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廣東和香港木偶的發展

1503ph020
廣東杖頭木偶,小生,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1503ph020

廣東的木偶戲種類很多,其中以杖頭木偶最為興盛。木偶戲在廣東分佈廣泛,而戲班幾乎遍及粵西的每一個地方,逢趕集日或節日,戲班雲集,形成了熱鬧非凡的「木偶墟」。粵西的木偶戲唱腔採納了各種地方劇種(粵劇、黎戲、白戲等)、民歌、土調。其木偶製作很精細,五官可以活動,頭能斷落或伸縮,口中還能噴水。而主要流行於粵東的提線木偶也大受歡迎,其唱腔以廣東漢劇為主;粵東木偶五官和雙手關節很靈活,能表演握筆、梳頭、紡紗、拉胡琴以及耍蛇、跑馬、舞獅、射箭等動作。在潮州流傳的鐵枝木偶更是活躍,逢酬神賽會,各地聘演,村民爭先觀看往往通宵達旦,其木偶頭像更變為工藝品,廣銷國內外。廣東木偶由於廣為大眾喜愛因而不斷創新發展。

 

香港早期的木偶戲活動,幾乎無文獻記載,據老藝人追憶,木偶戲最早在香港演出是1920年代。從內地木偶戲的興盛及流傳的歷史來看,香港與福建、廣東的密切交往以及香港民俗、宗教活動與木偶戲演出的關係,可證明木偶戲在香港出現應更早。

1503ph019
在香港的潮州鐵枝木偶戲
1503ph019

就目前所見,香港木偶包括杖頭木偶、提線木偶、掌中木偶(即布袋戲)和鐵枝木偶四大類。其中杖頭木偶戲,舊稱「手托京戲」,來自廣東,分東莞惠州班及下四府(即福州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班兩種,又以東莞惠州班對香港的影響最大。提線木偶來自閩南福建泉州及漳州;掌中木偶來自福建南派的「李家班」,即「金永成班」木偶世家的第六代傳人;鐵枝木偶則來自潮汕地區。這四種木偶在香港均有不同的發展。提線木偶及掌中木偶傳入香港後均逐漸放棄原來的地方唱腔及音樂,改為以粵劇為主,以適應香港的地方特色。

 

香港木偶戲目前正面臨消失危機,一方面因傳統老藝人相繼去世,欠缺接班人;戲班傳人又不能以此維持生計,以致無法全心投入發展。如何使這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民間藝術得以保存和繼續發展,實在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