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有趣的少數民族節慶

1302phn012
雲南潑水節
1302phn012

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人民盛大的節日,時間在每年四月中旬,即傣曆正月。傣語稱潑水節為「京比邁」,意思是「最美好的日子」,它也是傣族的新年佳節。在節日的第二天,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節日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在傣族中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美麗善良的七位姑娘與惡魔作戰,被惡魔釋放的火燒着,並迅速漫延到人間,無數善良的百姓便用清水撲滅大火,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乃得以過着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便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形成了潑水節的風俗。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中國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水草豐茂、牲畜肥壯而秋高氣爽的夏秋之交舉行,節期約一至七天。那達慕,蒙古語為快樂、遊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起源於古代蒙古族的「祭鄂博」。「鄂博」亦稱「敖包」,是一種圓形尖頂、方形基座的標誌物,原為道路邊界的象徵,後演變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場所。蒙古族傳統每於農曆七月十三日祭鄂博,並逐漸發展成為蒙古族每年舉行一次的摔跤、賽馬和射箭之社會娛樂活動日。

1302phn013
火把節
1302phn013

彝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是雲南地區許多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通常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前後三天舉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節最為隆重和富有代表性。火把節原是彝族和白族先民「祭天過歲,祈求豐年」的一種古老習俗,是純粹的祭祀活動,也有夏季驅蚊滅蟲的祈禳意義。到了火把節之夜,彝族各村村寨都要豎起一個高丈餘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則放在大火把的四周,以示團結齊心。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圍着火把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男子的活動主要是摔跤、賽馬、鬥牛、鬥羊和爬桿等,婦女的活動主要是唱歌、跳舞,也有的向小伙子「敬酒」。

 

藏族的沐浴節

每到夏末秋初,西藏上空會出現一顆十分明亮的星星,當地人叫「棄山星」(即金星)。此時亦是藏族人民歡度為期七天的「沐浴節」。沐浴節藏語稱「嘎瑪堆巴」,本意為洗澡,在西藏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藏族人民相信棄山星是藏族草原上一位名叫宇妥‧元丹貢布的神醫所變成的,他變成星星,借星光將河水變成藥水,可消除瘟疫。由於天神祇給他七天假期,這顆星星也只出現七天。自此以後人們每於這七天到江河中洗澡,相沿成習形成了獨特的節日。

 

慶賀沐浴節時,人們闔家出動,帶着卡墊、毛毯、酒桶和食物,到河邊溪畔搭起帳篷。藏民赤身裸體,毫無顧忌地蹲在水裡洗澡,有的人則在河邊曬日光浴。整個沐浴活動一直要等到天黑、棄山星在山邊升起時,人們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1302ph019
藏族女孩在沐浴節時洗澡
1302ph019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