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代皮影的发展

1504ph022
钟馗嫁妹
1504ph022

皮影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它虽在宋代形成一个高潮,但只有片段、零散记录,既无系统,文物数据亦不多,元代有少许记录,但缺形象,真正的成熟期是在清代和民国初年。清代皮影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民初有唱片公司录制了一些皮影戏唱片,影响深远,是研究皮影戏的珍贵资料。

  

皮影戏在宋代进入成熟时期。首先是与说唱艺术结合,由散文(说)及韵文(唱)两部分组成。宋代的影词多为七言,并能够演出复杂的烟粉灵怪、传奇和历史故事。表演形式上有大、中、小影戏和乔影戏(滑稽戏)等不同形式。

1504ph023
古老的剧目
1504ph023

元代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高峰,元杂剧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都有相当高水平,相比之下,影戏却少有文献记载。元时影戏随着其军事与政治传播到西域,波斯、阿拉伯、希腊、土耳其都留下中国影戏的影迹。十四世纪波斯的史学家拉施爱德丁(1247—1318年)曾说:“当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大统后,曾有中国的戏剧演员到波斯,表演一种藏在幕后说唱的戏剧。”所指即为影戏。

 

明代是中国影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一是南北中外皮影有了交流,二是各地形成的皮影流派。明成祖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于永乐元年(1403年)采取“徙官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的措施,浙江自宋代以来兴盛的皮影被带到北京。另外,朱棣派太监郑和(1371─1433年)七下西洋,也对中外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郑和的文书马欢在他为1416年的一次航行所写的报告中,记载了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看图说故事的艺术表演。陜西、山西、河北、山东、浙江和闽南、云南腾冲等地皮影,都在明代初步形成地方流派。明代诗文中记载有影戏演出,河北省蔚县留庄镇白中堡门外的观音庙戏台,就是明代一个演出木偶、皮影的专用台,自古称为“灯影戏台”。

1504ph024
精美的西安皮影(旦角)(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剧院)
1504ph024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诸般民俗艺术也进入一个繁盛时期。清代影戏发展,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扩散普及期(1644─1795年)、成熟完善期(1796─1874年)、空前繁荣期(1875─1911年),最后一个时期延续到民国20年,直到1930年左右。清代至民初也是中国影戏的表演艺术和工艺美术传入欧美各国的重要时期。专程来中国研究皮影的德国学者奈‧西蒙博士曾说:“在西方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欧洲,许多人都酷爱中国的皮影戏。在不少公共博物馆和私宅中,均可欣赏到人们搜集这种民间艺术品。”

1504ph025
人物形象皮影‧清代
1504ph025

中国影戏的发展历程,由方士弄影招魂,为皇帝贵戚服务到僧道劝善,宣扬因果报应,至宋代与蓬勃发展的说唱艺术结合,成为都会瓦子中颇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以来都市中有家养戏班,也有依靠在茶园或堂会演出,活跃在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的职业影戏班子,但更多的是在广大农村连台演出的影戏,它成为农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些皮影艺术较有基础的地区,先后建立剧团,有的还应邀赴国外演出及交流。现代皮影艺术表演题材不断扩大,以神话、寓言故事为主。新时代皮影戏已经从地方戏曲向儿童表演艺术转化,出现了新的艺术风格。

bulb

瓦子

宋、元、明民间娱乐与买卖杂货的市场,又称“瓦市”、“瓦舍”。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7月1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