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杂技

1501phn003_01
1501phn003_01

杂技古称百戏,是历史极为悠久,内容丰富的一门以人体特技异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它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变幻神奇的戏法,还包括了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独特的丑角滑稽表演也是现代杂技节目的重要内容。

 

中国杂技历史悠久,节目众多,深富东方传统文化的哲理与伦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器载道的人文心理,其艺术特色包括:重视腰、腿、顶功;讲究平衡功夫,如走钢丝;从无到有,变幻莫测的幻术;轻重并举的蹬技(以头、双腿等把对象置于其上,作高难动作);以超人的力量与灵巧筋斗技艺结合的杂技,如迭罗汉等。

 

中国杂技不下千种,经常在舞台上表演的也有二百多种,概括起来,包括:力技、形体技巧类、耍弄技巧类、高空节目、以奇妙变化为表演特征的魔术节目、象形象声节目、驯驭兽畜、滑稽及小丑艺术。

 

魔术”在中国古代称为“幻术”,明清时亦称“戏法”。魔术是原始人幻想依靠不可理解的神秘行动(手势、舞姿等),以促成事物变化的法术。在古代,“魔术”往往被看成是法术或魔法。现代魔术则已完全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依靠科学的设计、精巧的构思及出色的表演,创造出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

 

在原始艺术综合发展的阶段,杂技与乐舞不分,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杂技在汉以前还处于一个孕育时期,而传世资料亦不多。在汉代及至唐代的宫廷中,它与乐舞一样,甚受宫廷的重视。宋元以降,随着戏曲的兴起,杂技沦落江湖,被视为“下九流”的玩艺。但这时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情况,汉唐时代的千古名舞《巴渝》、《七盘》、《霓裳羽衣》等失传了,传统的杂技艺术却依然在民间保留。

 

杂技艺术由于使用人类共通的肢体语言,所以自古就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载体。自汉唐至宋,历朝皆用散乐马戏等杂技节目,作为招待外国使臣的礼仪。汉唐盛世在东西丝绸之路上传播乐舞杂技,影响深远。而西域甚至印度、东罗马及南亚等国家,也曾委派杂技艺人为使,与中国缔结友好关系。

 

清末民初的国际交流是先驱者自发的民间交流。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组织的杂技团体多次出访,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组建杂技团,到东欧和西非诸国出访,杂技艺术家成为传播友谊和中华文化的使者。近年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各种艺术门类的国际交流中,杂技是出访最多、影响最大的艺术门类,才获得国家授予“艺坛楷模”的荣誉称号。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