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202123phn001_01
《學童圖》(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23phn001_01

兒童及青少年教育是現代社會很重視的事業,可以大略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個範疇。幼兒從家庭培養到進入學校讀書,由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以至投身社會工作的態度和為人處世,反映出這些都是全人教育的基礎和重要環節。在現今二十一世紀,建構新時代教育規劃的時候,不妨參考舊日教育值得借鑑之處,因為教育必須與文化傳統接軌,舉凡民族觀念、道德價值、生活風俗等都互有關連,中國歷代的蒙學經典,肯定是開啟傳統文化之門的一條鑰匙。

 

為數眾多的古代蒙學讀本,以識字為基礎,對象是兒童和少年,有些甚至連成年人也喜歡閱讀。由於時代和環境的差異,童幼成長的經歷自有不同,做人原則和思想理念,則有共同及一致性的。當然,畢竟是數百年以至千年前的撰述,有些內容和觀點已經不合時宜,這是現代教師和讀者必須注意並加以選擇的。

 

中國古時的蒙學,顧名思義,就是現代人們所說的啟蒙教育,包括識字教育和基礎知識學習。一般是為八九歲的兒童而設,也有較年長才接受蒙學的,沒有固定的學習年限,視乎實際情況和個別需要而定。所以除了為幼童編寫入門課本外,也有適合青少年的教材內容,涉及範圍甚至包括成年人的道德修養和做事處世原則等,完成啟蒙教育後,接着便是研習四書五經和歷史著述之類。

 

蒙學課本稱為「蒙書」,也叫做「蒙養書」、「村書」或「小兒書」,主要作用首先是教蒙童識字讀書,《急就篇》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識字課本;其次的作用是訓練初步寫作能力,包括句子、詩歌和文章。蒙學課本還傳授各種基本知識,例如歷史掌故、典章名物等,或者輯錄格言、警語之類,兼有修身教材的功能。

 

兒童入學的第一本教科是《三字經》,然後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加上《弟子規》就是四大蒙書。《千字文》文字簡潔,內容豐富,書中列舉的人物事跡,亦有助於推行品德教育,對現時兒童和青少年學習古代的優良傳統,是十分便捷的教材。《百家姓》列舉四百多個姓氏,俾學童與人來往時能夠有所掌握。《三字經》歷來最受歡迎,是蒙學經典之首。至於《弟子規》則是少年兒童道德教育讀本。概括而言,蒙學讀本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識字教育類、歷史掌故類、品德涵養類、詩歌聲律類、教育規章類。

202123phn002_01
《三字經》部分內容(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3phn002_01

至於蒙學發展,大略分為五個時期:

  • 周代至秦漢(約公元前1027至公元220年),是蒙學的奠基期,初步開展蒙學教育,識字課本系統完成。
  • 魏晉至隋唐五代(公元220至960年),是蒙學的發展期,識字課本繼續演進,並且形成讀經課本體系。
  • 北宋至清代時期(公元960至1840年),是蒙學的成熟期,各種蒙書逐漸臻於完善,並大力發展韻語讀本。
  • 清代後期至民國(1840至1949年),是蒙學的嬗變期,一方面對流傳下來的蒙書作修訂和改編,一方面則因西學東漸及教育改革致使蒙學式微。
  • 二十世紀後期以來(1949年至今),是蒙學的復興期,中國內地及香港、台灣地區,相繼致力整理和注釋各種蒙學課本,探討蒙學教育和相關教材並作出評價。

 

現代教育一般只因應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忽略了不同階段的銜接和身心、知識等各方面的全盤發展。全人教育、持續進修、終身教育等觀點雖然早已提出,要具體落實仍有待努力。


延伸閱讀:

  1. 浦衞忠著《中國古代蒙學教育——歷代少兒啟蒙教育方法》,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6年。
  2. 謝寶耿主編《中國蒙學名著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3. 周佳榮編著《童蒙啟程——中華幼學經典精選導讀》,香港:中華書局,2016年。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8-2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