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各地皮影的特色

1504ph034
皮影人物
1504ph034

清末民初,影戏流传于全国各地,形成不同流派与类型。总括而言,中国影戏共分为七大影系:

 

秦晋影系

秦晋影系(陜西皮影戏、河南西部和北部皮影戏、山西影戏、河北西部和北京西城皮影、甘肃皮影戏、青肃皮影戏、川北皮影戏),这一影系历史最为悠久,传播地区较广。陕西皮影表演技术巧妙,影调多腔,最为复杂。皮影用牛皮雕刻,分头、双臂、双手、上身、下身、双腿共11部分。头较大,头身比例为1:5。山西皮影按照影窗、唱腔区分为“皮腔纸窗戏”及“碗碗腔妙影戏”。皮腔纸窗戏主要流行晋(山西)中孝义一带,影人形体高大(56—60厘米),造型逼真。碗碗腔妙影戏的特点是以纱为影窗。影人造型较小,一般9英吋,保留着陕西皮影精雕细镂、色彩明亮的风格。甘肃陇东,陇南皮影及青海皮影都由陕西传入,各有特点,但基本风格均相似。

1504ph033
陕西皮影穆桂英
1504ph033

滦州影系

滦州影系(包括唐山皮影、北京皮影及东北皮影戏)。滦州(今河北滦县一带)影偶用驴皮雕镂,影人一般约23—26厘米,11关节,雕镂精巧,面部使用通天鼻梁,除眉、眼、口外,全部镂空。忠正者刻成五分面(正侧面),奸邪者刻成七分面(斜侧面)。头茬色彩分红、绿、黄、白、黑五色。滦州影戏传入关东,形成东北皮影,各省区又有自己的特点。滦州影戏传入北京后,称“东城影”,北京原有的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影戏被称为“西城影”。

1504ph035
清代皮影人物
1504ph035

山东影系

山东影系,形成于明代。影偶以驴皮雕刻,全身9节,头帽相连为一,上身一,下身一,上臂二,小臂连手二,腿脚二。造型粗犷、古朴明快。戏班由2至3人组成,一人上场,一人下场,一人乐手,也有演手一人连耍(弄影)带唱,一人伴奏。山东影戏讲究师承,且传子不传女,至今山东影戏无一为女艺人。山东影戏传承讲究口诀。

 

杭州影系

杭州影系(包括浙江及上海皮影)。长期以羊皮彩绘为主,较少雕镂,全身分6节,头一、身一、下肢二、上下臂二,脸为实心,下额很短,造型似窗花、剪纸,富有装饰味。因杭州影戏只有一只手臂挥舞,动作较简单而灵便,善于演出武打戏。声腔以乱弹、高腔、徽调为主,戏班由5至6人组成。一般武戏为开锣戏(头场演出),正本(正式演出)为文戏。

 

川鄂滇影系

川鄂滇影系(包括湖北皮影、桐板皮影,即河南南部皮影、四川皮影及云南皮影)。这一影系共同特征是:大型牛皮影,结构复杂,是南方影戏代表。各地方皮影又有差异,如湖北皮影造型滚圆,面部实心阴刻,不重图案装饰;桐柏皮影上小下大,身臂特长;成都灯影造型,有棱有角,面部分空脸和满脸(实心)两种,服饰图案精美,戏剧程序复杂。

 

湘赣影系

湘赣影系(包括湖南、江西范围,以湖南影戏为中心),传统影偶用纸雕刻,造型以土纸多层(一般为7层)裱糊成纸壳刻镂、着色、涂蜡而成,造型浑圆,面部多为七分脸,比北方影人大一倍多,衣服精巧,有的还嵌以彩色透明纸,映在影窗上,形象鲜艳。

 

潮州影戏

潮州影戏(包括广东影戏、福建影戏和港台影戏三大类型,在影偶造型、腔调、信仰三方面具有一些同特征,属纸影体系)。广东潮州历来盛行影戏,达于福建、台湾等地,形成三种类型,共同特点在影偶造型上有皮影、纸影两种;全身12关节的羊皮影,传自杭州,但风格与杭州不同。影偶为双臂影人,多以三根带竹柄的金属丝操纵,老艺人口传纸影是由皮影发展来的。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7月1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