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一样的秋祭仪式

202115phw016_01
东华三院在文武庙举行“秋祭大典”,为香港祈福。(图片提供:梁中杰先生)
202115phw016_01

每年清明、重阳之时,孝子贤孙总会放下手上工作,到祖先坟前拜祭。这个以祖先作为祭祀对象的活动,人们称为“春秋二祭”。不过,传统的春秋二祭却不一定只是祭祀祖先。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了“秋祭”,当中有何义意及价值呢?

 

中国以农立国,传统的春秋二祭也与农业社会息息相关。年来的丰收歉收,都是仰仗上天的恩赐,因此每年的春、秋之时,百姓都会以祭礼向上苍表示敬意──春天祈求风调、五谷丰登;秋天则酬谢神恩,感谢上天一年来的照顾。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乡土文化渐渐消退,现代人已绝少务农为业,更遑论有春秋二祭的概念。

 

秋祭的意义

《礼记‧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丞。”意思是因应四季之不同,祭祀也有不同。尝和丞,是秋、冬二季的祭典,举行之时正值阴气由初至盛之时。古人在秋尝之祭时,会“出田邑,发秋政”,用《礼记》的说法正是“顺阴义”。朝廷是十分重视秋尝,因为它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祭祀,是“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

 

至于民间,秋祭的意义更为丰富。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对老百姓而言,是头等重要的事。然而,是歉收还是丰收,都不是人们能够控制的。在现代,我们当然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件事,但在古代,农民只能用“天命”来解说。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因此每年的秋天,无论如何,都必须好好答谢上苍。而且,对农民来说,辛苦了一年,终于盼到收成这一天,怎么可能不好好庆祝一下。因此,秋祭既是祭祀,也是娱人。

 

秋祭与非遗

2014年,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录入了“秋祭”,内容是:“每年农历九月、秋分及(或)重阳节,一些新界宗族在祠堂或祖先墓地举行祭祖仪式。”其下又有11个子项目,分别是:10个新界宗族和1个九龙宗族的秋祭活动。

 

事实上,香港除了有以宗族为主祀单位的秋祭外,也有由慈善团体代表全港市民向上苍表达谢意,并藉祭祀为全港市民祈福消灾。

 

东华三院的秋祭大典

自1957年起,东华三院董事局每年农历九、十月秋天时节,都会在上环文武庙举行秋祭典礼,以承接中国“春祈秋报”的传统。虽然秋祭典礼是在文武庙举行,但却无任何道教仪式。它是依据儒家传统礼仪进行,主持者包括主祭者、典礼司仪及读祝者。一直以来,担任主祭者都是社会贤达,也是东华的前任主席。

202115phw017_01
位于上环的文武庙(图片提供:叶德平)
202115phw017_01

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仪式包括“牲币”、“合乐”与“献酬”。秋祭典礼当是据此而制定。它共有八项程序:齐集、降神礼、初献礼、恭读祝礼、亚献礼、三献礼、望燎礼及辞神礼,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礼节,酬谢文武二帝,并为香港祈福。故此,今日仍沿用的〈祝文〉,内容主要是歌颂文武二帝。〈祝文〉的第二、三段是歌颂文昌帝与关圣帝君的神圣威武。在各项仪式完成后,民众可以参与秋祭大典,进行祭祀。

202115phw018_01
关圣帝君的青龙偃月刀(图片提供:叶德平)
202115phw019_01
象征文昌帝的毛笔(图片提供:叶德平)

新界宗族的秋祭活动

除东华三院外,一些新界宗族在每年农历九月、秋分或重阳节时,也会举行秋祭仪式。新界宗族秋祭的祭祀对象是祖先,仪式相对东华三院秋祭大典简单。以元朗厦村邓氏秋祭为例,开始时,族中长老会到祠堂旁的小屋内参拜文昌帝,然后族长会首先上香、奠酒。在主礼诵读完祝文后,族人论资排辈,轮流上前拜祭。最后,族人会在长老主持下,分发烧猪券,仪式也正式完成。

 

当然,部分宗族仍然会保留规模十足的秋祭仪式,像上水廖氏,他们会到祖宗墓地拜祭,仪式同样是奠酒、献祭品、诵祭文等,其后也一样有“太公分猪肉”,即分胙肉的活动。最为特别的,还有一队由凤溪各间中学学生组成的“上水乡廖族省墓队”接着拜祭。待一切仪式过后,乡亲父老更会一同享用盆菜,一聚乡谊。

 

时至今日,秋祭的意义已不限于春祈秋报。一年一度的秋祭活动,仿佛延续了人们对祖宗的追思,同时也团结了四散他方的族人。

 

参考资料

叶德平:〈武化偃兮文化昌──不一样的秋祭仪式〉,载于《香港商报》,2017年3月24日。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1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