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民間藝術

20511ph025
20511ph025

本文中的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的各種形式,如繪畫、編織、剪刻及印染等類的手工藝品。民間藝術不同於宮廷藝術、宗教藝術和文人藝術,它是農民和手工業者創作的,既有裝飾性的作品,又有實用性的器物,它們反映了社會大眾的審美觀和心理需要。

 

民間藝術的主題比較集中,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中秋節擺供的玩具「兔兒爺」,端午節給小孩佩戴的「香包」,這些是用於歲時節氣的。古代人們認為風箏放高後剪斷風箏線,病痛會隨風而去,因此風箏以前是一種巫術工具。在中國各地,有許多手工藝品蘊含了生殖崇拜的內容,如河南的送子觀音像和泥塑,「泥泥狗」塑像,天津的「娃娃大哥」塑像,西北的「抓髻娃娃」剪紙等等。

 

民間藝術的功能總的說來,就是美觀和實用相結合。一方面它們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美化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人們表達敬意、愛戀和娛樂的精神需要。海南島黎族地區保留着較為古老的製骨工藝,那裏的骨器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骨器也曾是人類繼木器、石器發明之後又一重要發明,在史前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黎族骨器中的骨簪、骨梳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骨器的種類有用於掘土、除草、除灰、餐具的骨鏟;用於收山欄稻的骨刀;用於脫取山欄稻穀的刮器;用於紡織機的緯刀;用於織魚網的骨梭;用於刺魚的骨鏢;用於美髮、固髮的骨簪;用於裝飾頭髮的骨梳;用於裝飾和避邪的項鍊等。

 

傳統社會中,除了日常的男耕女織的生活外,手藝是最常見的一種謀生手段。掌握一門手藝意味着多了一種生活本領。於是,掌握一門手藝,成為對男人的最普通的一種要求。對女子則要求會織布、刺繡、剪花等,這些女子的手藝稱為「女紅」。黔東南的少數民族苗族非常重視女子的女紅。在苗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過去十三四歲的苗族女孩子都是自己為自己繡製嫁衣,這手藝人人都會。苗族女子的盛裝繁複華美,一套銀飾,從帽子、項鍊,到手鐲、耳環,有時達二三十斤重,刺繡工藝也豐富多樣,令人讚嘆。苗裝和銀飾是苗家用來誇富的,也是女子用來顯示手巧的。不言而喻,女子的價值和自信全部包括在這盛裝之中了。

 

婚姻是人生大禮,也是人生禮儀中與民間藝術發生聯繫最多的慶典之一。在民間被稱為定情物的東西,常是那些屬於民間工藝美術範疇的繡帕、鞋墊、荷包、手工鞋一類。由於是送給情郎的禮物,所以女子在繡製時格外精心。在鄉間,媒人拿着女子的繡活兒為其尋找婆家的事也相當常見。有一首流傳廣泛的陝北民歌這樣唱:「七月裏,豆角角白,咱給五哥做上一雙鞋,做上一對牛鼻鼻鞋,得得勁勁你吒(看)妹妹來。」

 

中國有不少民間藝術已經收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比如皮影戲和剪紙,都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深受人們喜愛的手工藝品還有天津的「泥人張」、雲南的紮染花布等。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