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五代時期的漢化

1701ph024
《卓歇圖》描繪契丹可汗行獵時稍作休息的情景。圖中坐着喝酒的就是可汗。
1701ph024

唐末,各地方及族群勢力乘機取代唐朝,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政權,史稱「五代」。與此同時,南北各地先後出現了十個較大的割據政權:前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後蜀、南唐、北漢,史稱「十國」。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分裂混戰的時期。在這五十多年的時間裡,雖然漢族與沙陀、契丹等少數民族爭相角逐中原的統治地位,給中原和北方各族人民帶來災難,但這一時期卻是中國歷史上各民族的大融合時期。各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大大加強。各個民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豐富了各自文化的內涵。

1701ph025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1701ph025

五代時期,沙陀突厥族人先後建立了後唐、後晉和後漢三個王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實現了與漢族的融合。

 

政治:後唐、後晉和後漢,都是仿照中原傳統王朝的模式而建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自認繼承唐祚,並宣稱以「前王之令典,為歷代之通規」。後晉高祖石敬瑭明確後晉制度,「用唐禮樂」。後漢高祖劉知遠極力推崇漢朝,特以其「國號為大漢」。

1701ph026
契丹人牽馬圖
1701ph026

經濟:五代賦制仍沿用唐朝的兩稅法。後唐時,效仿此前的中原王朝,於靈武開白河渠,引黃河水溉田。另外,隨着沙陀、契丹等少數民族南下,他們特有的製造游騎裝備的手工業,也傳入中原。

 

文化:從西北入主中原的沙陀突厥族,其統治階級為了保持在中原的統治地位,主動吸收漢族傳統文化,並予以適當的利用。各沙陀王朝對漢族知識分子多予籠絡和禮遇;為了廣羅士人,沙陀三王朝都繼承了唐代的科舉制度。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