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杂技的演变
在原始艺术综合发展阶段,杂技与乐舞不分,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杂技在汉以前还处于一个孕育时期,而传世资料亦不多。见于典籍最早的杂技表演记载是公元前479年的《庄子‧徐无鬼》,记载了弄丸的手技。

追踪木偶及木偶戏的起源
以木头雕刻而成的人形雕像泛称为木偶。在欧洲,人偶以旧石器时代(约170万—1万年前)中晚期带有明显生殖器崇拜特征、丰乳实腹的女性人体为代表;在中国,此类人偶则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约10,000—3,500年前)的中晚期,以后期的石雕、陶塑和红山文化的泥塑为代表。

中国杂技
杂技古称百戏,是历史极为悠久,内容丰富的一门以人体特技异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深富东方传统文化的哲理与伦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器载道的人文心理,其艺术特色包括:重视腰、腿、顶功;讲究平衡功夫,如走钢丝;从无到有,变幻莫测的幻术;轻重并举的蹬技(以头、双腿等把对象置于其上,作高难动作);以超人的力量与灵巧筋斗技艺结合的杂技,如迭罗汉等。

中國皮影
皮影艺术是一种融操纵技巧、唱、念、音乐、绘画、雕刻、声光和故事于一体的民俗艺术,而皮影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丰富多采的剧目,使其成为中国民间特有的工艺美术品,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博物馆与民众欣赏与收藏。

皮影是古时的主要娱乐?
据史籍所载,在北宋末年,皮影戏已非常兴盛,并常在市集中表演。至南宋时,由于社会需求甚殷,首都临安(今杭州)出现了多个专门雕刻影偶的艺人,有专门演出皮影戏的班社,亦有不少出色的艺人。
载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