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麒麟一舞 福气到来

202115phw004_01
舞麒麟表演(图片提供:叶德平)
202115phw004_01

翻开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麒麟”的非遗项目有两项,一是“舞麒麟”,另一是属于“扎作技艺”子项目的“麒麟”。前者的内容是:“麒麟分为头及身体两部分,由两名表演者负责操控,跟随音乐节拍舞动。地方群体以舞麒麟来庆祝节日、神诞、庆典或婚嫁仪式。舞麒麟可分为本地、客家及海陆丰/鹤佬三个不同传统。”后者的内容是:“麒麟由纸扎麒麟头及布料麒麟身组成。麒麟分为客家、海陆丰和本地三类,舞麒麟是神诞庆祝活动中的一个元素,亦是一种表演。制作工序包括扎作配件、扎架、铺纸、装饰配置及画花等。”2014年,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获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麒麟的形象

麒麟是中国传说的生物,与凤、龟、龙并称“四灵”(《礼记・礼运》)。虽然,麒麟与龙、凤一样,都是人们虚拟出来的瑞兽,但麒麟却特别被赋以“仁兽”之名。

 

儒家“六经”之一的《诗经》,有一首诗,名为〈麟之趾〉,首次提及了麒麟: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分别描述了麒麟的三个身体部分:“趾”、“定”、“角”。“趾”,即是牠的蹄;“定”,是“顶”的假借字,指是牠的额头;“角”,即是牠顶上的角。从〈麟之趾〉对麒麟身体各个部分的描述,可以推想当时人们对麒麟的想象:牠四肢带蹄、顶上长有角儿。虽然麒麟此时的形象仍然很模糊,但这些身体特征却是后世麒麟形象的基础。

 

到了汉朝,麒麟与儒家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春秋公羊传》记孔子得悉“西狩获麟”后,惊呼“吾道穷矣”,因而停书《春秋》。自此,孔子与麒麟就结下不解之缘。

 

及至南宋,人们对麒麟更加儒家化。闽人严粲在《诗辑》中就《诗经・周南・麟之趾》一首进一步发挥想象,把麒麟的形象更具体地描写为:“有足者宜踶,唯麟之足,可以踶而不踶,是其仁也”; “有额者宜抵,唯麟之额,可以抵而不抵,公室子孙,其传弥远而信厚不替也”;“有角者宜触,唯麟之角,可以触而不触” 。所谓“踶”,即《庄子》指的“怒则分背相踶”,也就是指烈性的马用后蹄踢击的动作。根据严粲形容,麒麟跟马匹一样,能以后蹄踢击敌人,不过,他补充道,麒麟天性仁慈,可以“踶”却不会“踶”他人。同样地,严粲认为麒麟虽然有“额”、有“角”,却不会去“抵”、“触”(攻击)他人。

 

总的来说,“仁兽”麒麟,在中国典籍中,一直拥有正面的形象。用清代段玉裁的话说,“(麒麟)含仁怀义”。

202115phw005_01
麒麟是瑞兽,一般它的额上独角画有八卦,脸上绘有金钱、祥云等吉祥图案。(图片提供:叶德平)
202115phw005_01

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客家人素以重视耕读传统见称,因为孔子与麒麟的渊源,也因为麒麟是“仁兽”,所以对牠分外青睐。在神诞节庆上,他们都会舞动麒麟,借此招引福气。自康熙复界以后,麒麟舞随着原居于粤北、江西一带的客家人南迁到香港。相对“本地人”(这是指在康熙迁界令以前,早已定居于香港的人),客家人比较迟到达香港,所以只好选择一些山区或沿海地区定居,而西贡坑口就是其中一个聚居点。有一点要注意,这里的“坑口”,并非单指今日坑口村,而是指由下洋村、上洋村、孟公屋村、坑口村等十八条乡村组成的地区。

 

据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主席刘锦棠师傅指出,坑口客家麒麟源自唐代中原地区的“麒麟狂舞”,是庆贺节日、丰年的活动,寄寓老百姓对盛世祥和的向往,故民间有歌谣说道:“百姓愁,麒麟走;天下和,麒麟舞。”

 

客家麒麟是与别不同的。从外观上看,客家麒麟相对鹤佬麒麟的体型为小,而它的额头会微微向上凸出,中间长有独角与三粒玉角,眼眉上更配有“鳍鼓”等装饰物。从表演艺术看,鹤佬麒麟需要的人员较多,因为它在演出的前后都会有不同种类的武打表演,例如表演打拳、弄棍、舞刀等。虽然每个麒麟班子的表演略有不同,但一般最少有五个项目演出,这通称为“搬五彩”。至于客家麒麟,则没有这般复杂,反之,它更注重麒麟套的演绎。

202115ph002_01
麒麟造型图
202115ph002_01
202115phw006_01
有些村落会特制麒麟,像西贡相思湾村制的麒麟,有晃动的眼帘、较平坦的后脑和带刺的双腮。(图片提供:叶德平)
202115phw006_01

关于麒麟套,有些人认为是麒麟舞音乐的调,但按考证,应该是指麒麟舞的套路。它的伴奏音乐一般是由鼓、锣、钹三种乐器合奏而成。客家麒麟舞随着客家人移民坑口后,慢慢结合了本地传统音乐和武术,发展出极具坑口特色的麒麟舞套路。

 

坑口麒麟舞套路,动作颇为精细,分别有出洞、绕头、耍尾、寻青、探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动作。而其中的“吐玉书”更蕴含“麒麟吐玉书”的寓意──传说在孔子降生的那晚,麒麟悄悄降临孔府,并吐出玉书。自此,“麒麟吐玉书”就代表了早生贵子的祝福。麒麟舞套路的设计就是为了演活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当然,辗转流传至今,各村落的麒麟套路都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叶德平、邱逸:《古树发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文化》,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6年,页122-146。

叶德平:〈物阜民丰瑞兽来──漫谈客家麒麟舞〉,载于《教协报》,2017年3月13日。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1月30日

延伸阅读