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杂技如何成为文化交流“大使”?

1501ph030
摩洛哥雷尼耶三世大公与中国得奖杂技演员合照
1501ph030

杂技艺术自古就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载体。自汉唐至宋,历朝皆用散乐马戏等杂技节目,作为招待外国使臣的礼仪。而西域甚至印度、东罗马及南亚等国家,也曾派杂技艺人为使,与中国缔结友好关系。

 

汉代,西域杂技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华杂技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幻术与西域幻术)。西域杂技现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表演项目,如维吾尔族的高空杂技项目“达瓦孜”(勇士缘绳上天),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节目。

 

清代亦有多人出国作艺,如颇负盛名的孙福有,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只身流浪俄罗斯,加入一个名叫巴洛斯基的马戏团演出,后转到伊扎克马戏团当杂工。由于他有良好的杂技基本功,并善于学习,很快成为该团主要演员,为俄国观众表演飞刀、飞叉、钻刀门等中国传统杂技。他归国后组织孙家班,到各地演出,远涉南洋。他们表演的“空中飞人”、 “跳板”等新颖节目,深受国内和东南亚观众欢迎。孙家班后改组为“中华国术马戏团”,演出马术、气功、魔术、驯兽、国术、杂耍、飞斧等节目,结合了国粹与西洋杂技,是杂技在国际交流中走向现代化的典型一例。

 

现代东西方的杂技交流频繁,各种国际杂技比赛,中国杂技健儿不只积极参与,而且也是向西方杂技专家学习的好机会。同时,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杂技节上,也提供了东西方杂技艺术交流的场所──国际杂技理论研讨会。除了在赛场展示各自专长的技艺外,对杂技艺术的规律、杂技马戏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意义,均作多角度的理论探讨。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7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