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永不落幕的香港電影傳奇

0521ph016
《霸王別姬》
0521ph016

香港電影起步於1896年。抗戰結束後,香港電影進入復蘇期,出現了《珠江淚》等寫實片。此後,長城、邵氏、中聯等大製片機構相繼成立,網羅或培養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導演(如朱石麟、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演員(鮑方、夏夢、林黛等)和技術人員。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電影創作從講究教育性到強調娛樂功能,逐步發展起以娛樂為目的的各類型電影。從胡金銓、張徹的新派武俠片到李小龍的功夫片,再到成龍的功夫喜劇,香港電影逐漸走入國際市場。1979年,香港影壇興起了「新浪潮」電影,一批大部分自歐美學成回港的新導演,經電視台晉身電影界,他們普遍在電影的藝術性和社會性有更大膽的突破。嚴浩在1978年以《茄哩啡》打響了第一炮;然後是徐克的《蝶變》把科幻和武俠結合,許鞍華的《瘋劫》結合懸念和推理來處理凶殺案件,章國明的《點指兵兵》以逼真自然的光影展示警匪的搏殺;還有翁維銓的《行規》、于仁泰的《牆內牆外》等。這些作品的口碑和票房都有不俗成績,引起了影圈重視,並進一步促進了香港電影創作的多元化格局。

0521ph014
《如來神掌》
0521ph014

八十年代以後,香港電影中的類型界線逐漸模糊,不同類型元素互相交織。吳宇森的電影把中國人的傳統情感和當代動作片元素結合,以充滿俠義精神的浪漫主義英雄風格衝擊世紀影壇(如《英雄本色》);徐克電影以撲朔迷離的影像、角色性別的倒錯反串構造出人鬼混雜、真假莫辨的魔幻世界(如《青蛇》);王家衞以一系列富於現代感和都市感的影片樹立起獨具一格的個人化風格,他的影片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隔閡、焦慮、無奈而又感傷,無論影像、人物、敍事都充滿了象徵和隱喻(如《重慶森林》)。

0521ph013
《清宮秘史》
0521ph013

可是,九十年代末經濟低迷和影片質量下降,使香港電影票房呆滯,如何創新以吸引觀眾重回影院,是香港影人的當務之急。新世紀以來,香港電影的重要作品有《花樣年華》、《榴槤飄飄》、《男人四十》等。王家衞導演的《花樣年華》通過唯美的畫面和音樂,把六十年代一對中年男女的感情故事講述得娓娓動人。光與影的精心搭配、背景音樂的恰當運用,把這個波瀾不驚的懷舊故事描繪得韻味十足。陳果導演的《榴槤飄飄》,又一次把鏡頭對準了城市中下階層的青年,以不動聲色的紀實風格,關注着當代年輕人複雜的內心世界。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以不斷重疊的結構講述了橫跨兩代的兩段師生戀,表現了四十歲中年男人面對生活、情感和自身的困惑。影片平實而老練,戲劇性不強,但對主人公的心境刻劃頗見功力,導演表現出的悲憫情懷也很打動人心。

0521ph015
成龍電影
0521ph01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