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的鬼影怪谈
汉末儒学受到冲击,文人开始在创作上寻求自我独特的特性。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盛行。“志怪”一词,首见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也。”《齐谐》是出于齐国的一部记录怪异事情的书。“志,记也;怪,异也。”

谈鬼说怪是魏晋潮流?
六朝时,史官由著作郎担任。一名大著作郎,下置八名佐著作郎,每位著作郎到职,必须撰写一篇名臣传。流传至今的志人小说如《裴启语林》、《郭子》、《世说新语》,载录了大量世家大族、名臣名士的言行,而这些志人故事里也不乏志怪。

鬼怪故事真是民间迷信?
中国民间的信仰,常能从六朝鬼故事里找到诱因,而这些故事往往是由巫师来讲述的。例如六朝民间常奉败军叛将为神,蒋子文、邓艾、苏峻、袁双皆是死后不久成神,这类信仰来源很难解释,但巫师的推波助澜显然很关键。

六朝平民最爱发哪一类白日梦?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黄粱一梦”、“南柯一梦”,来自唐传奇《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但相似故事,晋宋之际早有流传。这个故事较早版本,是《搜神记》里的一个商贾美梦,亦反映了当时官场和商人的百态。

为什么六朝的亭子最猛鬼?
六朝鬼故事特别多凶亭,考证汉亭的学者经常引用,借以说明“亭”是重要的行旅落脚点,也是治安案件频发之处。但魏晋之时,亭几乎名存实亡,从西晋潘岳整顿逆旅的建议可见,汉亭已经退出了实用的历史舞台。

嵇康的《广陵散》是鬼老师教的?
六朝有没有关于老师的鬼故事?最著名的是与嵇康有关。嵇康是竹林七贤之首,只活了四十岁。他没有当过一天老师,也没有把自己的绝技无私地传授下去,但几代读书人都景仰他,模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