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

202117phn001_01
蔡元培塑像,上海静安公园。(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7phn001_01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他幼时接受传统教育,25岁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升补翰林院编修。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有识之士预感到国家将面临更大危机,提倡变法,蔡元培思想亦偏向维新,特别佩服谭嗣同。戊戌维新失败后,蔡元培对清廷深感失望,返回绍兴,就职于新式学校。

 

蔡元培在晚清时期先后任教于中西学堂、上海澄衷学堂、南洋公学,还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另一方面,他创办《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资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涯,期间主要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民族学。

 

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元培回到上海。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内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确立了近代式的教育体制,并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描绘自己的教育蓝图。同年7月,他因不满袁世凯专权,辞去教育总长之职,再赴欧洲。

 

1916年蔡元培回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支持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树人)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积极营救被捕学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专注于发展国家文教事业和学术研究。他主张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新尝试,并主张教育事业要与学术研究相配合。1928年,蔡元培获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研究院于储备人才、扶掖专家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原拟取道香港前往西南,主持西迁后的中央研究院,但因年老体弱而滞留于港。居港期间他一直关心抗日活动,争取国际支持。最终蔡元培于1940年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他主张五育并重的理念,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不可偏废。他特别注重美育,认为可与智育相辅而行,最终共同完成德育。此外,蔡元培很重视平民教育,支持成立北大校役夜班、平民教育讲演团、平民夜校,以增进民智。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是蔡元培为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服务的三件主要工作,而且都有巨大的贡献。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7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