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115phn001_01
潮州人的盂兰胜会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5phn001_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让国际间开始重视保护这种文化遗产。香港在2017年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中包括多个本地不同族群的非遗项目,如客家人舞麒麟习俗和茶粿制作技艺、潮州人的盂兰胜会、福建人的福建南音等。时至今日,香港政府正就这份非遗名录做增补研究工作,入选研究项目的包括潮州工夫茶、田心村太平清醮。这些项目都富有不同群体及社区的文化,世代相传。

 

茶粿是客家人的著名小吃,虽然用料简单,但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着客家人迁徒的历史。这不但是节庆时的小食,亦是祭祀时的供品。客家人制作茶粿,除了外皮用糯米粉,馅用菜脯、猪肉制成咸味;用花生及砂糖制成甜味之外,还会在制外皮时加上田艾或鸡屎藤汁液于糯米粉中,使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达至“药食同源”的功效。

 

客家人的舞麒麟也是入选香港非遗名单的项目,而且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更获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麒麟是中国传说的“仁兽”,居于西贡坑口的客家族群,把源自唐代中原地区的“麒麟狂舞”传承至今。客家的舞麒麟随着客家人移民至坑口一带后,渐渐结合本地传统音乐和武术,发展出极具特色的坑口麒麟舞套路。每逢喜庆节日都会办举这种活动,寄寓百姓向往盛世祥和的愿望。

 

“福建南音”顾名思义是福建人的绝活之一,相传康熙皇帝一听难忘。福建南音在上世纪随着福建移民来到香港,在香港的福建社群里,红、白二事的场合都会演出这种曲艺。福建南音主要以“十音”演奏,包括:响盏、双钟、四块、叫锣、琵琶、二弦、三弦、洞箫、拍板、玉嗳十种乐器,配以闽南话演唱。

 

潮州人每年农历七月在香港各区举办的盂兰胜会,是香港非遗项目,也是国家级非遗文化。潮州人举办这活动来超度幽魂,酬神庇佑,当中有请神、诵经、竖幡、投福物、登座、祭好兄弟、派米、祭幽和送神等仪式活动。而祭好兄弟是潮州特色,因为以前不少潮州人只身来港,他们死后无人祭祀,同乡就在盂兰胜会当日祭祀“好兄弟”。

 

在香港,每逢农历新年或喜庆活动都有舞狮表演助庆,“舞狮”也成为香港非遗项目。溯流追源,舞狮活动早在北魏时期已出现,香港舞狮技艺靠着一众好爱者传承。舞狮有南狮与北狮之分,北狮造型逼真,步履轻盈,很多翻滚跳跃的动作;南狮体型较大,动作四平八稳,因此以往北狮的表演较南狮吸引。不过,随着不断革新及改良,南狮亦融入了北狮的舞蹈身影,又引入杂技表演的方法,使南狮表演在保存传统之余,亦变得更为吸引。

 

工夫茶技艺可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一环。潮州工夫茶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成为潮汕地区流行的茶艺技术。随着潮汕地区民众移民各地,逐流传至香港、台湾和东南亚。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艺有一定程序,其中有所谓“六讲究”,包括:选茶、选水、活火、茶具、烹茶、品茶。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8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