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華夏民族如何誕生?

1701ph004
浙江紹興禹王廟內的大禹像
1701ph004

在發明文字以前,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口耳相傳的方式,敍述先輩們脫離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歷程。這些以「三皇」、「五帝」為主要脈絡的古代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從氏族走向部落、部落聯盟,並逐步發展成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軌跡。

 

在「三皇」時代晚期,氏族逐步發展成部落,最後,出現了鬆散地管理一群農耕部落的首領炎帝。炎帝時代末期,軒轅氏在北方興起,打敗了炎帝,並以武力統一黃河流域諸部落,建立部落聯盟的權力機構,稱為黃帝。這時,中國遠古歷史進入「五帝」時期。在五帝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向文明的門檻大步邁進。到虞帝舜時,部落聯盟已逐步發展為按職能設置的中央權力機構,和按行政區劃設置的地方權力機構合組而成的國家機制。而五刑的制訂,以及把不順從的古老部落成員,強行驅趕到邊疆的做法,都是維護國家權力的象徵,並顯示出國家專制的特徵。一個有共同的行政區劃、統一的度量衡標準、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念的人們共同體,在這時期誕生。「華」的族稱開始在帝舜的時代出現,中華民族的雛形形成。

1701ph003
黃帝陵
1701ph003

在堯舜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當時稱為「帝」)的產生,一般由部落聯盟會議討論,推舉德高有才能者當之,稱為禪讓制。其後,夏后氏的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承帝位,及後,禹傳位子啟,建立夏王朝,從此結束禪讓制,開始君主世襲制的時代。

 

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朝的更替時代,史稱三代。而三代王族,均出自虞舜朝之貴族。夏之先祖禹在有虞氏朝任司空,負責水利工程,受封地名夏。商之先祖契在有虞氏朝任司徒,負責倡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受封地名商。周之先祖棄在有虞氏朝任稷,負責農業生產,棄的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定居渭河流域岐山下之周原,其後以周為國號。三代之稱呼,皆源於其所興地名。

 

1701ph005
帝堯像
1701ph005

中原華夏族的形成

夏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對全國各地的土壤性質、物產、人民都有較全面的了解,在繼承有虞氏以後,改十二州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並依實際情況確定各州貢賦。夏朝對其境內各族群的稱呼有:冀州東北部的島(鳥)夷、青州濱海之地的嵎(堣)夷和萊夷、徐州淮水邊的淮夷、揚州海島上島夷、梁州的和夷、雍州西南部的三苗(許多的古老著名部落的苗裔),以及西部的昆侖(三重丘陵)、析支(黃河河曲)、渠搜(渠旁山邊)等山地族民。夏、商、周三朝全盛時,所轄疆域與虞帝舜時略同,在行政建制上,商、周兩朝則仿夏劃天下為九州。

 

在周代,國君的姓氏和血緣備受重視。周初分封的前各朝後裔國、周王族姬姓國,以及周朝建國時的功臣受封國,均被列為「華夏」。而其他姓氏的國君,都被視為異族。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