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传统的童蒙教育能否用在今天?

202123phn001_01
《学童图》(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23phn001_01

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是现代社会很重视的事业,可以大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范畴。幼儿从家庭培养到进入学校读书,由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以至投身社会工作的态度和为人处世,反映出这些都是全人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在现今二十一世纪,建构新时代教育规划的时候,不妨参考旧日教育值得借鉴之处,因为教育必须与文化传统接轨,举凡民族观念、道德价值、生活风俗等都互有关连,中国历代的蒙学经典,肯定是开启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条钥匙。

 

为数众多的古代蒙学读本,以识字为基础,对象是儿童和少年,有些甚至连成年人也喜欢阅读。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差异,童幼成长的经历自有不同,做人原则和思想理念,则有共同及一致性的。当然,毕竟是数百年以至千年前的撰述,有些内容和观点已经不合时宜,这是现代教师和读者必须注意并加以选择的。

 

中国古时的蒙学,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启蒙教育,包括识字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一般是为八九岁的儿童而设,也有较年长才接受蒙学的,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视乎实际情况和个别需要而定。所以除了为幼童编写入门课本外,也有适合青少年的教材内容,涉及范围甚至包括成年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事处世原则等,完成启蒙教育后,接着便是研习四书五经和历史著述之类。

 

蒙学课本称为“蒙书”,也叫做“蒙养书”、“村书”或“小儿书”,主要作用首先是教蒙童识字读书,《急就篇》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其次的作用是训练初步写作能力,包括句子、诗歌和文章。蒙学课本还传授各种基本知识,例如历史掌故、典章名物等,或者辑录格言、警语之类,兼有修身教材的功能。

 

儿童入学的第一本教科是《三字经》,然后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加上《弟子规》就是四大蒙书。《千字文》文字简洁,内容丰富,书中列举的人物事迹,亦有助于推行品德教育,对现时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古代的优良传统,是十分便捷的教材。《百家姓》列举四百多个姓氏,俾学童与人来往时能够有所掌握。《三字经》历来最受欢迎,是蒙学经典之首。至于《弟子规》则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读本。概括而言,蒙学读本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识字教育类、历史掌故类、品德涵养类、诗歌声律类、教育规章类。

202123phn002_01
《三字经》部分内容(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23phn002_01

至于蒙学发展,大略分为五个时期:

一、 周代至秦汉(约公元前1027至公元220年),是蒙学的奠基期,初步开展蒙学教育,识字课本系统完成。

二、 魏晋至隋唐五代(公元220至960年),是蒙学的发展期,识字课本继续演进,并且形成读经课本体系。

三、 北宋至清代时期(公元960至1840年),是蒙学的成熟期,各种蒙书逐渐臻于完善,并大力发展韵语读本。

四、 清代后期至民国(1840至1949年),是蒙学的嬗变期,一方面对流传下来的蒙书作修订和改编,一方面则因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致使蒙学式微。

五、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1949年至今),是蒙学的复兴期,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相继致力整理和注释各种蒙学课本,探讨蒙学教育和相关教材并作出评价。

 

现代教育一般只因应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忽略了不同阶段的衔接和身心、知识等各方面的全盘发展。全人教育、持续进修、终身教育等观点虽然早已提出,要具体落实仍有待努力。

 

延伸阅读:

1. 浦卫忠著《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历代少儿启蒙教育方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

2. 谢宝耿主编《中国蒙学名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

3. 周佳荣编著《童蒙启程——中华幼学经典精选导读》,香港:中华书局,2016年。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8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