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孤胆英雄“顶硬上”、红夷大炮伤敌酋——明抗后金的宁远之战

声音导航

 

202101phn056_01
宁远古城(今辽宁兴城市)的宁远保卫战浮雕。(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56_01

女真再起

继金国、南宋灭亡后,元朝(1271-1368年)自1279年起统一全国,但其国祚也不长,就被以汉族为帝皇的明朝(1368-1644年)取代。不过,明朝虽经历一段盛世,但忧患却也严重。外患方面,起初蒙古余部的瓦剌、鞑靼及沿海倭寇侵扰极甚,后期则以东北女真重建的后金威胁最大。原来1234年金国被灭后,其在东北的女真余部继续生存发展。其中一部建州女真在浑河流域一带逐渐壮大,其首领努尔哈赤(1559-1626年)统一各部,并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再创大金国,史称“后金”,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境,后称兴京)。这就是满清王朝的前身。

bulb

满清

满清是满洲治下清朝的简称。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所建国名原称“大金”,史称“后金”。他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于1635年废“女真”旧名,定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大金”之国号为“大清”。

努尔哈赤建国后,借口报父祖被害等“七大恨”之仇,大举侵明。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为其所败,此后努尔哈赤势力益强。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起,后金攻打辽阳、沈阳,先迁都于辽阳,天启五年(1625年)又迁都沈阳(后称盛京)。时明廷先后以熊廷弼、孙承宗等经略辽东防务,以对付后金,但他们先后被太监魏忠贤等排挤而去职,熊廷弼还被冤杀。不久,辽东防务重任落在后起的新进将领袁崇焕身上。

 

崇焕守边  

袁崇焕(1584-1630年)是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人,字元素,号自如。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同进士出身,初任福建邵武县知县,后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兵备副使等,长期负责守卫山海关及辽东防务,为人慷慨、喜好军事、富于胆略,有志于边疆防御。在金兵势力日盛之际,曾单骑出关考察,返京报称愿独力担负守卫山海关之任。孙承宗主持辽东经略时,关于边城建设有多种建议,袁崇焕主张选在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并获得孙承宗接纳和赏识。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袁崇焕受命到宁远,发现修筑的城墙不合规格,于是下令重新改建。

 

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的防御建设修筑竣工,被倚为关外重镇。是年秋冬,孙承宗被罢免。同时,袁崇焕因功先后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政,旋又担任辽东按察使。不久,后金进攻宁远的军队杀到,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就此爆发。

202101phn057_01
明代宁远古城复原模型,存辽宁沈阳浑南省博物馆。(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57_01

宁远血战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遭罢免,遂率领大军西渡辽河。是年正月廿四日至廿六日,宁远之役爆发。当时后金兵卒号称二十万,实际攻城者大约六七万人,而由袁崇焕率领守城的明军也有五六万,但正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不过,金兵擅长平原骑战,明军则城池坚固并配备红夷大炮。努尔哈赤大军本直扑山海关而来,抵达宁远知有将领据守,乃遣使招降:“吾以二十万兵攻城必破,尔众速降可升官晋爵。”袁崇焕则慨然拒之:“本将卫疆捍土,义当死守,岂有降理!”当下集合人马,亲自“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众将士皆宣誓效死守城。袁崇焕遂部署官兵分城防守,自己坐镇鼓楼,调度全军迎敌。用袁崇焕的口头禅说,面对强劲的敌军,只好“顶硬上”了。

bulb

“顶硬上”

这是粤语的俗话,意为顶着困难拼命去完成(豁出去了)。相传东莞籍将领袁崇焕打仗时,为了激励士气,常爱说这句广东话:“掉哪妈!顶硬上!”。

202101phn058_01
袁崇焕塑像,其基座原有“掉哪妈!顶硬上!”之语,存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村袁崇焕纪念园。(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58_01

却说宁远城居关外辽西走廊之中,内依山岩、南临大海,巍然屹立。可是努尔哈赤建国以来屡战屡胜,此番连续攻陷锦州、松山、连山数城,所向披靡,哪将宁远一地放在眼里。正月廿四日,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其军兵就猛烈冲锋攻城,杀声震天。他们头上戴着挡箭牌,背起铁石火器,携带攻城器械,前仆后继地冲杀。明军则张弓射箭、发射火器,箭石从城上如雨点般一排排射出。后金士兵死伤很多,但在努尔哈赤亲自督战下仍顽强地攻城。在这种形势下,袁崇焕认为明军利于速战速决,就命令炮手们启动葡萄牙制造的精良红夷大炮,对准金兵密集处开炮轰击,炮声响处但见血肉横飞。在硝烟弥漫中天色渐黑,金军只好鸣金收兵。

bulb

红夷大炮

这是十六世纪一种欧洲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明人见欧洲人多赤发,故称“红夷”,而从欧洲人引入之大炮,则称“红夷大炮”。一些明军为了祈求胜利,往往在这些大炮上盖以象征吉利的红布,有如大炮之红衣。后来清代统治者忌讳“夷”字,便定名为“红衣大炮”。

202101phn059_01
宁远古城(今辽宁兴城市)的红夷大炮和钟鼓楼。(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59_01

第二天,努尔哈赤又集结优势兵力,用尽各种攻城器械,将士们个个头顶盾牌、身披铁甲,向宁远城发起一次又一次强大攻势。双方激战又持续了一整天。袁崇焕在关键时刻再次大声命令:“开炮!”剎时间炮声震天,“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攻具焚弃,丧失殆尽”。努尔哈赤也在激战中受了重伤,金军不得不放弃攻城,撤退到城外五里的龙宫寺停驻。是役金军被歼灭一万多人,后分兵进攻明军粮食重地觉华岛(今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烧杀掳掠一番才回。努尔哈赤在宁远遭到用兵四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惨败,哀叹自己从二十五岁带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单单攻不下小小一个宁远城。他在七个月后因伤重不治,由皇太极继位。明朝称此役为“宁远大捷”。

 

长城自毁

宁远之役后,袁崇焕因功升至右佥都御史兼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并在天启七年(1627年)的宁锦之役打败皇太极。明思宗(1627-1644年在位)登基后,袁崇焕一度担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右副都御史。但不久生性多疑的明思宗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竟把袁崇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明思宗下令将这一代名将以通敌等罪凌迟处死于北京甘石桥。袁崇焕临刑前遗言云:“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守辽东。”当时北京百姓大多相信袁崇焕通敌,行刑时很多人争咬甚至生吞其肉以泄忿。

 

袁崇焕遭处死后当晚,一名原籍广东的佘姓义士冒死为其收敛首级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给后世子孙留下不许再回广东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秘密守墓的遗训。直到乾隆年间,清朝为袁崇焕平反,佘家守袁墓才转为公开。1992年,当局在原址重修袁崇焕墓。由1630年佘义士义葬袁崇焕起至2020年佘家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逝世止,佘家历经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共为袁崇焕守墓三百九十年。

202101phn060_01
袁崇焕墓。图中“有明袁大将军墓”碑旁的较小墓碑,属于佘家第一代守墓人佘义士。(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60_01

明思宗残害功臣名将,无异自毁长城,令辽东边境再无屏障,再加明末民变四起,成无药可救之局。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民变军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满清得以继蒙元之后再以边族入主中原。

202101ph019_cn_01
202101ph019_cn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