武漢進行為期4周的調查工作,初步研究報告在3月30日發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示,世衛報告中提出的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調查才能得出答案。雖然世衛及專家組並未排除所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假設,但認為病毒由實驗室傳出的可能性極低。……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印度疫情失控 國際社會支援》

印度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惡化,單日確診病例再創新高,以2021年4月30日為例,印度全國單日新增超過40萬宗確診病例、約3,500人死亡。截至5月4日,印度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2,000萬,死亡人數超過22萬。疫情持續失控,導致當地醫療體系瀕臨崩潰,中國以及歐美等國家已陸續向印度提供醫療支援,協助印度對抗疫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獲世衛批准使用 國藥新冠疫苗年產量擴至30億劑》

世衛組織在日前將中國國藥新冠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等同對國藥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示認可。該款疫苗更預料會在短期內被納入全球疫苗實施計劃「COVAX」的採購清單,並進一步擴大年產能至30億劑,加快在全球範圍內分發和接種。……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國際合作 防控非洲豬瘟》

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首次傳入內地後,全國已有逾30個省/市轄區。截至2019年5月,各省市先後發生超過130宗非洲豬瘟疫情個案。香港亦分別於2019年5月10日及31日,在上水屠房由內地進口的豬隻樣本中,發現帶有非洲豬瘟病毒。事件發生後,特區政府隨即封閉上水屠房,分別撲殺銷毀場內約6,000及4,700隻活豬,以預防預防非洲豬瘟繼續傳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9 《共同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前提。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各國要相互支持,加強防疫措施協調,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國際合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濫用抗生素 未來很糟糕?》

國際風險評估機構「農場動物投資風險與回報組織」 (FAIR)近期發表報告,指出部分亞洲區內的肉類、魚類和乳製品供應商,未能妥善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及抗生素使用的商業風險。該報告評估了16家中國內地的肉類、魚類和乳製品公司,有15家未有採取足夠的措施,減少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因而落得最差的「高風險」 評級。……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江山有志」第22集:中央援助香港抗擊沙士》

2003年2月,香港出現沙士疫情,除了威脅市民生命,醫療體系亦承受巨大壓力。當時行政長官董建華向中央政府提出訂購保護衣服、口罩、眼罩等物資,中央迅速反應。溫家寶總理更特別批示,送港物資必須保證質量,所有費用由中央負擔。……

影片 團結香港基金
002 《香港回歸|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抗疫救災一呼百應》

2003年2月,「沙士」(SARS)疫情在香港爆發,除了威脅市民生命,醫療體系亦承受巨大壓力。同年4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深圳會見時任特首董建華,胡錦濤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同胞的福祉和健康,將會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3 《回顧2003年爆發沙士 香港史無前例發出隔離令》

2003年3月,非典型肺炎(SARS,下簡稱沙士)在香港爆發,這一疫,成為香港歷史不能磨滅的一頁;對於居住在九龍灣淘大花園的人,感受至深。……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沙士英雄鍾南山》

2003年初,被稱為「非典」(SARS,或譯為沙士)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在廣東爆發。確診人數激增,各大醫院告急,一時間傳言四起,人心惶惶。危急時刻, 當時67歲的鍾南山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全力攻關非典的防治辦法。……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防疫政策 清零與共存》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逾兩年,全球各地就防疫抗疫措施採取不同手段。在中國,中央政府目前把病毒「清零」(零感染)設定為終極目標,在實際執行上,則透過「動態清零」的目標和手法 — 即盡早及主動地發現、追查病毒源頭,一旦發現病例,則快速採取隔離等限制措施,令疫情限制在可控的範圍;而香港亦同樣把「動態清零」作為防疫抗疫政策,並得到中央支持,應對第五波疫情。……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6 《對外援助 大國擔當》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向俄羅斯、伊拉克、意大利等國派遣醫療專家組,對外分享中方診療和防控經驗。此外,中央人民政府以至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亦積極組織對有關國家進行捐贈活動,國家商務部部長鍾山於2020年兩會期間公佈,中國已向逾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物資的無償援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7 《新冠疫情|疫情地圖 民生熱線 智能管理助東莞封城抗疫》

因為新冠疫情嚴峻,東莞市政府於3月14日宣布封城一周,除了進行核酸檢測或購買必需品外,一律留在家中。宣布來得突然,但市面秩序卻十分良好。東莞致力推行「數字化政府」,去年成立東莞政務數據大腦暨智慧城市IOC運行中心,把經濟及民生進行智能管理。新冠疫情下就有粵康碼、疫情地圖,更有熱線處理個別需要,令市民能夠安心居家抗疫。……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國產疫苗「衝刺」 中國醫療助力全球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個國家持續進行疫苗的研發、生產及接種工作。疫情爆發之後,中國一方面努力控制疫情,另一方面爭分奪秒研發疫苗。在研發之初,中國就承諾會將疫苗當作全球公共產品積極提供給發展中國家。如今疫苗研發已進入衝刺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國產疫苗就將為全球抗疫提供切實幫助。……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國產新冠肺炎疫苗》

影片介紹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進度,以及未來供應情況。……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0 《中企研發吸入式新冠疫苗充當加強劑 抗體可升300倍》

中國企業康希諾生物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此前共同開發只需要注射1針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克威莎」並投入使用,之後團隊積極研發霧化吸入型的「克威莎」新冠疫苗,至今已經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階段。康希諾首席科學官朱濤表示,試驗者在接種2劑滅活新冠疫苗後半年,再以1劑吸入式疫苗作為加強,中和抗體水平就可以升高250、甚至300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中國出口逾5億劑新冠疫苗及原液 佔全球產量1/6》

2021年上半年,中國總共向11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超過5億劑新冠疫苗和疫苗原液,相當於全球疫苗產量的6分之1。與此同時,中國科興和國藥兩款疫苗獲許加入到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疫苗庫,將為全球抗疫作出更多貢獻。……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22億劑疫苗|中國成為向世界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以來,中國研製的新冠疫苗,不單以極快的研發速度領跑,而且在之後通過援助出口,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貢獻。據統計,目前中國已經向超過12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佔中國以外全球疫苗使用總量的三分之一,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新冠疫情|援港鐵路專列開通 時隔15年重啟「三趟快車」》

第5波新冠疫情衝擊香港,陸路運輸受到重創,影響生活和醫療物資的運輸。3月2日,內地供港物資鐵路貨運的首班列車正式開通。這是自2007年供港「三趟快車」停運後,跨境鐵路貨運列車再出發;也是這波疫情以來,深圳開通「水運快線」後再開闢「陸運快線」。至此,供港物資鐵路、陸路、水路陸續暢通,為疫情下的香港提供保障。……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4 《新冠疫情|深圳發布全球首個非人靈長類動物細胞圖譜 助查新冠病毒》

當世界各地努力控制反覆不斷的新冠疫情時,科學家亦爭分奪秒掀開新冠病毒的兇惡面紗。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深圳國家基因庫及多個國家的研究團隊,以與人類基因達93%相似度的獼猴作研究對象,共同發布了全球首個非人靈長類動物細胞圖譜。這張細胞圖譜能夠查找得到新冠病毒等126種病毒易感細胞類型,對控制新冠肺炎等傳染病大有幫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5 《疫下院舍 緊急支援》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肆虐,安老院舍疫情尤其嚴峻。截至3月27日,已有逾9成的安老院舍出現新冠病毒確診個案,累計共783間安老院舍曾有院友或員工染疫,危及各人的健康和生活,亦出現院舍照顧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為支援長者及安老院舍抗疫,政府緊急放寬輸入護理員安排,並直接聘請內地護理員,減輕照顧人手壓力;又致力設立更多長者隔離及暫託設施、增加社區支援,並提倡於未有感染個案的院舍實施閉環管理,避免疫情爆發和傳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16 《創科博覽2022|港大污水監測新技術 香港科研協助抗疫》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空氣污染是全球最主要的環境健康風險。然而,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活的代價,覺得作為普通市民沒有多大選擇、可做的不多。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研發出PRAISE-HK(praise.ust.hk)應用程式,希望改變上述舊有思維,為大眾提供個人化資訊,改善生活。……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7 《新冠疫情|研發抗疫疫苗藥物 港大傳染病專家朱華晨「愛上」病毒》

15年來一直與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症等新發傳染性疾病打交道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不久前獲得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該獎是中國唯一為全國女科學家而設的奬項。來自中山大學的她,體現了內地與香港科研的努力。面對新型病毒,她愈做愈起勁,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她走在抗疫最前線,主力研發疫苗和藥物,文靜的外表掩蓋不了內心那股與病毒交鋒的決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8 《新冠疫情|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抵達 將配合應用中醫藥治療及預防》

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指為更好地控制香港第五波疫情和救治患者,已應香港政府請求,由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高水平專家組「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專家組赴香港後,將配合香港政府對應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以及預防重症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建議。……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9 《新冠疫情|港兩大醫療機構中醫網上義診 贈藥上門一條龍助患者抗疫》

新冠疫情以來,愈來愈多人選擇中醫藥來治療不適。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單日確診達數萬人,令不少確診者留在家中等待送檢安排。東華三院及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不約而同推出網上中醫服務,為確診者作視像義診,並破天荒贈送藥物,並速遞上門,所有費用全免。透過視像應診,除了「切」外,「望、聞、問」都做得,令中醫藥在抗疫路上愈來愈受到重視。……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0 《打敗愛滋病的何大一:戰爭還沒有結束》

何大一的名字在中國科學和中國科技界無人不識。他是研究愛滋病的先驅,上世紀90年代發明的「雞尾酒療法」,救助了數以千萬計感染者,被稱為「打敗愛滋病的人」。但這位備受中國科技界推崇的專家卻沒有就停步,他認為「雞尾酒療法」只能算是贏得了一場戰鬥,「戰爭還沒有結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1 《國產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量產》

2009年6月8日,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批量生產國產甲型H1N1流感疫苗「盼爾來福」。……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2 《中國醫療|發展多層次多樣化醫養結合服務》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具體舉措,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服務需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3 《中國醫療|為中醫藥傳承創新注入新動能》

去中醫院就診,能不能像綜合醫院一樣在手機用戶端查閱處方和電子病歷?在中醫院開了湯藥,能不能在家門口的連鎖藥店取回代煎的藥品?疫情期間當面問診不便,能不能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中醫線上診療?快捷生活的時代,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發展的資訊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4 《深圳推行健康網 創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先河》

在去年的新冠疫情下,「深圳健康網」發起為市民預約購買「平價疫情防護服務包 」,內有口罩、消毒液等,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個抗疫典範。經濟特區深圳自2021年1月1日實施《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開始,統一為全市市民建立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紀錄由嬰兒開始的個人醫療檔案。方便醫生追踨病歷之外,能夠擁有全深圳經濟特區人民健康的大數據,對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經濟發展有長遠的意義。……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5 《香港「健康快車」開往28省 免費醫治22萬貧困患者 首列變身博物館》

一架從香港駛向內地的火車,載的不是旅客或貨物,而是眼科手術室,它是香港光明號火車醫院「健康快車」。……

文章/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6 《創科博覽2022|香港科研走向世界 醫療健康科學成果豐碩》

由盧教授及其團隊研發針對唐氏綜合症等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無創產前檢測對世界影響深遠,被全球科學界視為重大突破。該檢測已在90多個國家/地區採用,每年有數百萬計孕婦受惠。香港兒童醫院更免費為高危孕婦進行檢測。……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7 《「香港新活力」第34集:科研成果產業化 創科發展繼續向前》

近年香港的創科成就揚威海外,在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香港代表奪得多達204個獎項。這些傑出本地創科成果,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新冠病毒污水監測」裝置就已在全港廣泛應用,協助截斷病毒社區傳播鏈。當新成果可以落地,當新技術走進社會,才能推動香港創科發展繼續向前。……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8 《「香港新活力」第2集:智慧醫療創新 提升服務質素》

人口老化問題加上疫情影響,對醫療服務和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面對需求,不少本地科研團隊均致力研發智慧醫療產品提升醫療質素。截至2022年香港約有250家生物科技相關企業、160家醫療衞生設備製造商,更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29 《「香港新活力」第32集:加強培育中醫人才 推動香港「全民健康」》

中醫在香港源遠流長,在各界努力下,香港中醫人才培訓情況正逐步完善。港府2018年將中醫藥納入醫療系統,不僅資助18間中醫教研中心,又透過獎學金、內地培訓等計劃推動人才培訓。2025年將軍澳將落成香港第一間中醫醫院,屆時亦會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和科研機會。……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30 《「香港新活力」第6集:中藥結合創科 中醫走向世界》

香港中藥發展將傳統醫藥與創新科技相輔相成,有採用區塊鏈技術的「草藥鏈」,中藥的來源和品質從此「一掃」了然;也有今年動工興建的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香港將打造成中藥檢測和品質控制的國際中心。……

影片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編號 資源   形式 來源
001 《疫苗,打不打?》

2019年4月9日,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宣佈布魯克林部分地區進入「公眾衛生緊急狀態」(public health emergency),下令強制區內民眾接種疫苗,違者可被罰款1000美元。原因是美國正遭遇30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8日公佈,全國此前一周麻疹個案增加兩成至465宗。新增病例大部分來自紐約市尤其是布魯克林區。……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002 《疫苗第三針》

2021年11月3日,香港政府在參考專家建議後公布,合資格的特定組別人士—即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人士,可免費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作為加強劑。政府又引述專家意見指,早前接種兩劑科興新冠疫苗的市民,第三針可以「溝針」轉打復必泰疫苗,以產生更佳保護力。……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003 《科興疫苗:接種第3劑後 抗體可增至10倍》

內地及香港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都在加快推進,不少市民已經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但面對來勢洶洶的變種病毒,是否需要再打第3針疫苗成為關注焦點。中國科興控股董事長尹衛東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到,普通人在完成兩劑滅活疫苗接種後,身體就能建立起免疫記憶。而科興疫苗的研究顯示,如果之後追加接種第三劑疫苗,體內抗體水平可以迅速提升至10倍。……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4 《當代中國平民健身達人 周六野發放正能量》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不少人都因為要在家避疫,而不得不減少戶外活動。但在居家抗疫期間,不少健身達人卻成為大眾學習的對象。在微博上有超過200萬粉絲的當代中國健身KOL周六野,不但會傳授健身心得,更會分享自己的生活小貼士;堅持健康生活的她更成為不少當代中國女粉絲心中的模仿對象。……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5 《抗癌故事「送你一朵小紅花」 展現愛與珍惜的人生課題》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讓人們更關注身體健康和關心身邊珍視的親友。面對生命無常,如何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迎戰?大家不妨可以欣賞2020年於內地上映的溫馨電影作品《送你一朵小紅花》,撫慰大家的心靈,或許能令對人生充滿疑惑的你有所領悟。……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6 《在奔潰中成長 00後KOL變身「樓長」助社區抗疫》

00後KOL「拉宏桑」最近在內地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甚至登上央視新聞。一夜爆火的原因,是她在上海疫情期間,成為了一名義工「樓長」,負責「管理」所住大廈的168戶人家。……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7 《小人物有大能量 義工逆行千里對抗中國新冠疫情》

中國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來,從城市到農村、大街到小巷、線上到線下,處處可見義工的身影。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時期,物資不足、交通受阻,是他們忙碌的身影疏通了這座停滯城市的「毛細血管」。2020年冬季至今,局部地區新冠疫情再度爆發,義工們亦再次忙碌起來。背後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段段不同的人生,卻懷着同一顆炙熱的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8 《紅遍中國新聞的正能量 大連學生風雪中送暖抗疫》

近年,內地興起網絡直播熱潮,收看直播不但成為年輕網民慣常的網絡行為,而且不少知名藝人及網紅也加入「直播」行列,爭取更大的知名度。……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09 《新冠疫情|鍾南山為港打氣:最高人權是生命健康》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嚴峻,曾來港參與對抗SARS疫情的內地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用廣東話錄製影片為港人打氣,他在短片中就防疫提出3個建議,並且表示無論政治觀念如何,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0 《佛山90後繪「抗疫上河圖」 致敬新冠疫情醫護》

廣東新冠疫情持續,佛山此前因出現個案進行大規模檢測。當地90後男生陳志傑在完成檢測後在現場觀察許久,回家將腦海中的情景結合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畫風,用5天時間繪製出一幅「抗疫上河圖」,向前線醫護人員致敬。……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1 《張維為看亞洲價值觀 團結一心成功抗疫》

在這次抗疫過程中,中國人民展示出來的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和外國人。我們再一次發現,一旦國難當頭,「眾志成城,共赴國難」的價值觀早已融化在我們的血液中。……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2 《全民運動|中國國民健身趨勢 哪10個城市人民最愛運動?》

新冠疫情爆發,不但沒有減低內地民眾對運動的意欲,反而讓運動成為一種興趣和習慣;有調查發現,現時全國每星期有1次運動習慣的人接近7成,而且參與的運動項目也非常多元。……

文章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當代中國
013 《瘟疫下港人的「反佛系」自強》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蔓延至世界各地,世界衛生組織亦於本年三月十一日把其定性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回想起新冠首輪襲港時正值農曆新年,當時全球媒體蜂擁報道港人排口罩、搶廁紙的恐慌場景,對於香港能否團結抗疫實在不甚看好。今天,相似的情況在歐美被廣泛報導,似曾相識的情節,港人驀然回首大概百般滋味在心頭。對外,我們與疫症最初爆發之地不過咫尺之遙;對內,本港醫療系統亦一直岌岌可危。誰會想到不足兩個月後,本港與其他地區相比,確診數字未見突出,令世界出乎意料。在外憂內患的抗疫路上,一直走得比國際更前的香港,到底能提供甚麼前車之鑒?……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4 《照顧市民精神健康由職場做起》

香港職場工時長,工作壓力大早已不是新聞。早前美國科技公司KISI在全球100個城市進行工作與生活平衡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在最過勞城市中排名第二,僅「優」於中東城市迪拜。不僅如此,員工在職場的精神健康狀況亦值得關注,香港心理衞生會與東華學院聯合開展「香港人職場精神健康研究」,成功訪問約210名全職工作人士。結果顯示,27%受訪者經評估後屬極度焦慮及抑鬱,24%受訪者達到中度至嚴重壓力,更有62%受訪者經評估後屬於怠倦,情況相當嚴峻。……

文章 團結香港基金
015 《香港急症室使用情況》

急症室服務目標是為需要緊急醫療服務的病人作出及時的治療,在2016至2019年度,全港急症室每年服務超過200萬人。急症室實施分流制度,按照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制定治理的先後次序,而非先到先得,因此非緊急病人的輪候時間一般較長。然而,輪候時間過長、人手不足、床位短缺一直是急症室服務被人詬病之處;政府曾透過增加收費,希望可以減少非緊急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但醫療系統面對的壓力,以及服務質素仍然面對很大挑戰。……

文章/資訊圖表 中國文化研究院 ‧ 公民 好學

 

如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電郵至 ls@acsohk.org.hk 提出。

上載日期:
2023年10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