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唐伐高句丽、捍卫东疆的艰苦战争——征东之战

声音导航

 

202101phn046_01
晚清年画《薛仁贵征东大破摩天岭》,存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唐代薛仁贵东征高句丽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46_01

唐兴卫疆

东晋灭亡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后来隋朝(公元581-618年)篡夺北周、灭亡陈朝,统一了全国,但其国祚也只维持了三十八载,就又被唐朝(公元618-907年)所取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继汉朝以后的另一盛世,唯其成立之初也用了十年光阴平定割据群雄,才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同时,唐室还要用更多时间来对付长期以来存在的边患,包括:北部的突厥、铁勒及薛延陀,西北的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西南的吐蕃,南部的安南,东北的契丹、奚、高句丽、新罗、百济乃至靺鞨、渤海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经略,西、北许多部族都奉太宗等唐朝皇帝为“天可汗”。不过,一些边族仍时服时反,如东北一带及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等国,唐室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征战。

bulb

“天可汗”

天可汗,古突厥文作𐱅𐰭𐰼𐰃𐰴𐰍𐰣,意为天上至尊的可汗,是西北君主(可汗)的一种尊称,指其比“天”(Tengri,腾格里)还要高尚,又作天至尊、腾里可汗。

征高句丽

高句丽又作高句骊,是起源于东北并逐渐南徙至朝鲜半岛的古国名。其建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发端于今鸭绿江支流浑江畔,公元五世纪迁都平壤。隋唐时,该国在朝鲜半岛上与百济、新罗鼎足而立。隋炀帝三征高丽及唐代屡屡征讨的“高丽”即指此“高句丽”。当时高句丽或盘踞鸭绿江南北两岸,甚至力图向北向西扩展,是故自唐太宗(公元626-649年在位)至高宗(公元649-683年在位)均有一系列征东之役。

bulb

高丽

高句丽、高句骊或简称句丽、句骊,隋唐载籍也略作高丽。实际上早期与百济、新罗三国并立的应称高句丽(Goguryeo,约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七世纪中叶以后朝鲜半岛逐渐统一于新罗之下,原高句丽、百济已不复存在。公元十世纪,王氏高丽或“高丽国”(Korea,公元918-1392年)于公元935年取代了新罗成为半岛上的统一王朝,1392年又被李氏朝鲜(1392-1910年)所代替。是故隋唐时所征高丽不可与后来的王氏“高丽”相混淆,读史时千万留意。

唐太宗贞观后期,高句丽由权臣泉盖苏文执政,负固不恭、屡犯邻国及唐疆,太宗遂发兵东征之。唐代首次征东之役发生在公元644至645年,太宗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更御驾亲征。当大军进抵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年青将领薛仁贵身着白色衣甲、手持方天画戟,单骑猛力冲乱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令唐军大胜,久经沙场的李世民目睹薛仁贵于万军中所向披靡,大加赏识和提携,从此这一崭露头角的名将得以节节建功立业。不过,此番征伐并未令高句丽完全退却。此后唐太宗仍有对高句丽发动规模较小的进攻,例如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就派军从海路攻打鸭绿江口。

202101phn047_01
唐太宗率众将东征高句丽塑像,左起:程名振、窟哥、张俭、唐太宗、徐懋功、薛仁贵。(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47_01

到了高宗时期,唐军才联合新罗灭亡了百济,又对高句丽发动了第二次征伐(公元660-662年)和第三次征伐(公元666-668年)。限于篇幅,下面只集中介绍灭亡高句丽的第三次征东战争亦即平壤战役。

 

平壤之役

唐高宗干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丽的泉盖苏文去世,世子泉男生继承其权位,但为二弟泉男建所逐,遂降唐而求援。同年六月,高宗派契苾何力为主将东征,庞同善、薛仁贵为副手或后援。唐军约有十五万人,双方军力相当。当庞同善等抵达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遭到敌军袭击,薛仁贵率领骁勇军士救之。十月,庞同善等进至金山(在今辽宁丹东),又被高句丽军所围。正当形势十分危急,薛仁贵领兵赶至,将敌人拦腰切断,斩首五万余级,取得金山大捷。接着,薛仁贵又乘胜攻克南苏(在今辽宁抚顺)、木底(在今辽宁新宾)、苍岩(在今吉林集安西)三城,与泉男生的队伍会师。

 

干封二年(公元667年)十二月,唐高宗更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各条战场捷报频传,唐军攻占扶余城(在今吉林四平),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一带四十余城均望风归降,又乘胜攻占大行城(在今丹东的西南)。到了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春夏,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薛仁贵等军和李勣主力部队及新罗援军会师,推进至平壤城下,实行合围包抄。是年九月,高句丽人打开城门投降,唐军冲进城中,俘虏泉男建等,高句丽至此全部平定而亡。

202101phn048_01
薛仁贵骑马雕像。(图片来源:FOTOE)
202101phn048_01

唐威远播

唐朝联合新罗平定高句丽后,一度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管之。薛仁贵以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与刘仁轨留守平壤。不久薛仁贵移至新城,又另有调派,而唐朝的国威则大振。

 

虽然唐朝后来与新罗发生战争(公元670-676年),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控制大同江以南地区,但中国东北地区毕竟得以恢复。此后,中朝疆界大致以鸭绿江为限,边境趋于安定。

202101ph011_cn_01
202101ph011_cn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