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家庭教育要靠格言
家庭教育对童蒙非常重要。古时出现不少治家格言,著名的有朱柏庐所撰《朱子治家格言》,通称《治家格言》。另外,亦有由朱熹所写的《朱子家训》及金缨编集的《格言联璧》。这些读物教导童蒙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有些则提升到国家层面,教导忠君爱国。

古代女子会读哪些书?
古代女子虽然强调要“三步不出闺门”,但在闺阁中也可读书识字。在启蒙读物中,有一些专为女子教育而设,其中较普及的是撰于明代的《女儿经》。传世的版本有两个,一是明代吏部尚书赵南星的《女儿经注》,另外一本是据此演化而来、清代贺瑞麟的《女儿经》,流传较广,有人称此为《改良女儿经》。

平平仄仄不难学
古人要吟诗作对,音韵格律自然是必学科目。古时学童要练习音韵格律,主要课本有《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二书都以上下平声三十韵为目,每韵各有对文三则或四则,每则各有对语十对,熟读这些句子就可以学做对联和诗词。

古代小童教我们学习吟诗作对
古代的读书人爱吟诗作对,究竟他们是如何学习诗词的呢?在古时,童蒙学习诗词的主要课本有《千家诗》,其名得自南宋刘克庄(世称后村先生)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至于内容历经各代的增删改易。

学习典故要靠“蒙求体”
中华民族重视历史文化传承,有大量人物事迹载录于史书和诗文作品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典故,时至今日仍然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里。《蒙求》是介绍五百多个典故的启蒙著作,包括上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名人轶事,有助于写诗作文,更是涉猎经、史、子、集的知识桥梁。

古代学校校规会多严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亦有校规要遵守。中国最古老的校规可说是《弟子职》,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在明代时期有《洞学十戒》,清代出现的《弟子规》于清代中叶以后更是广泛流传。

古代学生是怎样学习历史的?
现今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离不开市面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及古籍文献,教科书内容按不同出版社版本而略有分别。至于古时,学童是怎样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呢?他们主要是靠多本启蒙历史读物,如《史学提要》、《五字鉴》、《历代蒙求》、《四字鉴略》等书籍来认识中国朝代兴迭的来龙去脉。

古时有哪些识字课本?
蒙学的起步是教儿童认字、写字和读书。这方面的课本,以现存《急就篇》为最早,在此之前的同类教材已佚失。《千字文》是识字效率最高的蒙学读本,还有收录各个姓氏的《百家姓》,都是儿童识字的启蒙读物。

传统的童蒙教育能否用在今天?
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是现代社会很重视的事业,可以大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范畴。幼儿从家庭培养到进入学校读书,由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以至投身社会工作的态度和为人处世,反映出这些都是全人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