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戏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俗艺术,可从绘画美、雕刻美、演唱美及动作美去欣赏它的艺术性。
绘画美
中国的绘画艺术起源于原始彩陶的用笔与涂色。皮影绘画之美也出色地承继了原始彩陶的精神。首先表现在色彩的象征性,皮影人物普遍用红、绿、黄、白、黑、金、银等色。一般红色脸表现忠烈;黑色脸表现铁面无私与刚直;神佛多用金、银,象征其金身不灭。皮影人物通过透雕以空白显脸的手法,都是中国绘图虚实相生,善于用白的发挥。此外,皮影人物脸上、身上绘画的线条特别生动。
雕刻美
皮影影偶的雕刻主要有透雕及半透雕两种。所谓透雕(即阳刻)是由实线组成,除实线外,其他部分完全以刀剔掉;半透雕(即阴刻)是由虚线组成,它的轮廓与花纹是由镂空的虚线表现,半透雕的影偶不雕空,涂以鲜艳的颜色。皮影的脸谱,分满脸(以半透雕方法雕刻的脸谱)和空脸(以透雕方法雕刻的脸谱)。空脸的脸谱,除了眼、眉、鼻、嘴、胡子和皱纹外,要把颊部雕空,如生、旦便多用空脸。至于满脸,是以雕空的虚线代替笔画,不雕刻的部分则涂上颜色,如孙悟空及程咬金等。
演唱美
自明末清初,影戏普遍脱离了讲唱艺术阶段,各地影戏操纵方法不同,唱腔更是百花齐放,各呈异彩。各省各地的皮影戏自清代都先后形成了各自独特声腔,有的虽采用当地戏曲声腔,但都吸收了当地的民歌俚曲,加以改造。
动作美
皮影戏是驭物为灵的艺术,表演者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深刻观察,使影偶能演生、旦、净、丑等各种人物和动物,并让影偶表演出近似活人的动作。传统皮影戏中的小小影人,挥剑舞枪,飞车走马,动作之逼真美妙,被各国同行誉为世界上神奇的影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