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唐朝如何管轄少數民族部落?

1701ph022
交河故城遺址,位於新疆吐魯番以西雅爾湖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
1701ph022

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主要包括北方的突厥和回紇,青藏高原的吐蕃,統一了雲南地區的南詔,東北地區的契丹、靺鞨等族。唐朝在邊疆少數民族部落中設立「羈縻」(相當於府州級別的特殊行政區)制度,使少數民族在本民族行政領導和經濟管理上,有較大的自治權,可以按照本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唐朝立國290年,在少數民族地區先後共設立了羈縻府、州、縣856個。通過這一體制,加強了唐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繫,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與鞏固。

 

東西突厥的不同命運

突厥是六世紀中葉到八世紀中葉活躍於中國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第一汗國建立。公元583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支。唐初對突厥實行了以戰求和(以戰止戰)的防禦政策。唐太宗貞觀之治年間後,國力強盛,唐對突厥的政策由防禦轉為進攻,並於公元630年平定東突厥,在其地設置羈縻府州進行管理。對於內遷的突厥人,則與漢人同等對待,當時遷居長安的突厥人有近萬家,部分首領被唐朝委以重任。對於西突厥,唐初與其建立了政治上的冊封關係,及後,唐國力漸強,於公元657年滅西突厥,並在其地設置羈縻府州。

1701ph021
突厥人石像
1701ph021

唐朝與回紇的和戰關係

回紇,又稱回鶻,是主要分佈在貝加爾湖以南和大漠以北地區的游牧民族。公元629年,回紇與唐建立了正式關係。唐朝對回紇實行羈縻統治。公元647年,唐在回紇諸部設置六府七州,同時承認回紇首領的可汗地位,並與之和親。回紇曾協助唐平定安史之亂,以及抵禦突厥的侵擾,為唐朝安定邊陲、統一西域作出一定的貢獻。

bulb

貝加爾湖

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及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

唐朝和西域的關係

絲綢之路是古代一條橫貫亞洲的交通道路。大約從公元前二世紀以後的千餘年間,大量的中國絲織品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通過絲綢之路,唐朝與西域諸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通過絲綢之路,中原地區的絲綢、鐵器以及漢族地區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在西域得到廣泛的傳播。西域的貴族、商人、樂人、僧侶、技工等紛紛到內地居住,西域的白疊布、馬、葡萄酒、歌舞、雕塑、繪畫、醫藥等不斷流入內地,使西域文化對隋唐文化產生影響

1701ph023
西藏大昭寺內的文成公主像
1701ph023

公元七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地區,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贊干布即位初期,就多次遣使入唐朝貢,並向唐朝請婚。公元640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次年,文成公主入藏,受到吐蕃人的歡迎。文成公主除帶去大量的珍貴嫁妝之外,還帶有大批金玉綢帛等手工藝品、經籍,大批中原的工匠也隨之入藏,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松贊干布去世後,唐蕃之間和戰無常。期間唐蕃之間除了為爭奪邊界而發生摩擦之外,雙方還為爭奪吐谷渾、西域的安西四鎮、南詔和本屬唐朝本土的河隴(今甘肅省東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之地而發生戰爭。同時唐朝亦曾於公元709年,再次與吐蕃和親,以加強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公元821─822年,唐蕃互派專使先後會盟於長安和邏些(今西藏省首府拉薩),雙方寫下盟誓,樹立長慶唐蕃會盟碑,雙方持續一個半世紀的紛爭基本結束。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