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族群多彩非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让国际间开始重视保护这种文化遗产。香港在2017年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中包括多个本地不同族群的非遗项目,如客家人舞麒麟习俗和茶粿制作技艺、潮州人的盂兰胜会、福建人的福建南音等。

麒麟一舞 福气到来
舞麒麟可分为本地、客家及海陆丰/鹤佬三个不同传统。”后者的内容是:“麒麟由纸扎麒麟头及布料麒麟身组成。麒麟分为客家、海陆丰和本地三类,舞麒麟是神诞庆祝活动中的一个元素,亦是一种表演。

巧手小食客家非遗
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传统手工艺”项目收录了大量传统食物制作技艺,数目总计有40种,“茶粿制作技艺”是其中一种,其内容是:“茶粿是由糯米粉和馅料制成的食品,为新界乡村成员于农历新年制作的新春小食,亦是祭祀的供品。”

太平清醮漏网之遗
太平清醮是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一项,当中包括香港16个地区所举行的太平清醀,其中相信较为人熟悉的是在长洲举行的太平清醮。不过,香港其实还有很多地区都举办这种活动,其中沙田田心村举行的太平清醮,更获多位专家和学者认为,应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内。

工夫茶里讲功夫
潮州工夫茶是潮汕文化重要一环,而潮汕文化是香港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增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调查及研究的项目中,潮州工夫茶榜上有名。这项非遗活动几乎是潮汕人家家户户都会参与,值得大家认识其值价之处。

祭好兄弟──潮州人盂兰文化
中元节(潮州人盂兰胜会)在2011年获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6月,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全港85个盂兰胜会获收录其中,其中有33个为潮州人所举办。潮州人的盂兰胜会有何特别之处?当中蕴藏着什么意义?

全真道非遗道
根据《基本法》:“香港居民有信仰的自由。香港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开传教和举行、参加宗教活动的自由。”香港有六个主要宗教,一般统称“六宗教”。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孔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当中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不一样的秋祭仪式
每年清明、重阳之时,孝子贤孙总会放下手上工作,到祖先坟前拜祭。这个以祖先作为祭祀对象的活动,人们称为“春秋二祭”。不过,传统的春秋二祭却不一定只是祭祀祖先。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了“秋祭”,当中有何义意及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