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卜吉、祭神、念咒——出门必备三件事?

202118phn010_01
山海经各种奇样精妖,民国《中国民间信仰研究》,法国神父Henri Doré著。(图片提供:佚名/FOTOE)
202118phn010_01

择日和行祀,是古人出行大事。从《山海经》可知,上古人有祠祀道中鬼神精怪的观念。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进一步印证先秦社会对出行的重视。《日书甲乙编》认为如果不遵照出行宜忌,出门轻则遇寇盗,遇雨,重则丧命。《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祭门及道路(“祭门行”)的礼仪。祠祀行神更是必不可少。

 

行神(道神)的身份,一般认为来自两个传说,第一是共工之子修。《风俗通义‧祀典》引《礼传》:“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足迹所达,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第二是黄帝的妻子累祖(即“嫘祖”,又称“雷祖”)。《宋书》卷十二〈律历中〉引崔寔《四民月令》曰:“祖者,道神。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

 

读六朝志怪小说,可以看到民间择日与行祀的细节及演绎。首先,出行前常卜吉。志怪小说多有卜卦灵验的故事,一方面或许是以卜为业人所编造,另一方面,也反映当时社会不论哪个阶层,都有遇疑难求卜的风气和相信命中注定的心理。《搜神后记》载丹阳县人沈宗以卜为业,有两人着皮袴,来问:“西去觅食好?东去觅食好?”宗为作卦,卦成告之。这两人其实是老虎变的,故事模拟的自然是民间行前卜吉之俗。又如“酒泉郡每太守到官,无几辄卒死。后有渤海陈斐见授此郡,忧愁不乐。将行,就卜者占其吉凶。”(见《搜神后记》)六朝政局多变,当官者自感前途多舛,不得不时时求助卜筮。《晋书》王导本传载:初,导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其后子孙繁衍,竟如璞言。志怪小说提到的术士如管辂、戴洋、郭璞等,都有卜筮之能,读书人落拓时也有以卜筮为业。

202118phn011_01
郭璞 (公元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中国风水学者鼻祖。(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8phn011_01

其次,行前怪梦,往往被视为某种征兆,如果不从而行,会有大祸:“符坚将欲南师也,梦葵生城内。明以问妇,妇曰:‘若征军远行,难为将也。’坚又梦地东南倾,复以问,云:‘江左不可平也。君无南行,必败之象也。’坚不从,卒以败。”(《异苑》)此处的“妇”是否一位善于解梦的女巫呢?《述异记》记载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宋武帝刘裕北讨鲜卑,军中将佐专门拜谒岱岳庙女巫秦氏,问克捷之期。说明社会心态的确相信行前怪梦带有某种预兆性质。

 

第三,祖道风俗历经了汉魏,延续到晋,祭祀行道之神的本意逐渐演变为对人的惜别。晋文人留下不少“祖道”的诗作,到了南北朝,祖道诗已为践别诗所取代。

 

那么,民间是不是出门就不祭拜神灵呢?当然不是。《幽明录》载一则故事:“葛祚,吴时衡阳太守,郡境有大槎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立庙,行旅祷祀,槎乃沉没,不者槎浮,则船为之破坏。祚将去官,乃大具斤斧,将去民累。明日当至,其夜,闻江中哅哅有人声,往视,槎移去,沿流下数里,驻湾中,自此行者无复沉覆之患。衡阳人为祚立碑曰‘正德祈禳,神木为移’也。”这则故事大意是指衡阳境内有一大木筏横跨水面,百姓都以为它能作怪,为它立庙祭祀,过路人要向它祈祷,否则这木筏便会对船只造成伤害。葛祚是三国东吴时期的衡阳太守,即将离职,想在离职前以刀斧为人民除去此怪。计划动手的前一晚,听见江里人声喧闹,葛祚往视察,见那木筏顺流水漂走好几里,停在一河湾里。此后,路过的船只都不再受到这木筏影响。衡阳的百姓就为葛祚立碑。

 

故事显示江东民众认为万物有灵,行旅祷祀的对象甚至可以是一块木头。葛祚作为地方官,移风易俗相当不容易,只能待快离任时才一试。尽管成功废了“淫祠”,但百姓深信的仍是“祈禳”之力。

 

许多故事提到过路行人祭拜地方俗神,说明在行旅便利处、险要处立祠定然有利可图,而巫觋对这些祠庙的信仰经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庙巫本身就是讲故事的人。例如丹阳县湖侧梅姑庙的神验,就是靠历代庙巫讲故事维系:“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着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壻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下。巫人当令殡殓不须坟瘗,即时有方头漆棺在祠堂下。晦朔之日,时见水雾中,暧然有着履形。庙左右不得取鱼射猎,輙有迷径没溺之患。巫云:‘姑既伤死,所以恶见残杀也。’”(《异苑》)

 

梅姑原本与行神毫无关系,如何能令庙周围渔猎者迷径没溺?显然是因该处地理险要,给了巫人讲故事的空间,又恰巧飘来梅姑(可能是一位无人知晓的女子)尸体,遂因势利导,奉为行神。刘敬叔撰写《异苑》时,可能此庙周围仍禁渔猎。至于梅姑是秦时或更早的人,大概是此庙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增加神秘的附会之说。

 

在保佑出行平安的法术中,佛道也各有自己创造,如《冥祥记》有多则故事提到行旅遇到危险,默念观世音即转危为安,道家则是“心呼北斗”,或用咒术。早期佛道兴起,都想方设法以新的神通应验故事来取代原来巫觋立庙的敍事,许多宣教志怪因此应运而生。

202118phn012_01
大傩舞画。“大傩”,原是古代驱疫逐鬼的祭祀歌舞活动,源于原始巫舞。(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8phn012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11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