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为什么六朝的亭子最猛鬼?

202118phn018_01
魏晋时期的驿传画像砖(复制品),当时的官员出行,通常在“亭”夜宿,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8phn018_01

六朝鬼故事特别多凶亭,考证汉亭的学者经常引用,借以说明“亭”是重要的行旅落脚点,也是治安案件频发之处。但魏晋之时,亭几乎名存实亡,从西晋潘岳整顿逆旅的建议可见,汉亭已经退出了实用的历史舞台。许多乡亭可能因乏人管理,又不马上拆除,乡野空亭野兽出没。鬼故事中在凶亭作怪的各种老物怪,并非凭空构想。最为重要的是,六朝凶亭故事的主角、捉鬼道具、敍述方式比起汉代,也有了显著变化。

bulb

汉亭

“亭”这种建筑,古时是行旅休息的地方。《释名》解释道:“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秦代由于统一邮传制度,每三十里设一传,传是为官员提供食宿的地方,在交通主道上每隔十里设一亭,供驿者提供食宿。汉代沿袭秦代的邮传制度,并将驿站按其大小,分为邮、亭、驿、传四类。

bulb

潘岳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字安仁,因其相貌俊俏,出现了“貌似潘安”的形容词来形容男子貌美。

东晋南朝流传名士谢鲲入宿凶亭的志怪传奇,他从容无惧的举止和言谈是故事重点。谢鲲是晚于竹林七贤的一代名士,时人认为他和阮瞻、王澄、胡毋辅之等贵游子弟继承了阮籍衣钵,常常“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王隐《晋书》)大意是贵游子弟钟情饮酒享乐,披头散发,赤身露体,席地而坐时又叉开双腿,以为这样无所顾忌才合乎天地间的大道。故而常常脱去头巾及衣服,袒露身体,形同禽兽一样。最狂放者可以称为通,其次的可称为达。

 

谢鲲渡江后,先任王敦帐下长史,王敦不用其言,才避为豫章太守,主要以名士风度博得美名,终日饮酒以躲避变幻莫测的政治危机。他在亭中与鬼怪角力的故事是这样的:“陈郡谢鲲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尝行经空亭中夜宿,此亭旧每杀人。夜四更,有一黄衣人呼鲲字云:‘幼舆,可开户。’鲲澹然无惧色,令申臂于窗中。于是授腕,鲲即极力而牵之,其臂遂脱,乃还去。明日看,乃鹿臂也。寻血取获,尔后此亭无复妖怪。”(《幽明录》)大意是指深夜四更,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人在窗外对谢鲲说:“幼舆,可以开门吗?”谢鲲一点也不害怕,叫那人把手臂从窗外伸进来。黄衣人果然把手腕伸进来,谢鲲立即用力拉住他的手,黄衣人竭力挣扎,直到手臂被拉脱才逃走。第二天一看,拉脱的手臂原来是一只鹿臂。谢鲲顺着血迹寻找,最终把这头鹿捕获。此后,这座亭子再没有鬼怪出现。这故事十分符合世人对谢鲲狂放不羁、百无禁忌的人格想像。

 

谢鲲等名士在亭遇鬼的故事,对晋宋之际士人学子有相当示范作用。汉代在凶亭中与鬼较量的往往是身负职责的官员,如周敞、郅伯夷。汉亭捉鬼敍述可能是一种政绩的彰显,而六朝凶亭故事主角已经从官员变成名士、书生以及渴望证明自己的男人,如以下一则:

202118phn019_01
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玉泉寺古邮亭(图片提供:任卫红/FOTOE)
202118phn019_01

《幽明录》载:“代郡界,有一亭,常有怪,不可诣止。有诸生壮勇,行歌止宿,亭吏止之。诸生曰:‘我自能消此。’乃住宿食,至夜,鬼吹五孔笛,有一手,都不能得摄笛,诸生不耐,忽便笑谓:‘汝止有一手,那得遍笛?我为汝吹来。’鬼云:‘卿为我少指邪?’乃引手,即有数十指出。诸生知其可击,拔剑斫之,得一老雄鸡,从者并鸡雏耳。”大意是指代郡有个经常出现妖怪的亭,一般人不敢到那儿留宿。某生胆大,边行边唱歌,前往该亭留宿。亭吏阻止他,某生却说“我自有办法消灭此怪。”晚上,鬼来了,吹起五孔笛,它只有一只手,连笛子也拿不稳。某生笑话它:“你只得一只手又怎能把笛子拿稳,我来为你吹奏吧!”鬼受了激,忍不住便把手伸出,即有数十只手指出现。某生趁机拔剑斩向鬼手,结果杀死的是一只老公鸡,还有一群跟随的小鸡。

 

凶亭中与鬼怪较量的武器常能反映时代经世致用之术。《风俗通义》记东汉郅伯夷在凶亭捉鬼既要“坐诵六甲、孝经、易本”(《列异传》说他读的是《诗经》、《尚书》等五经),又要枕戈待旦,气氛非常紧张。而晋宋之际借宿空亭的儒生,或夜半抚琴,或与鬼怪周旋,显得挥洒自如,意在显露从容不羁的名士气概。

 

彼时儒家通经致用之术地位下降,一般士人不靠通经出仕,甚至入学只为了逃避兵役。读书风气不盛,对名士的仰慕却使放浪形骸成为学习榜样。代郡诸生不顾亭吏劝阻,“行歌止宿”于凶亭,完全是郊游寻欢。据《晋书‧卞壶传》,当时贵游子弟多仰慕效仿王澄、谢鲲,卞壸曾痛心疾首道:“违背礼法,罪大恶极!西晋就是因此灭亡啊!”

 

凶亭也不乏艳遇,如郡吏丁哗夜宿郊外方山亭,遇到京官家伎(妖魅)拜访,宴饮作歌,自荐枕席(《幽明录》)。此类故事模仿的是贵族冶游、纵情声色音律的风尚。

 

总之,缺少管理,又不马上拆除的乡野空亭成为鬼故事发生的绝佳背景,凶亭故事演变可以看到,名士精神在晋宋之际对一般士人生活的影响。此类故事的创作者,最可能是追慕高层名士生活的普通士人诸生。

202118phn020_01
汉代邮亭仿真模型,陕西省汉中博物馆。(图片提供:来梓良/FOTOE)
202118phn020_01

参考书目:

1. 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2. 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记 新辑搜神后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曹丕,《列异传》,收入鲁迅辑,《古小说钩沉》,《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 刘义庆,《幽明录》,收入鲁迅辑,《古小说钩沉》,《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 荀氏,《灵鬼志》,收入鲁迅辑,《古小说钩沉》,《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 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7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