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的鬼影怪談
漢末儒學受到衝擊,文人開始在創作上尋求自我獨特的特性。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盛行。「志怪」一詞,首見於《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也。」《齊諧》是出於齊國的一部記錄怪異事情的書。「志,記也;怪,異也。」

鬼怪故事真是民間迷信?
中國民間的信仰,常能從六朝鬼故事裏找到誘因,而這些故事往往是由巫師來講述的。例如六朝民間常奉敗軍叛將為神,蔣子文、鄧艾、蘇峻、袁雙皆是死後不久成神,這類信仰來源很難解釋,但巫師的推波助瀾顯然很關鍵。

六朝平民最愛發哪一類白日夢?
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黃粱一夢」、「南柯一夢」,來自唐傳奇《枕中記》和《南柯太守傳》,但相似故事,晉宋之際早有流傳。這個故事較早版本,是《搜神記》裏的一個商賈美夢,亦反映了當時官場和商人的百態。

為甚麼六朝的亭子最猛鬼?
六朝鬼故事特別多凶亭,考證漢亭的學者經常引用,藉以說明「亭」是重要的行旅落腳點,也是治安案件頻發之處。但魏晉之時,亭幾乎名存實亡,從西晉潘岳整頓逆旅的建議可見,漢亭已經退出了實用的歷史舞台。

嵇康的《廣陵散》是鬼老師教的?
六朝有沒有關於老師的鬼故事?最著名的是與嵇康有關。嵇康是竹林七賢之首,只活了四十歲。他沒有當過一天老師,也沒有把自己的絕技無私地傳授下去,但幾代讀書人都景仰他,模仿他。

「骷髏」遍野下的古人出行
行旅自古就是危險之事。著名民俗學家和比較宗教學家江紹源先生認為,《山海經》是上古人的旅行指南,滿載種種於人有害或有益的動植物、奇形怪狀的方外之民,山嶽神人,並有祠祭神靈的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