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漫画追源
漫画不同于一般绘画,是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中國漫畫
中国的传统漫画内蕴十分丰富,由于中国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使中国漫画别具一格,与西方的漫画、卡通以及新兴的动漫形象均有区别。漫画更具针砭时势、讽刺社会中的“假、恶、丑”之功能,漫画家多从政治事件、社会现象和生活百态中提取素材,融入个人观点、见解和态度,引发读者思考,使其从中受到教育。

港产漫画王国的建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战事逐渐漫延,上海的部分漫画家南下香港,继续从事漫画创作。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胡考、丁聪等人,在香港坚道十三号A租住下来,不但继续创作漫画,还时常交流文艺,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香港分会就这样成立了。

新旧交替的漫画新时代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三届三中全会,文艺终有广阔发展的空间,中国漫画又进入了繁荣兴盛的另一时期。这时期既出现为数不少的歌颂漫画,也有仍然保持着针砭时弊的舆论监督作用,整个漫画创作气氛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承前启后的二十年代漫画
1925年五卅运动和1926年国共合作的重大历史转折,使得艺术家们的爱国革命热情再一次被点燃。漫画在文艺界发起的革命宣传运动中充当前锋,对帝国列强、封建军阀作出讽刺和抨击,成为二十年代漫画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