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民间艺术

20511ph025
20511ph025

本文中的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各种形式,如绘画、编织、剪刻及印染等类的手工艺品。民间艺术不同于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它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创作的,既有装饰性的作品,又有实用性的器物,它们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和心理需要。

 

民间艺术的主题比较集中,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中秋节摆供的玩具“兔儿爷”,端午节给小孩佩戴的“香包”,这些是用于岁时节气的。古代人们认为风筝放高后剪断风筝线,病痛会随风而去,因此风筝以前是一种巫术工具。在中国各地,有许多手工艺品蕴含了生殖崇拜的内容,如河南的送子观音像和泥塑,“泥泥狗”塑像,天津的“娃娃大哥”塑像,西北的“抓髻娃娃”剪纸等等。

 

民间艺术的功能总的说来,就是美观和实用相结合。一方面它们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美化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表达敬意、爱恋和娱乐的精神需要。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那里的骨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骨器也曾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又一重要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黎族骨器中的骨簪、骨梳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骨器的种类有用于掘土、除草、除灰、餐具的骨铲;用于收山栏稻的骨刀;用于脱取山栏稻谷的刮器;用于纺织机的纬刀;用于织鱼网的骨梭;用于刺鱼的骨镖;用于美发、固发的骨簪;用于装饰头发的骨梳;用于装饰和避邪的项链等。

 

传统社会中,除了日常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外,手艺是最常见的一种谋生手段。掌握一门手艺意味着多了一种生活本领。于是,掌握一门手艺,成为对男人的最普通的一种要求。对女子则要求会织布、刺绣、剪花等,这些女子的手艺称为“女红”。黔东南的少数民族苗族非常重视女子的女红。在苗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过去十三四岁的苗族女孩子都是自己为自己绣制嫁衣,这手艺人人都会。苗族女子的盛装繁复华美,一套银饰,从帽子、项链,到手镯、耳环,有时达二三十斤重,刺绣工艺也丰富多样,令人赞叹。苗装和银饰是苗家用来夸富的,也是女子用来显示手巧的。不言而喻,女子的价值和自信全部包括在这盛装之中了。

 

婚姻是人生大礼,也是人生礼仪中与民间艺术发生联系最多的庆典之一。在民间被称为定情物的东西,常是那些属于民间工艺美术范畴的绣帕、鞋垫、荷包、手工鞋一类。由于是送给情郎的礼物,所以女子在绣制时格外精心。在乡间,媒人拿着女子的绣活儿为其寻找婆家的事也相当常见。有一首流传广泛的陕北民歌这样唱:“七月里,豆角角白,咱给五哥做上一双鞋,做上一对牛鼻鼻鞋,得得劲劲你咤(看)妹妹来。”

 

中国有不少民间艺术已经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皮影戏和剪纸,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还有天津的泥人张”、云南的扎染花布等。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