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反清抗荷——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荷之战

声音导航

 

202101phn061_01
巨幅油画《郑荷台海激战》,存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1_01

坚持卫明

1644年,李自成民变队伍攻陷北京,不久明朝边将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山海关,开始了满清入主中原时期(1644-1911年)。入关后,清廷需要对付以下几股势力:明室后裔在各地成立的南明政权;李自成、张献忠等民变军队及其余部;吴三桂等降将封王后继而反叛的三藩。其中以拥护南明的郑成功及其后裔在台湾建立的郑氏政权抗清历时最久,清廷为平定其势力竟对东、南沿海民众长期实行海禁和内迁。

bulb

南明

南明政权包括:1、福王朱由崧,以弘光为年号(1644-1645年);2、鲁王朱以海(监国,1645-1653年);3、唐王朱聿键和朱聿鐭,先后以隆武(1645-1646年)和绍武(1646年)为年号;4、桂王朱由榔,即永历帝(1646-1662年在位)。

bulb

三藩

投降清朝、受清朝册封,继而反叛的三个藩王,分别是:镇守云南、兼辖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及其孙吴世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镇守福建、承袭祖父耿仲明、父亲耿继茂靖南王之位的耿精忠。

郑成功(1624-1662年)为福建南安人郑芝龙之子,母亲是日本人,生于东洋,六岁时回到闽南故乡,长大后成为监生及从政。他原名森,字大木,因其父曾拥立南明唐王(即隆武帝),获赐姓朱,故号“国姓爷”,更名成功。隆武二年(1646年),唐王败亡,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不从其父,坚持抗清。他遥尊西南的永历帝,被封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曾在东南地区大力组织水师,力图光复明朝失土。永历十三年(1659年),他联合浙江张煌言等发动北伐,与西南的李定国等遥相呼应。其船队从海道溯长江而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州三府二十四县,后在南京被清兵所败,乃退回福建,以厦门、金门等东南沿海岛屿为据点,继续抗清。

202101phn062_01
郑成功塑像,立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2_01

反清抗荷

若以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而言,郑成功实为“双料”的民族英雄。他当时不仅积极反清复明,还将荷兰势力逐出台湾。台湾位处中国东南海上,其发现三万年前的“左镇人”化石,与福建考古的石器时代智人有共同的起源。三国时代古籍的夷洲据考即台湾,隋代更明指为流求(后作小琉球),唐五代瓷器在台湾地区也有发现。南宋泉州晋江县曾遣兵戍守彭湖,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设立彭湖巡检司,明代因之。明朝以降,台湾除山地原住民外,也有不少闽粤等省及客家人陆续移民而来,出现鸡笼(基隆)、大员(大湾,台南一带)等名称。

正因为台湾人文、产物及地势之重要,西方国家也早留意。十六世纪葡萄牙人称之为Formosa(福尔摩沙,意美丽之岛)。十七世纪初期,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步进占台湾地区。1622年,荷兰舰队在澎湖设立基地,1624年转往台湾并占领其西南部。不久,西班牙也在1626年占据台湾北部,但于1642年被荷兰人所取代。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自1624年起,至1662年被郑成功驱逐止,共历三十八年,其间修建了两个重要的堡垒:热兰遮(Zeelandia,又称台湾城,在大员,即今台南市西之安平)、普罗民遮(Provintia,又称赤嵌楼、红毛楼,在今台南市)。

bulb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全名为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语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为向亚洲殖民而成立的特许公司(1602-1799年)。同时,英国也有一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英语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EIC),成立于1600年,至1858年止。注意单独使用“东印度公司”一名时,不可将二者混淆。

202101phn063_01
位于台南的赤嵌楼今貌。(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3_01

却说郑成功在1659年(南明桂王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攻打南京失败后,被迫困守思明(厦门)孤岛,又见西南桂王逃亡缅甸,光复故土一时无望,乃急思另觅根据地以备光复之计。次年,原担任荷兰通事的客家人何斌来到思明,向郑成功力陈“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劝其东进以收复之,又献上台湾地图,讲解形势及海路险要。郑成功便欲渡海移师东征,以台湾为继续抗清的据点,因此势必与荷人开战。1661年2月,郑成功传令大修船只,听令出征,并召集将领讨论攻台事宜。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为揆一(Frederik Coyett),驻守热兰遮城,闻得相关情报,也着手备战,一场中荷之间的攻守战已箭在弦上。

202101phn064_01
荷兰人占领时期的热兰遮城。(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4_01

成功驱荷
1661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时康熙帝已登基)4月21日,郑成功以南明“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二万五千将士及近三百艘战舰,自金门料罗湾放洋,开始横渡台湾海峡,经澎湖作短暂休整后继续东驶。4月30日,郑军船队乘海水涨潮驶至鹿耳门(今台南西北),由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双方展开海战,郑军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海域控制权,旋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5月6日,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在荷兰长官揆一拒绝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顽强抵抗。于是郑成功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为采取长期包围的态势。

202101phn065_01
十七世纪版画,描绘郑成功与荷兰人海战。(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5_01

是年8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调来的援军抵达,除十一艘军舰外,还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分散台湾各地,驻守于该城外围的士兵仅大约三千。不久,因强风侵袭,停泊外海的荷兰军舰被迫离开台湾海岸前往澎湖躲避,有的还被郑军俘获。于是战局形势扭转,荷、郑两军旋于台江内海再次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荷兰军舰一艘、夺取船只多艘,令荷军再也无力主动出击。

 

1662年初,因一荷兰士官叛逃,郑成功旋在其提供的情报帮助下,以大炮轰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荷方知无法继续坚守,被迫致书郑成功,表示愿意和谈。经过数轮谈判,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在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荷军将城堡、大炮、军用物资、商品和现金交给国姓爷,荷兰人获准携带食物、工具等生活必需品返回巴达维亚,双方又各自释放俘虏。2月17日,揆一率领约九百名荷兰军民乘数艘舰船启程离台,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202101phn066_01
1662年,荷兰签约投降,战败的荷军准备撤出台湾。(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6_01

复明未酬  

驱荷之役胜利后,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郑氏政权,但仍尊明朝为正统。他改台湾城为王城(今安平),改赤嵌城为承天府(今台南),总名“东都明京”。是役为台湾引进全盘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新一波的汉人移民潮。不过,郑成功本人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就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孙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二十一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因失去台湾据点,使“南洋—大员—长崎”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也损失颇巨。是故荷兰数度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政权,如1663年清荷联军曾攻打金门、厦门,令郑军完全撤往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派郑氏降将施琅率水师攻台,郑克塽不敌而降,结束了郑氏在台湾的统治。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壮志虽最终未酬,但其驱荷之役的战果和意义绝不能随意贬损。郑成功之功绩,值得后人永远景仰。

202101ph020_cn_01
202101ph020_cn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