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度有当时文字记载的战役——牧野之战
中国在远古时代,已出现氏族、部落之间的许多战争,如约五千年前炎帝、黄帝两部落的“阪泉之战”,约四千六百年前黄帝、蚩尤部族间的“涿鹿之战”,中华民族前身华夏族由此形成。自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以来,战争性质、形式、规模及影响日益多变,包括夺取权力的政变、推翻王朝的贵族革命、外族入侵的战争、诸侯兼倂战争、平民起义战争等等。

奠定三国鼎立的关键一役——赤壁之战
东汉(公元25-220年)建立后,虽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盛世,但中期以降却出现外戚、宦官不断相争,以致政治日坏、民变四起。到了末期,更发生以太平道为旗帜的黄巾暴动,令汉家天下岌岌可危。

反清抗荷——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荷之战
1644年,李自成民变队伍攻陷北京,不久明朝边将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山海关,开始了满清入主中原时期(1644-1911年)。入关后,清廷需要对付以下几股势力:明室后裔在各地成立的南明政权;李自成、张献忠等民变军队及其余部;吴三桂等降将封王后继而反叛的三藩。

孤胆英雄“顶硬上”、红夷大炮伤敌酋——明抗后金的宁远之战
继金国、南宋灭亡后,元朝(1271-1368年)自1279年起统一全国,但其国祚也不长,就被以汉族为帝皇的明朝(1368-1644年)取代。不过,明朝虽经历一段盛世,但忧患却也严重。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南宋抗金的郾城之战
唐朝(公元618-907年)灭亡后,中国再度分裂割据,进入武将篡位专权的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不久北宋(公元960-1127年)建立,推行强干弱枝、以文制武政策,虽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却造成国家军力不振,使外患不断。

唐伐高句丽、捍卫东疆的艰苦战争——征东之战
东晋灭亡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后来隋朝(公元581-618年)篡夺北周、灭亡陈朝,统一了全国,但其国祚也只维持了三十八载,就又被唐朝(公元618-907年)所取代。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抵抗前秦的淝水之战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不久西晋(公元266-316年)短暂统一了全国。当时北方五个边族(匈奴、羯、鲜卑、氐、羌)不断南徙,令中原大乱,导致西晋覆亡、东晋(公元317-420年)南迁,史称“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